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孤身一人
大明:穿越朱祁鈺,帶領大明走向日不落 作者:貝貝01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祁鈺微微一笑,示意吳笙繼續說下去。
吳笙眼神中透露出對朱祁鈺的敬意,小心翼翼地問:“為何殿下如此執著廢海禁,小民聽聞沿海一帶的百姓因海禁而生計艱難,殿下是否因此而心生憐憫?”
李文瘋狂朝吳笙使眼色,暗道這問得都是什麽問題!不知道這話是踩郕王的心窩子嗎?!誰不知道郕王是因海禁一事風聲鶴氣,站在風浪口受大明子民譴責,紛紛言郕王如今一手遮天,怕是反了天。
吳笙卻未察覺李文的暗示,坦率地回答:“殿下,小民並非有意冒犯,隻是心中疑惑。海禁政策固然有其利弊,但若能解除,沿海百姓的生計問題得以緩解,這不正是殿下所期望的嗎?”
朱祁鈺聞言,神色稍緩:“海禁之策,確有其曆史淵源,但時過境遷,政策亦需隨之調整。我並非因個人情感而執著,隻是......”
隻是什麽?
朱祁鈺也隻是不再回顧兩本厚重的近代屈辱史,他不願再看那些令人心痛的過往。
曆史的教訓不應被遺忘,但更應以建設性的態度去麵對未來。
朱祁鈺轉向吳笙,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期待:“本王所期望的,是大明的海疆能夠再次繁榮,百姓能夠安居樂業。海禁的廢除,不是為了個人的名聲,而是為了大明的長遠發展和人民的福祉。”
雖然苦了苦了點,那哪有如何?自強才是硬道理,他豈不知在萬人眼裏他是個損人利己的權勢親王,可他哪件事不是為了國家的大明利益?
即使這條路是孤身一人,朱祁鈺也願意走下去。隻要方向正確,即使暫時不被理解,他也會堅持到底。
吳笙雙眼一亮,恭敬對他行了個大禮:“殿下愛民之心小民今日才真正領會。海禁之策,雖有其曆史背景,但若能適時調整,必將為大明帶來新的生機。殿下所言,實乃小民心中所想,亦是大明百姓之福。小民願追隨殿下,為海疆的繁榮盡綿薄之力。”
李文也趕緊附和道:“小民亦然!願追隨殿下,為大明的繁榮昌盛貢獻微弱的一份力!”
朱祁鈺仰頭大笑:“好好好!有你們兩位同心協力,何愁大事不成?海禁的廢除,必將開啟大明新的篇章。我們三人,定要攜手共進,讓大明的海疆重現往日的輝煌。”
目送兩人離開後,朱祁鈺一轉頭就見成敬淚眼汪汪,被嚇地驚悚道:“你好好地哭什麽?”
“奴才隻是.......嗚!”成敬猛地吸溜鼻涕,擦去眼淚哽咽道:“奴才心裏高興,陛下終於不是陛下終於不是孤身一人了。奴才自幼追隨陛下,深知陛下為國為民之心,今日見得有誌之士願意與陛下並肩作戰,奴才心中怎能不激動?奴才願以身許國,為陛下分憂解難。”
成敬說完,又是一陣抽泣,雙膝跪地就要磕頭表衷心。朱祁鈺趕緊攔住他:“欸欸欸別別別!男子膝下有黃金,豈可輕易下跪?朕知道你的心意,起來吧。”
成敬這才止住哭泣,緩緩站起,但眼中仍滿是忠誠與激動。朱祁鈺望著成敬,無奈搖頭道:“他們的嘴上說說罷了,你真當朝堂上的人都是腦子糊塗的嗎?他們必定已有了準備,你且等著吧,之後可是熱鬧不少。”
吳笙被封為兵部侍郎,負責協助兵部尚書處理軍務。他自幼熟讀兵書,對兵法頗有研究,李文則被塞去了吏部。
朱祁鎮私下問過朱祁鈺的意思:“吏部可不是個好處,為何不派此人去兵部。”
兵部尚書於謙站郕王陣營,能護得住不受磋磨,若是派去其他部門,那李文的才能恐怕難以施展。
朱祁鎮知李文的才華,他不僅精通文墨,腦袋靈活。朱祁鎮心中盤算,若能將李文留在身邊那是再好不過,可他不想埋沒這塊金子,相比於吳笙性子沉穩,李文四麵玲瓏,隨機應變能力出眾,在吏部未必會受委屈,反而可能在處理各種複雜的人事關係中大放異彩。
王文已告假許久閉門不出,勢力已經逐漸削弱,吏部如今無首,不久之後尚書之位便會空缺,朱祁鈺不指望李文能一躍而上,但是換上自己的人未必不可。
朱祁鎮聽了他的計謀盯著他許久,朱祁鈺以為他的疑心病又犯了,熟練開口:“臣弟衷心不二,願為殿下肝腦塗地。”
朱祁鎮對這些話已經聽膩了,動動嘴皮的事情誰不會又不費半點勁,沉著臉半開玩笑道:“朕倒是怕你有一日帶兵闖宮,朕的江山豈不岌岌可危?”
朱祁鈺聽聞此言,心中一驚,他立刻跪下:“臣弟對陛下忠心耿耿,絕無二心。若陛下有疑,臣弟願以死明誌,臣弟若是有的話......”
朱祁鎮兩眼一瞪:“你還真有不成?!你大膽!”
朱祁鈺抬頭一字一頓道:“臣弟隻想大明百姓安居樂業,國泰民安。至於其他,臣弟倒是惜命怕死,這皇位臣弟無福消受,還是陛下親自坐穩為好。”
朱祁鎮半信半疑道:“何來此言?”
“皇上難道不知史上,多少英雄豪傑因權謀之爭而身敗名裂?臣弟雖愚鈍,卻也明白權力之重,非我輩所能輕易駕馭。臣弟所求,不過是為國為民,不求權位,隻願天下太平。”
“況且臣弟還是要些臉麵,不想做出謀逆之事被後人戳著脊梁骨。臣弟雖無大才,卻也知忠孝二字,願以身作則,為大明江山盡忠職守,若是能名垂青史,那臣弟日後下了地府見大明祖輩也無愧於心。”
朱祁鎮難得被人理解名垂青史之心人,人一死,身外之物帶不到地府,唯獨名聲和功績,能穿越時空,被後人銘記。
朱祁鈺所言,或許並非虛情假意,自古以來被遺臭萬年的權謀之爭,多少英雄豪傑因此而身敗名裂。
權力的誘惑雖大,個人名節才是更為重要。
朱祁鎮豁然開朗,生出了幾分惺惺相惜之情:“臣弟還是你最了解朕的人。朕雖為天子,卻也常感孤獨,朝堂之上,人人皆有私心,唯獨你,朕的親弟弟,能如此坦誠相對。朕今日方知,兄弟之情,遠勝過權位之爭。你若真能為國為民,朕願與你共商國是,一同開創大明盛世。”
朱祁鈺終於是鬆了口氣,把話題扯回來:“臣弟已決定,李文便去吏部。”
“吏部乃國家重要機構,掌管文官的選拔與任免,責任重大。李文雖有才,但是否能勝任,朕還需考量。”
朱祁鈺見狀,連忙解釋:“陛下,李文雖年輕,但其才學與見識皆有過人之處,臣弟願以身家性命擔保,他定能為大明盡忠職守。”
朱祁鎮終於點頭:“既然如此,朕便給李文一個機會,讓他在吏部試用,若真如你所言,朕自會重用。但若發現他有任何不軌之心,朕也絕不姑息。”
朱祁鈺聽聞此言,心中大喜,知道兄長終於被自己說服,而當事人李文領旨時腦袋一蒙。
吏部?!他要去吏部?!這不是要他去送死嗎?!吏部不都是一群老狐狸和野心家嗎?!
傳旨的太監慎重拍了拍他的肩膀:“這時郕王親自向皇上舉薦,你無需擔心,隻需盡心盡力做好分內之事。”
李文隻能接下這份苦差,羨慕地看向吳笙:“吳兄,真羨慕你,兵部可是個好地方,有戰事時可以建功立業,無戰事時也能在邊疆練兵,增長見識。而我,卻要進入這充滿勾心鬥角的吏部,真是前途未卜啊。”
吳笙眼神中透露出對朱祁鈺的敬意,小心翼翼地問:“為何殿下如此執著廢海禁,小民聽聞沿海一帶的百姓因海禁而生計艱難,殿下是否因此而心生憐憫?”
李文瘋狂朝吳笙使眼色,暗道這問得都是什麽問題!不知道這話是踩郕王的心窩子嗎?!誰不知道郕王是因海禁一事風聲鶴氣,站在風浪口受大明子民譴責,紛紛言郕王如今一手遮天,怕是反了天。
吳笙卻未察覺李文的暗示,坦率地回答:“殿下,小民並非有意冒犯,隻是心中疑惑。海禁政策固然有其利弊,但若能解除,沿海百姓的生計問題得以緩解,這不正是殿下所期望的嗎?”
朱祁鈺聞言,神色稍緩:“海禁之策,確有其曆史淵源,但時過境遷,政策亦需隨之調整。我並非因個人情感而執著,隻是......”
隻是什麽?
朱祁鈺也隻是不再回顧兩本厚重的近代屈辱史,他不願再看那些令人心痛的過往。
曆史的教訓不應被遺忘,但更應以建設性的態度去麵對未來。
朱祁鈺轉向吳笙,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期待:“本王所期望的,是大明的海疆能夠再次繁榮,百姓能夠安居樂業。海禁的廢除,不是為了個人的名聲,而是為了大明的長遠發展和人民的福祉。”
雖然苦了苦了點,那哪有如何?自強才是硬道理,他豈不知在萬人眼裏他是個損人利己的權勢親王,可他哪件事不是為了國家的大明利益?
即使這條路是孤身一人,朱祁鈺也願意走下去。隻要方向正確,即使暫時不被理解,他也會堅持到底。
吳笙雙眼一亮,恭敬對他行了個大禮:“殿下愛民之心小民今日才真正領會。海禁之策,雖有其曆史背景,但若能適時調整,必將為大明帶來新的生機。殿下所言,實乃小民心中所想,亦是大明百姓之福。小民願追隨殿下,為海疆的繁榮盡綿薄之力。”
李文也趕緊附和道:“小民亦然!願追隨殿下,為大明的繁榮昌盛貢獻微弱的一份力!”
朱祁鈺仰頭大笑:“好好好!有你們兩位同心協力,何愁大事不成?海禁的廢除,必將開啟大明新的篇章。我們三人,定要攜手共進,讓大明的海疆重現往日的輝煌。”
目送兩人離開後,朱祁鈺一轉頭就見成敬淚眼汪汪,被嚇地驚悚道:“你好好地哭什麽?”
“奴才隻是.......嗚!”成敬猛地吸溜鼻涕,擦去眼淚哽咽道:“奴才心裏高興,陛下終於不是陛下終於不是孤身一人了。奴才自幼追隨陛下,深知陛下為國為民之心,今日見得有誌之士願意與陛下並肩作戰,奴才心中怎能不激動?奴才願以身許國,為陛下分憂解難。”
成敬說完,又是一陣抽泣,雙膝跪地就要磕頭表衷心。朱祁鈺趕緊攔住他:“欸欸欸別別別!男子膝下有黃金,豈可輕易下跪?朕知道你的心意,起來吧。”
成敬這才止住哭泣,緩緩站起,但眼中仍滿是忠誠與激動。朱祁鈺望著成敬,無奈搖頭道:“他們的嘴上說說罷了,你真當朝堂上的人都是腦子糊塗的嗎?他們必定已有了準備,你且等著吧,之後可是熱鬧不少。”
吳笙被封為兵部侍郎,負責協助兵部尚書處理軍務。他自幼熟讀兵書,對兵法頗有研究,李文則被塞去了吏部。
朱祁鎮私下問過朱祁鈺的意思:“吏部可不是個好處,為何不派此人去兵部。”
兵部尚書於謙站郕王陣營,能護得住不受磋磨,若是派去其他部門,那李文的才能恐怕難以施展。
朱祁鎮知李文的才華,他不僅精通文墨,腦袋靈活。朱祁鎮心中盤算,若能將李文留在身邊那是再好不過,可他不想埋沒這塊金子,相比於吳笙性子沉穩,李文四麵玲瓏,隨機應變能力出眾,在吏部未必會受委屈,反而可能在處理各種複雜的人事關係中大放異彩。
王文已告假許久閉門不出,勢力已經逐漸削弱,吏部如今無首,不久之後尚書之位便會空缺,朱祁鈺不指望李文能一躍而上,但是換上自己的人未必不可。
朱祁鎮聽了他的計謀盯著他許久,朱祁鈺以為他的疑心病又犯了,熟練開口:“臣弟衷心不二,願為殿下肝腦塗地。”
朱祁鎮對這些話已經聽膩了,動動嘴皮的事情誰不會又不費半點勁,沉著臉半開玩笑道:“朕倒是怕你有一日帶兵闖宮,朕的江山豈不岌岌可危?”
朱祁鈺聽聞此言,心中一驚,他立刻跪下:“臣弟對陛下忠心耿耿,絕無二心。若陛下有疑,臣弟願以死明誌,臣弟若是有的話......”
朱祁鎮兩眼一瞪:“你還真有不成?!你大膽!”
朱祁鈺抬頭一字一頓道:“臣弟隻想大明百姓安居樂業,國泰民安。至於其他,臣弟倒是惜命怕死,這皇位臣弟無福消受,還是陛下親自坐穩為好。”
朱祁鎮半信半疑道:“何來此言?”
“皇上難道不知史上,多少英雄豪傑因權謀之爭而身敗名裂?臣弟雖愚鈍,卻也明白權力之重,非我輩所能輕易駕馭。臣弟所求,不過是為國為民,不求權位,隻願天下太平。”
“況且臣弟還是要些臉麵,不想做出謀逆之事被後人戳著脊梁骨。臣弟雖無大才,卻也知忠孝二字,願以身作則,為大明江山盡忠職守,若是能名垂青史,那臣弟日後下了地府見大明祖輩也無愧於心。”
朱祁鎮難得被人理解名垂青史之心人,人一死,身外之物帶不到地府,唯獨名聲和功績,能穿越時空,被後人銘記。
朱祁鈺所言,或許並非虛情假意,自古以來被遺臭萬年的權謀之爭,多少英雄豪傑因此而身敗名裂。
權力的誘惑雖大,個人名節才是更為重要。
朱祁鎮豁然開朗,生出了幾分惺惺相惜之情:“臣弟還是你最了解朕的人。朕雖為天子,卻也常感孤獨,朝堂之上,人人皆有私心,唯獨你,朕的親弟弟,能如此坦誠相對。朕今日方知,兄弟之情,遠勝過權位之爭。你若真能為國為民,朕願與你共商國是,一同開創大明盛世。”
朱祁鈺終於是鬆了口氣,把話題扯回來:“臣弟已決定,李文便去吏部。”
“吏部乃國家重要機構,掌管文官的選拔與任免,責任重大。李文雖有才,但是否能勝任,朕還需考量。”
朱祁鈺見狀,連忙解釋:“陛下,李文雖年輕,但其才學與見識皆有過人之處,臣弟願以身家性命擔保,他定能為大明盡忠職守。”
朱祁鎮終於點頭:“既然如此,朕便給李文一個機會,讓他在吏部試用,若真如你所言,朕自會重用。但若發現他有任何不軌之心,朕也絕不姑息。”
朱祁鈺聽聞此言,心中大喜,知道兄長終於被自己說服,而當事人李文領旨時腦袋一蒙。
吏部?!他要去吏部?!這不是要他去送死嗎?!吏部不都是一群老狐狸和野心家嗎?!
傳旨的太監慎重拍了拍他的肩膀:“這時郕王親自向皇上舉薦,你無需擔心,隻需盡心盡力做好分內之事。”
李文隻能接下這份苦差,羨慕地看向吳笙:“吳兄,真羨慕你,兵部可是個好地方,有戰事時可以建功立業,無戰事時也能在邊疆練兵,增長見識。而我,卻要進入這充滿勾心鬥角的吏部,真是前途未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