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芳十九年,即公元1795年,羅芳伯病危。


    臨終前,眾人圍聚在羅芳伯身旁,他們眼神中透露出對未來的擔憂和迷茫。


    在這個關鍵時刻,眾人紛紛向羅芳伯詢問關於繼位的重要事宜。


    羅芳伯躺在病榻之上,盡管身體虛弱,但他頭腦依然清醒。


    他緩緩開口說道:“我們漂泊海外,曆經千辛萬苦,共同努力,才有了今日的成就。我怎麽敢有絲毫的私心呢?


    在此,我懇請各位能夠推舉出真正的賢能之士來接替我的位置。”


    眾人紛紛詢問誰才是賢能之人,可以擔此重任,此時羅芳伯推薦了江戊伯,並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和推崇,最終公推江戊伯接替自己的位置。


    羅芳伯並不是為了個人權力,而是真心希望能夠找到一位合適的領袖,繼續帶領大家前行。


    蘭芳二十年,江戊伯正式繼位。


    江戊伯最初擔任的是茅恩蘭和營功爺這兩個職務,他身材魁梧,高大威猛,而且武藝精湛,身手不凡,以其強大的力量而聲名遠揚。


    1800年,江戊伯有事情返回中國,闕四伯繼位。


    闕四伯自其繼位以來,坤甸的土人紛紛反叛,四伯多次作戰均未能獲勝。


    1804年,江戊伯歸來複位。


    他親自率領著眾多兵丁一路浩浩蕩蕩地抵達了冒頓黎烏這個地方,並按照預先製定好的戰略計劃,在港口附近安營紮寨、設立營帳。


    當地的土著居民們看到他們強大的軍威後,都被嚇得驚慌失措、紛紛選擇不戰而降。


    從此以後,無論遠近的那些土著居民們,都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樣囂張跋扈、肆意妄為了……


    江戊伯任職八年,確保了此地的不法之徒徹底收斂。


    此後的三十餘年,蘭芳共和國安享太平,無任何不法之徒滋擾之事。


    1812年,江戊伯去世,次年,眾人推舉宋插伯繼任。


    宋插伯雖然功名事業沒有很突出,但是能維持國家太平。


    1821年,宋插伯去世,眾人推劉台二繼位。


    蘭芳四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24年,荷蘭人抵達坤甸,設立公班衙。


    劉台二被荷蘭人封為蘭芳大總製甲太,負責以坤甸河為界,劃分公班衙與蘭芳共和國的地域。


    根據條約規定,雙方不得侵犯對方領土。此外,巴達維亞總督曾召劉台二至吧城,再次確認其蘭芳大總製甲太的地位,並簽訂三色字合約,明確地界劃分,確保雙方互不侵犯。


    然而,劉台二卻誤解了這份條約的內容,他竟然錯誤地升起了荷蘭國旗,並將自己視為荷蘭的附屬國。


    這份條約實際上是用三種顏色的文字寫成的,其中包括漢字、巫來由文以及荷蘭文。


    而那麵所謂的“三色旗”,其實就是代表著荷蘭國家的旗幟。


    這一係列誤會導致了局勢的混亂和緊張,也讓人們對劉台二產生了質疑。


    蘭芳共和國自成立成立以來,領導人羅芳伯、江戊伯、闕四伯、宋插伯等均被稱為太哥。


    當劉台二擔任蘭芳共和國首腦時,公班衙開始介入治理,並任命劉台二為蘭芳共和國甲太大總製。


    劉台二被降封為甲太,自貶身份,已不再是唐朝總長,時人以瑪腰、甲必丹、老大等名號稱之。


    同時,本廳副頭人和本埠副頭人也紛紛請求封為甲必丹。


    自此以後,各地如新港、停喃、沙拉查、喃吧哇八閣亭、淡水港、坤甸、新埔頭等地也設立了公館,並選舉甲必丹。


    當時,所有的錢財歸公班衙管理,而各馬餉務則由蘭芳共和國負責。


    1837年,劉台二去世,眾人推舉古六伯繼位。


    1838年,古六伯繼位。


    1842年,受蘭芳共和國管製的土著萬那土人反叛,六伯戰敗,眾人迫使六伯辭去大唐總長職務。


    蘭芳六十七年春,公眾推選謝桂芳繼位。


    1843年,謝桂芳為甲必丹。謝桂芳文武雙全,是曆任元首中唯一的武庠,也就是武舉。


    劉台二對他抱有極高的期望,希望他能夠繼承自己的衣缽,繼續為蘭芳的發展貢獻力量。


    然而,眾人意見不一,最終經過一番激烈角逐,古六伯脫穎而出,成功當選為新一任的甲太。


    可惜好景不長,古六伯上任不久便辭去了甲太之職。


    在此情況下,眾人推舉謝桂芳為新的甲太。


    盡管謝桂芳此時已經年邁體弱,還飽受風疾之苦,但他仍然義無反顧地挑起了這副重擔。


    可惜歲月不饒人,謝桂芳在擔任甲太僅僅八個月之後,便因身體狀況每況愈下而與世長辭。


    時光荏苒,轉眼間已經來到了蘭芳六十八年。


    眾人推舉葉騰輝接替大總製,葉騰輝是一個商人。


    盡管被推上了高位,但他依然堅持住在自己的店鋪裏,對政務並不上心。


    由於葉騰輝對國事的漠視,政務逐漸荒廢。政府機構失去了有效的領導和管理,各種問題紛至遝來。


    蘭芳共和國的國土也開始逐漸削減,邊境地區不斷受到外敵的侵蝕和掠奪。


    蘭芳共和國的國土也開始逐漸削減,邊境地區不斷受到外敵的侵蝕和掠奪。


    蘭芳七十年,眾人推舉劉鼎為大唐總長。


    劉鼎又名劉乾興,繼位後擅自將年號蘭芳改為乾興。


    乾興二年,荷蘭人推劉生為甲太,驅逐劉鼎,然而,劉鼎前往邦戛,成功地劫走了他們的三色字據並逃脫。


    公元 1850 年,鹿邑大港公司發動義軍,與荷人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


    義軍奮勇殺敵,最終取得了勝利,成功收複了邦戛這一戰略要地。


    次年,劉生渴望與萬那黎子建立良好的關係,但萬那酋長卻拒絕了會晤的請求。


    經過雙方多次溝通和努力,終於消除了彼此之間的隔閡,萬那酋長也改變了態度,願意與劉生結盟。


    此後,劉生與萬那黎子正式締結了友好同盟關係,並親自率領五百多名部眾,深入文蘭等地探尋金礦資源。


    次年,劉生率領部眾協助荷蘭人抵禦大港公司的進攻,荷人將大港的鹿邑埠焚毀殆盡,導致數千民眾流離失所。


    劉生率領軍隊進行抵抗,成功擒獲大港公司首領,並將其獻給荷蘭人。


    平定大港公司後,荷軍開始轉移至東萬律地區。此舉鞏固了蘭芳共和國與荷蘭人的合作關係,進一步穩定了當地的政經局勢。


    1856年,劉生與荷蘭官員阿物恩得裏山會麵,並與吧督簽訂割地條約,僅保留蘭芳廳所及河東地區。


    然而,荷蘭人獲取三色字據後,聲稱河東地區應歸屬於荷蘭,劉生稱有約在先,荷人則要求出示約文以供核對。


    由於劉生無法提供約文,荷蘭人便趁機誘惑他,與他再次簽訂割地條約,僅保留蘭芳廳所地界,而且所得的金銀財物盡歸劉生私囊。


    然而,劉生的兒子和女婿均不知劉生與荷蘭人有密約,爭相擴張自己的領地,並奉承荷蘭人。


    這使荷蘭人得以深入了解實際情況,並據此采取適當的並吞措施。


    1866年劉生讓位給其子劉亮官,劉生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其實有著更深層次的考慮。


    他深深明白,專製統治往往會引發社會各界的不滿和指責,而他與荷蘭人之間的秘密協議更是難以得到民眾的認可。


    為了不讓這件事情曝光,同時也為了保護自己家族以及整個國家的穩定局麵,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才下定決心要將皇位讓給自己的兒子。


    這樣做不僅可以掩蓋他真實的意圖,還能利用權力的傳承製造出一種迷惑性的氛圍。


    人們認為這隻是一次普通的皇位更替,而不會察覺到背後隱藏著的陰謀和算計。


    通過這種方式,劉生希望能夠最大程度地減少爭議,平息可能出現的風波,從而確保家族的地位不受動搖,國家的局勢得以維持穩定。


    可是,羅芳伯最初設立的禪讓和選舉共和製度,在這個時候還是回到了家天下的世襲製。


    這是倒退還是曆史使然,無從而知……


    人們隻是知道,這個時候,蘭芳大總製共和國已經搖搖欲墜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晚清古董之墓靴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曦蓬堂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曦蓬堂主並收藏晚清古董之墓靴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