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追隨之心
大明:穿越朱祁鈺,帶領大明走向日不落 作者:貝貝01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祁鈺的聲音在考場中回蕩,學子們聽後皆是神情凝重,有的人甚至臉色白了又白。
為何設計沿海邊疆,那豈不是要觸及海禁之策?!
可在場之人哪一個沒聽聞郕王幾月前提出廢海禁之策,還不是受百官的阻撓,未能成行。
如今,殿試以此為題,用心何在?這下是斷定考題真是朱祁鈺親手所出,廢海禁之心不死。
陳循等人猛地激靈抬頭,看向龍椅,朱祁鎮佯裝看不見裝死,主官是大家點頭認定的,誰反對也不能打了皇上的臉麵。於謙麵露幾分詫異,竟是沒想到成晚還惦記著廢海禁之策,暗道倒是小瞧了郕王的執著。
廢海禁之策若能實施,對沿海百姓而言,無疑是一大福音,接著殿試的機會為新官埋下種子,說不定入朝之後便能推動此策的實施。
廢海禁之議在朝中爭議已久,百官各執一詞,難以達成共識。
若學子們能在策論中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或許能為這一爭議帶來新的轉機。朝廷若能采納,不僅能夠緩解沿海之地的緊張局麵,還能促進貿易,增加國庫收入。
這需要有遠見的官員和一頭熱血的學子聯手推動,才能使這一政策真正落地生根。
此計可謂絕妙,於謙心感欣慰,郕王終究是有所長進了。
朱祁鈺宣讀完之後,掃過諸位學子,位置是根據會試的排名而定,一眼看到坐在前列的吳笙,不見半分的慌張,反而神態自若,在諸位沉思時便研磨提筆,筆尖在紙上輕輕舞動,似乎對策論胸有成竹。
朱祁鈺多看了兩眼,一個時辰過後,吳笙最先停筆,擱筆放下等墨水幹,朱祁鈺揮手示意內侍上前詢問:“公子可是落筆?”
吳笙點頭,內侍便拿起答卷,示意他起身:“皇上有請。”
吳笙隨內侍穿過人群,步履從容,直至禦前,跪地垂頭。朱祁鎮接過答卷掃了兩眼——字寫得不錯,寫得什麽看不懂,隨手就遞給了朱祁鈺。
朱祁鈺接過答卷,目光銳利,逐字逐句地審閱。
先不說內容,單是策論就條理清晰,論點明確,且不乏獨到見解,再配上一手好字,讓朱祁鈺不禁眼前一亮,抬頭開口詢問:“你在卷上隻言了海禁的好處,卻不言其弊端,莫非你認為海禁政策隻有益處而無弊端嗎?”
吳笙不慌不忙地回答:“陛下,海禁政策確有其弊端,但小民認為,其益處大於弊端。”
“海禁之策可以防止外敵入侵,保護沿海百姓的性命。”
“然,小民也認為,海禁政策需要適時調整,以適應時代的變化。海禁雖能限製外來勢力的侵擾,但長期閉關鎖國,也會阻礙商貿往來,影響大明經濟發展。此外,海禁政策若過於嚴苛,還可能導致走私活動的猖獗,反而給沿海治安帶來隱患。”
“小民建議,朝廷應根據實際情況,適度放寬海禁,允許合法的海上貿易,一來是可以增加稅收,二來可以促進沿海之地的周轉,若是隻論利弊,那便是膚淺之言。”
朱祁鎮點頭讚歎:“不錯,此人甚好,聽聞你是會試第一,出自何處?”
吳笙恭敬地回答:“回陛下,小民乃浙江紹興人,自幼酷愛研讀,對治國理政略有心得。”
朱祁鈺點頭覺得雖然是有股空口說大話的感覺,那也是未雨綢繆,總比坐以待斃要強,再問了幾句後便令人退下,再挑了幾份坐在前排學士的考卷審問,雖然策論不差,但缺乏實際操作的可行性。
他心中暗自思忖,這些學士雖飽讀詩書,卻少有能提出切實可行之策的。吳笙的見解雖有爭議,卻也顯示出其獨到的思考。
待會兒私下裏要再詳細詢問吳笙,看看他是否真有治國之才,還是僅僅紙上談兵。
入夏之後,走私之行隻會越發的猖狂,得抓緊時間先行一步。
再過了兩個時辰後殿試便結束,收起了各學子的考卷,糊名遞到朱祁鈺手中批卷,先挑出了狀元郎、榜眼、探花三份試卷,其餘的則由其他學士分批審閱。
很快便判出了高低,吳笙的考卷無疑是狀元,榜眼和探花分別是出自高門貴府,朱祁鈺的目的已經達到,便讓底下的重臣暗自爭奪拉攏人。
殿試的榜單一出,有人歡喜有人憂,吳笙的名聲迅速在大明各省傳開,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他的文章不僅在殿試中脫穎而出,更因其對海禁之策的深刻見解而受到皇帝和郕王朱祁鈺的賞識。
李文雖然在殿試中的排名不如吳笙,但能在眾多學子中脫穎而出,也足以證明他的才華,得知排名不日便將封官,便自請離開郕王府。
朱祁鈺好奇問道:“你們找到落腳處了?”
李文不好意思地撓了撓腦袋:“還未曾,不願再勞煩王爺。我們兩人打算先在京城找個地方住下,一邊等待朝廷的任命,一邊繼續研讀經書,提升自己。”
朱祁鈺聽後點了點頭,對李文的自立和上進心表示讚賞,並囑咐他們不必過於拘束,把城西的住宅打掃出來讓兩人住下。
“那住宅空著也是浪費,你們若不嫌棄,就暫住在那裏吧。”
朱祁鈺慷慨地說道:“城西的宅子雖然不大,但足夠你們兩人居住,且環境清幽,適合讀書。”
李文和吳笙聽後感激涕零,連連稱謝。
朱祁鈺又道:“你們在京城的這段時間,若有什麽困難,盡管來找本王。”
兩人再次表示感謝,心中對朱祁鈺的恩情銘記在心。
朱祁鈺看向吳笙:“你的策論不錯,可真心欲廢海禁?”
吳笙點頭堅定道:“小民出自便是在海邊,爹娘都是靠海為生,海禁一開,百姓便能重拾生計,小民自然真心希望。”
朱祁鈺聽後,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拍了拍他的肩膀深深歎出一口氣:“你有這樣的想法那必定要有其膽量,等你們入了朝堂,便知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海禁政策牽涉甚廣,非一人之力所能左右。但你若能堅持己見,為百姓發聲,本王自會支持你。”
“記住,朝堂之上,言辭需謹慎,行動需果斷,切不可輕舉妄動。”
李文連連點頭,吳笙定定地看著他:“小民有一疑問。”
為何設計沿海邊疆,那豈不是要觸及海禁之策?!
可在場之人哪一個沒聽聞郕王幾月前提出廢海禁之策,還不是受百官的阻撓,未能成行。
如今,殿試以此為題,用心何在?這下是斷定考題真是朱祁鈺親手所出,廢海禁之心不死。
陳循等人猛地激靈抬頭,看向龍椅,朱祁鎮佯裝看不見裝死,主官是大家點頭認定的,誰反對也不能打了皇上的臉麵。於謙麵露幾分詫異,竟是沒想到成晚還惦記著廢海禁之策,暗道倒是小瞧了郕王的執著。
廢海禁之策若能實施,對沿海百姓而言,無疑是一大福音,接著殿試的機會為新官埋下種子,說不定入朝之後便能推動此策的實施。
廢海禁之議在朝中爭議已久,百官各執一詞,難以達成共識。
若學子們能在策論中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或許能為這一爭議帶來新的轉機。朝廷若能采納,不僅能夠緩解沿海之地的緊張局麵,還能促進貿易,增加國庫收入。
這需要有遠見的官員和一頭熱血的學子聯手推動,才能使這一政策真正落地生根。
此計可謂絕妙,於謙心感欣慰,郕王終究是有所長進了。
朱祁鈺宣讀完之後,掃過諸位學子,位置是根據會試的排名而定,一眼看到坐在前列的吳笙,不見半分的慌張,反而神態自若,在諸位沉思時便研磨提筆,筆尖在紙上輕輕舞動,似乎對策論胸有成竹。
朱祁鈺多看了兩眼,一個時辰過後,吳笙最先停筆,擱筆放下等墨水幹,朱祁鈺揮手示意內侍上前詢問:“公子可是落筆?”
吳笙點頭,內侍便拿起答卷,示意他起身:“皇上有請。”
吳笙隨內侍穿過人群,步履從容,直至禦前,跪地垂頭。朱祁鎮接過答卷掃了兩眼——字寫得不錯,寫得什麽看不懂,隨手就遞給了朱祁鈺。
朱祁鈺接過答卷,目光銳利,逐字逐句地審閱。
先不說內容,單是策論就條理清晰,論點明確,且不乏獨到見解,再配上一手好字,讓朱祁鈺不禁眼前一亮,抬頭開口詢問:“你在卷上隻言了海禁的好處,卻不言其弊端,莫非你認為海禁政策隻有益處而無弊端嗎?”
吳笙不慌不忙地回答:“陛下,海禁政策確有其弊端,但小民認為,其益處大於弊端。”
“海禁之策可以防止外敵入侵,保護沿海百姓的性命。”
“然,小民也認為,海禁政策需要適時調整,以適應時代的變化。海禁雖能限製外來勢力的侵擾,但長期閉關鎖國,也會阻礙商貿往來,影響大明經濟發展。此外,海禁政策若過於嚴苛,還可能導致走私活動的猖獗,反而給沿海治安帶來隱患。”
“小民建議,朝廷應根據實際情況,適度放寬海禁,允許合法的海上貿易,一來是可以增加稅收,二來可以促進沿海之地的周轉,若是隻論利弊,那便是膚淺之言。”
朱祁鎮點頭讚歎:“不錯,此人甚好,聽聞你是會試第一,出自何處?”
吳笙恭敬地回答:“回陛下,小民乃浙江紹興人,自幼酷愛研讀,對治國理政略有心得。”
朱祁鈺點頭覺得雖然是有股空口說大話的感覺,那也是未雨綢繆,總比坐以待斃要強,再問了幾句後便令人退下,再挑了幾份坐在前排學士的考卷審問,雖然策論不差,但缺乏實際操作的可行性。
他心中暗自思忖,這些學士雖飽讀詩書,卻少有能提出切實可行之策的。吳笙的見解雖有爭議,卻也顯示出其獨到的思考。
待會兒私下裏要再詳細詢問吳笙,看看他是否真有治國之才,還是僅僅紙上談兵。
入夏之後,走私之行隻會越發的猖狂,得抓緊時間先行一步。
再過了兩個時辰後殿試便結束,收起了各學子的考卷,糊名遞到朱祁鈺手中批卷,先挑出了狀元郎、榜眼、探花三份試卷,其餘的則由其他學士分批審閱。
很快便判出了高低,吳笙的考卷無疑是狀元,榜眼和探花分別是出自高門貴府,朱祁鈺的目的已經達到,便讓底下的重臣暗自爭奪拉攏人。
殿試的榜單一出,有人歡喜有人憂,吳笙的名聲迅速在大明各省傳開,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他的文章不僅在殿試中脫穎而出,更因其對海禁之策的深刻見解而受到皇帝和郕王朱祁鈺的賞識。
李文雖然在殿試中的排名不如吳笙,但能在眾多學子中脫穎而出,也足以證明他的才華,得知排名不日便將封官,便自請離開郕王府。
朱祁鈺好奇問道:“你們找到落腳處了?”
李文不好意思地撓了撓腦袋:“還未曾,不願再勞煩王爺。我們兩人打算先在京城找個地方住下,一邊等待朝廷的任命,一邊繼續研讀經書,提升自己。”
朱祁鈺聽後點了點頭,對李文的自立和上進心表示讚賞,並囑咐他們不必過於拘束,把城西的住宅打掃出來讓兩人住下。
“那住宅空著也是浪費,你們若不嫌棄,就暫住在那裏吧。”
朱祁鈺慷慨地說道:“城西的宅子雖然不大,但足夠你們兩人居住,且環境清幽,適合讀書。”
李文和吳笙聽後感激涕零,連連稱謝。
朱祁鈺又道:“你們在京城的這段時間,若有什麽困難,盡管來找本王。”
兩人再次表示感謝,心中對朱祁鈺的恩情銘記在心。
朱祁鈺看向吳笙:“你的策論不錯,可真心欲廢海禁?”
吳笙點頭堅定道:“小民出自便是在海邊,爹娘都是靠海為生,海禁一開,百姓便能重拾生計,小民自然真心希望。”
朱祁鈺聽後,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拍了拍他的肩膀深深歎出一口氣:“你有這樣的想法那必定要有其膽量,等你們入了朝堂,便知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海禁政策牽涉甚廣,非一人之力所能左右。但你若能堅持己見,為百姓發聲,本王自會支持你。”
“記住,朝堂之上,言辭需謹慎,行動需果斷,切不可輕舉妄動。”
李文連連點頭,吳笙定定地看著他:“小民有一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