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調查
神詭大明,我是人類之主帝皇 作者:兩隻貓爬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俞大猷此時起身,將朱向陽平放在一旁,同徐佑邦一起觀察起了身旁的這些壁畫和雕塑。
“有點像是南梁時期的禪宗的風格——”
徐佑邦說道,雖略帶擔憂的看了一眼地上的少年。
但他也知道俞大猷如今的表現並無問題。
他們身為天子禁軍,理應以服從天子的命令為第一要務。
況且這些凡人——北防兵們並不是需要禁軍保護的對象。
在某種程度上,這些凡人用生命保護了禁軍,協助其完成天子賦予的任務。
能死在這裏,是這些北防兵的光榮,無需自己那點可悲的憐憫。
如果放在朝廷中,公開場合,大概是這樣說的——
但天子如若知曉這些北防兵士的慘狀,知道這些朱氏子弟扶老攜幼,男男女女,太祖血脈皆被這些黑暗之物吞入腹中。
天子定然會為這些北防兵的遭遇而自責和傷心的吧。
徐佑邦心中歎息。
不過無論如何,無論是安葬這些平凡的勇士還是向天子申請提高他們的待遇,解決他們的困難,也隻能等到處理完眼前之事再說了。
而那個幸運的,曾經孤身一人從魔窟中逃生的少年,但願天子庇佑他。
徐佑邦回神,仔細的打量著眼前的壁畫。
壁畫一共有六幅,但隻有最後的兩幅還能勉強辨認其上的內容。
徐佑邦順著順序依次看去。
壁畫上的內容大多都是關於佛寺中某次祭祀。
前兩幅的內容看上去的相當平常,很有南北朝時期的風格。
貴族門閥腐朽墮落,鋪張浪費,奢靡鬥富,對底層毫無憐憫之心。
其中內容多是僧人準備佳肴,招待金陵城中的貴人香客,並請來能工巧匠為畫像上的金佛重鑄金身的盛景。
儀式隆重,萬佛寺的僧人們請來了最好的樂師伴奏,舞女們跳著從西域佛門而來的妖嬈魅惑的十八大欲天魔舞。
佛寺內來往的香客居士眾多,卻一個個與諸多高僧一同不著寸縷。
如今應當懸掛萬佛寺牌匾地方赫然寫著四個大字。
無遮大會。
而同泰寺的牌匾則依舊在山門的最上方在佛光照耀下熠熠生輝。
宴會上,各色人等齊聚一堂,歌舞享樂。
尼姑,僧侶,道士,王公,官員,皇族——
推杯換盞,吟詩唱曲,交錯之間,玉體橫陳,瓜果佳肴,仙音嫋嫋——真如同仙境一般。
人們的臉上滿是喜悅和滿足的神色。
仿佛他們身處的並非是戰亂無休,動蕩不止的南國。
而是真如傳說中的地上佛國,拋卻一切煩惱,縱情享樂的往生的極樂世界。
這些權貴們絲毫不在意背後金陵城外天下黎庶苦痛,眼中全是金樓玉宇,極盡奢華,他們眼中的世界是如此的和諧美好。
壁畫被刻意塗抹描黑的角落,是那些因為西南常年戰亂,衣衫襤褸骨瘦嶙峋的災民。他們望著麵前城門緊閉的金陵城,看著僅一牆之隔,權貴們縱情淫樂的繁華盛景,懷抱懷中著凍餓而死的妻兒,眼中滿是憤恨。
在南朝權貴們那歇斯底裏幾乎瘋狂的享樂舉動的背後,將要發生什麽,似乎已經昭然若揭。
眼前的這些南朝權貴們的生活固然奢靡,但畫師卻並未竭力渲染他們喜悅,相反,在無休止的宴飲狂笑之中,觥籌交錯,卻無法掩飾他們眼中的絕望和恐慌。
對於天下正在發生的一切,他們或許並非是像許多人想象的那樣一無所知,也許正因為他們太清楚曆史前進的軌跡,但他們很清楚自己根本不具有改變那個注定到來的結局的力量和智慧,才會在此時表現得如此的瘋狂。
宋滅齊興,齊滅梁起——
這次大廈將會在何時傾覆。
但曆史的詭譎之處在於,沒有人能真的知道到下一刻到底會發生什麽。
那是來自北方的鐵騎,打碎了眼前金陵城中一切的奢靡富貴,歲月靜好。
徐佑邦看見了最後一幅壁畫,是與前兩幅截然不同之景。
那些由黑影組成騎兵渡過長江,一夜之間攻克采石,如同一隻擇人而噬的巨獸撲向了這繁華富庶的金陵。
南梁的王公大將聽聞侯景渡江驚慌失措,紛紛想要棄城而走,但在侯景麾下的北騎圍困之下,金陵四門緊閉。
最後結局,這些王公大將身著綾羅,懷揣堆積如山的金玉,和他們的嬌妻美妾一起餓死在富麗堂皇的金色殿宇之中。
與城外那些衣衫襤褸的災民一樣的死法,像是某位偉大存在對眼前這些自以為了不起的王公大將們的無聲嘲弄。
城外萬佛寺中,一群僧人圍繞著一座巨大的佛像虔誠膜拜,他們的表情恐慌,遠處的金陵城在戰火中熊熊燃燒。
這些僧人們的恐懼似乎並不僅僅來自身後燃燒的金陵城,更多的卻是來自於眼前這顆正流淌著血淚,似是不忍心見蒼生慘遭北虜屠戮的慈悲古佛。
而眼前這個的古佛的麵容讓俞大猷下意識的覺得有些熟悉。
他仔細的回憶著,突然,他想起什麽。
他叫來了徐佑邦。
指著壁畫上的佛頭說道。
“這是不是萬佛寺山門前的那座佛頭?”
徐佑邦仔細的的打量著眼前這顆工藝絕倫,宛若天成,無絲毫匠氣的佛陀之像。
給出了肯定的回應。
“好像確實是——”
徐佑邦點頭,又仔細看了兩遍,肯定道。
他將手覆蓋在這些壁畫之上,試圖從中找到更多有關於壁畫中的同泰寺滅亡的之謎的線索。
壁畫中畫的大概率並非是此時地宮之上的萬佛寺。
而是南朝興盛一時,幾次讓梁武帝舍身侍奉佛祖,甚至能夠影響到南朝政局,在曆史上聲名顯赫的同泰寺。
難道萬佛寺是同泰寺當年滅亡之後的的的幸存的僧眾重新建立的分支的,還是說萬佛寺有意占據了昔日的同泰寺的舊址。
萬佛寺的僧人應當是知道這所地宮的存在的。
畢竟地宮的入口隱藏的並不深。
而且將存放的曆代祖師的萬佛林與其放在一起的,不可能不對周邊環境進行細致的檢查。
“之前應該有錦衣衛下來過——”
徐佑邦摸到一條熟悉的刀痕的。
熟悉的招式,熟悉的武器。
“讓我看看——”
俞大猷聽到這裏有些興奮。
弄清楚四十年前的這批錦衣衛到底是怎麽死的,自己也能回去交差了。
麵前的徐佑邦讓開了身子,俞大猷上前觀察。
確實是繡春刀劈砍留下來的刀痕。
“這麽大的力道,什麽刀能撐得住這麽砍——”
俞大猷說著向四周摸索。
刀痕很深,幾乎已經深入的到了石壁之中。
固然證明了當初的使刀的錦衣衛的身手確實不凡。
竟能將繡春刀那樣輕便細長的長刀用出這樣的效果。
但另一方麵,無論使用者武藝再高,繡春刀的鑄造工藝再精巧繁雜,它也根本無法與專門用以劈砍的長斧大刃相比。
這一刀下去,繡春刀就然不折斷,也必然無法再用,這個情況下多半是隨手丟棄,換上備用武器繼續作戰。
至於這柄繡春刀被錦衣衛帶回地麵上,俞大猷並不認為就連自己和徐佑邦兩名受過的天子恩賜的禁軍,走到這裏都身負重傷。
那個最後血戰至此的錦衣衛在此地明顯經過一番苦戰之後,還能重新殺回地表。
要知道,四十年前那批來金陵調查孝陵地震的錦衣衛精銳最後可是一個都沒有回到京城複命。
“找找看有沒有別的東西——”
說話間,還真讓俞大猷從河底撈上來半截斷刃。
刀身細長,雜合和唐刀和苗刀特點,既能劈砍,又能刺擊,輕巧且便於攜帶。
之所以命名為繡春刀,則是來源於杜甫的一首詩,後來被宋朝的文人當做園林的名字取用,流傳下來,到了明朝又成了錦衣衛的配佩刀的名稱。
“繡衣春當霄漢立,彩服日向庭闈趨。”
看著斷刃上的半截被水流侵蝕的模糊不清的詩句,俞大猷感覺自己的想法是對的。
“看來四十年前確實有錦衣衛來過這裏。”
俞大猷說道,而身後徐佑邦則突然叫住了他。
他扭頭,看見徐佑邦正鼓搗著手中的半身銅像。
隨著哢噠一聲響,裏麵掉出了兩張布帛。
但看其顏色,兩者存放進銅像中的時間相去甚遠。
“這是——”
這個手感,是北鎮撫司的錦衣衛出公差時身上披的的紅袍。
徐佑邦打開了眼前這可能是成化年間的那批錦衣衛給自己留下的最後信息。
“南京地動,非聖上之罪,實有萬佛寺中妖孽作祟,望後人見此,呈交內廷,洗刷聖上汙名,吾感激不盡——”
之後,這錦衣衛便簡略的交代了一路上他們是如何搜索蹤跡,和萬佛寺聯手調查,結果碰上某個造成金陵地動的存在複蘇,多數錦衣衛無知無覺中便被感染轉化為了金佛。
剩下的人被逼入地宮,在妖祟的襲擊下隻活了他一個,他並沒有多少把握離開地宮,於是留下這封書信,交代事情的始末,然後嚐試穿過重重妖祟,回到京城複命。
看到這裏,給徐佑邦的感覺是這批錦衣衛可能是運氣太差,正好碰上了金陵的恐怖之物複蘇,結果一時不察全軍覆沒。
但這錦衣衛最後隱晦的提醒卻讓徐佑邦感覺如芒在背。
“萬佛寺下之物詭譎異常,覬覦者甚多,白蓮妖人,海中異族都對此垂涎三尺……然而我等本已調查出南京地動的起因,欲派人還京。
結果月中京中連發三道詔書,皆是內廷皇帝諭旨,內容相互衝突,以至於我等隻能暫住佛寺,結果卻遭如今之禍——萬佛寺遭如此大難,金陵城竟然一兵不發,苦戰三日鎮撫司兵馬死傷殆盡,多次托寺內高僧寫信求援,但都如石沉大海,渺無音訊。
各地官府依然作壁上觀,實令人費解——若後人想繼續調查,需慎之又慎,不要重蹈我等今日覆轍。”
“有點像是南梁時期的禪宗的風格——”
徐佑邦說道,雖略帶擔憂的看了一眼地上的少年。
但他也知道俞大猷如今的表現並無問題。
他們身為天子禁軍,理應以服從天子的命令為第一要務。
況且這些凡人——北防兵們並不是需要禁軍保護的對象。
在某種程度上,這些凡人用生命保護了禁軍,協助其完成天子賦予的任務。
能死在這裏,是這些北防兵的光榮,無需自己那點可悲的憐憫。
如果放在朝廷中,公開場合,大概是這樣說的——
但天子如若知曉這些北防兵士的慘狀,知道這些朱氏子弟扶老攜幼,男男女女,太祖血脈皆被這些黑暗之物吞入腹中。
天子定然會為這些北防兵的遭遇而自責和傷心的吧。
徐佑邦心中歎息。
不過無論如何,無論是安葬這些平凡的勇士還是向天子申請提高他們的待遇,解決他們的困難,也隻能等到處理完眼前之事再說了。
而那個幸運的,曾經孤身一人從魔窟中逃生的少年,但願天子庇佑他。
徐佑邦回神,仔細的打量著眼前的壁畫。
壁畫一共有六幅,但隻有最後的兩幅還能勉強辨認其上的內容。
徐佑邦順著順序依次看去。
壁畫上的內容大多都是關於佛寺中某次祭祀。
前兩幅的內容看上去的相當平常,很有南北朝時期的風格。
貴族門閥腐朽墮落,鋪張浪費,奢靡鬥富,對底層毫無憐憫之心。
其中內容多是僧人準備佳肴,招待金陵城中的貴人香客,並請來能工巧匠為畫像上的金佛重鑄金身的盛景。
儀式隆重,萬佛寺的僧人們請來了最好的樂師伴奏,舞女們跳著從西域佛門而來的妖嬈魅惑的十八大欲天魔舞。
佛寺內來往的香客居士眾多,卻一個個與諸多高僧一同不著寸縷。
如今應當懸掛萬佛寺牌匾地方赫然寫著四個大字。
無遮大會。
而同泰寺的牌匾則依舊在山門的最上方在佛光照耀下熠熠生輝。
宴會上,各色人等齊聚一堂,歌舞享樂。
尼姑,僧侶,道士,王公,官員,皇族——
推杯換盞,吟詩唱曲,交錯之間,玉體橫陳,瓜果佳肴,仙音嫋嫋——真如同仙境一般。
人們的臉上滿是喜悅和滿足的神色。
仿佛他們身處的並非是戰亂無休,動蕩不止的南國。
而是真如傳說中的地上佛國,拋卻一切煩惱,縱情享樂的往生的極樂世界。
這些權貴們絲毫不在意背後金陵城外天下黎庶苦痛,眼中全是金樓玉宇,極盡奢華,他們眼中的世界是如此的和諧美好。
壁畫被刻意塗抹描黑的角落,是那些因為西南常年戰亂,衣衫襤褸骨瘦嶙峋的災民。他們望著麵前城門緊閉的金陵城,看著僅一牆之隔,權貴們縱情淫樂的繁華盛景,懷抱懷中著凍餓而死的妻兒,眼中滿是憤恨。
在南朝權貴們那歇斯底裏幾乎瘋狂的享樂舉動的背後,將要發生什麽,似乎已經昭然若揭。
眼前的這些南朝權貴們的生活固然奢靡,但畫師卻並未竭力渲染他們喜悅,相反,在無休止的宴飲狂笑之中,觥籌交錯,卻無法掩飾他們眼中的絕望和恐慌。
對於天下正在發生的一切,他們或許並非是像許多人想象的那樣一無所知,也許正因為他們太清楚曆史前進的軌跡,但他們很清楚自己根本不具有改變那個注定到來的結局的力量和智慧,才會在此時表現得如此的瘋狂。
宋滅齊興,齊滅梁起——
這次大廈將會在何時傾覆。
但曆史的詭譎之處在於,沒有人能真的知道到下一刻到底會發生什麽。
那是來自北方的鐵騎,打碎了眼前金陵城中一切的奢靡富貴,歲月靜好。
徐佑邦看見了最後一幅壁畫,是與前兩幅截然不同之景。
那些由黑影組成騎兵渡過長江,一夜之間攻克采石,如同一隻擇人而噬的巨獸撲向了這繁華富庶的金陵。
南梁的王公大將聽聞侯景渡江驚慌失措,紛紛想要棄城而走,但在侯景麾下的北騎圍困之下,金陵四門緊閉。
最後結局,這些王公大將身著綾羅,懷揣堆積如山的金玉,和他們的嬌妻美妾一起餓死在富麗堂皇的金色殿宇之中。
與城外那些衣衫襤褸的災民一樣的死法,像是某位偉大存在對眼前這些自以為了不起的王公大將們的無聲嘲弄。
城外萬佛寺中,一群僧人圍繞著一座巨大的佛像虔誠膜拜,他們的表情恐慌,遠處的金陵城在戰火中熊熊燃燒。
這些僧人們的恐懼似乎並不僅僅來自身後燃燒的金陵城,更多的卻是來自於眼前這顆正流淌著血淚,似是不忍心見蒼生慘遭北虜屠戮的慈悲古佛。
而眼前這個的古佛的麵容讓俞大猷下意識的覺得有些熟悉。
他仔細的回憶著,突然,他想起什麽。
他叫來了徐佑邦。
指著壁畫上的佛頭說道。
“這是不是萬佛寺山門前的那座佛頭?”
徐佑邦仔細的的打量著眼前這顆工藝絕倫,宛若天成,無絲毫匠氣的佛陀之像。
給出了肯定的回應。
“好像確實是——”
徐佑邦點頭,又仔細看了兩遍,肯定道。
他將手覆蓋在這些壁畫之上,試圖從中找到更多有關於壁畫中的同泰寺滅亡的之謎的線索。
壁畫中畫的大概率並非是此時地宮之上的萬佛寺。
而是南朝興盛一時,幾次讓梁武帝舍身侍奉佛祖,甚至能夠影響到南朝政局,在曆史上聲名顯赫的同泰寺。
難道萬佛寺是同泰寺當年滅亡之後的的的幸存的僧眾重新建立的分支的,還是說萬佛寺有意占據了昔日的同泰寺的舊址。
萬佛寺的僧人應當是知道這所地宮的存在的。
畢竟地宮的入口隱藏的並不深。
而且將存放的曆代祖師的萬佛林與其放在一起的,不可能不對周邊環境進行細致的檢查。
“之前應該有錦衣衛下來過——”
徐佑邦摸到一條熟悉的刀痕的。
熟悉的招式,熟悉的武器。
“讓我看看——”
俞大猷聽到這裏有些興奮。
弄清楚四十年前的這批錦衣衛到底是怎麽死的,自己也能回去交差了。
麵前的徐佑邦讓開了身子,俞大猷上前觀察。
確實是繡春刀劈砍留下來的刀痕。
“這麽大的力道,什麽刀能撐得住這麽砍——”
俞大猷說著向四周摸索。
刀痕很深,幾乎已經深入的到了石壁之中。
固然證明了當初的使刀的錦衣衛的身手確實不凡。
竟能將繡春刀那樣輕便細長的長刀用出這樣的效果。
但另一方麵,無論使用者武藝再高,繡春刀的鑄造工藝再精巧繁雜,它也根本無法與專門用以劈砍的長斧大刃相比。
這一刀下去,繡春刀就然不折斷,也必然無法再用,這個情況下多半是隨手丟棄,換上備用武器繼續作戰。
至於這柄繡春刀被錦衣衛帶回地麵上,俞大猷並不認為就連自己和徐佑邦兩名受過的天子恩賜的禁軍,走到這裏都身負重傷。
那個最後血戰至此的錦衣衛在此地明顯經過一番苦戰之後,還能重新殺回地表。
要知道,四十年前那批來金陵調查孝陵地震的錦衣衛精銳最後可是一個都沒有回到京城複命。
“找找看有沒有別的東西——”
說話間,還真讓俞大猷從河底撈上來半截斷刃。
刀身細長,雜合和唐刀和苗刀特點,既能劈砍,又能刺擊,輕巧且便於攜帶。
之所以命名為繡春刀,則是來源於杜甫的一首詩,後來被宋朝的文人當做園林的名字取用,流傳下來,到了明朝又成了錦衣衛的配佩刀的名稱。
“繡衣春當霄漢立,彩服日向庭闈趨。”
看著斷刃上的半截被水流侵蝕的模糊不清的詩句,俞大猷感覺自己的想法是對的。
“看來四十年前確實有錦衣衛來過這裏。”
俞大猷說道,而身後徐佑邦則突然叫住了他。
他扭頭,看見徐佑邦正鼓搗著手中的半身銅像。
隨著哢噠一聲響,裏麵掉出了兩張布帛。
但看其顏色,兩者存放進銅像中的時間相去甚遠。
“這是——”
這個手感,是北鎮撫司的錦衣衛出公差時身上披的的紅袍。
徐佑邦打開了眼前這可能是成化年間的那批錦衣衛給自己留下的最後信息。
“南京地動,非聖上之罪,實有萬佛寺中妖孽作祟,望後人見此,呈交內廷,洗刷聖上汙名,吾感激不盡——”
之後,這錦衣衛便簡略的交代了一路上他們是如何搜索蹤跡,和萬佛寺聯手調查,結果碰上某個造成金陵地動的存在複蘇,多數錦衣衛無知無覺中便被感染轉化為了金佛。
剩下的人被逼入地宮,在妖祟的襲擊下隻活了他一個,他並沒有多少把握離開地宮,於是留下這封書信,交代事情的始末,然後嚐試穿過重重妖祟,回到京城複命。
看到這裏,給徐佑邦的感覺是這批錦衣衛可能是運氣太差,正好碰上了金陵的恐怖之物複蘇,結果一時不察全軍覆沒。
但這錦衣衛最後隱晦的提醒卻讓徐佑邦感覺如芒在背。
“萬佛寺下之物詭譎異常,覬覦者甚多,白蓮妖人,海中異族都對此垂涎三尺……然而我等本已調查出南京地動的起因,欲派人還京。
結果月中京中連發三道詔書,皆是內廷皇帝諭旨,內容相互衝突,以至於我等隻能暫住佛寺,結果卻遭如今之禍——萬佛寺遭如此大難,金陵城竟然一兵不發,苦戰三日鎮撫司兵馬死傷殆盡,多次托寺內高僧寫信求援,但都如石沉大海,渺無音訊。
各地官府依然作壁上觀,實令人費解——若後人想繼續調查,需慎之又慎,不要重蹈我等今日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