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鬥嘴
穿越古代黃土高原種田養家日常 作者:半坡散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四叔,回魂咧——”紀永靈叫了一聲。
紀滿慶機械地轉頭,兩眼通紅地看了一眼紀永靈,像笑又像哭地說:“你這丫頭,為啥要答應你四嬸去賣線啊!你看這一宿,自己烙餅不睡,還時不時捅我兩下子,一會問能不能賣出去,一會問萬一被搶光,沒的賣怎麽辦。
這也就算咧,我好不容易睡著,天還沒亮,雞還沒叫,我正夢裏吃白麵饃饃呢,被她一腳給踢醒。哎喲,我的娘哎,我的白麵饃饃啊!”
胡喜容端著一盆水走過來,用力往矮桌上一放,水花濺了出來,說:“你的娘在那窯裏,你再大點聲嚎,指定把你娘嚎起來。”
紀滿慶把破得全是洞的布巾子往水盆裏一扔:“咋?我的娘不是你的娘,你就是那牛皮糊燈籠,裏黑外不明。”
胡喜容本來都要進去提裝線的籃子了,聽紀滿慶這麽一說,又扭過身,瞪著眼道:“就你好,天天就想著吃白麵饃饃,人家都說女人好吃愛上當,男人好吃要背賬!你嫑到時候為了一張嘴,把溝子都賣咧!”
紀滿慶一邊抹臉一邊回嘴道:“誰賣溝子哩!在這胡咧咧啥哩,娃娃看著呢,趕緊蒸窩窩去,今兒都要跟集去哩。”
“四叔、四嬸,你倆快別鬥嘴咧,小心把我爺和我奶吵起來,挨罵。”紀永靈笑道。
她早就習慣了紀滿慶和胡喜容兩人的相處模式,天天嗆日日懟,一日不嗆就心慌。要是沒有紀老爺子或是楊氏壓陣,一拌起嘴來,就沒完沒了。
紀滿慶擰一把布巾子,用水把頭發捋一捋,扭頭對紀永靈說:“我倆這不叫鬥嘴,這叫交換對事物的看法和意見,用學堂先生的話來說,這叫辯經。你這碎娃娃不懂。”
紀老爺子“吱”一聲拉開自己窯洞的門,沉著臉說:“娃娃不懂啥,我看娃娃都比你懂!天天淨拌些沒名堂的嘴,一大清早就聽見你們兩個大嗓門,像那樹上的老哇(烏鴉)一樣,聒噪個沒完。”
紀滿慶縮一下脖子,抽抽嘴,沒再吭聲,悄悄端起木盆,把裏麵的水倒入灶房門口的豬食桶裏。
胡喜容一臉嫌棄地瞪一眼紀滿慶,嘴裏無聲地說:“都怪你!”
紀永靈偷偷一樂,歡快地衝胡喜容挑挑眉,鑽進了灶房。
最近紀滿川幾個拉藥材去縣裏,都是重體力活,老紀家的夥食熱量太低。
紀永靈隻能偷摸給裝開水的瓦罐裏混些複合維生素,又給蒸窩窩的麵裏添一些能量粉,反正這些麵粉紅得發黑,加了東西也看不出來。
天邊剛露出魚肚白,老紀家灶房的風掀就開始“吧嗒吧嗒”作響,院子頂上的煙囪也不斷飄著青煙。
一家子還沒收拾好,紀滿囤父子就來了。
幾個男丁把兩輛架子車和一輛騾車都裝滿藥材,才坐下歇口氣。
幾人簡單吃了些吃食,背上裝窩窩頭的包袱和水葫蘆,拉著車“吱呀吱呀”出發了。
因為趕騾車省力,紀滿川就讓紀永柏和紀永樺兩兄弟輪流牽騾子,他和紀滿慶、紀滿囤輪流拉後麵的兩輛架子車。
胡喜容和紀永靈兩人頭戴草帽,每人胳膊彎裏挎個裝線的籃子,跟在幾輛車後頭。
一路上,布穀鳥“咕咕、咕咕”叫個不停。
胡喜容神采飛揚,不停嘰嘰喳喳地和紀永靈說著什麽,紀永靈一直都是點頭,偶爾接一兩句。
“靈兒,你說這些線要是都賣完,得了銀錢給家裏買點啥好哩?畢竟這是我第一次去賣貨,不給家裏買點啥,不太好看,是吧?”
胡喜容剛說完,正輪到歇息的紀滿慶猛的蹦過來,討好地笑著說道:“他娘,你要是把這些線都賣了,就買幾個白麵饃饃回去吧,昨晚夢裏沒咥(dié)美。”
胡喜容嫌棄地翻個白眼,說:“想吃白麵饃饃,買白麵回去蒸就行咧,浪費那錢弄啥?要我說,不如買碗豬肉炒麵回去大家分著吃。
上次聽吳巧霞說,她娘家村裏財主給老娘過壽,就用的豬肉炒麵招呼的親戚,把當時幫工的人都饞哭咧。聽說吃完麵,碗底都是厚厚的一層油,嘖嘖。”
胡喜容說著,吸溜了一下口水,仿佛看見那麵條了一般。
紀滿慶不滿道:“瞅你那沒出息樣,你不會買豬肉,回去熬油自己做啊,多餘的油還能多吃幾頓。”
“那倒也是,那這饃饃和麵咱都能自己做,還買啥?就都不要買咧!”
“別啊,他娘,該買還得買。實在不行,你就買一條肥豬肉,好長時間沒吃肉哩,也就去年過年吃過兩片。”
“就知道吃吃吃,你就不會想想,買點別的有用的?”
“你不也說是買吃的嘛,咋就成了我一個人光想吃吃吃了呢?”
紀永靈自覺地快走兩步,去幫走在前邊的紀滿川推車。
或許是紀滿慶兩人的聲音太大,不小心就被紀滿川聽了去,他大聲說:“有的人啊,天天就是惦記豬圈門口貼對子,吃喝睡。”
紀滿慶與胡喜容對視一眼,朝著紀滿川喊道:“三哥,你說我就說我,別帶上旁人。”
“誰接話,我就說誰,帶啥旁人!”
紀永靈不由笑笑,這幾人的鬥嘴聲,無疑給枯燥勞累的路程增添了一絲絲樂趣。
徐氏醫藥館裏。
“二叔,你又尋那婆子呢?這大集上尋人就像上大水缸裏撈芝麻,不要太難啊。”徐世榮對著站在門口眺望的徐老大夫說道。
徐老大夫雙手背在身後,望著人來人往的街市,歎口氣,說:“尋著試試看嘛,現在剛開集沒多久,看病的人都還沒來哩。不急,我再看一會。”
徐世榮搖搖頭,覺得自己二叔有點魔怔了。
“那二叔,我先進去咧。今天紀家父女會把最後幾車藥材送過來,王掌櫃又回了府城,我去把賬目核出來。”
徐老大夫不理睬徐世榮,繼續在來往的人群中掃射,直到鋪子裏來了看病的人,才無奈地進了鋪子。
紀滿慶機械地轉頭,兩眼通紅地看了一眼紀永靈,像笑又像哭地說:“你這丫頭,為啥要答應你四嬸去賣線啊!你看這一宿,自己烙餅不睡,還時不時捅我兩下子,一會問能不能賣出去,一會問萬一被搶光,沒的賣怎麽辦。
這也就算咧,我好不容易睡著,天還沒亮,雞還沒叫,我正夢裏吃白麵饃饃呢,被她一腳給踢醒。哎喲,我的娘哎,我的白麵饃饃啊!”
胡喜容端著一盆水走過來,用力往矮桌上一放,水花濺了出來,說:“你的娘在那窯裏,你再大點聲嚎,指定把你娘嚎起來。”
紀滿慶把破得全是洞的布巾子往水盆裏一扔:“咋?我的娘不是你的娘,你就是那牛皮糊燈籠,裏黑外不明。”
胡喜容本來都要進去提裝線的籃子了,聽紀滿慶這麽一說,又扭過身,瞪著眼道:“就你好,天天就想著吃白麵饃饃,人家都說女人好吃愛上當,男人好吃要背賬!你嫑到時候為了一張嘴,把溝子都賣咧!”
紀滿慶一邊抹臉一邊回嘴道:“誰賣溝子哩!在這胡咧咧啥哩,娃娃看著呢,趕緊蒸窩窩去,今兒都要跟集去哩。”
“四叔、四嬸,你倆快別鬥嘴咧,小心把我爺和我奶吵起來,挨罵。”紀永靈笑道。
她早就習慣了紀滿慶和胡喜容兩人的相處模式,天天嗆日日懟,一日不嗆就心慌。要是沒有紀老爺子或是楊氏壓陣,一拌起嘴來,就沒完沒了。
紀滿慶擰一把布巾子,用水把頭發捋一捋,扭頭對紀永靈說:“我倆這不叫鬥嘴,這叫交換對事物的看法和意見,用學堂先生的話來說,這叫辯經。你這碎娃娃不懂。”
紀老爺子“吱”一聲拉開自己窯洞的門,沉著臉說:“娃娃不懂啥,我看娃娃都比你懂!天天淨拌些沒名堂的嘴,一大清早就聽見你們兩個大嗓門,像那樹上的老哇(烏鴉)一樣,聒噪個沒完。”
紀滿慶縮一下脖子,抽抽嘴,沒再吭聲,悄悄端起木盆,把裏麵的水倒入灶房門口的豬食桶裏。
胡喜容一臉嫌棄地瞪一眼紀滿慶,嘴裏無聲地說:“都怪你!”
紀永靈偷偷一樂,歡快地衝胡喜容挑挑眉,鑽進了灶房。
最近紀滿川幾個拉藥材去縣裏,都是重體力活,老紀家的夥食熱量太低。
紀永靈隻能偷摸給裝開水的瓦罐裏混些複合維生素,又給蒸窩窩的麵裏添一些能量粉,反正這些麵粉紅得發黑,加了東西也看不出來。
天邊剛露出魚肚白,老紀家灶房的風掀就開始“吧嗒吧嗒”作響,院子頂上的煙囪也不斷飄著青煙。
一家子還沒收拾好,紀滿囤父子就來了。
幾個男丁把兩輛架子車和一輛騾車都裝滿藥材,才坐下歇口氣。
幾人簡單吃了些吃食,背上裝窩窩頭的包袱和水葫蘆,拉著車“吱呀吱呀”出發了。
因為趕騾車省力,紀滿川就讓紀永柏和紀永樺兩兄弟輪流牽騾子,他和紀滿慶、紀滿囤輪流拉後麵的兩輛架子車。
胡喜容和紀永靈兩人頭戴草帽,每人胳膊彎裏挎個裝線的籃子,跟在幾輛車後頭。
一路上,布穀鳥“咕咕、咕咕”叫個不停。
胡喜容神采飛揚,不停嘰嘰喳喳地和紀永靈說著什麽,紀永靈一直都是點頭,偶爾接一兩句。
“靈兒,你說這些線要是都賣完,得了銀錢給家裏買點啥好哩?畢竟這是我第一次去賣貨,不給家裏買點啥,不太好看,是吧?”
胡喜容剛說完,正輪到歇息的紀滿慶猛的蹦過來,討好地笑著說道:“他娘,你要是把這些線都賣了,就買幾個白麵饃饃回去吧,昨晚夢裏沒咥(dié)美。”
胡喜容嫌棄地翻個白眼,說:“想吃白麵饃饃,買白麵回去蒸就行咧,浪費那錢弄啥?要我說,不如買碗豬肉炒麵回去大家分著吃。
上次聽吳巧霞說,她娘家村裏財主給老娘過壽,就用的豬肉炒麵招呼的親戚,把當時幫工的人都饞哭咧。聽說吃完麵,碗底都是厚厚的一層油,嘖嘖。”
胡喜容說著,吸溜了一下口水,仿佛看見那麵條了一般。
紀滿慶不滿道:“瞅你那沒出息樣,你不會買豬肉,回去熬油自己做啊,多餘的油還能多吃幾頓。”
“那倒也是,那這饃饃和麵咱都能自己做,還買啥?就都不要買咧!”
“別啊,他娘,該買還得買。實在不行,你就買一條肥豬肉,好長時間沒吃肉哩,也就去年過年吃過兩片。”
“就知道吃吃吃,你就不會想想,買點別的有用的?”
“你不也說是買吃的嘛,咋就成了我一個人光想吃吃吃了呢?”
紀永靈自覺地快走兩步,去幫走在前邊的紀滿川推車。
或許是紀滿慶兩人的聲音太大,不小心就被紀滿川聽了去,他大聲說:“有的人啊,天天就是惦記豬圈門口貼對子,吃喝睡。”
紀滿慶與胡喜容對視一眼,朝著紀滿川喊道:“三哥,你說我就說我,別帶上旁人。”
“誰接話,我就說誰,帶啥旁人!”
紀永靈不由笑笑,這幾人的鬥嘴聲,無疑給枯燥勞累的路程增添了一絲絲樂趣。
徐氏醫藥館裏。
“二叔,你又尋那婆子呢?這大集上尋人就像上大水缸裏撈芝麻,不要太難啊。”徐世榮對著站在門口眺望的徐老大夫說道。
徐老大夫雙手背在身後,望著人來人往的街市,歎口氣,說:“尋著試試看嘛,現在剛開集沒多久,看病的人都還沒來哩。不急,我再看一會。”
徐世榮搖搖頭,覺得自己二叔有點魔怔了。
“那二叔,我先進去咧。今天紀家父女會把最後幾車藥材送過來,王掌櫃又回了府城,我去把賬目核出來。”
徐老大夫不理睬徐世榮,繼續在來往的人群中掃射,直到鋪子裏來了看病的人,才無奈地進了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