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員外一家之所以看中沐霞,原因便在於此。


    兒子林燊即將參加科舉考試,立誌踏上仕途之路,而家中的諸多事務以及生意往來亦需有人妥善操持料理。


    為此,林家也曾仔細相看了縣城中的其他幾位小姐。雖說這些小姐們的家世背景相較於沐家更為優越,但經過反複思量權衡之後,他們覺著還是沐霞最為合適。


    再者,那林燊對沐霞更是情有獨鍾,甚至放出話來聲稱此生非她不娶。


    林員外與夫人對此事自然不敢怠慢,經過深思熟慮、再三斟酌之後,最終決定將這門親事定下來。


    “大嫂,不必勞煩清兒前來幫忙,她自己還有不少事情要做。就讓從遠和翠英過來搭把手,幫著招呼一下客人們就行。”


    當初,村裏到處都在傳揚著關於沐楠媳婦廚藝精湛的消息,四叔婆聽聞之後,心中著實動過一些念頭,想要請她過來幫忙操辦酒席菜肴。


    起初隻以為王清兒整日待在家裏也沒什麽事,請她過來做幾道拿手好菜倒也無妨。


    然而,今天卻又得知她所製作的香胰子,竟然如此價值不菲,如果這個時候還讓她過來幫忙做菜,豈不是白白耽擱了人家賺大錢?


    一塊香胰子就好幾兩銀子,一天怎麽著也能做個十幾二十塊吧,那一天不就是上百兩銀子啊,這方圓百裏,誰家一天能賺這麽多錢?


    這尊大神請不起,可不敢耽誤她。


    “巧雲,你就別再推脫,咱們就這麽愉快地決定了,你們到時少準備兩道菜,待到鹵肉和豆腐做好,就讓沐宵他們兄弟送過來。”周氏說話語氣堅定,不容置疑。


    “那就勞煩大嫂和清兒,這鹵肉就當作是我向你們買的,該多少價錢一斤就多少價錢。”四叔婆也不想白拿兩道菜,想要給錢,一千多人呐,怎麽能人家說送,她就理所應當的接受呢。


    “胡巧雲,你這話可就太見外了,這兩道菜權當是我們給沐霞的添妝之禮,休要再提什麽錢不錢的。”周氏佯裝嗔怒地說道。


    周氏之所以提出讓王清兒幫著做兩道菜,主要還是想借此還人情。


    當年沐老太爺生病之際,他的那幾個兄弟可是幫了大忙,不僅出錢,還出力。


    雖說後來銀錢都如數奉還了,但這人情債可還一直欠著呢,周氏尋思著趁著自己尚在人世,將這人情都還了,如此一來,到了九泉之下也好去麵見沐老太爺。


    “也罷,那我就聽大嫂的。”四叔公見推托不掉隻得答應,日後再想法子還這份情。


    “好啦,我們也該回去,家裏一堆的事等著我們,過幾日都來吃喜酒。哦,說起酒,清丫頭還說要送幾壇酒和果醬來,正席那天喝。”


    “大嫂,這如何使得,又是菜又是酒的。”四叔婆心裏實打實的覺得不好意思,開始隻是想讓她來家裏幫著做菜的,沒想到現在變成了大嫂家白送兩道菜,還有酒有肉。


    她也知道大房又重新起來了,還更勝往昔,心裏也是替嫂子一家高興的。


    “這有啥,我們都是一家人,沐霞出嫁,我這個叔婆,應當應份。再說了,沐楠和沐婉成親,我們沒辦席,你們幾個叔婆還不是一樣不少的送了禮來,我可沒覺得不好意思。”周氏拉著胡氏的手笑著說道。


    “好好好,我們是一家人,不說這些。”四叔婆笑得見牙不見眼,拉著周氏的手不鬆開。


    “四叔婆,前三日的流水席,每日是多少桌席麵?還有正席那日有多少桌席麵?我好提前準備食材。”


    王清兒想著鹵肉那些要增加數量都要提前與肉攤的老板預訂,斑鳩樹葉也需要提前一日摘好。


    山裏雖然到處都是斑鳩樹葉,但還要費些時間去摘,製作過程也比較麻煩,東西都需要提前預備好,否則等到宴席那日會手忙腳亂。


    四叔婆胡氏聽到王清兒問多少席麵,嘴角微微抽搐,愣是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剛才還跟周氏說得好好的,一家人無需見外,可真到了麵對的時候,卻又有些難以啟齒。


    畢竟有一百多桌的席麵,就算隻是增添兩個菜,那也得花費好幾兩銀子呢。


    要知道,這福香樓賣的最便宜的鹵下水,都要幾十文一斤呢,這價格是村裏人都知道的。


    “清兒啊,說起這席麵,我都羞於啟齒。我的想法是,隻辦正席,邀請親戚朋友以及村裏關係好的來家裏聚聚,熱熱鬧鬧的,最多也就二十幾桌。”


    “你四叔公這人啊,就是好麵子,說村裏人都是鄉裏鄉親的,都得請來熱鬧一番。”


    “你阿奶也清楚,村裏可是有上千人呢,這席麵辦起來可真是麻煩得很,以前也有別家辦過,那場麵,簡直混亂得一塌糊塗。我是極力反對的,可四叔公執意要辦,我也是無可奈何。”


    四叔婆胡氏著實不讚成請全村人來吃流水席,一來家裏的狀況實在不允許如此鋪張浪費。


    目前家裏雖然還有些積蓄,但這幾年一直是進的少出的多,如果再不節儉一些,或者家裏突然發生什麽變故,那可就真是寸步難行了。


    男人不當家,自然不知道這柴米油鹽貴,就隻知道顧及自己那所謂的麵子,根本不顧及家裏的實際情況。


    這一千多人的席麵,就算再怎麽精打細算,也得花費十幾二十兩銀子啊,這可是要花掉家裏一個月的開銷呢。


    而且,村裏還有個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本村的人吃席無需隨禮。


    關係好的,可能會礙於情麵,隨個十幾文錢意思意思,其他就是石沉大海,有去無回。


    而且村裏人窮苦人家居多,吃席時往往全家傾巢而出,在席上就像一群餓狼般撲向食物,毫無形象可言。


    他們好不容易能吃上一頓好的,自然是要吃到撐才肯罷休的。


    若是菜的量少了不夠吃,他們便會不高興,有些臉皮厚的人還會鬧事。


    這流水席辦得好倒也罷了,若是辦得不好,那可真是吃力不討好。


    不僅要遭人埋怨,還會像瘟疫一樣被村裏人傳得沸沸揚揚,成為別人茶餘飯後的談資和笑柄,真是一點好處都撈不著,反而還要被人罵得狗血淋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到山裏悶聲發大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曾在的筆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曾在的筆芯並收藏穿越到山裏悶聲發大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