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出征後,便將北平的防務交予世子朱高熾,並委派姚廣孝為其輔佐。


    建文元年十月,朱棣進攻大寧城。


    而朝廷則任命主帥李景隆,率領五十萬南軍直逼北平,意圖直接端掉朱棣的大本營。


    此時,北平城內僅有萬餘守軍,麵對來勢洶洶的五十萬大軍,形勢極為嚴峻。


    但姚廣孝臨危不懼,他協助朱高熾穩定軍心,


    一方麵向朱棣發出求援信號,


    另一方麵則有條不紊地指揮守軍奮勇抵抗。


    姚廣孝知道李景隆膽小如鼠,


    於是利用他這一弱點,在黑夜中組織精銳兵力突襲南軍,成功斬殺眾多敵軍,有效減緩了南軍的攻勢。


    不久後,朱棣回援北平,與城內守軍形成夾擊之勢,大敗南軍,從而贏得了北平保衛戰最終的勝利。”


    觀眾看到這兒,忍不住調侃起來,


    “大明戰神李景隆啊!久仰大名了!!!”


    “五十萬大軍啊!給條狗當統帥都不至於那麽菜吧?”


    “五十萬拿不下一萬……”


    “不然怎麽叫‘戰神’?”


    “不!!李景隆就是永樂帝的人!他幫了永樂帝足足四次,是專坑建文帝啊!”


    “……”


    視頻繼續直播,


    “建文二年(1400年)十月,朱棣在靖難之役中遭受重大挫敗。


    他在東昌一戰被南軍新任主帥盛庸擊敗,


    大將張玉戰死沙場,燕軍死傷數萬損失慘重。


    這也是朱棣自靖難之役開始以來,遭受的最大失敗。


    當朱棣灰頭土臉地回到北平後,原打算稍作休整一段時間再出征。


    但姚廣孝極力反對,


    因為他深知,作為造反的一方,任何退縮都可能嚴重打擊士氣,甚至導致整個起義的失敗。


    曆史上不乏此類先例,


    如李淵在晉陽起兵後,曾在霍邑受阻,一度想要退兵,若非李世民及時勸阻,可能曆史走向都會改變。


    在姚廣孝的力勸下,朱棣決定為東昌陣亡的將士舉行祭奠儀式,以此激發士氣。


    這場儀式不僅是對逝者的緬懷,更是對生者的激勵。


    隨後,朱棣收拾好心情,再次整裝出發。”


    “建文三年(1401年)冬,朱棣再次率兵南下。


    盡管靖難之役打了三年,燕軍勝多敗少,


    但是燕軍的地盤僅有北平、保定、永平三個郡,最終的勝利似乎遙遙無期。


    關鍵時刻,姚廣孝再次展現了他的深謀遠慮,為朱棣指明了戰略方向:


    ‘毋下城邑,疾趨京師。京師單弱,勢必舉。’


    他建議朱棣放棄逐一攻占城池的緩慢策略,而應迅速集中兵力,直搗南京!


    因為京師守備相對薄弱,一旦受到直接威脅,必將動搖建文帝的統治根基。


    朱棣采納了姚廣孝的建議。


    隨後在淝河與靈璧兩場關鍵戰役中,燕軍以少勝多,大敗南軍,極大地提振了士氣,也削弱了敵人的力量。


    緊接著,朱棣率領燕軍乘勝追擊,直逼京師南京。


    麵對朱棣的大軍,南京城內的守軍和朝臣們人心惶惶,建文帝也在此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與絕望。


    最終,在內外交困之下,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成功奪取了皇位,改元永樂,開啟了明朝的新篇章。”


    “朱棣能夠靖難成功,固然離不開他自身的雄才大略和建文帝一方的愚蠢表現。


    但作為朱棣手下首席謀士的道衍和尚姚廣孝,自然有一番精彩的表現。


    《明史·姚廣孝傳》中記載:帝轉戰山東、河北,在軍三年,或旋或否,戰守機事皆決於道衍。道衍未嚐臨戰陣,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為多,論功以為第一。


    意思是:道衍雖然沒有跟著朱棣在前線戰鬥,但朱棣的行軍戰略和策略都是由道衍和尚製定,道衍和尚在靖難之役中出力最大。


    所以朱棣正式登基為帝後,稱道衍和尚實是靖難第一功臣。”


    “作為靖難之役最重要的推手之一,姚廣孝協助朱棣起兵,引發了許多殺戮,其行為與普度眾生的和尚身份,似乎格格不入。


    按常理,姚廣孝應該會像當年劉秉忠輔佐忽必烈建立元朝後那樣,還俗成為宰相,協助朱棣治理國家,從而功成名就。


    但姚廣孝並未走上這條道路。


    盡管朱棣曾多次邀他還俗出仕,甚至賜予他豪華府邸和美女,但他都一一婉拒。


    朱棣無奈,隻好賜名‘姚廣孝’,並封以爵位和官職。


    但道衍和尚,盡管已年近七旬,仍堅守佛門清規,對女色和世俗的榮華富貴毫無興趣。


    他僅接受了‘太子少師’的虛職,每天上朝時換上官服,退朝後立刻換回僧袍。


    更令人敬佩的是,


    他將朱棣賜予的金銀財寶盡數捐贈給了窮人,算是體現了佛家慈悲為懷的精神,也算是為他早年的作為贖罪。


    值得一提的是,姚廣孝晚年還主持了《永樂大典》和《明太祖實錄》的編撰,為後世留下了璀璨的曆史文化。”


    “永樂十六年(1418年),姚廣孝病逝。


    對於這位曆經風雨的老戰友的離世,朱棣深感悲痛。


    他親筆撰寫了祭文,以表達對老友的哀思。


    同時為了紀念姚廣孝的貢獻,朱棣追贈他為榮國公,賜諡‘恭靖’。


    朱棣駕崩後,太子朱高熾繼承大統。


    他對自己的恩師姚廣孝非常尊敬和思念,


    為此進一步加贈姚廣孝少師散官勳爵,並特許其配享廟庭。


    這一殊榮在大明文臣中是前所未有的,此前隻有開國功臣徐達以武將的身份配享廟庭。


    姚廣孝是個很奇特的人物。


    一般人參與謀反,要麽是為了權力(比如李世民),要麽是為了自保(比如郭威),


    可沒有人知道姚廣孝他參與謀反的真實目的是什麽。


    有人說他不圖名利,應該隻為實現自己的抱負而投身這場巨變。


    但這種說法,多少顯得有些荒誕。


    造反為哪般?


    可能是為了施展才華,也可能隻是為了報答知遇之恩。”


    “關於姚廣孝的評價,曆來褒貶不一。


    有人讚譽他為靖難之役的首席功臣,也有人斥之為亂臣賊子。


    正如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獨特的曹孟德,對於姚廣孝的看法自然也因人而異。


    但無論如何,姚廣孝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自己,實現了施展抱負的願望。


    他這一生,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華夏曆史十大謀士第七位:黑衣宰相姚廣孝,盤點完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權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權照並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