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宇棟和梁風幾人找了竹椅坐下,繼續和範迪克吃喝起來,梁風劫後重生,又打死了老虎,很高興。他就和範迪克喝了幾杯,老李也喝了不少杜鬆子酒。


    本來範迪克已經有些醉了,他有了老虎肉和豹子肉吃,也很興奮,又和老李,梁風喝了不少,一邊喝酒,不停的詢問梁風打死老虎和豹子的經過。


    聽說是梁風老婆刺靈珠打死的豹子,還是一槍爆頭,範迪克大驚,沒看出來這個華人女人槍法那麽準,他這才知道原來這幾個人都身懷絕技。


    不過範迪克此時已經沒啥戒心,老外有時候挺單純的。


    瓊斯一旁不停的勸酒,不一會兒,範迪克喝的人事不知……


    大家把範迪克扶到宿舍,這營地宿舍很簡陋,但是有很大空間,隔開好多屋子,能容納很多人,真是個基地。


    黃宇棟看範迪克已經睡著了,他們走出臥室,繼續在草地上聊天,瓊斯就把範迪克說的所有信息都和黃宇棟幾人講了。


    黃宇棟大吃一驚,原來,這些荷蘭佬是打算圖謀顛覆蘭芳共和國!


    蘭芳共和國是華人建立的國家,也是晚清時候亞洲唯一的資本主義國家。那裏大部分是華人,很多人還是黃宇棟朋友和老鄉。


    黃宇棟聽說這兩年蘭芳戰爭不斷,內亂不斷,不過那時候消息閉塞,他沒想到在爪哇島還有顛覆蘭芳共和國的遠程基地,至於這些荷蘭佬打撈沉船,不過是個幌子……


    老李看見黃宇棟神色嚴峻,沉默不語,他問道:“這個蘭芳共和國是怎麽回事?”


    老李在北方生活了半輩子,大山裏又生活十幾年,幾乎與世隔絕,對於天下大事已經很陌生,他好奇的問道 。


    幾人有點渴,爪哇島遍地椰子樹,很多椰子,範迪克也摘了好多椰子在營地當飲料,堆了一堆。


    黃宇棟用獵刀剖開幾個椰子,椰子汁很甘甜,他分給每個人一個椰子,當做茶喝了……


    幾人都有點微醺,瓊斯喝的有點醉,不過也都很清醒。


    黃宇棟講了起來……


    明清交替之際,中國人下南洋開始進入高潮。


    到清朝中葉,華人的足跡漸漸遍布整個東南亞,數量多達幾百萬,尤其是在馬來群島形成了很多華人聚居區。


    華人主要從事農耕、采礦和工商等經濟活動,對東南亞的早期開發貢獻良多,華人們雖然形成了獨立的聚居區,與土著涇渭分明,但大多沒有建立政權。


    唯獨婆羅洲的西部有一個例外。


    廣東、福建沿海多山地、少良田,使這裏的人們慣於下南洋討生活,其中又以潮汕人、客家人、閩南人最多。


    清朝入主中原時,大量明朝遺民逃離大陸,許多有誌反清複明的天地會成員見複明無望,也紛紛隨之下南洋。


    馬來群島是華人的重點移民地區,這裏的土著被無數個伊斯蘭蘇丹統治著,沒有統一的政權,社會和經濟水平也較為落後,大片土地和礦產有待開發,非常適合華人開辟新居。


    西婆羅洲的蘇丹擁有理論上的土地與礦藏所有權,但他們仍處於部落時期,沒有能力開發,便承包給華人收取一定的稅賦。


    華人移民遵循中國的傳統習慣和行為準則,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社會。


    西婆羅洲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再加上華人的勤勞,使他們的生活水平明顯高於土著。


    隨著華人移民的不斷增多,經濟日趨繁榮,習慣於靠天吃飯的土著越來越多地騷擾劫掠華人移民,迫使華人不得不結社自保。


    以客家、潮汕、閩南同鄉會為核心,還有礦工自建的武裝,這些組織負責協調華人社區的重大事務以及籌集資金用於自衛或公共工程,漸漸形成了華人自治的雛形。


    原先的天地會成員大多接受過軍事訓練,在同鄉會和礦工武裝裏都起到一定的骨幹作用。


    此外,華人和土著還有一個共同的敵人,就是歐洲殖民者,覬覦西婆羅洲的主要是荷蘭人。


    荷蘭人在明朝後期來到東亞和東南亞,曾經占據過台灣,被鄭成功用武力趕走後,把殖民重點轉向馬來群島。


    西婆羅洲的蘇丹自知不敵荷蘭人,需要團結華人共同予以對抗,因此總體上與華人保持著較為默契的關係。


    而華人社會自成一體,規模也越來越大。


    18世紀開始,清朝進入康乾盛世,人口滋生迅速,土地承載力有限,華南沿海有越來越多的人下南洋,以緩解人口壓力。


    東南亞的加裏曼丹島是世界上第三大島嶼,中國人把它叫做婆羅洲,當時婆羅洲一共有20多個王國,這些王國的支柱產業除了農業就是挖礦。


    而西婆羅洲恰好發現金礦,大大促進了華人移民的到來。


    蘭芳共和國開國元首叫羅芳伯,羅芳伯出生於廣東梅縣,從小就有遠大的理想抱負。


    青年時代羅芳伯不僅喜歡讀書,還練就了一身好武藝,可以說是一個文武全才,為了出人頭地,他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可一直名落孫山……


    最後一次參加科舉考試的羅芳伯落榜之後,不甘心在家鄉當一輩子私塾教師,毅然決然帶領一批客家青年下南洋,希望成就一番事業。


    乾隆三十七年,35歲的羅芳伯決定下南洋謀生,曆經風浪,從一個叫三發的地方上岸。


    羅芳伯來此之前,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早有許多人來到加裏曼丹謀生,他們大都集中在該島的沿海城市坤甸一帶打工,有的在農村種植水稻、椰子、咖啡、胡椒,有的則在山區開采石油和煤礦。


    當地的自然條件和生活環境極為艱苦,由於路途遙遠,他們得不到祖國的關心和照應,被乾隆皇帝稱為天朝棄民。


    為了生存,他們需要團結互助,於是自動結成了不少類似於同鄉會的組織。


    最初,羅芳伯在當地以教書為生,很快,他發現婆羅洲的華人缺衣少食業無居所,生活十分貧困,於是,羅芳伯決心要為改變人們的生活而努力。


    羅芳伯一族定居在卡普阿斯河的入海口坤甸,他本人最初以教書為業,華人向來尊師重教,教師的社會地位較高。


    而且羅芳伯不但學問深,還精通武藝,為人處世和組織領導能力都頗為出眾。


    史書記載,羅芳伯“生性豪邁、行俠仗義,喜結義士”……


    老李幾人聽得入神,都不知道這個南洋島嶼上還有這些曆史,都聽黃宇棟繼續說下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晚清古董之墓靴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曦蓬堂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曦蓬堂主並收藏晚清古董之墓靴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