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的一個小鎮上,生活著一位名叫林羽的年輕士人。他生性溫和,飽讀詩書,一心渴望在仕途上有所建樹。一個靜謐的夜晚,林羽在書房中誦讀詩書,不知不覺間伏案睡去。夢中,他仿若置身於一座威嚴莊重的官府,抬頭一看,門匾上赫赫寫著“都城隍廟”四個大字。


    林羽正驚愕間,一位身著黑袍、麵容冷峻的冥吏飄然而至,對他說道:“今有某公控告其友忘恩負義,特牽引君來為此事作證。君且細細思量,往昔是否曾有這般事情?”林羽心中一驚,趕忙在記憶中搜尋。片刻之後,他緩緩點頭,確實有過這麽一段經曆。


    此時,隻聽得一陣威嚴的鍾鼓聲響起,都城隍身著華麗官袍,緩緩升坐於高台之上。冥吏上前躬身稟報:“大人,某控某負心事,證人已至,請大人勘斷。”都城隍微微頷首,舉起案上的卷宗向林羽展示,林羽不敢有絲毫隱瞞,如實將自己所知之事道出。


    都城隍聽完,麵色一沉,說道:“此輩之人,相互勾結,結黨營私,一心隻為謀求功名利祿。他們以誌趣是否相同來決定彼此的親疏好惡,又以這種主觀的愛惡來評判是非對錯。當自身勢力孤弱時,便拚命攀附權貴以求援助;一旦勢力相當,便又互相排擠傾軋,甚至不惜反目成仇,相互吞噬。他們行事如同翻雲覆雨,瞬息萬變,毫無操守可言。此乃小人之交,又怎能用君子之道去苛求?如今他們同室操戈,實屬必然。本案經過勘查已真相大白,可將他們驅離此處。”


    說完,都城隍又轉頭看向林羽,目光深邃:“你莫不是以為那負心之人會逃脫懲罰?須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世間因果循環,報應不爽。花開花落,因果相生,循環不息。那負心之人,日後自有更甚其者的負心之人追隨其後,對其加以報應,無需勞煩鬼神出手。”林羽聽聞此言,心中大為震動,正欲再問,卻突然驚醒,發現自己仍在書房之中,原來是一場奇異的夢境。


    林羽回味著夢中都城隍的話語,心中久久不能平靜。他深知這是冥冥中的警示,告誡自己不可與那等小人同流合汙,要堅守正道,秉持真心待人。此後,林羽為人處世更加謹慎,廣結善緣,在當地漸漸有了賢名。


    時光匆匆,數載光陰轉瞬即逝。在這幾年間,林羽親眼目睹了許多事情的發生,正如夢中都城隍所言一般。那些曾經在官場和生活中不擇手段、背信棄義之人,紛紛遭遇了各種挫折與困境,有的被同僚彈劾,有的被親友疏離,陷入了無盡的痛苦之中。而林羽則因自己的堅守與努力,在仕途上穩步前行,家庭也幸福美滿。


    在閩中的一個繁華之地,住著一位富貴的夫人。這位夫人生活奢靡,且有一個極為奇特而殘忍的癖好——喜食貓肉。她家中的仆人們每日都忙於為她捕捉貓隻。一旦抓到貓,他們便會先在一個大罌中貯滿石灰,而後將貓投入其中,再灌入滾燙的沸水。貓在罌中被石灰之氣所侵蝕,痛苦地掙紮哀號,不多時,全身的毛便會脫落殆盡。如此一來,無需再費力地處理貓毛,且貓的血液都被封存在髒腑之內,使得貓肉如同美玉般晶瑩剔透。夫人品嚐之後,竟稱其味道比鮮嫩的雞雛還要鮮美十倍。


    於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夫人命仆人們日日張網設機,四處捕殺貓咪。一時間,周圍的貓群陷入了巨大的災難之中,無數的貓慘遭毒手。然而,天道好輪回,善惡終有報。不久之後,夫人突然身患重病,臥床不起。在病榻之上,她的口中不時發出呦呦的貓叫聲,那聲音淒厲而恐怖,仿佛是無數冤死貓魂的索命之音。她的家人四處求醫問藥,卻毫無起色。就這樣,夫人在痛苦的掙紮中熬過了十餘日,最終還是一命嗚呼。


    盧觀察的公子盧蔭文,乃是林羽的女婿。一日,他前來探望林羽,閑談之間,將這位閩中夫人的事情娓娓道來。說完此事,他又想起了景州的一個宦家子弟。那宦家子生性殘忍,喜好以折磨小動物為樂。他常常捕捉貓犬之類的生靈,將它們的足用力拗折,然後扭轉向後,看著這些可憐的動物痛苦地掙紮跳躍、哀號不止,他卻在一旁拍手稱快,以此為戲。他所殘害的貓狗不計其數。後來,這位宦家子娶妻生子,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子女們皆天生足部畸形,雙腳的足躔竟然反向前方,行動極為不便,仿佛是冥冥中對他昔日惡行的一種懲戒。


    盧蔭文輕歎一聲,又說起了自家的一件事情。原來,林家有一個名叫王發的奴仆。王發擅長使用鳥銃,射擊技藝極為高超,百發百中。平日裏,他每日都會外出狩獵,射殺的鳥兒多達數十隻。他對自己的這一技能頗為自得,卻絲毫未曾想到,這背後所隱藏的殺業之重。後來,王發唯一的兒子出生了,因其出生時恰逢王發前往濟寧州辦事,故而取名為濟寧州。濟寧州長到十一二歲時,突然身患怪病。他的全身遍體生瘡,那些瘡口猶如被烈火灼燒一般,疼痛難忍。更為奇異的是,每一瘡內竟然都有一顆鐵子,恰似鳥銃所用的彈丸。眾人皆不知這些鐵子究竟是如何進入他體內的,四處尋訪名醫,用盡各種良藥,卻始終無法痊愈。最終,濟寧州因病重而夭折,王發也因此絕嗣,陷入了無盡的悲痛與悔恨之中。


    林羽聽著這些故事,心中感慨萬千。他深知殺業之重,因果報應絲毫不爽。他想起平日裏那些宣稱修善果之人,他們雖按日持齋,如同奉守律令一般虔誠,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卻依然不能戒殺。在他們看來,佛教的持齋似乎僅僅是茹素吃果,隻要在特定的齋期內遵守規定,便是積累功德。他們卻全然不知,佛氏之持齋,其真正的意義在於不殺生。如今他們隻是機械地遵循著所謂的齋期,在非齋期之日,廚房中依舊是烹宰之聲不絕於耳,案板上擺滿了肥美的肉食。他們肆意地屠割生靈,殘忍無比,卻以為佛不會過問。林羽不禁暗自思忖,天下豈有這般道理?


    林羽又想到,儒家雖遵循聖賢之教,在祭祀和宴請賓客等特定場合確實需要用到肉食,但除此之外,平日裏隨意殺生也是萬萬不宜的。僅僅為了滿足自己一時的口腹之欲,便輕易地殘害一條生命,甚至為了一碗羹湯,不惜奪取數十條乃至數百條生命。這些無辜的生靈在遭受屠割時,內心充滿了無限的恐懼與痛苦,而人們卻隻為了那一瞬間的美味,便將這些生命殘忍地殺害。這與他們按日持齋所標榜的慈悲之心,豈不是背道而馳?


    林羽想起蘇東坡先生也曾持有類似的觀點,認為在修善果與日常生活之間,應當尋求一種適度平衡的中庸之道。他心中暗自決定,要將這些道理銘記於心,並在日後的生活中身體力行,同時也希望能與那些宣稱修善果之人共同探討這一問題,讓他們明白真正的善果並非僅僅在於形式上的持齋,更在於內心深處對生命的敬畏與尊重,對因果報應的深信不疑,從而在生活的點滴中踐行善念,避免殺業,累積真正的功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午夜奇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餘生不相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餘生不相聚並收藏午夜奇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