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默問:“也就是說,隻要還有妄心在,我們就不可能解脫生死?可是,為什麽會這樣呢?”
南郭子綦回答:“心是一切的中心,天地由心而生,萬物亦由心而出,若是我們一直視自己為一具身體,一直把天地萬物當真,那我們的心就會一直營造出時空幻象,把我們鎖在時空幻象之中。我們的心在哪裏,我們的家就在哪裏。若是我們的心中隻有道,並做到惟道是從,不再認假為真,我們便不會再落入時空幻象之中。”
戴默不解地問:“這顆心到底是指什麽心?是我們身上的這顆心嗎?這顆心如何能生萬物?我隻知道人是從娘胎裏麵出來的,實在不明白萬物為什麽由心而生。”
南郭子綦回答:“這顆心指的是天心,並不是指我們身上的肉團之心。我們身上的肉團之心是假心,而天心是真心,乃能生萬有之心,它無形無相,我們無法通過肉眼看得到。”
戴默問:“那天心在我們身上的哪個地方?”
南郭子綦回答:“天心位於我們的兩眉之間的眉心處,我們晚上做夢看到的一切景象就是由天心創造出來的。”
戴默問:“天心會滅掉嗎?”
南郭子綦回答:“天心不會滅,因為天心不在時空的範疇中,天心超越了時空,它在時空之外,不受時空生滅法則的影響。”
戴默道:“也就是說,是天心營造出時空,時空無法反過來影響天心?”
南郭子綦點頭,“是的,就如我們晚上做的夢,夢消散了,我們可曾感覺自己消失?夢中的那個我們明明已經消失了,為什麽我們還感覺自己在?這就證明我們不是夢中的這個自己,夢中的這個自己隻是由天心營造出來的假象罷了,根本就不存在,真正存在的唯有天心而已。”
戴默問:“那天心是不是就是道?”
南郭子綦回答:“道為天心之體,天心為道之用。道是無極,大一。天心是太極,太一。天心是從道這裏生出來的,兩者都是不死不生的存在。”
戴默問:“我們現實中的這個自己真的和晚上做夢夢到那個自己一樣虛幻?”
南郭子綦回答:“沒錯,夢有多虛幻,現實就有多虛幻,兩者看似有分別,其實無有分別。”
戴默問:“天心是不是就是你們道家所說的元神?”
南郭子綦點頭,“是的,可以說天心就是元神。”
戴默問:“那妄心是不是就是你們所說的識神?”
南郭子綦回答:“沒錯,妄心就是識神。隻要妄心不死,它就會控製元神造幻。我們唯有降服妄心,讓元神當家做主,方能從後天返回先天。”
戴默問:“請問儒家的思想能讓人解脫生死嗎?”
南郭子綦回答:“儒家思想與我們道家的思想有相似之處,但儒家思想不夠究竟,因為儒家思想依然在名相上打轉,無法將人的注意力轉向道,是很難讓人解脫生死的。”
戴默點了點頭,又問:“請問孔夫子悟道了嗎?”
南郭子綦回答:“孔夫子晚年曾向老子問道,在老子的指點下,他最終也悟道了,所以孔夫子才會說:朝聞道,夕死可矣。”
戴默道:“據我所知,孔夫子晚年十分熱衷研究《周易》,《周易》是不是也是一本修行之書?”
南郭子綦回答:“《周易》蘊含了宇宙間的一切奧秘,它對修行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戴默問:“何以見得?”
南郭子綦回答:“《周易》的六十四卦皆在教人行中正之道,這其實就是修行的奧秘。”
戴默點頭,“那意思是說,修行其實就是在走中正之道?”
南郭子綦回答:“是的,修行就是走中正之道,唯有讓自己的心時刻處在中正之道上,方能與道契合。”
戴默問:“具體如何做才能讓自己的心時刻處在中正之道上?”
南郭子綦回答:“當心偏向陽時,就要退陽補陰;當心偏向陰時,就要退陰補陽。讓自己的心時時刻刻都處在陰陽平衡的狀態中,不偏也不倚,這樣,就可以讓自己的心時刻處在中正之道上了。就如乾卦,到了九五這裏,已經是陽之極限了,若是再不知道收斂,繼續嶄露鋒芒,上到上九,那就亢龍有悔了。古往今來,不知多少王侯將相都是犯了這樣的過錯才使自己死於非命的。像範蠡就不同了,他幫助越王勾踐滅掉吳國後,明白“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懂得功成身退,所以才能保全自身。《周易》其實就是教我們堅守大道,道存在於萬事萬物之中,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無論是管理家庭還是治理國家,都必須行中正之道,否則就是在偏離道,偏離道必然會出問題。真正讀懂《周易》的人,基本都懂得行中正之道,隻要行中正之道,必然能夠逢凶化吉,一生都平安無事。孔夫子晚年就是看懂了《周易》的中正之道,所以才如此癡迷地研究《周易》。孔夫子提出的中庸之道,其實就是《周易》的中正之道。而他所倡導的仁義和禮樂也確實能夠讓人回歸到中正之道上。”
戴默問:“既然如此,先生為何說儒家思想不究竟?”
南郭子綦回答:“儒家思想在做人做事上確實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這不可否定。可是,儒家思想無法將人的注意力從外在事物中收回來,讓人心一直定於道中,這樣是無法徹底消除妄心的。”
戴默問:“那墨家思想呢?墨家思想是不是也不究竟?”
南郭子綦回答:“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很相似,兩者都奉行仁愛。然而,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一樣,無法站在道的角度看問題,無法將人的注意力轉向道,所以也不究竟。就入世來說,儒家和墨家思想都是可行的,畢竟這兩家的思想能夠有效地約束人的行為,使人回歸中正之道。然而,想要出世還是得行道家的無為之道。”
南郭子綦回答:“心是一切的中心,天地由心而生,萬物亦由心而出,若是我們一直視自己為一具身體,一直把天地萬物當真,那我們的心就會一直營造出時空幻象,把我們鎖在時空幻象之中。我們的心在哪裏,我們的家就在哪裏。若是我們的心中隻有道,並做到惟道是從,不再認假為真,我們便不會再落入時空幻象之中。”
戴默不解地問:“這顆心到底是指什麽心?是我們身上的這顆心嗎?這顆心如何能生萬物?我隻知道人是從娘胎裏麵出來的,實在不明白萬物為什麽由心而生。”
南郭子綦回答:“這顆心指的是天心,並不是指我們身上的肉團之心。我們身上的肉團之心是假心,而天心是真心,乃能生萬有之心,它無形無相,我們無法通過肉眼看得到。”
戴默問:“那天心在我們身上的哪個地方?”
南郭子綦回答:“天心位於我們的兩眉之間的眉心處,我們晚上做夢看到的一切景象就是由天心創造出來的。”
戴默問:“天心會滅掉嗎?”
南郭子綦回答:“天心不會滅,因為天心不在時空的範疇中,天心超越了時空,它在時空之外,不受時空生滅法則的影響。”
戴默道:“也就是說,是天心營造出時空,時空無法反過來影響天心?”
南郭子綦點頭,“是的,就如我們晚上做的夢,夢消散了,我們可曾感覺自己消失?夢中的那個我們明明已經消失了,為什麽我們還感覺自己在?這就證明我們不是夢中的這個自己,夢中的這個自己隻是由天心營造出來的假象罷了,根本就不存在,真正存在的唯有天心而已。”
戴默問:“那天心是不是就是道?”
南郭子綦回答:“道為天心之體,天心為道之用。道是無極,大一。天心是太極,太一。天心是從道這裏生出來的,兩者都是不死不生的存在。”
戴默問:“我們現實中的這個自己真的和晚上做夢夢到那個自己一樣虛幻?”
南郭子綦回答:“沒錯,夢有多虛幻,現實就有多虛幻,兩者看似有分別,其實無有分別。”
戴默問:“天心是不是就是你們道家所說的元神?”
南郭子綦點頭,“是的,可以說天心就是元神。”
戴默問:“那妄心是不是就是你們所說的識神?”
南郭子綦回答:“沒錯,妄心就是識神。隻要妄心不死,它就會控製元神造幻。我們唯有降服妄心,讓元神當家做主,方能從後天返回先天。”
戴默問:“請問儒家的思想能讓人解脫生死嗎?”
南郭子綦回答:“儒家思想與我們道家的思想有相似之處,但儒家思想不夠究竟,因為儒家思想依然在名相上打轉,無法將人的注意力轉向道,是很難讓人解脫生死的。”
戴默點了點頭,又問:“請問孔夫子悟道了嗎?”
南郭子綦回答:“孔夫子晚年曾向老子問道,在老子的指點下,他最終也悟道了,所以孔夫子才會說:朝聞道,夕死可矣。”
戴默道:“據我所知,孔夫子晚年十分熱衷研究《周易》,《周易》是不是也是一本修行之書?”
南郭子綦回答:“《周易》蘊含了宇宙間的一切奧秘,它對修行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戴默問:“何以見得?”
南郭子綦回答:“《周易》的六十四卦皆在教人行中正之道,這其實就是修行的奧秘。”
戴默點頭,“那意思是說,修行其實就是在走中正之道?”
南郭子綦回答:“是的,修行就是走中正之道,唯有讓自己的心時刻處在中正之道上,方能與道契合。”
戴默問:“具體如何做才能讓自己的心時刻處在中正之道上?”
南郭子綦回答:“當心偏向陽時,就要退陽補陰;當心偏向陰時,就要退陰補陽。讓自己的心時時刻刻都處在陰陽平衡的狀態中,不偏也不倚,這樣,就可以讓自己的心時刻處在中正之道上了。就如乾卦,到了九五這裏,已經是陽之極限了,若是再不知道收斂,繼續嶄露鋒芒,上到上九,那就亢龍有悔了。古往今來,不知多少王侯將相都是犯了這樣的過錯才使自己死於非命的。像範蠡就不同了,他幫助越王勾踐滅掉吳國後,明白“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懂得功成身退,所以才能保全自身。《周易》其實就是教我們堅守大道,道存在於萬事萬物之中,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無論是管理家庭還是治理國家,都必須行中正之道,否則就是在偏離道,偏離道必然會出問題。真正讀懂《周易》的人,基本都懂得行中正之道,隻要行中正之道,必然能夠逢凶化吉,一生都平安無事。孔夫子晚年就是看懂了《周易》的中正之道,所以才如此癡迷地研究《周易》。孔夫子提出的中庸之道,其實就是《周易》的中正之道。而他所倡導的仁義和禮樂也確實能夠讓人回歸到中正之道上。”
戴默問:“既然如此,先生為何說儒家思想不究竟?”
南郭子綦回答:“儒家思想在做人做事上確實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這不可否定。可是,儒家思想無法將人的注意力從外在事物中收回來,讓人心一直定於道中,這樣是無法徹底消除妄心的。”
戴默問:“那墨家思想呢?墨家思想是不是也不究竟?”
南郭子綦回答:“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很相似,兩者都奉行仁愛。然而,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一樣,無法站在道的角度看問題,無法將人的注意力轉向道,所以也不究竟。就入世來說,儒家和墨家思想都是可行的,畢竟這兩家的思想能夠有效地約束人的行為,使人回歸中正之道。然而,想要出世還是得行道家的無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