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被打成右派時,伯媽正懷著身孕,即將迎來他們的第六個孩子。
他是伯媽的第二任丈夫,兩人曾經是同一所學校的同事。
伯媽的第一任丈夫因病去世時,她剛生完孩子沒多久。由於曆史背景的原因,伯媽成了資本家的子女。
其間遭受了無盡的冷眼和折磨。
在那個年代,成份不好,又獨自帶著孩子,生活和工作的艱難可想而知。加上伯媽長得漂亮,自然會招來一些人的覬覦。
年輕的大伯比伯媽小兩歲,從師範畢業後分配到學校。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他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伯媽眾多追求者中的一員。
大伯對伯媽的喜愛是發自內心的,是那種想要與她共度一生的真摯情感,絕非那些隻貪圖她美貌的登徒浪子可比。
加上兩人身份背景相同,都是可以改造好的黑五類後代,經過一段時間的嚐試性接觸,兩人終於擦出了愛情的火花。
一個郎有意,一個妾有情,又都是受過新式教育的文化青年,自然沒有太多的顧慮和羈絆,很快住到了一起。
婚後,大伯把伯媽前夫留下的孩子,視如己出,百般疼愛,兩人也先後生了一女三男四個孩子。
家中有五個孩子環繞膝下,好不幸福開心,奶奶也滿心歡喜,搬到了學校與他們住在了一起,一大家子人好不令人羨慕。
就在伯媽懷上老六的時候,大伯出事了,一次內部民主人士座談會上,主持人鼓動大家百花齊放,積極發言。
大伯口直心快,發表了與當時時代背景不符的言論,被上級領導為了完成任務,充數打成了右派分子。
除了被撤銷學校教導主任的職務,還經常弄去學習、批鬥、關牛棚,聽說很有可能要送去進班房坐牢。
大伯害怕了,與伯媽商量後,打算跑去黔州避禍。甚至不顧身懷六甲的妻子和自己的母親會承受多大的壓力和災禍。
伯媽內心特別煎熬,丈夫若被抓坐牢,她和孩子們必受牽連,答應丈夫外出避難,又不知該怎麽麵對大大小小的幾個孩子。
特別是腹中即將出生的小六子,有可能連他爹長啥模樣也不知道!
思前想後,她決定和大伯離婚,而且已打定主意,六子生下來,就給他尋個人家送了,或許孩子還有一個好的歸宿。
這個決定讓她的心碎裂開來,仿佛被最銳利的刀割破了一塊,她明白,這可能會是兩個世界的距離和兩種命運的選擇。
對於大伯來說,這是對他的庇護,也是對現實的無奈;而對於伯媽,則是獨自麵對困境的勇氣和擔當。
而那被忍心送出去的兒子,成了她心中最深的痛。未曾見過一眼的小六子,也成了大伯長期的遺憾。
伯媽是一個堅強而又善於變通的女人,一方麵無法接受大伯的逃避,一方麵又得為生活的重壓找到出口。
畢竟家裏有五個不大不小的孩子得吃飯,如何生存下去,成了她最大的心病。
於是,她做出了又一個艱難的決定,與人再婚。父親在知道這事時,隱約跟嫂子提起過,想與她一起共同撫養幾個孩子。
被伯媽拒絕了,她已經夠難的了,不想再被別人戳脊梁骨。
後來在別人撮合下,她嫁給了一個外地在枳陵工作的男人,男人單位好,掙錢多,對她和孩子們也不錯。
至少全家大小,吃飯不成問題。
聽說和那個外地男人結婚後又生了一個兒子,直到現在還生活在一起。
……
大伯和伯媽離婚後,心灰意冷的他覺得生活沒有了希望,於是獨自一人跑到了黔州山區。
決定從此隱姓埋名,與世隔絕。
然而,命運總是充滿戲劇性,就在他連續跑了幾天後,終因饑寒交迫而暈倒在了一條山間小路上。
當大伯睜開眼睛的時候,發現自己躺在一間簡陋的屋子裏,身上蓋著厚厚的被子,溫暖的感覺傳遍全身。
他努力抬起頭,看到一個長相清秀的姑娘正坐在火爐邊,小心翼翼地給他烘烤著濕漉漉的衣服。
床邊的小凳子上,還放著一碗冒著熱氣的稀粥。
原來,救他的人是附近村小的老校長,那天他路過山間小路,發現了暈倒在地的大伯,看他衣衫單薄,凍得瑟瑟發抖。
老人心生憐憫,便將他背回了家,並讓自己的女兒秀蘭悉心照料。
大伯的身體逐漸恢複,為了感激老校長的救命之恩,思索再三,權衡利弊後,他決定留在村子裏,幫老校長幹些農活。
更重要的是,他也不知道自己逃跑的終點到底在哪裏。
然而,對於一個從小嬌生慣養、連手帕都洗不幹淨的富家子弟來說,下地幹農活簡直比登天還難。
盡管如此,他還是硬著頭皮開始嚐試,畢竟這也是他目前唯一能夠報答的方式。
看著他在地裏笨拙的樣子,秀蘭常常跑去幫忙,時間長了,秀蘭和大伯也漸漸熟悉起來。
秀蘭發現這個外來的男人雖然不會農活,卻知書識理,滿腹經綸,還會畫畫唱歌,心中不免暗生情愫。
這個男人的手,哪是用來幹粗活的!
秀蘭央求自己的父親,安排大伯去村小做了代課老師,閑時也幫村子裏寫寫算算,兼職做起了村裏的會計。
大伯有了用武之地,自然把工作做得妥妥貼貼,贏得了全村上下的一致好評,特別是老校長,對大伯更是另眼相看。
有一種老丈人看女婿的感覺,越看越喜歡,旁敲側擊幾番後,決定把女兒秀蘭許配給大伯做媳婦。
秀蘭姑娘自是滿心歡喜,而大伯也對這個善良純樸的姑娘動了心,兩人順其自然地走到了一起。
大伯一直都隱瞞著自己的過去,小心謹慎的生活在憂慮和惶恐之中,直到有一天,他收到了一封來自老家的信。
信是寄自老家落實政策辦的,大伯的問題經過有關部門仔細核查,已經確認是冤假錯案,需要他回老家當麵遞交一些材料。
大伯看完信後,心中五味雜陳,他終於可以光明正大的回老家了,可是秀蘭咋辦呢?而且他們已經有了一個女兒。
於是,他向秀蘭坦白了一切,告訴她,自己曾經是一名真正的教師,因為被錯誤地打成右派而逃離了家鄉。
秀蘭聽後,默默地流下了眼淚,雖然有些震驚和難過,但也明白男人的苦衷和無奈,所以並沒有責怪大伯。
而是理解並支持他回去處理事情,她相信大伯一定會回來接她和孩子的。
大伯帶著複雜的心情回到了老家,麵對曾經的家人、朋友和鄰裏,他感到既親切又陌生,一切再也回不到從前了。
伯媽嫁人了,自己的孩子也改姓了,他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在老家待了一段時間後,大伯順利解決了所有問題,恢複了名譽和身份。
在等待安排工作的同時,他聯係到了自己的親弟弟周仕義。
其實最開始他並沒有想過讓弟弟一家遷回枳陵,隻是想告訴弟弟,他平反了,正在等待工作分配,希望弟弟有空回老家看看。
他想把秀蘭母女接到枳陵,一來一家團聚,也算對秀蘭一片癡情的回報,同時也方便照顧自己和奶奶。
可是小伯媽秀蘭沒有福氣,在大伯離開黔州不久,生了一場重病,撒手人寰,去世了……
他是伯媽的第二任丈夫,兩人曾經是同一所學校的同事。
伯媽的第一任丈夫因病去世時,她剛生完孩子沒多久。由於曆史背景的原因,伯媽成了資本家的子女。
其間遭受了無盡的冷眼和折磨。
在那個年代,成份不好,又獨自帶著孩子,生活和工作的艱難可想而知。加上伯媽長得漂亮,自然會招來一些人的覬覦。
年輕的大伯比伯媽小兩歲,從師範畢業後分配到學校。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他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伯媽眾多追求者中的一員。
大伯對伯媽的喜愛是發自內心的,是那種想要與她共度一生的真摯情感,絕非那些隻貪圖她美貌的登徒浪子可比。
加上兩人身份背景相同,都是可以改造好的黑五類後代,經過一段時間的嚐試性接觸,兩人終於擦出了愛情的火花。
一個郎有意,一個妾有情,又都是受過新式教育的文化青年,自然沒有太多的顧慮和羈絆,很快住到了一起。
婚後,大伯把伯媽前夫留下的孩子,視如己出,百般疼愛,兩人也先後生了一女三男四個孩子。
家中有五個孩子環繞膝下,好不幸福開心,奶奶也滿心歡喜,搬到了學校與他們住在了一起,一大家子人好不令人羨慕。
就在伯媽懷上老六的時候,大伯出事了,一次內部民主人士座談會上,主持人鼓動大家百花齊放,積極發言。
大伯口直心快,發表了與當時時代背景不符的言論,被上級領導為了完成任務,充數打成了右派分子。
除了被撤銷學校教導主任的職務,還經常弄去學習、批鬥、關牛棚,聽說很有可能要送去進班房坐牢。
大伯害怕了,與伯媽商量後,打算跑去黔州避禍。甚至不顧身懷六甲的妻子和自己的母親會承受多大的壓力和災禍。
伯媽內心特別煎熬,丈夫若被抓坐牢,她和孩子們必受牽連,答應丈夫外出避難,又不知該怎麽麵對大大小小的幾個孩子。
特別是腹中即將出生的小六子,有可能連他爹長啥模樣也不知道!
思前想後,她決定和大伯離婚,而且已打定主意,六子生下來,就給他尋個人家送了,或許孩子還有一個好的歸宿。
這個決定讓她的心碎裂開來,仿佛被最銳利的刀割破了一塊,她明白,這可能會是兩個世界的距離和兩種命運的選擇。
對於大伯來說,這是對他的庇護,也是對現實的無奈;而對於伯媽,則是獨自麵對困境的勇氣和擔當。
而那被忍心送出去的兒子,成了她心中最深的痛。未曾見過一眼的小六子,也成了大伯長期的遺憾。
伯媽是一個堅強而又善於變通的女人,一方麵無法接受大伯的逃避,一方麵又得為生活的重壓找到出口。
畢竟家裏有五個不大不小的孩子得吃飯,如何生存下去,成了她最大的心病。
於是,她做出了又一個艱難的決定,與人再婚。父親在知道這事時,隱約跟嫂子提起過,想與她一起共同撫養幾個孩子。
被伯媽拒絕了,她已經夠難的了,不想再被別人戳脊梁骨。
後來在別人撮合下,她嫁給了一個外地在枳陵工作的男人,男人單位好,掙錢多,對她和孩子們也不錯。
至少全家大小,吃飯不成問題。
聽說和那個外地男人結婚後又生了一個兒子,直到現在還生活在一起。
……
大伯和伯媽離婚後,心灰意冷的他覺得生活沒有了希望,於是獨自一人跑到了黔州山區。
決定從此隱姓埋名,與世隔絕。
然而,命運總是充滿戲劇性,就在他連續跑了幾天後,終因饑寒交迫而暈倒在了一條山間小路上。
當大伯睜開眼睛的時候,發現自己躺在一間簡陋的屋子裏,身上蓋著厚厚的被子,溫暖的感覺傳遍全身。
他努力抬起頭,看到一個長相清秀的姑娘正坐在火爐邊,小心翼翼地給他烘烤著濕漉漉的衣服。
床邊的小凳子上,還放著一碗冒著熱氣的稀粥。
原來,救他的人是附近村小的老校長,那天他路過山間小路,發現了暈倒在地的大伯,看他衣衫單薄,凍得瑟瑟發抖。
老人心生憐憫,便將他背回了家,並讓自己的女兒秀蘭悉心照料。
大伯的身體逐漸恢複,為了感激老校長的救命之恩,思索再三,權衡利弊後,他決定留在村子裏,幫老校長幹些農活。
更重要的是,他也不知道自己逃跑的終點到底在哪裏。
然而,對於一個從小嬌生慣養、連手帕都洗不幹淨的富家子弟來說,下地幹農活簡直比登天還難。
盡管如此,他還是硬著頭皮開始嚐試,畢竟這也是他目前唯一能夠報答的方式。
看著他在地裏笨拙的樣子,秀蘭常常跑去幫忙,時間長了,秀蘭和大伯也漸漸熟悉起來。
秀蘭發現這個外來的男人雖然不會農活,卻知書識理,滿腹經綸,還會畫畫唱歌,心中不免暗生情愫。
這個男人的手,哪是用來幹粗活的!
秀蘭央求自己的父親,安排大伯去村小做了代課老師,閑時也幫村子裏寫寫算算,兼職做起了村裏的會計。
大伯有了用武之地,自然把工作做得妥妥貼貼,贏得了全村上下的一致好評,特別是老校長,對大伯更是另眼相看。
有一種老丈人看女婿的感覺,越看越喜歡,旁敲側擊幾番後,決定把女兒秀蘭許配給大伯做媳婦。
秀蘭姑娘自是滿心歡喜,而大伯也對這個善良純樸的姑娘動了心,兩人順其自然地走到了一起。
大伯一直都隱瞞著自己的過去,小心謹慎的生活在憂慮和惶恐之中,直到有一天,他收到了一封來自老家的信。
信是寄自老家落實政策辦的,大伯的問題經過有關部門仔細核查,已經確認是冤假錯案,需要他回老家當麵遞交一些材料。
大伯看完信後,心中五味雜陳,他終於可以光明正大的回老家了,可是秀蘭咋辦呢?而且他們已經有了一個女兒。
於是,他向秀蘭坦白了一切,告訴她,自己曾經是一名真正的教師,因為被錯誤地打成右派而逃離了家鄉。
秀蘭聽後,默默地流下了眼淚,雖然有些震驚和難過,但也明白男人的苦衷和無奈,所以並沒有責怪大伯。
而是理解並支持他回去處理事情,她相信大伯一定會回來接她和孩子的。
大伯帶著複雜的心情回到了老家,麵對曾經的家人、朋友和鄰裏,他感到既親切又陌生,一切再也回不到從前了。
伯媽嫁人了,自己的孩子也改姓了,他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在老家待了一段時間後,大伯順利解決了所有問題,恢複了名譽和身份。
在等待安排工作的同時,他聯係到了自己的親弟弟周仕義。
其實最開始他並沒有想過讓弟弟一家遷回枳陵,隻是想告訴弟弟,他平反了,正在等待工作分配,希望弟弟有空回老家看看。
他想把秀蘭母女接到枳陵,一來一家團聚,也算對秀蘭一片癡情的回報,同時也方便照顧自己和奶奶。
可是小伯媽秀蘭沒有福氣,在大伯離開黔州不久,生了一場重病,撒手人寰,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