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城於困境中堅守且漸顯佛性光輝之時,一日,金有妙召集城中眾賢能與追隨者於靜思堂中。眾人皆肅穆而坐,靜候金有妙講道。金有妙目光緩緩掃過眾人,神色凝重而又透著深邃的智慧,說道:“諸君,吾等於塵世修行,雖已初窺本心,然修行之路漫漫,諸多精微要義尚待吾等深入探究。


    今有諸多疑惑與修行關鍵之處,需吾等共同參詳,以期能在這回歸內心本真之途更進一步,使基城之佛性光輝更為璀璨,亦能坦然應對未來一切挑戰。”眾人聞言,皆點頭應是,心中滿是對進一步修行悟道的期待與熱忱,一場關乎心靈深層探索與修行精進的論道就這麽展開了。


    有一個人問道:“既然道心佛性是平等清淨的,一塵不染的,為什麽我有很多的念頭、習氣、想法?”。金帝師微微頷首,神色平靜,目光緩緩掃過眾人,然後輕聲說道:“諸位有所疑惑,亦是正常。人們的本心雖本自清淨平等,然吾等身處塵世久矣,塵世諸象如影隨形,仿若迷霧,遮蔽了本心的清明。念頭、習氣與想法,恰似這迷霧中的塵埃,因往昔無數世的業力流轉,以及今生諸般經曆的沾染而積聚。”


    金帝師稍作停頓,繼續道:“譬如一麵寶鏡,初始光潔明亮,可置於市井之中,往來之人熙熙攘攘,塵埃紛揚,久而久之,鏡麵便蒙塵。這並非寶鏡之本質改變,而是外界影響所致。吾等之心亦複如是,本心雖在,卻被塵世的貪、嗔、癡,慢等妄念所擾。”


    “但此並非無解。為道之途,便是一場擦拭塵埃、回歸本心的修行。需以正念為拂塵,時刻警醒自身,覺察每一個念頭的生起與消逝。於日常行住坐臥間,勤修戒、定、慧,持戒以約束身口意之妄行,修定使內心安寧沉靜,生慧則能洞察諸念虛妄,漸次破除習氣的枷鎖。”


    “當修行日深,如同陽光穿透雲層,本心的清淨平等之光自會再次彰顯,諸般妄念習氣也將如冰雪遇陽,漸漸消融。故而,莫要因當下念頭紛雜而心生沮喪,此正是修行之契機,隻要堅定向道之心,必能重返本心的純淨之境。”


    眾人聽聞金帝師的一番話,皆若有所思,紛紛點頭。其中一人似有所悟,上前一步問道:“金帝師,那在這修行途中,如何能精準地覺察到每一個妄念的根源,從而更有效地破除它呢?”金帝師微微一笑,抬起手來,輕輕一揮袖,隻見空中浮現出一幅光影畫卷,畫卷中呈現出一個人在市井中麵對各種誘惑時內心的波動與掙紮。


    金帝師指著畫卷說道:“諸位請看,這妄念的根源,往往隱藏在我們日常的欲望與執著之中。比如對名利的追逐,對情感的過度貪著,皆會成為妄念滋生的溫床。當我們麵對這些情境時,需以一顆旁觀者之心去審視自己的內心,仿若站在高山之巔俯瞰塵世螻蟻,不被情緒所左右,如此便能清晰地洞察到妄念的起始。”


    金帝師踱步片刻,又道:“再者,修行不可急於求成。每一個習氣的破除,每一個妄念的消散,都如同在石上雕花,需有耐心與恒心。在這過程中,可多與同道之人交流切磋,分享彼此的修行心得與感悟。眾人拾柴火焰高,相互扶持,相互激勵,能使我們在這向道之路上走得更為穩健。”


    這時,另一位老者雙手合十,恭敬地問道:“金帝師,那在修行時,若遭遇外界的詆毀與磨難,又該如何堅守本心,不被其動搖呢?”金帝師微微仰頭,目光深邃,緩緩說道:“此亦是修行的考驗。外界的詆毀與磨難,恰似狂風暴雨,而我們的心則是那海中的燈塔。隻要燈塔根基穩固,無論風雨如何肆虐,其光芒自不會熄滅。需深知,這些磨難皆是來磨礪我們心性的,以慈悲與寬容之心去對待,將其視為提升自我的墊腳石,如此便能在困境中堅守本心,砥礪前行。”


    金帝師言罷,眾人皆陷入沉思。片刻後,一位年輕後生抱拳行禮,問道:“金帝師,若於修行中偶入歧途,錯把妄念當作正念而深陷其中,當如何自救?”金帝師目光溫和,看向那後生,說道:“此問甚好。修行之路,猶如暗夜行舟,歧途難免。一旦察覺有誤,切不可慌亂。當即刻停下,反觀自照,追溯念頭之起始與演變。如能發覺其偏離正道之處,便是轉機。”


    金帝師走近眾人,繼續闡釋:“此時,需重拾正知正見,以經典教義為指引,以古聖先賢之智慧為燈塔。且要勇於剖析自身,向德高望重之師者或同修坦誠相告,求其點化與監督。正如病者求醫,不可諱疾忌醫。而日常修行中,亦應時常反思,定期審視自身修行之軌跡,防微杜漸,方可避免深陷歧途而不自知。”


    又有一女子輕聲問道:“金帝師,修行時如何平衡世間責任與向道之心?難道要拋家棄業,遁入深山,方能一心向道?”金帝師輕輕搖頭,笑道:“非也。世間責任與向道之心並非水火不容。若身處家庭,孝親敬長、撫育子女便是修行;若為朝堂之士,奉公守法、造福百姓亦是修行。”


    金帝師環顧四周,語調沉穩:“於塵世中踐行正道,以道心對待世間諸事,在紛擾中修得定力與智慧,此為大修行。不必刻意遠離塵世,而是在世間萬象中淬煉本心,如蓮出淤泥而不染。在盡責中體悟大道,在生活點滴裏彰顯道性,方是真正的合道之人所為。”


    此時,一位中年儒生模樣之人沉思後問道:“金帝師,那在這修行過程中,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真正有所精進,而非僅僅是自我感覺良好?”金帝師微微沉思,隨即說道:“判斷修行是否精進,可從多方麵考量。其一,觀心境之變化,若昔日遇事心浮氣躁,如今能泰然處之,嗔怒漸少,寬容漸增,此乃心境上的進步。”


    金帝師抬眼望向遠方,接著道:“其二,察行為之轉變。往昔或有諸多不良習性,如懶散怠惰、言而無信等,若在修行中能逐漸修正,變得勤勉自律、誠實守信,行住坐臥皆合於善道,此為行為的精進。其三,驗智慧之增長。麵對世間複雜之事理,從前懵懂迷惑,現今能洞察其本質,以智慧抉擇應對,而非僅憑意氣與本能,此即智慧層麵的提升。”


    “且真正的精進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如涓涓細流,持續不斷。需時常自省,以更高標準要求自身,莫要滿足於一時之功,方能在修行之途穩步前行。” 金帝師語重心長地說道。


    接著,一位隨帝師西行的僧人合十問道:“金帝師,佛道皆言慈悲為懷,在這塵世中,如何將慈悲落實於具體行動,而不隻是空有其念?”金帝師雙手背後,神色莊重地回應:“慈悲之行,體現在對眾生之苦的感同身受與積極救助。見貧者,施之以財物資助;見病者,給予關懷照料;見愚者,耐心啟迪智慧。”


    “且於日常,不殺生而護生,不嗔恨而包容,不嫉妒而隨喜。以善言勸誡惡行,以善舉溫暖人心。大慈悲者,更能為眾生之解脫而不懈努力,乃至不惜犧牲自身之利益。此即為將慈悲從念化為行,於世間廣布善緣,普利群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迷霧星球的曙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盧世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盧世鋒並收藏迷霧星球的曙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