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章節大量篇幅寫春江府綁票少爺文照的事情,寫的很累,邏輯,細節很緊張驚險。終於文照救回來的,陳府也化險為夷。何乾元也被調離了春江府,去山東省走馬上任,算告一段落。


    我長透了一口氣,心情舒緩很多,反正何乾元之死是早晚的事……


    上一章節描述了很多熒惑守心和血月的天象,我自己很喜歡研究星相和曆史,以及所謂的玄學,這不是迷信。所以用些篇幅介紹這個天象,這些故事,本身也很有趣味性。


    曆史和一些特異事件,讓人深思和反思,無論君王還是草芥……


    上一章節寫了秦始皇熒惑守心之後不久死掉了,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天意。而曆史上多次出現這種天象都很詭異,也都大部分出現異常,這可能是概率學和統計學範疇。


    我們的祖先的對大自然的理解,遠遠超過我們的認知,我對天地一直充滿敬畏!


    舉頭三尺有神明吧……


    史記裏秦始皇熒惑守心死了,可是還寫了一個善終的帝王。


    宋景公是春秋時代的諸侯。當周敬王四十年,也就是公元前480年時候,火星侵入了心宿的範圍。依當時的星象,心宿正屬於宋國的分野。


    古時天子按天上所列星宿的地位而分封諸侯,列宿所當的區域叫做分野,這是主刀兵災禍的凶事將要降臨宋國的征兆,也傳說會帝王薨。


    宋景公為此事非常憂慮。朝中專管占卜星相的子韋說:“我有辦法將此禍患轉移給宰相承受。”


    景公說:“宰相是輔佐國家的大臣,好比我的大腿和胳膊,支持整個身體的行動,怎麽可以使他遭受禍患呢?”


    子韋又說道:“那就把災難轉移給老百姓承受。”


    景公回答:“人君應該以仁愛來安撫百姓,怎可反而讓百姓承受災患呢?”


    子韋又說:“還可以轉移到年歲五穀收成上,讓百姓顆粒無收來承擔罪過。”


    景公說:“時令饑荒,人民困苦,饑寒交迫,我怎夠得上為人國君呢?”


    宋景公的悲憫情懷和仁愛之心,以及擔當感動了子韋,他看到了希望,子韋安慰景公說道:“天高聽卑。君有君人之言三,熒惑宜有動。”


    意思就是說:天,雖然高緲,卻能聽到世間下界細微的聲音,您這三句仁君仁愛的話,天一定會聽到。在主公至心發出三種仁愛寬厚的言論,必然感應天心,熒惑星定會有所移動。”


    於是再占測星象時,果然移動了三度,離開了心宿的範圍。宋國在這一年裏,果然沒有發生刀兵災難,宋景公也平安無恙。


    《呂氏春秋》中記載:子韋說:“熒惑星定會移動三舍。每移動一舍就行過七個星座,每一星座相當於一年。所以君上將延壽二十一年。”


    《新序》裏麵對子韋這番話也有記載。


    宋景公拒絕了將相國和百姓作為轉移對象,認為相國是股肱手足,百姓是一國之根本,最終這次異象不僅對宋國毫無影響。而且還為宋景公帶來了延壽二十一年的的好運。


    之後,宋景公勤政為民,國家安定,自己也活出了奇跡。


    景公在位64年卒,成為中國曆史上在位最長、最長壽的君王之一。


    原文是:韋曰:“可移於相。”景公曰:“相,吾之股肱。”曰:“可移於民。”景公曰:“君者待民。”曰:“可移於歲。”景公曰:“歲饑民困,吾誰為君!” 見《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


    史記裏司馬遷寫了這段記載,他是警示後代君王如何為君之道。史記是本很嚴謹的史書,這記載我認為是真實的。


    司馬遷描寫的這兩次熒惑守心,具有強烈的對比作用。宋景公說了三段國君應該說的話,心裏裝著大臣、百姓和年歲收成。熒惑就移動了。”


    《太史公自序》裏原話記載:“景公謙德,熒惑退行。”


    而秦始皇並沒有理會熒惑守心的警告,對自己不利的言論采取殘暴的趕盡殺絕的做法。在司馬遷看來,秦始皇的暴斃、秦朝的滅亡就是上天對秦始皇暴政的懲罰。


    我們在《史記》中還能看到許多有關熒惑、彗星的記載,如:“越之亡,熒惑守鬥。”秦滅六國時,“十五年彗星四見,久者八十日,長或竟天。”等。


    這些記載與評論表現出司馬遷“天人感應”或者“天人合一”的思想,這些思想至今仍然讓我們深思。


    他認為人的善惡行為能夠被上天所感應到,人君應當與天意相向而行,“雖有明天子,必視熒惑所在”。


    史記是一本很值得一讀的書,史為鑒,知興替,司馬遷的這種思想並不是用來統治人民的,相反是用來約束統治者的。


    他認為:人君至誠的心能感動皇天,使天象變易,比如宋景公;如果人君不聽警告,違背天意則會有災異發生,比如秦始皇。


    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記載:


    《漢書 ·誌 ·天文誌》記載:二年春,熒惑守心。二月乙醜,丞相翟方進欲塞災異,自殺。三月丙戌,宮車晏駕。”


    漢成帝劉驁,是西漢第十二位皇帝,沉湎酒色,荒於政事,各地相繼爆發農民起義。同時任由外戚專政,朝廷大政為太後王政君一族把持,埋下了王莽篡漢的禍根。


    綏和二年,也就是公元前七年,也出現了“熒惑守心”的天象,漢成帝恐懼焦慮,恐怕自己命不久矣,傳說要有身份和地位的人替自己擋災死掉,自己才會平安。


    於是,當朝丞相翟方進,成了不二人選。


    《漢書·翟方進傳》記載:“災害並臻,民被饑餓,加以疾疫溺死,關門牡開,失國守備,盜賊黨輩。吏民殘賊,毆殺良民,斷獄歲歲多前。上書言事,交錯道路,懷奸朋黨,相為隱蔽,皆亡忠慮,群下凶凶,更相嫉妒,其咎安在?”


    翻譯一下就是說:天下災害連連,百姓食不果腹,瘟疫盛行,盜賊遍地,官吏殘暴,現在國家一團糟,誰的責任啊?


    於是:“使尚書令賜君上尊酒十石,養牛一,君審外焉 。”


    意思是我賜給你好酒十石,牛一頭,你自己看著辦吧!


    畢竟是丞相,智商很高,聽懂了皇帝意圖,翟方進無奈自殺。


    並不都是每個君王都是宋景公,丞相翟方進,為了這個熒惑守心,成了漢成帝的替死鬼。


    明明是因為“熒惑守心”避災,卻不明說,而是把國家出現的一係列問題的責任,統統扣到丞相翟方進頭上。


    丞相引咎自殺,來代替天子接受天譴。而這背後也可能是一次朝廷上層的政治鬥爭,一次利用星象來謀取政治利益的陰謀。


    翟方進一死,漢成帝立刻為其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並且親自致祭。翟家的喪事,是君王的喜事。


    漢成帝以為終於避開災難,漢家王朝可安安穩穩地繼續統治天下,自己也可以繼續花天酒地,與趙飛燕、趙合德昭儀等女人享受人生之樂了。


    然而,巧合的是次月,成帝暴崩,死因不明,終年44歲。朝廷和民間嘩然,歸罪於趙昭儀,後來趙昭儀自殺以平息輿論。


    有仁愛之心,有擔當的宋景公,在位64年。甩鍋的漢成帝,從出生落地到一命嗚呼,才活了44年……


    這些曆史能說明什麽呢?


    是星宿二很操蛋?


    不是!是那些沒有仁愛之心,心中沒有百姓的君王很該死……


    這本書發生的事是晚清,那時候慈禧太後曾說:寧予外邦,不贈家奴。


    可是沒幾年,辛亥革命的一聲炮響,幾千年封建王朝就滅亡了……


    每一次天有異象,都是老天看不下去了,給你警示,可是借用電視劇(征服)裏麵孫紅雷說的一句台詞:“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


    天道有輪回,蒼天放過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晚清古董之墓靴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曦蓬堂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曦蓬堂主並收藏晚清古董之墓靴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