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代的王嘉在《拾遺記》說了一隻鳥,或許就是國人推崇雞的開始。
故事是這樣說的。
堯帝一開始被推為部落首領的時候,那個時候,天下並不太平。各個部落之間,為了生存和發展,大械小鬥今天這裏一起明天那裏一樁,至於弱肉強食,更是家常便飯。
瞧著這紛爭的亂世。堯帝站了出來,以自己的部落為主體,梳清楚姻親部落的立場以後,聯合友邦,遠交近伐,征討四夷,花了很長時間,終於在部落群體中形成了求同存異的一致意見,各個部落都開始休養生息,發展農桑。
而且,各個部落的族人,也越來越認可堯帝,於是,在部落聯盟形成以後,堯帝便被大家一致推為首領,總管大家共知的部落。
在這期間,因為金烏不聽招呼,胡亂出入,烘烤了大地,堯帝便讓後羿幹掉了九隻金烏,逐令最後一隻金烏晝出夜伏。因為洪水泛濫,堯帝又讓鯀去治水,雖說最後水患在大禹手裏得以終結,但源頭上還得感謝堯帝的卓識遠見。
至於曆法、農耕、百官秩序,都是在堯帝手上開始。
在堯帝遷都平陽,平息協和各部落方國以後,農耕生產和人民生活更是呈現出一派繁榮興旺的景象。天下百姓,沒有講堯不好的。
即使是在堯帝治外的遠方部落,在聽聞了堯帝的名聲以後,也是派出使臣,帶上禮物,年年朝貢,以求教化。
在堯帝主政第七十年,有一個叫“掋支”的部落從遠方跋山涉水來到平陽,請求覲見堯帝,聆聽堯帝的教誨,以便回去教化自己的子民。
但是,當時年年來平陽朝貢的隊伍很多,如果要排隊的話,掋支部落的使者不知道要排到什麽時候才會輪到自己,看著別的部落的使者在受到堯帝的接見以後,興高采烈的回去了,掋支部落的使者興急如焚。
怎麽辦呢,在平陽城裏等待的使者某天在稱為轉的時候,突然聽見了鳳凰的鳴叫聲,然後,百鳥像受到了召集一般,飛在平陽城的上方盤旋飛舞。
看到這裏,掋支的使者心裏突然有了主意。於是,就想辦法向堯帝負責接待外藩事宜的大臣稟告,自己從掋支出發的時候,首領讓他帶上了部落的至寶重明鳥。並且詳細介紹了重明鳥的特點,眼睛重瞳,叫聲像鳳凰,但長得又不太像鳳凰。
而且,重明鳥在啼叫以後,方圓幾裏的猛獸虎狼都會自動退避,更莫說魑魅魍魎了。自己從掋支到平陽,這一路上全靠它的庇護。現在有感於上朝的風貌,想盡快把它進獻給堯帝,以示此番朝貢的敬意。
負責接待外藩事宜的大臣聽了以後,很快就把掋支使者的意思送到了堯帝和百官的麵前。
等到掋支的使者正式覲見堯帝的那天,使者提著一個密實的草籠子詳細向堯帝稟告了自己部落的敬意,並再次述說了重明鳥的事。
列在兩旁的百官和堯帝聽了使者的說法以後都是大喜,便讓使者將他所說的重明鳥呈了上來。
但等草籠子拿開以後,使者所說的重明鳥出現在百官和堯帝麵前時,不待堯帝說話,群臣都是怒不可遏,吩咐力士拿下使者準備問罪。
因為使者撤除草籠子以後,在大家眼裏看到的居然是一隻差不多光著膀子的雞,翅膀上有著幾羽稀稀拉拉的羽毛。
除了眼睛符合使者說的是重瞳以外,這家夥和平日裏大家喂的雞沒什麽兩樣,根本看不出東西有什麽神異之處,反而更讓人覺得是掋支之國對自己的羞辱和不敬。
眼見力士們圍了上來,使者趕緊跪了下來。向堯帝稟告說自己一路上也靠著它驅趕老虎野豬和巨雕猛禽,才得以安全到達這裏。而且,在小國本來也是一種傳說的靈鳥,很多人都因為它的外形忽視了它,常常知其名而不知其人。
堯帝聽了使者的話,見他的神情不似作為。便示意義憤填膺的群臣和力士們退下,饒有興趣的朝著使者呈上的重明鳥打量了一下。
然後又轉頭看向使者,搖了搖頭。笑著說,這個小家夥毛都沒有幾根,看樣子都還離開母親沒有幾天,它哪能夠像你說的那樣驅趕捕逐猛獸呢?
使者正欲開口,但那使者說的重明鳥卻仿佛聽懂了堯帝的話一樣,昂首啼叫了一聲,聲音清脆,氣息綿長,還正如鳳凰的鳴叫一般,看的群臣都是麵麵相覷。
在叫過幾聲之後,使者嘴裏的重明鳥撲騰了幾下翅膀,騰舉空中,先是在殿裏繞了一圈,然後飛到的院子上方,一邊飛一邊啼叫,聲音直插雲霄。不多時,大殿周圍的鳥都開始鳴叫起來,而且聚集在大殿的上空,仿佛百鳥朝鳳一般。
而站在院子裏的侍衛,還看到許多老鷹一樣的猛禽拍打著翅膀倉皇的向北邊飛去,像是有什麽猛獸在驅趕它們一般。
看到這種情形,大家都信服了使者的話。於是,便有大臣問道。它的羽毛一直是這樣嗎?
使者說,從小臣帶著它出發的時候算起,差不多有了兩個寒暑,它的羽毛時長時落,羽毛全部長齊的時候更為威武,沒有羽毛的時候也能像今天這樣。
於是,又有大臣問它的喂養之法。
使者說,它在外麵的時候,不知道它吃什麽,如果是喂養的話,小臣試過多次,它隻吃瓊膏。
於是,堯帝便和群臣商議,如果留下它的話,關在籠子裏喂肯定是不行的,雖說現在天下大治,但也找不到那麽多的瓊膏來養它,如果不留下的話,難免傷了使者的心。最後,大家一合計,便將它放養在了平陽城外的山上,然後又賜給使者許多禮物,讓他早日返還。
這隻重明鳥留到帝都以後,方圓百裏以內,豺狼虎豹巨雕倉禽,全部沒了蹤跡,即便是地方上出現妖異或者邪門的事情,在這隻鳥路過以後,也都沒有了聲響。
而且,堯帝治下的各個部落和人口集聚的地方,重明鳥每年都會叫著飛一趟或者數趟。時間一長,各個部落都會根據重明鳥來到的時間,提前打掃門戶,供上瓊漿玉液,或自己認為最珍貴的食材,以表示對重明鳥的敬意。
堯帝禪位後,這隻重明鳥突然不見了蹤影,這讓人們心若喪失。於是,每年的正月初一,人們就想辦法用木頭或金屬製作成它的樣子,懸掛在門戶上,一是期盼著重明鳥能再次出現,二來也有假借重明鳥的樣子來威懾魑魅魍魎的意思。
也有人說,舜帝出生之前,他的父親瞽叟曾夢見重明鳥飛到他的麵前,說是要投生到他的家裏,瞽叟夢醒以後,舜帝就降生了。
瞽叟夢見的那隻重明鳥是不是就是當時掋支之國進獻的那隻,誰也不清楚,但在舜帝南巡之後,世上再沒有聽到過重明鳥的故事了。
不過,後來人們將雞尊為“五德之禽”,說是星官臨凡,或許既是源於傳說裏雞的樣子和重明鳥長的很像,也是源於對堯“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的敬仰。
故事是這樣說的。
堯帝一開始被推為部落首領的時候,那個時候,天下並不太平。各個部落之間,為了生存和發展,大械小鬥今天這裏一起明天那裏一樁,至於弱肉強食,更是家常便飯。
瞧著這紛爭的亂世。堯帝站了出來,以自己的部落為主體,梳清楚姻親部落的立場以後,聯合友邦,遠交近伐,征討四夷,花了很長時間,終於在部落群體中形成了求同存異的一致意見,各個部落都開始休養生息,發展農桑。
而且,各個部落的族人,也越來越認可堯帝,於是,在部落聯盟形成以後,堯帝便被大家一致推為首領,總管大家共知的部落。
在這期間,因為金烏不聽招呼,胡亂出入,烘烤了大地,堯帝便讓後羿幹掉了九隻金烏,逐令最後一隻金烏晝出夜伏。因為洪水泛濫,堯帝又讓鯀去治水,雖說最後水患在大禹手裏得以終結,但源頭上還得感謝堯帝的卓識遠見。
至於曆法、農耕、百官秩序,都是在堯帝手上開始。
在堯帝遷都平陽,平息協和各部落方國以後,農耕生產和人民生活更是呈現出一派繁榮興旺的景象。天下百姓,沒有講堯不好的。
即使是在堯帝治外的遠方部落,在聽聞了堯帝的名聲以後,也是派出使臣,帶上禮物,年年朝貢,以求教化。
在堯帝主政第七十年,有一個叫“掋支”的部落從遠方跋山涉水來到平陽,請求覲見堯帝,聆聽堯帝的教誨,以便回去教化自己的子民。
但是,當時年年來平陽朝貢的隊伍很多,如果要排隊的話,掋支部落的使者不知道要排到什麽時候才會輪到自己,看著別的部落的使者在受到堯帝的接見以後,興高采烈的回去了,掋支部落的使者興急如焚。
怎麽辦呢,在平陽城裏等待的使者某天在稱為轉的時候,突然聽見了鳳凰的鳴叫聲,然後,百鳥像受到了召集一般,飛在平陽城的上方盤旋飛舞。
看到這裏,掋支的使者心裏突然有了主意。於是,就想辦法向堯帝負責接待外藩事宜的大臣稟告,自己從掋支出發的時候,首領讓他帶上了部落的至寶重明鳥。並且詳細介紹了重明鳥的特點,眼睛重瞳,叫聲像鳳凰,但長得又不太像鳳凰。
而且,重明鳥在啼叫以後,方圓幾裏的猛獸虎狼都會自動退避,更莫說魑魅魍魎了。自己從掋支到平陽,這一路上全靠它的庇護。現在有感於上朝的風貌,想盡快把它進獻給堯帝,以示此番朝貢的敬意。
負責接待外藩事宜的大臣聽了以後,很快就把掋支使者的意思送到了堯帝和百官的麵前。
等到掋支的使者正式覲見堯帝的那天,使者提著一個密實的草籠子詳細向堯帝稟告了自己部落的敬意,並再次述說了重明鳥的事。
列在兩旁的百官和堯帝聽了使者的說法以後都是大喜,便讓使者將他所說的重明鳥呈了上來。
但等草籠子拿開以後,使者所說的重明鳥出現在百官和堯帝麵前時,不待堯帝說話,群臣都是怒不可遏,吩咐力士拿下使者準備問罪。
因為使者撤除草籠子以後,在大家眼裏看到的居然是一隻差不多光著膀子的雞,翅膀上有著幾羽稀稀拉拉的羽毛。
除了眼睛符合使者說的是重瞳以外,這家夥和平日裏大家喂的雞沒什麽兩樣,根本看不出東西有什麽神異之處,反而更讓人覺得是掋支之國對自己的羞辱和不敬。
眼見力士們圍了上來,使者趕緊跪了下來。向堯帝稟告說自己一路上也靠著它驅趕老虎野豬和巨雕猛禽,才得以安全到達這裏。而且,在小國本來也是一種傳說的靈鳥,很多人都因為它的外形忽視了它,常常知其名而不知其人。
堯帝聽了使者的話,見他的神情不似作為。便示意義憤填膺的群臣和力士們退下,饒有興趣的朝著使者呈上的重明鳥打量了一下。
然後又轉頭看向使者,搖了搖頭。笑著說,這個小家夥毛都沒有幾根,看樣子都還離開母親沒有幾天,它哪能夠像你說的那樣驅趕捕逐猛獸呢?
使者正欲開口,但那使者說的重明鳥卻仿佛聽懂了堯帝的話一樣,昂首啼叫了一聲,聲音清脆,氣息綿長,還正如鳳凰的鳴叫一般,看的群臣都是麵麵相覷。
在叫過幾聲之後,使者嘴裏的重明鳥撲騰了幾下翅膀,騰舉空中,先是在殿裏繞了一圈,然後飛到的院子上方,一邊飛一邊啼叫,聲音直插雲霄。不多時,大殿周圍的鳥都開始鳴叫起來,而且聚集在大殿的上空,仿佛百鳥朝鳳一般。
而站在院子裏的侍衛,還看到許多老鷹一樣的猛禽拍打著翅膀倉皇的向北邊飛去,像是有什麽猛獸在驅趕它們一般。
看到這種情形,大家都信服了使者的話。於是,便有大臣問道。它的羽毛一直是這樣嗎?
使者說,從小臣帶著它出發的時候算起,差不多有了兩個寒暑,它的羽毛時長時落,羽毛全部長齊的時候更為威武,沒有羽毛的時候也能像今天這樣。
於是,又有大臣問它的喂養之法。
使者說,它在外麵的時候,不知道它吃什麽,如果是喂養的話,小臣試過多次,它隻吃瓊膏。
於是,堯帝便和群臣商議,如果留下它的話,關在籠子裏喂肯定是不行的,雖說現在天下大治,但也找不到那麽多的瓊膏來養它,如果不留下的話,難免傷了使者的心。最後,大家一合計,便將它放養在了平陽城外的山上,然後又賜給使者許多禮物,讓他早日返還。
這隻重明鳥留到帝都以後,方圓百裏以內,豺狼虎豹巨雕倉禽,全部沒了蹤跡,即便是地方上出現妖異或者邪門的事情,在這隻鳥路過以後,也都沒有了聲響。
而且,堯帝治下的各個部落和人口集聚的地方,重明鳥每年都會叫著飛一趟或者數趟。時間一長,各個部落都會根據重明鳥來到的時間,提前打掃門戶,供上瓊漿玉液,或自己認為最珍貴的食材,以表示對重明鳥的敬意。
堯帝禪位後,這隻重明鳥突然不見了蹤影,這讓人們心若喪失。於是,每年的正月初一,人們就想辦法用木頭或金屬製作成它的樣子,懸掛在門戶上,一是期盼著重明鳥能再次出現,二來也有假借重明鳥的樣子來威懾魑魅魍魎的意思。
也有人說,舜帝出生之前,他的父親瞽叟曾夢見重明鳥飛到他的麵前,說是要投生到他的家裏,瞽叟夢醒以後,舜帝就降生了。
瞽叟夢見的那隻重明鳥是不是就是當時掋支之國進獻的那隻,誰也不清楚,但在舜帝南巡之後,世上再沒有聽到過重明鳥的故事了。
不過,後來人們將雞尊為“五德之禽”,說是星官臨凡,或許既是源於傳說裏雞的樣子和重明鳥長的很像,也是源於對堯“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