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白帽子這事兒,老夫覺得很可能是假的。


    畢竟姚廣孝與朱棣交淺言深,一見麵就說出這種話,朱棣隻會認為他是朱元璋派來試探自己的。


    況且,


    朱棣造反,應該是朱允炆削番時才起的心思。


    這個時候太子朱標還在,而朱棣一向最服朱標,可能壓根兒就沒有造反奪皇位的念頭。”


    蘇治的一番話,讓兩個世界的朱棣都忍不住長長舒了一口氣,“差點就被蘇先生你害死了!”


    “不管‘白帽子’的傳言是真是假,但朱棣確實是真的把姚廣孝帶回了封地。


    真實原因,則多半是朱棣被老和尚的才華給吸引了。


    據《明史》記載:‘燕王與(廣孝)語,甚合。’


    這話明示了他們兩人交談甚歡,意氣相投。


    多年後朱棣回憶起姚廣孝,說這老和尚當時是:‘激昂又嫻靜,博學又多才。’


    姚廣孝也就是道衍和尚,到北平後,任慶壽寺住持,時常出入燕王府,與朱棣密談。”


    “如果太子朱標一直活著,朱棣或許會一直扮演著大明北方屏障的守護者。


    然而曆史開了個惡劣玩笑,


    朱標暴斃,年僅三十八歲。


    老朱將皇太孫朱允炆推上了皇位。


    不出意外,這就是大明帝國未來幾十年的主宰。


    可在朱棣心裏,他就十分不爽了。


    我服你父親,那不僅僅是因為他是我大哥,還是因為他也為帝國流過血,人又好,又有明君風範。


    你一個毛頭小子算什麽,憑什麽能夠輕易接過這帝國的權柄?


    老子拚死拚活三四十年,難不成最終要向你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低頭稱臣?


    這種不平衡和矛盾的心理,從那一刻起,開始在朱棣心中生根發芽。


    不過那時候老朱尚在,朱棣隻能將這種不滿深埋心底,不敢有絲毫的表露。”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皇太孫朱允炆繼承皇位,是為建文帝。


    在朱元璋還在世的時候,


    朱允炆作為皇太孫,就已經察覺到了各地藩王對皇權的潛在威脅。


    因此,朱元璋剛一離世,朱允炆便在文臣齊泰和黃子澄的輔佐下,做出了削藩的決策,意在剪除那些藩王叔叔們的勢力。


    在商討削藩大計時,齊泰主張先拿實力最為強大的燕王朱棣開刀,以期達到殺雞儆猴的效果。


    但黃子澄則認為朱棣太強,稍有不慎便可能打草驚蛇。


    因此,他建議先從朱棣的同母弟,老五周王朱橚開始削藩。


    朱橚此前在朱元璋時期就多行不法之事曾被朱元璋嚴厲斥責過,因此對他進行削藩有罪可循,有理有據。


    朱允炆最終采納了黃子澄的建議。


    他派大將李景隆前往抓捕周王朱橚,成功將其削除王爵並廢為庶人。


    緊接著,他又對朱元璋的第七子齊王朱榑、第十三子代王朱桂以及第十八子岷王朱楩采取了同樣的措施,


    將他們一一削除王爵並囚禁起來。


    最後,朱允炆又派遣軍隊暗中潛入荊州,


    對封地在此的朱元璋第十二子湘王朱柏的王府進行了突然包圍。


    他們宣布要將朱柏押解至南京接受審判,


    可朱柏是一個極其重視孝義之人,他在朱元璋去世時便已有殉父之心。


    麵對侄子的打壓,他不願受辱,竟然選擇放火燒毀了湘王府,與妻妾一同自焚而死。


    這一事件,無疑給朱允炆的削藩行動蒙上了一層陰影。”


    朱元璋之前雖然沒有再追究朱棣的造反,但他心裏還是一直紮著一根刺。


    此刻看到朱允炆對他兒子做的這些事情時,他終於有些理解朱棣了。


    不造反,就得死啊!


    連老實忠孝的朱柏都被逼死了,實力強大文韜武略的朱棣,怎麽可能活得下來?


    “唉……”朱元璋輕輕歎息一聲。


    旁邊的馬皇後,卻聽出了一種如釋重負的輕鬆感。


    她知道,朱元璋終於過了這道坎兒,她忍不住微笑著輕輕牽起了朱元璋的手。


    ……


    “短短半年時間內,五位藩王相繼被廢,


    湘王朱柏更是引火自焚,


    這一係列事件,無不讓朱棣對自己的將來深感憂慮。


    他知道,侄子朱允炆遲早會把他也給收拾了。


    因此,朱棣在此期間開始頻繁與道衍和尚密謀商議。


    朱棣雖有野心推翻朱允炆,


    但卻擔心自己以一己之力難以對抗整個國家,更擔心自己名不正言不順,沒人會支持他。


    在這個關鍵時刻,是道衍和尚幫助朱棣堅定了信心。


    此時,道衍已經六十五歲,人生七十古來稀,要不是被逼迫太甚,他和朱棣可能並不會真的邁出那一步。


    朱棣和道衍,其實都是被朱允炆逼的。”


    “《明史·姚廣孝傳》中記載:道衍遂密勸成祖舉兵。


    麵對朱棣對民心的擔憂,道衍以天道相勸,堅稱朱棣注定要成為皇帝。


    成祖曰:‘民心向彼,奈何?’


    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論民心。’


    道衍拿天意來鼓勵朱棣,他說老天讓朱允炆亂搞,就是為了讓他朱棣來當皇帝。


    為了進一步堅定朱棣的決心,道衍還請來了當年為他看相的袁珙。


    袁珙在看過朱棣的麵相後,斷言他有帝王之相,是天命所歸。


    這一番話讓朱棣下定了起兵的決心。


    在準備起兵的過程中,


    朱棣一麵拉攏軍官為造反做輿論準備;


    另一麵,道衍則秘密在燕王府內,替朱棣操練士兵。


    為了掩蓋這些活動,道衍還特意在王府內飼養了大量雞鴨鵝等禽類,利用它們的叫聲來掩蓋其它異常聲音。


    起兵當天,暴雨突降,燕王府的瓦片都被雨水打落下來。


    在當時,瓦片落地被視為不祥之兆,因此朱棣十分憂懼。


    道衍和尚卻說:‘祥也!飛龍在天,從以風雨。瓦墮,將易黃也。’


    這意思就是:此乃大吉的征兆啊!飛龍在天,必伴隨風雨。


    王府的青瓦落下,正預示著您將來會住上隻有皇帝才能享用的明黃琉璃瓦宮殿。


    道衍和尚的這番巧妙解釋,


    不僅打消了朱棣心中的顧慮,也更加堅定了朱棣起兵的信心。


    在道衍的鼓勵和推動下,朱棣終於發起了靖難之役。


    由此,天下也進入一場長達四年的南北混戰,


    朱棣與朱允炆這一對叔侄之間,為了皇位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權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權照並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