雖然日本這段時間表現很亮眼,拳打大清腳踢俄熊的,但它畢竟是一個小國,搞這麽多事情,需要時間來消化勝利果實,所以日俄戰爭後,日本安靜了很長一段時間。


    就這樣,日本繼續搞改革開放,在這段時間,經濟發展的相當不錯,屬於財富增長期,雖然貧富差距繼續在拉大,但各個階層都感覺自己比以前過的更好,所以都幹勁十足,有盼頭嘛。


    從日本發展的過程可以看出來,一個窮國必須有被發達國家利用的價值,才有可能抓住被人利用的機會,把自己給發展起來。


    大英帝國帶著日本玩,投資日本,日本才有機會利用大英帝國的資金和技術,才有機會建立自己的工業體係,雖然總體上比大英帝國low很多,但是對比自身以前,那是天壤之別了,畢竟進入工業社會了,成果很顯著,再打還在當農民的這些鄰居,那就真的是降維打擊了。


    說到這裏,就有必要介紹下日本國內的情況了,都說戰爭就是內政的延續嘛,日本人雖然變態惡心,但也不至於天生就是殺人狂,隻有搞清楚日本的內部情況,才能解釋日本人後來的沙雕行為。


    首先有個基礎認識,明治維新是日本精英階層主導的行為,和清末洋務運動其實很像,是自上而下搞的一次運動,效果很不錯,通過兩次賭國運,從大清敲詐來大量資金,用這筆錢升級了日本的工業體係,擴大了海軍規模,更新了陸軍裝備。


    日本欣欣向榮的大發展,掩蓋了自身存在的嚴重問題,那就是社會貧富懸殊日益擴大,在日本屌絲們還能吃飽飯的時候,這也不是多大個事,但一旦屌絲們吃不飽飯,問題就大發了。


    為啥日本貧富懸殊這麽嚴重?其實在這點上,日本和印度有的一拚,這兩個國家都沒有搞過人頭滾滾的革命,地主老財一個都沒有被殺,黃世仁和楊白勞的關係依舊沒有變,一些日本黃世仁搖身一變成為資本家,一些日本楊白勞從農民變成工人,繼續打工生活。


    日本在當時的世界分工中,處於產業鏈的下遊,任何工作都要從基層幹起嘛,主要負責布匹生產,賣到歐美換取點外匯,再拿寶貴的外匯購買自己需要的原材料和能源,比如煤炭、石油和棉花啥的。


    這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但在1929年出問題了,美國爆發經濟危機了,關於這次經濟危機有很多文章介紹了,我就不細說了,大概可以理解為,美國資本家為了多賺錢,鼓吹美國窮人多消費,比如貸款消費之類的,好像貸款消費很時髦,不貸款消費就很low,通過帶節奏,很多美國窮人相信了這類鬼話,大量貸款消費,結果最後換不上錢了,導致放貸的銀行倒閉,生產消費品的企業倒閉,員工和工人失業,更加沒錢消費,更多的企業倒閉,這就是經濟危機了。


    最近規模最大的一次經濟危機,就是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過程和上麵描述的一模一樣,以後如果出現經濟危機,套用上麵的話應該也可以解釋,因為無論技術怎麽發展,人性始終沒什麽變化,經濟危機其實就是人性危機。


    日本靠出口換取外匯,出口客戶主要就是歐美,結果1929年美國爆發經濟危機,迅速擴散到所有比較富裕的工業國,農業國本來就沒啥好出口的,受的影響就很小,就好比經濟危機一樣,受影響最小的永遠是窮人,本來就沒錢,也就沒啥好失去的了。


    客戶自身難保,日本以外貿為導向的工業體係遭受到嚴重危機,如果日本當時能啟動內循環,也可以減輕危機的影響,可剛才說了,日本沒有經曆過革命,社會階層結構沒變,黃世仁還是黃世仁,楊白勞還是楊白勞,黃世仁哪怕再花天酒地,消費能力還是有限度,楊白勞們倒是消費欲望很強烈,可是作為屌絲沒錢消費,就沒辦法啟動內循環。


    出口轉內銷這條路走不通,導致更嚴重的問題出現了,工廠賣不出去,資本家就不會養這麽多工人,日本工人開始大量失業,日本資本家為了減少損失,在減少產量的同時提高產品銷售價格,將損失轉嫁給日本農民,日本地主們也不傻,租金絕不減少,農民們的生活成本開始高漲,很快就活不下去了,開始上演日本的“多收了三五鬥”和日本的“喜兒”。


    這個時候,日本的資本家、地主、工人、農民都感覺日子很難過,尤其是社會最底層的農民,都感覺活不下去了,而日本政客卻束手無策,無論是擴大外部市場還是擴大內需,兩條路都走不通,怎麽辦?


    幾乎在同一時間,德國也麵臨這種情況,法西斯的機會來了,他們宣稱自己可以解決失業,可以帶領本國人民過上幸福和美好的生活。


    他們的方案其實很簡單,正常發展的路徑已經被堵死了,那就別走了,還有另外一條路可以選嘛,就是搶。


    其實發展的本質就是提升效率,提升效率的本質就是為了獲取更多的資源,當正常的發展不能滿足獲取資源的需要時,還可以去搶嘛,這就是法西斯施政的核心理念。


    日本首先盯上的就是中國東三省,東三省的資源很豐富,包括大量的煤、鐵和大平原,可以給日本提供大量的資源,至於被奪走資源的東北中國人怎麽辦,這個不在日本法西斯的考慮範圍之內,也不在日本人民的考慮範圍之內,他們為解決自身的生存問題,已經化身成禽獸了,啥叫禽獸?就是凡事隻憑本能,沒得情感。


    所以我很厭惡有些說法,某某侵略戰爭,隻是某國內的幾個戰犯造成的,與無辜的某某人民無關,咋個可能沒關係?當年侵略中國的日本軍隊都是戰犯嗎?那還不都是所謂無辜的日本人民組成的,日本國內整個社會階層都從戰爭中獲得了巨大好處,這就是真相。


    在這個背景下,中國人熟悉的“九一八”事變就爆發了,民國四大美男之一少帥張學良不發一槍,就將東三省拱手讓給日本人,成為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


    輕易得到東三省,這就給日本人插上了的想象力的翅膀,緊接著開始在東南搞事情,當時中國的經濟中心就在江浙一帶嘛,於是在1932年1月28日,爆發了淞滬抗戰,雖然遭遇中國地方雜牌軍——第十九路軍抵抗頑強,但還是得到上海的駐軍權,相當於在中國最富裕的地方契入一顆釘子。


    從1932年到1937年,日本法西斯開啟了以投資拉動經濟發展的新模式,瘋狂擴軍,軍事訂單大增,國內企業拿到天量訂單,重新需要大量工人,工人們有活幹了,有活幹就有工資拿,有工資拿就可以消費,整個社會經濟又開始充滿活力。


    日本人是有飯吃了,對應在是中國東三省的人民流離失所,白骨累累,萬人坑到處都是,相當於中國東三省人民從自己瘦弱的軀體中,抽取寶貴的血液滋潤了本來就遠比自己強壯的日本人。


    截止1937年,日本擁有24個師團,其中在朝鮮1個,在日本2個,在中國21個。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日本迅速擴軍,到1938年底,日本擁有34個師團,在1945年8月,日本擁有164個師團。


    日本人擴軍備戰肯定不是為了世界和平,他們雖然國土狹小,人口不多,但誌向非常高遠,目的非常明確:占領中國,衝出亞洲,走向世界。


    但中國自古以來,對於日本來說,都是一個龐然大物,大一統的中國對日本來說就是噩夢,碎成一地的中國才是日本的機會,截止1937年,亂成一團的中國,才是日本人下手的最佳時機,機不可得,失不再來。


    日本人的想法也很實在,已經占領中國資源最豐富的東三省,再占領中國最富裕的東南省份,然後南北會和,在中國武漢會師,飲馬長江,一旦達到這種目的,失去資源、財富和中部腹地的中國政府,還有啥抵抗的資本?必然投降無疑。


    按照這一想法,在上海爆發了第二次淞滬抗戰,雙方都投入了吃奶的勁,尤其是中國方麵,所有地方實力派都沒有藏著掖著,將各自最精銳的部隊都投入戰場,淞滬戰場變成了絞肉機。


    但已經工業化的日本,可以大量組織生產廉價武器,中國軍隊幾乎所有武器都需要外購,各路軍隊更像是一次性的,消耗光就沒了,再勇猛的士兵,也彌補不了國力的差距,淞滬抗戰失敗。


    接著日軍繼續追擊,攻占南京,發生了南京大屠殺。


    如果日軍攻占南京後,繼續出兵攻占湖南,繼而攻占武漢,那中國抗戰的局麵,將比現在看到的還要困難100倍都不止,因為當時中國僅存的一點家底都集中在武漢,尤其是當時中國軍隊節節敗退,組織武漢防禦時間上來不及了。


    這個時候,日本人的死腦筋特性體現出來了,堅定執行既定戰略,要享受會師武漢的喜悅,於是南京的日軍基本停止軍事行動,看北方日軍的表演。


    北方日軍是這樣考慮的,先占領徐州,徐州是南北交通要道嘛,占領徐州以後,南北日軍再一起向武漢進攻,占領中國腹地,如果中國失去武漢最後這點工業的話,從軍事意義上講,這個仗是沒有必要再進行下去了的,不可能讓中國士兵拿棍子和日軍去打嘛,漢陽兵工廠就在武漢。


    基於這個目的,日軍在1938年1月開始發動徐州戰役,西北軍拚死抵抗,甚至和中央軍還來了次密切配合,取得台兒莊大捷這樣的勝利,但是這樣的勝利隻是曇花一現,1938年5月份,徐州戰役結束。


    緊接著就是武漢會戰開始,日本人南北合擊進攻武漢,國軍拚死抵抗,殘酷的戰鬥從1938年6月份一直打到10月份,為武漢的物資轉移到西南和重慶贏得了時間。


    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的大會戰,在這場戰役中,日本人使盡了吃奶的力氣,雖然攻占了武漢,卻損失了二十多萬人,元氣大傷,也讓日本人明白了一個事實,三個月滅亡中國,隻能想想,做到是不可能的了,抗戰從此進入相持階段。


    戰爭是內政的延續,日本人玩命攻打中國,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物資,抽中國人的血去養活日本人,戰爭時期什麽物資最重要呢?肯定是石油、橡膠和鐵礦石了,日本人覺得中國地大物博,石油和鐵礦肯定都少不了,以大日本帝國的技術,肯定能大量發現,滿足戰爭需要,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要知道,中國直到現在,石油和鐵礦大部分都依賴進口,可以說的確是一個貧油和貧鐵的國家,橡膠都在東南亞,中國也沒有。


    從投資學的角度來說,日本人打中國是一項完全失敗的投資,因為日本人沒能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所急需的戰略物資,在中國全部都沒能得到解決,反而因為中國實在太大,需要分兵占領,很難把部隊集中起來,失去大兵團作戰的優勢。


    日本所謂的占領中國,那隻是占領城市,出了城就不好使了,所以抗戰這幾年,八路就在村裏野蠻生長,到百團大戰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暴露出實力了,讓老蔣和日本人都嚇了一跳。


    在1938年底,日本共有34個師團,其中32個師團都布置在中國,這些師團每天都要消耗天量的作戰物資,在中國又基本找不到這些物資,日本人全麵攻打中國,本來是想大撈一筆,但現在眼瞅著要虧本,怎麽辦?


    就和賭徒一樣,輸紅眼的時候,最喜歡壓上全部身家,日本人就是典型的賭徒,既然在中國搶不到,那就到可以搶到的地方去搶吧。


    於是在1941年爆發了東南亞戰爭,東南亞有石油和橡膠,但這塊地方是英法的傳統地盤,日本當年可是英國一手養大的亞洲狼,現在日本人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什麽叫白眼狼。


    日本人進攻東南亞的同一天,偷襲了美國珍珠港,從此,美國宣布參加二戰,美國的參戰意味著,地球上最大的工業國參戰了,從此戰爭的天平開始向對日本不利的方向發展。


    從1941年到1945年這段時間,日軍在中國基本沒有太大的作為了,它的主要作戰方向已經轉移到太平洋了。


    當然,美國對日本宣戰的借口是珍珠港被偷襲,實際上美國人也是無利不起早的,當年歐洲列強都在中國擁有利益,美國人支持和慫恿日本人進攻中國,利用日本人打擊歐洲列強,尤其是英國在中國的勢力,日本人很賣力的做到了這點,然後美國人恰到好處的出手,收拾掉日本人,中國就會徹底被美國控製,計劃很完美。


    等日本人明白這些道理的時候,已經晚了,日本和美國的工業體量差距太大,戰爭拚的就是工業實力,美國用強大的工業實力,一步步碾壓日本人,最後嫌進度太慢,賞給日本人兩顆原子彈,日本宣布投降。


    中國抗戰取得全麵勝利。


    這就是日本近代發動侵略戰爭的大體原因和經曆。


    日本人用自己的行為,闡述了一個最基本的道理,落後就要挨打,所以中國現在拚命搞發展,大家都很拚命,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我們的後代能挺起胸膛做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4年抗戰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墨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墨垚並收藏14年抗戰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