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軍一路揮師東進,來到三峽。


    看到三峽發大水,


    眾將士皆欲等待洪水退去再繼續前行。


    但李靖卻說:我們耗時數月,精心籌劃,敵軍卻尚不知我方的動向,當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於是在李靖的鼓舞和率領下,唐軍開始沿三峽繼續東進。


    一路上,蕭銑果然並沒有派多少士卒把守,


    唐軍得以一路勢如破竹攻破荊門、宜都二鎮。


    當唐軍來到夷陵的時候,這才遇到駐紮在清江的幾萬守軍。


    不過,敵軍人數看似眾多,但戰鬥力並不強。


    且在未知敵情的情況下,他們軍紀也比較鬆散,


    就連守將也連做夢都沒有想到,唐軍會在這種時候展開進攻。


    因此,當唐軍來襲時,


    文士弘隻能在驚慌失措中迎戰,結果大敗虧輸。


    梁軍損失慘重,多達萬餘人或溺水,或被斬殺。”


    “攻破清江防線後,


    李靖領兵直逼江陵,


    沿途不少敵軍在其威勢下望風而降。


    蕭銑陡然得知唐軍來犯,頓時被嚇得手足無措。


    由於他身邊衛隊僅僅隻有幾千人,


    他隻能急忙下令緊急征兵,


    並急召各地援軍前來支援。


    李孝恭見敵軍勢單力薄,就想一舉滅之。


    但李靖卻反對說:‘彼救敗之師,雖少而銳,若輕進與戰,必不利也。今吾兵深入,若攻城不拔,野無所掠,此危道也。不如且泊南岸,因其懈怠,然後取之,則必可擒也。’”


    “可此時的李孝恭,


    已經被接連的勝利衝昏了頭腦,


    他壓根兒就聽不進李靖的勸告。


    李孝恭讓李靖留守軍營,自己則親自率軍進攻蕭銑。


    事情的發展果如李靖所預料,


    李孝恭率領的唐軍,被文士弘率領的梁軍打敗,損失慘重,


    李孝恭本人也被迫逃往南岸。


    梁軍乘勝追擊,


    但他們在追擊的途中,


    看見唐軍遺棄了不少的物資和錢糧,


    於是便停下腳步開始哄搶財物。


    而躲在暗處觀察的李靖,


    則抓住敵軍混亂的時機,趁機出擊,


    再次給予敵軍重創,


    殲敵近萬人。”


    “擊敗追兵後,李靖又率軍直取江陵城,


    並連續攻破外城與水城,


    成功包圍內城,並俘獲大量舟艦。


    但李靖隨後的命令卻讓部下大惑不解:他下令將所有俘獲的舟艦放入江中,任其順流漂下。


    麵對部下的疑惑,李靖解釋道:‘蕭銑疆土廣袤,南連嶺表,東抵洞庭。


    我軍孤深入敵,而江陵城壁堅厚。


    若久攻未下,而敵軍四麵來援,我軍必陷腹背受敵之境。


    至其時,雖多舟艦,亦無益也。


    今放舟艦於江,任其隨波逐流。


    敵軍遙見,必疑江陵已陷,故生躊躇,不敢輕進。


    彼必遣使察之,往返之間,月餘已逝。


    至其時,我軍已定江陵矣。’”


    “結果正如李靖所料。


    斷絕蕭銑援軍後,李靖領五千精銳為先鋒,直抵江陵城下。


    蕭銑遣驍將楊君茂、鄭文秀迎擊,


    均被李靖所敗,俘甲士四千餘。


    李孝恭率大軍隨後抵達,將江陵圍得水泄不通。


    蕭銑欲戰而力不足,欲守而援不至。


    無計可施之下,


    在與部下商議後,


    蕭銑身著喪服,率百官出降。


    李靖領兵入城,有些將士想要趁機劫掠,但卻遭到李靖堅決反對。


    因為南方還有很多地盤沒有打下來,


    如果唐軍燒殺辱掠、枉顧百姓死活,


    那麽其他城鎮的敵人,就會拚死抵抗。”


    “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唐軍在李靖率領下,恪守軍紀,摒棄燒殺搶掠之陋習,


    以懷柔之策安民,深得百姓讚譽。


    因此,梁國餘城皆聞風而降。


    蕭銑降後數日,他的十幾萬援軍這才趕到。


    在聞聽蕭銑已經投降,且知唐軍待人仁厚,於是不戰而降。


    後蕭銑被解至長安,終被處死。


    李靖經此一戰威名遠揚,


    李淵也為李靖的軍事才華所折服,


    拜上柱國,封爵永康縣公。”


    “在李靖的指揮下,


    唐軍僅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


    就消滅了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


    將荊州和嶺南地區,悉數納入李唐版圖,


    充分展現了李靖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


    此戰中,李靖對敵人的心理拿捏的恰到好處,


    隨後又是攻敵不備、出奇製勝、擒賊擒王、剿撫並用,


    最終直取江陵,建立奇功。”


    觀眾們看到這兒,忍不住讚歎起來,


    “蘇定方的戰法與李靖如出一轍,果然是名師出高徒啊!”


    “看李靖用兵如神,每一步都是深思熟慮,料敵先機,真是讓人佩服。”


    “他們把戰爭玩兒成了藝術,令人賞心悅目!”


    “我泱泱華夏能人無數,為何曆史上還多神州陸沉?沒人反思嗎?”


    “滾!你要反思自個兒回家麵壁去,別xx打擾老子看直播!”


    “……”


    視頻繼續直播,


    “武德六年八月,


    淮南道行台仆射輔公祏,趁吳王杜伏威入朝之際,


    謊稱杜伏威被囚,


    偽造其書信起兵,


    於是江南地區紛紛反叛。


    李淵聞訊後,


    隨即任命李孝恭為元帥,李靖為副元帥,


    同時調集李積、任瑰、張鎮州、黃君漢等七位總管,


    共同出兵平叛。


    為應對唐軍,輔公祏派遣馮慧亮、陳當世率領三萬水軍屯駐博望山,


    同時又命陳正通、徐紹宗率領二萬步騎屯守青林山。


    為加強防禦,


    他們還在梁山連接鐵鎖,阻斷江路,並築起綿延十餘裏的卻月城,又在江西構築堡壘以抵禦唐軍。


    由此,馮慧亮、陳當世所部水師與陳正通、徐紹宗所部陸軍互為犄角之勢,防禦甚是嚴密。


    麵對叛軍的嚴密防線,唐軍則采取了兵分兩路的策略。


    李孝恭與李靖率領水軍駐紮在舒州,


    而李積則帶領一萬步兵渡過淮河,


    在成功攻占壽陽後,駐紮在硤石。”


    “李孝恭召集諸將商討對策。


    眾將普遍認為:馮慧亮部駐博望山,陳正通部屯青林山。


    他們不僅兵力強大,而且已經同時占據水陸之險要地勢。


    且對方水陸兩部互為犄角之勢,防禦嚴密,一時之間,難以攻下。


    既如此,不如繞過敵方正麵防線直取丹楊。


    丹楊乃是敵軍大本營,


    隻要拿下丹楊,


    馮慧亮和陳正通部自然不戰自潰。


    李孝恭正欲采納此計,但李靖提出了異議。


    他認為:馮慧亮和陳正通率領的確實是輔公祏的精兵,


    但輔公祏親自留守的丹楊兵力,必然也不會少。


    況且丹楊城牆堅固,


    我軍若無法突破博望山等要地,又怎能輕易攻破丹楊?


    倘若丹楊久攻不下,


    而馮慧亮等人又趁機從後偷襲,


    我軍勢必將陷入腹背受敵的險境,


    甚至還有全軍覆沒的風險。


    且馮慧亮、陳正通二人都是久經戰陣的大將,


    他們此番堅壁不出,並非怯戰,


    不過是輔公祏嚴令他們堅守不出,


    意圖挫傷我軍銳氣,遲滯我軍攻擊罷了。


    為今之計,


    當示敵以弱,誘敵出戰,


    力爭在野戰中將其徹底殲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權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權照並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