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府開始鑒寶,幾輪藏友拿著寶貝或者自認為“寶貝”來鑒定,陳二爺和六爺幾人都給一一點評估價一下。
晚清時候,贗品還不是太多,因為造假成本更大。
康熙的翠毛藍,雍正的粉彩,乾隆時期的字畫,種種藏品都出現在陳府的這個桌子上,大家眼花繚亂。
清代時候甚至到民國,青銅器和宋元時期名帖字畫才是收藏家趨之若鶩的東西,瓷器並不太重視。
陳龍的身體不好,還是咳嗽,他就陪著幾個古董行老人喝茶聊天,鑒別真偽的事主要是陳二爺和六爺。
老李以前幹過盜墓的,他對清代的青花瓷和粉彩一竅不通,要是宋代的瓷器和古董他還真能看出真假,因為年代久遠,那些基本都是墓葬裏出來的。
張文龍看著眼前眼花繚亂的古董,他很興奮,他在西湖邊上和六爺學的三天知識派上用場,今天很多東西填補了他的空白,他看到了實物。
這時候一個百姓拿著一個盤子上來鑒寶,這盤子醬口,淺腹,底足上露出漂亮的火石紅。
盤子中心畫著一片梧桐樹葉和一個玲瓏的洞石,盤子上青花寫著梧桐葉落,天下皆秋。紋飾樸素自然,隨意創作,寥寥數筆,卻別有生動傳神的意境……
張文龍在師父身後站著,他認識這個瓷器,師父在西湖邊三天授藝的時候講過此類瓷器,這是大清順治朝的秋葉盤。
這類瓷器在當時民間很多,也不值錢,但是很應景,因為今天是中秋。
中秋,秋高氣爽,可是曆史,卻並不是每個秋天都秋高氣爽。
那個寫出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的黃巢,都把秋天寫出一陣寒氣和肅殺。
秋天,想到的多是暮士傷秋,美人遲暮。
這個順治朝代生產的梧桐樹葉盤雖然是普品,卻是扛著沉重的秋意和曆史厚重……
甚至這類瓷器記載著一個朝代的更迭和苦難,那時候的工匠把憤懣和悲涼都寫在了瓷器上:梧桐葉落,天下皆秋……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那些亡國的悲涼和恥辱,就像這飄落的梧桐樹葉……
天,一下子成了秋天,涼了人間……
滿清入關,暴力消除漢文化,留下的傷痛體現在瓷器紋飾上,滿清最頭痛的問題是遇到了漢文化的強大抵抗,其抵抗的力量超出統治者的估計。
剃發易服,一道政令,造成江南百姓的拚命抵抗;江陰八十一日,清軍折損三名王爺,十八名大將,士兵餘人,江陰孤城死守81日,無一降者,直至破門屠城。
嘉定三屠,剃發令嚴重傷害明遺民感情,順治二年,嘉定百姓頑強抵抗,六月十三日,六月十四日,八月十六日,三遭屠城。
曆史上,騎馬民族多次下令剃發易服,五胡、吐蕃、契丹、黨項、女真都下過此令,隻不過滿清距今最近,給中華民族留下的傷痛最重,也最清晰。
清順治青花洞石秋葉紋盤是當時較為流行的畫意:一片梧桐葉,一尊太湖石,外加或一句或兩句的警語、詩文。
如故宮博物院所藏青花洞石秋葉紋盤,一石一葉,極簡風格,順治前後均不見此裝飾。
葉麵剔白寫:“不作風波於世上,自無冰炭到胸中。”
兩句世俗意義非常濃重的詩句。
這是宋代大儒邵雍的《安樂窩中自貽》的頷聯,全詩:
“物如善得終為美,
事到巧圖安有公。
不作風波於世上,
自無冰炭到胸中。
災殃秋葉霜前墜,
富貴春華雨後紅。
造化分明人莫會,
花榮消得幾何功”。
邵雍為北宋哲學家,就是那個寫書出預言梅花詩的那個牛人,他隻是不顯山露水,我認為才學不在諸葛亮和劉伯溫之下。
邵雍預言了宋代之後幾個朝代更迭大事,全部應驗,我非常震驚,比如預言詩裏寫的元代一句詩:又見雲龍往北飛!
預言宋代之後下個朝代皇帝是來自北方的大漠……
寫明代預言裏的一句:“燕子飛來尋常事!
預言燕王謀反,回來幹掉了侄子做了帝王。包括預言最後的李自成造反,都料事如神!
還有清代的幾句預言詩,預言洪秀全等等,此人堪稱神。
他是宋代的大儒,可能知道的人不多,有興趣的讀者自己搜索梅花詩,會驚掉你下巴,預言準確性不比推背圖差,是個未卜先知的牛人……
因為我寫的是古董小說,就一筆帶過了……
不過我們讀啟蒙詩詞時候一定背誦過邵雍寫的那首《山村詠懷》:
一去二三裏,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今天不想說花,接著說順治秋葉盤……
順治朝江山未定,剛剛改朝換代,百姓前看不見頭,後猜不到尾,一葉知秋,寫下邵雍這兩句詩顯然不是隨意而為。
此類瓷器書體較為規整,分隸、行、草幾種書體,多題為:“一葉佳式”,“梧桐一葉生,天下新春再”,“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皆秋”,“黃葉落兮雁南歸”等等,這一類紋飾被稱為“秋葉洞石”,也多叫秋葉盤。
令觀賞者由此產生一種濃濃的文化情趣,陷入深深的沉思與感歎之中。
清順治青花洞石秋葉紋盤發色鮮麗,躍留有明代崇禎時的痕跡,又有清康熙時的韻味。
我一直認為,隻有順治朝代才有秋葉洞石瓷器,後來,我搞到一個瓷片上畫的梧桐樹葉,底款丁未年。
丁未年是康熙紀年,說明這類瓷器到康熙早期還在生產,可見百姓的思念故國,感歎時局的深深沉悶感情,延續了那麽久……
漢人在懷念明王朝之時,利用梧桐落葉的悲秋情節,配上相應的詩句來營造這種懷念、傷感的氣氛,最終表現在陶瓷之上,這可謂是這個時代特有的符號印記。
清順治,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年號。順治朝曆時十八年,由於新政權是在明末戰亂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社會動蕩,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百廢待興。
政局尚未完全安定下來,禦窯廠不可能全麵恢複大規模生產,所以景德鎮瓷業一度蕭條,產量很少。
清人葉夢珠《閱世編》記載:“順治初,江右甫平,兵燹未息,瓷器之醜,較甚於舊,而價逾十倍。”
景德鎮仍舊沿襲明末采取的臨時應急措施,“有命則供,無命則止”。
官窯生產時停時產,所以官窯瓷器並不多見,而民窯則開始全麵恢複大規模生產。
順治青花胎體偏厚重,胎體有粗、細之分,粗為渣胎,有灰白或灰黃色;細的潔白堅致,瓷化程度較好。
多數釉麵是白中閃青,呈鴨蛋青色,透明度較差。大部分器物帶醬口(即口沿刷一層醬黃釉)。
許多琢器的底足不施釉,露胎。修胎不太規整,常沾砂,也多棕眼,並能看到明末瓷器中常見的放射狀跳刀痕。
盤的底足較平,少見明代的塌底現象,盤底往往有窯裂,底邊帶窯紅即火石紅。
火石紅是個古董行的專業術語,因為瓷器胎土含鐵,燒製之後沒有釉水的地方,胎釉結合處就會出現紅色痕跡,有漸變過度,很好看。
這是學習瓷器的最基本要觀察的地方所在。
我有個這樣盤子年前送給朋友了,那個盤子不貴,可是我非常喜歡,在我博物館裏放著好多年,還是我剛學瓷器時候買的。
現在仿品也很多,隻是火石紅不好仿製,所以很多造假的直接底足全部施釉水,瞞天過海,喜歡收藏的朋友要小心。
現在出現在張文龍眼前的就是順治朝代的梧桐樹葉盤,他眼睛一亮,拿起來看了看,就和這個百姓商量一下價格,幾文錢買了下來。
他喜歡這個盤子的畫風意境,也為了紀念這個中秋節,而且他也時常悲秋,因為他經曆的事情遠遠比同齡人多……
即使我們這個年代,順治秋葉盤也不貴,很多古董店裏能遇到,很有意境,那是明末清初時候的國仇家恨!
是朝代更迭時候的迷茫,以及蒼生的掙紮與無奈……
今天,張文龍靠自己眼力淘到了他一生中的第一件瓷器,雖然不值錢,但是很喜歡……
晚清時候,贗品還不是太多,因為造假成本更大。
康熙的翠毛藍,雍正的粉彩,乾隆時期的字畫,種種藏品都出現在陳府的這個桌子上,大家眼花繚亂。
清代時候甚至到民國,青銅器和宋元時期名帖字畫才是收藏家趨之若鶩的東西,瓷器並不太重視。
陳龍的身體不好,還是咳嗽,他就陪著幾個古董行老人喝茶聊天,鑒別真偽的事主要是陳二爺和六爺。
老李以前幹過盜墓的,他對清代的青花瓷和粉彩一竅不通,要是宋代的瓷器和古董他還真能看出真假,因為年代久遠,那些基本都是墓葬裏出來的。
張文龍看著眼前眼花繚亂的古董,他很興奮,他在西湖邊上和六爺學的三天知識派上用場,今天很多東西填補了他的空白,他看到了實物。
這時候一個百姓拿著一個盤子上來鑒寶,這盤子醬口,淺腹,底足上露出漂亮的火石紅。
盤子中心畫著一片梧桐樹葉和一個玲瓏的洞石,盤子上青花寫著梧桐葉落,天下皆秋。紋飾樸素自然,隨意創作,寥寥數筆,卻別有生動傳神的意境……
張文龍在師父身後站著,他認識這個瓷器,師父在西湖邊三天授藝的時候講過此類瓷器,這是大清順治朝的秋葉盤。
這類瓷器在當時民間很多,也不值錢,但是很應景,因為今天是中秋。
中秋,秋高氣爽,可是曆史,卻並不是每個秋天都秋高氣爽。
那個寫出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的黃巢,都把秋天寫出一陣寒氣和肅殺。
秋天,想到的多是暮士傷秋,美人遲暮。
這個順治朝代生產的梧桐樹葉盤雖然是普品,卻是扛著沉重的秋意和曆史厚重……
甚至這類瓷器記載著一個朝代的更迭和苦難,那時候的工匠把憤懣和悲涼都寫在了瓷器上:梧桐葉落,天下皆秋……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那些亡國的悲涼和恥辱,就像這飄落的梧桐樹葉……
天,一下子成了秋天,涼了人間……
滿清入關,暴力消除漢文化,留下的傷痛體現在瓷器紋飾上,滿清最頭痛的問題是遇到了漢文化的強大抵抗,其抵抗的力量超出統治者的估計。
剃發易服,一道政令,造成江南百姓的拚命抵抗;江陰八十一日,清軍折損三名王爺,十八名大將,士兵餘人,江陰孤城死守81日,無一降者,直至破門屠城。
嘉定三屠,剃發令嚴重傷害明遺民感情,順治二年,嘉定百姓頑強抵抗,六月十三日,六月十四日,八月十六日,三遭屠城。
曆史上,騎馬民族多次下令剃發易服,五胡、吐蕃、契丹、黨項、女真都下過此令,隻不過滿清距今最近,給中華民族留下的傷痛最重,也最清晰。
清順治青花洞石秋葉紋盤是當時較為流行的畫意:一片梧桐葉,一尊太湖石,外加或一句或兩句的警語、詩文。
如故宮博物院所藏青花洞石秋葉紋盤,一石一葉,極簡風格,順治前後均不見此裝飾。
葉麵剔白寫:“不作風波於世上,自無冰炭到胸中。”
兩句世俗意義非常濃重的詩句。
這是宋代大儒邵雍的《安樂窩中自貽》的頷聯,全詩:
“物如善得終為美,
事到巧圖安有公。
不作風波於世上,
自無冰炭到胸中。
災殃秋葉霜前墜,
富貴春華雨後紅。
造化分明人莫會,
花榮消得幾何功”。
邵雍為北宋哲學家,就是那個寫書出預言梅花詩的那個牛人,他隻是不顯山露水,我認為才學不在諸葛亮和劉伯溫之下。
邵雍預言了宋代之後幾個朝代更迭大事,全部應驗,我非常震驚,比如預言詩裏寫的元代一句詩:又見雲龍往北飛!
預言宋代之後下個朝代皇帝是來自北方的大漠……
寫明代預言裏的一句:“燕子飛來尋常事!
預言燕王謀反,回來幹掉了侄子做了帝王。包括預言最後的李自成造反,都料事如神!
還有清代的幾句預言詩,預言洪秀全等等,此人堪稱神。
他是宋代的大儒,可能知道的人不多,有興趣的讀者自己搜索梅花詩,會驚掉你下巴,預言準確性不比推背圖差,是個未卜先知的牛人……
因為我寫的是古董小說,就一筆帶過了……
不過我們讀啟蒙詩詞時候一定背誦過邵雍寫的那首《山村詠懷》:
一去二三裏,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今天不想說花,接著說順治秋葉盤……
順治朝江山未定,剛剛改朝換代,百姓前看不見頭,後猜不到尾,一葉知秋,寫下邵雍這兩句詩顯然不是隨意而為。
此類瓷器書體較為規整,分隸、行、草幾種書體,多題為:“一葉佳式”,“梧桐一葉生,天下新春再”,“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皆秋”,“黃葉落兮雁南歸”等等,這一類紋飾被稱為“秋葉洞石”,也多叫秋葉盤。
令觀賞者由此產生一種濃濃的文化情趣,陷入深深的沉思與感歎之中。
清順治青花洞石秋葉紋盤發色鮮麗,躍留有明代崇禎時的痕跡,又有清康熙時的韻味。
我一直認為,隻有順治朝代才有秋葉洞石瓷器,後來,我搞到一個瓷片上畫的梧桐樹葉,底款丁未年。
丁未年是康熙紀年,說明這類瓷器到康熙早期還在生產,可見百姓的思念故國,感歎時局的深深沉悶感情,延續了那麽久……
漢人在懷念明王朝之時,利用梧桐落葉的悲秋情節,配上相應的詩句來營造這種懷念、傷感的氣氛,最終表現在陶瓷之上,這可謂是這個時代特有的符號印記。
清順治,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年號。順治朝曆時十八年,由於新政權是在明末戰亂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社會動蕩,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百廢待興。
政局尚未完全安定下來,禦窯廠不可能全麵恢複大規模生產,所以景德鎮瓷業一度蕭條,產量很少。
清人葉夢珠《閱世編》記載:“順治初,江右甫平,兵燹未息,瓷器之醜,較甚於舊,而價逾十倍。”
景德鎮仍舊沿襲明末采取的臨時應急措施,“有命則供,無命則止”。
官窯生產時停時產,所以官窯瓷器並不多見,而民窯則開始全麵恢複大規模生產。
順治青花胎體偏厚重,胎體有粗、細之分,粗為渣胎,有灰白或灰黃色;細的潔白堅致,瓷化程度較好。
多數釉麵是白中閃青,呈鴨蛋青色,透明度較差。大部分器物帶醬口(即口沿刷一層醬黃釉)。
許多琢器的底足不施釉,露胎。修胎不太規整,常沾砂,也多棕眼,並能看到明末瓷器中常見的放射狀跳刀痕。
盤的底足較平,少見明代的塌底現象,盤底往往有窯裂,底邊帶窯紅即火石紅。
火石紅是個古董行的專業術語,因為瓷器胎土含鐵,燒製之後沒有釉水的地方,胎釉結合處就會出現紅色痕跡,有漸變過度,很好看。
這是學習瓷器的最基本要觀察的地方所在。
我有個這樣盤子年前送給朋友了,那個盤子不貴,可是我非常喜歡,在我博物館裏放著好多年,還是我剛學瓷器時候買的。
現在仿品也很多,隻是火石紅不好仿製,所以很多造假的直接底足全部施釉水,瞞天過海,喜歡收藏的朋友要小心。
現在出現在張文龍眼前的就是順治朝代的梧桐樹葉盤,他眼睛一亮,拿起來看了看,就和這個百姓商量一下價格,幾文錢買了下來。
他喜歡這個盤子的畫風意境,也為了紀念這個中秋節,而且他也時常悲秋,因為他經曆的事情遠遠比同齡人多……
即使我們這個年代,順治秋葉盤也不貴,很多古董店裏能遇到,很有意境,那是明末清初時候的國仇家恨!
是朝代更迭時候的迷茫,以及蒼生的掙紮與無奈……
今天,張文龍靠自己眼力淘到了他一生中的第一件瓷器,雖然不值錢,但是很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