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其他花樣?”紀滿慶聞言,立刻急忙問道,“哎呀,你這娃,腦子就是靈光!我看咱老紀家先人老墳的脈氣,全都給你這娃咧!”


    紀滿川聽了這話有些小得意,但還是一本正經道:“胡說啥哩!咱先人老墳脈氣旺滴很,家裏的娃娃人人有份。你看永鬆,就會念書,永周、永寧也都是機靈娃娃。”


    紀滿慶不以為然地撇撇嘴,對他哥說紀永周和紀永寧是機靈娃娃的話並不讚同。


    他不滿地催促紀永靈:“快說快說,紅芋還要咋種?你這娃呀,學壞咧!說話一次不說完,就把人能急死!”


    紀永靈見紀滿慶著急,不由有些好笑,說:“四叔,急啥哩嘛,紅芋又沒那麽快種下去。這紅芋除了和洋芋一樣可以起壟種以外,其實可以拿咱留下當種的紅芋來育苗,然後再把這紅芋苗移栽到地裏。


    這種種法雖說有些麻達,但是移栽的每棵苗都是健壯的。就不怕整個紅芋種下去,有些紅芋會爛,不發苗,或者發了苗,苗不好好長。”


    其實最主要的是,紅薯是無性繁殖營養體,如果用薯仔直接下種,初期根係不健全,生長緩慢,而且產量和穩定性較差。


    所以後世已經很少有人用薯仔直接做種種植,哪怕是村裏人在自家門口種幾棵紅薯自己吃,都會選擇買育好的苗回來移栽,為的就是保證紅薯的品質優良。


    “先秧苗子?然後再移栽?這這這,費事不費事都另說,關鍵是能成嗎?雖說這紅芋蔓肯長,比其他都長得旺。但是這麽個種法,真的能成麽?實在是沒聽說,誰這麽種過啊!”紀滿川猶豫道。


    紀老爺子也是一臉的猶疑。


    紀永靈本來還想細細解釋一番,突然,她想到了南方的水稻,於是朝窯裏喊了一聲鍋娃。


    鍋娃本來在窯裏翻看貼著字的那些板子,聽到紀永靈喊他,忙跑出來,回應:“永靈姐,你叫我哩?”


    紀永靈招招手,示意他過來,說:“你過來,姐問你個事。”


    “咋咧?”鍋娃走過來,撓撓頭,懵懂地問。


    “姐問你,你以前在南邊見過人插秧嗎?就是種稻穀的時候,種田的人把秧苗插到水田裏。”紀永靈拉過鍋娃問道。


    鍋娃想了想,說:“見過的。以前我祖父帶我和我爹去鄉下走親戚,曾經見到過村裏人挑著裝滿秧苗的籮筐,一株一株在水裏插秧。


    我祖父當時還說,農人辛苦,在水中這樣勞作,十分容易染上一種大肚子的疫病。可惜農人不得不下水插秧,他也沒有什麽好的方子能送走這種‘瘟神’。”


    紀永靈憐惜地摸摸鍋娃的腦袋,點點頭。這種大肚子病應該就是血吸蟲病,在長江流域很是流行。


    這個病曆史悠久,一直到後世的現代,經濟條件大幅度改善,國家通過多方麵的舉措來防治,才讓這種傳染病慢慢減少,但也沒有完全消失。


    曾經,教員在《七律·送瘟神》中這樣描述“萬戶蕭疏鬼唱歌”。可見這個病的危害性。


    紀滿川聽鍋娃說南邊種稻穀可以插秧,立馬覺得這紅芋育苗移栽也好像是可行的。


    他搓搓手說:“那稻穀都能育苗插秧,照我看,這紅芋育苗移栽肯定也不成問題。南邊的那稻穀可比紅芋難種多咧。要不,咱就試試紅芋育苗移栽的種法?反正咱屋裏的紅芋也就種個兩畝地,又不多。


    哎,要是這紅芋像洋芋一樣,吃多了不會反酸、燒心,而且又能放得住(儲存時間長),不容易爛就好咧。那咱就多種上幾畝!”


    確實,如今村裏人種紅薯主要是因為其產量比較高,防著糧食不夠吃,來充饑的。但是紅薯不易儲存,容易爛,儲存時間遠遠比不上土豆。


    雖然紅薯可以短時間充饑,但完全不如玉米、小麥頂餓。因為紅薯的糖分低,吃得再多也得不到碳水的滿足感,不能做主糧,隻能作為補充。


    另外,現在的紅薯可不是後世改良後的那種香甜軟糯的品質。現在的紅薯含澱粉高,吃起來比較幹,也不是很甜,滋味比洋芋差多了。


    所以,洋芋可以做主糧,成了西北人的最愛,而紅芋卻還是湊數充饑的次選。


    不過,在主糧不夠吃的時候,有紅芋吃,總是比吃樹皮啥的強多咧,所以家家都會種,隻是沒有洋芋種得多而已。


    紀老爺子也讚同紀滿川的看法,他看著紀永靈,突然就想起了自己年輕的時候。


    那時候他也是像眼前這個孫女一樣,心裏總覺得一切都會變好,身上有種衝勁。不像現在,怕這怕那,畏首畏尾。


    他磕磕煙鍋子,說:“今年洋芋、紅芋就按這麽個方子種!種得好,產的多,咱就放開肚子吃!種不出來,就讓地裏的洋芋和紅芋都長成藤蔓,拿來剁草喂豬!咱不怕!大不了,咱冬裏天把腰裏的麻繩勒緊些,總是餓不死的!”


    “能成!”紀滿川和紀滿慶見紀老爺子拍板,兩人也沒有二話,表示支持。


    紀永靈有些哭笑不得。


    事情完全沒有那麽嚴重,她是真的有信心!但是這個信心的來源,她卻不能對家裏人說。


    她想了想,說:“爺,要是這洋芋紅芋真的沒結出來,也不怕。大不了,到夏裏天,咱把地裏的洋芋、紅芋刨咧,改種回茬豆子嘛。就是費些力氣,人辛苦些。”


    一聽這話,紀滿慶兩手一拍,說:“對著哩,不如種落花生!正好縣令還讓咱屋今年多種落花生哩。”


    其實花生也可以在清明節前後下種,但是如今的大田都盡可能地種上了主糧,這種做不了主糧的作物,隻能等回茬地再種了。


    事情說定,紀老爺子倒沒急於去地裏起壟。


    他讓紀滿川和紀滿慶把窖裏的洋芋和紅芋都拿出來,挑揀一下,放在暖和的地方讓洋芋先出點芽,等過幾天地壟子起好後再切開下種,而紅芋就交給紀永靈處理了。


    紀老爺子把事情吩咐妥當,就去找紀老六和牛裏正幾個老漢了。


    他把自家打算如何種洋芋和紅芋的事,跟幾個老家夥說了說,讓他們看看要不要跟著一起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古代黃土高原種田養家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半坡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半坡散人並收藏穿越古代黃土高原種田養家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