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站起來問:“裏正,請問什麽是無修而修?”
莊周回答:“以無為的心態進行修行,此即是無修而修。”
“我們本身就是道,難道還需要做些什麽才能成為道嗎?就如你們已經是男人,難道還需要做些什麽才能成為男人嗎?你們隻要承認自己是男人不就成了?”
“所以,我們隻要承認自己是道,並安住於道中不再出來,我們立即就成為道本身了。”
“不願意承認自己就是道,認為自己需要做些什麽,或是達成什麽成就才能成為道的人,即便是修到死也不可能成道。”
“一切有為法都是在饒遠路,都是在遠離道,吃力又不討好。”
“修道其實很簡單,根本不需要做任何事情,隻需要做到與道認同,並安住於道中不再出來即可,這就是最快捷的修道方法。”
“難就難在你們能不能安住於道中不再出來罷了。妄心不可能讓你們那麽輕易就安住於道中的,它一定會出來百般阻撓,讓你們無法一直安住於道中。”
“因此,修道才需要強大的願心和毅力作為支撐,沒有強大的願心和毅力,是很難無視妄心的幹擾,一直安住於道中不再出來的。”
那人點了點頭,又問:“那修行是不是非得達到無欲才能成道?無欲是不是不能有任何欲望?”
莊周回答:“欲望象征著向外求,若我們的心能夠安住於道中,往往是沒有任何欲望的。”
“有欲望證明妄心又出來作祟了。妄心渴望在外在事物中找到完美,所以才會滋生出欲望。若我們順了妄心的意,不斷地去滿足自己的欲望,那就是在加強妄心,背道而馳。”
“修行是有必要克製自己的欲望的,但也無需做到完全沒有欲望。飲食和睡眠也是一種欲望,若是將兩者都斷絕了,那我們也就活不了了。”
“我們隻需要做到為腹不為目即可。為腹不為目的意思是說:隻以填飽肚子為目的,沒有其他多餘的欲望,隻需要做到這一點即可。”
那人又問:“那意思是不是說,我們不能聽音樂,不能吃美食,不能有性生活?”
莊周回答:“這得看你是帶著什麽樣的心態去做這些事情。若你過分地去滿足自己的欲望,不斷地想在音樂、美食、性中尋找快感,那你就是在背道而馳,這樣隻會不斷地加強自己的妄心。我們可以聽音樂,可以吃美食,也可以有性生活,但必須帶著無為的心態去做這些事情,千萬不能對這些事物產生執著。也就是說,我們隻是享受過程,而不想著去占有這些事物,也不要因為這些事物做出違背道德倫理的事情,這樣就沒有問題。”
“若你們的心能夠安住於道中,能夠感受到道的完美,是沒有任何興趣再去音樂、美食、性中尋找快感的。因為道相對於音樂、美食、性,就猶如西瓜相對於芝麻。我們擁有了西瓜,不可能還想要那三粒小小的芝麻。隻有沒有擁有“西瓜”的人才會想要那三粒小小的“芝麻”。”
“通常來說,不修道的人是不願意放下音樂、美食、性的,因為此三者是他們獲取快樂的源泉,若沒有了此三者,他們就會像失去水的魚,變得毫無生機,毫無活力。”
“這其實是一種癮。失去道後的人心非常依賴音樂、美食、性等外物來滿足自己。隻因他們的心感受不到道的完美,故隻能依靠這些外物來感受完美了。”
“不斷地依靠外物來滿足自己,就猶如抱薪救火,薪不盡而火不滅。也就是說,不斷地依靠外物來滿足自己的人,隻會不斷地加強自己的妄心,隻會離道越來越遠。”
有人站起來問:“裏正,你之前說生的渴望是欲望之母,欲望之根,意思是不是說,隻要我們還渴望生,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無欲,也就不可能回歸大道了?”
莊周點了點頭,“是的,道本無生也無死,道不可能渴望生。渴望生的是妄心,渴望生的是假我,隻要我們還渴望生,我們便不可能與道契合。”
“修道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否則世間就不可能那麽少人成道了。人對生的渴望是非常強烈的,人追逐名利就是為了生,人在世間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生,世間根本沒有多少人能夠做到不為生而活。”
“有生則必有死,無生則無死。人渴望生,其實是在求死。”
“你們想要徹底成道,就必須超越對生的渴望。”
“我們的真實本性既不會生,也不會死,若還渴望生,那就是處在顛倒妄想中,那是不可能回歸無生無死的本性的。”
“修道必須修得徹底才有效,不徹底妄心就不可能死去。每個人最後都得麵對死亡,這是最後的考驗,若我們害怕死亡,便不可能成道。”
“道本無生也無死,若我們真的與道認同,就不可能再害怕死亡。若還害怕死亡,便證明自己的妄心還沒有死去。”
“生死關是修行中最難通過的一關,這一關通不過去便不可能成道,便依然會落入後天。”
“若你們能夠通過這一關,其他關自然也不在話下。”
“沒有人能夠跳過這一關直接成道,每個人最後都得麵對這一關。你們唯有放下對生的渴望,對死的恐懼,一心一意地安住於道中,方能成功度過此關。”
那人長長地歎了口氣,感慨道:“那真是太難了,世間能有多少人能夠不為生而活?能有多少人不畏懼死亡?看來修道並不適合我們這些普通人。”
莊周道:“你說的這些完全出自你的妄心,真心不會說這樣的話。若你相信了妄心的聲音,認為自己不可能修成大道,那你這輩子就真的與道無緣了。”
“老聃說過: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莊周回答:“以無為的心態進行修行,此即是無修而修。”
“我們本身就是道,難道還需要做些什麽才能成為道嗎?就如你們已經是男人,難道還需要做些什麽才能成為男人嗎?你們隻要承認自己是男人不就成了?”
“所以,我們隻要承認自己是道,並安住於道中不再出來,我們立即就成為道本身了。”
“不願意承認自己就是道,認為自己需要做些什麽,或是達成什麽成就才能成為道的人,即便是修到死也不可能成道。”
“一切有為法都是在饒遠路,都是在遠離道,吃力又不討好。”
“修道其實很簡單,根本不需要做任何事情,隻需要做到與道認同,並安住於道中不再出來即可,這就是最快捷的修道方法。”
“難就難在你們能不能安住於道中不再出來罷了。妄心不可能讓你們那麽輕易就安住於道中的,它一定會出來百般阻撓,讓你們無法一直安住於道中。”
“因此,修道才需要強大的願心和毅力作為支撐,沒有強大的願心和毅力,是很難無視妄心的幹擾,一直安住於道中不再出來的。”
那人點了點頭,又問:“那修行是不是非得達到無欲才能成道?無欲是不是不能有任何欲望?”
莊周回答:“欲望象征著向外求,若我們的心能夠安住於道中,往往是沒有任何欲望的。”
“有欲望證明妄心又出來作祟了。妄心渴望在外在事物中找到完美,所以才會滋生出欲望。若我們順了妄心的意,不斷地去滿足自己的欲望,那就是在加強妄心,背道而馳。”
“修行是有必要克製自己的欲望的,但也無需做到完全沒有欲望。飲食和睡眠也是一種欲望,若是將兩者都斷絕了,那我們也就活不了了。”
“我們隻需要做到為腹不為目即可。為腹不為目的意思是說:隻以填飽肚子為目的,沒有其他多餘的欲望,隻需要做到這一點即可。”
那人又問:“那意思是不是說,我們不能聽音樂,不能吃美食,不能有性生活?”
莊周回答:“這得看你是帶著什麽樣的心態去做這些事情。若你過分地去滿足自己的欲望,不斷地想在音樂、美食、性中尋找快感,那你就是在背道而馳,這樣隻會不斷地加強自己的妄心。我們可以聽音樂,可以吃美食,也可以有性生活,但必須帶著無為的心態去做這些事情,千萬不能對這些事物產生執著。也就是說,我們隻是享受過程,而不想著去占有這些事物,也不要因為這些事物做出違背道德倫理的事情,這樣就沒有問題。”
“若你們的心能夠安住於道中,能夠感受到道的完美,是沒有任何興趣再去音樂、美食、性中尋找快感的。因為道相對於音樂、美食、性,就猶如西瓜相對於芝麻。我們擁有了西瓜,不可能還想要那三粒小小的芝麻。隻有沒有擁有“西瓜”的人才會想要那三粒小小的“芝麻”。”
“通常來說,不修道的人是不願意放下音樂、美食、性的,因為此三者是他們獲取快樂的源泉,若沒有了此三者,他們就會像失去水的魚,變得毫無生機,毫無活力。”
“這其實是一種癮。失去道後的人心非常依賴音樂、美食、性等外物來滿足自己。隻因他們的心感受不到道的完美,故隻能依靠這些外物來感受完美了。”
“不斷地依靠外物來滿足自己,就猶如抱薪救火,薪不盡而火不滅。也就是說,不斷地依靠外物來滿足自己的人,隻會不斷地加強自己的妄心,隻會離道越來越遠。”
有人站起來問:“裏正,你之前說生的渴望是欲望之母,欲望之根,意思是不是說,隻要我們還渴望生,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無欲,也就不可能回歸大道了?”
莊周點了點頭,“是的,道本無生也無死,道不可能渴望生。渴望生的是妄心,渴望生的是假我,隻要我們還渴望生,我們便不可能與道契合。”
“修道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否則世間就不可能那麽少人成道了。人對生的渴望是非常強烈的,人追逐名利就是為了生,人在世間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生,世間根本沒有多少人能夠做到不為生而活。”
“有生則必有死,無生則無死。人渴望生,其實是在求死。”
“你們想要徹底成道,就必須超越對生的渴望。”
“我們的真實本性既不會生,也不會死,若還渴望生,那就是處在顛倒妄想中,那是不可能回歸無生無死的本性的。”
“修道必須修得徹底才有效,不徹底妄心就不可能死去。每個人最後都得麵對死亡,這是最後的考驗,若我們害怕死亡,便不可能成道。”
“道本無生也無死,若我們真的與道認同,就不可能再害怕死亡。若還害怕死亡,便證明自己的妄心還沒有死去。”
“生死關是修行中最難通過的一關,這一關通不過去便不可能成道,便依然會落入後天。”
“若你們能夠通過這一關,其他關自然也不在話下。”
“沒有人能夠跳過這一關直接成道,每個人最後都得麵對這一關。你們唯有放下對生的渴望,對死的恐懼,一心一意地安住於道中,方能成功度過此關。”
那人長長地歎了口氣,感慨道:“那真是太難了,世間能有多少人能夠不為生而活?能有多少人不畏懼死亡?看來修道並不適合我們這些普通人。”
莊周道:“你說的這些完全出自你的妄心,真心不會說這樣的話。若你相信了妄心的聲音,認為自己不可能修成大道,那你這輩子就真的與道無緣了。”
“老聃說過: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