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罕世天才也是需要磨礪的
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 作者:權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淵父子入據關中後,形勢並不容樂觀。
他們北有控弦百萬,史稱‘北狄之盛,未之有也’的東突厥汗國;
西有割據隴右,虎視眈眈的薛舉;
並州有勾結突厥,圖謀南侵的劉武周;
河西的李軌和幽州的羅藝雖並無逐鹿中原之誌,但一時還未有所屬;
而河南的王世充和河北的竇建德更是實力雄厚,是唐室逐鹿中原的主要競爭對手;
而南方,實力最為雄厚的無疑是割據荊州的蕭銑和據有吳越的杜伏威。
為此,李唐王朝開始了長達八年的統一戰爭。”
“武德元年(618年)五月,
李淵建唐稱帝,即唐高祖。
高祖即位後,冊封李世民為秦王。
為了平定割據勢力,武德三年(620年),
李靖跟隨李世民東進,攻滅在洛陽稱帝的王世充,以軍功授任開府。
但由於李世民的表現太過耀眼,李靖實際上並沒有展現出太多的實力。
但無論如何,李靖還是開始嶄露頭角了。”
“在李唐與王世充的戰役剛剛打響之際,
盤踞江陵的南梁蕭銑政權,試圖派遣水師沿江而上,攻占唐朝的峽州、巴蜀等地。
但他們的進攻被峽州刺史許紹成功擊退,蕭銑軍隊被迫退守至安蜀城和荊門城。
為了消滅南梁蕭銑這股割據勢力,李淵派遣李靖前往夔州進行平叛。
李靖接受命令,僅帶領少數騎兵迅速赴任。
在他途經金州時,
偶遇鄧世洛率領的數萬蠻族士兵在山穀中屯駐。
廬江王李瑗曾多次嚐試討伐,但均告失敗。
李靖為李瑗出謀劃策,一舉擊敗蠻兵,俘虜甚多。
這才得以順利通過金州,抵達峽州。
然而,由於蕭銑軍控製了險要關隘,李靖的軍隊再次受阻,無法繼續前進。
李淵誤以為李靖故意拖延,貽誤戰機,於是密令許紹處死李靖。
幸運的是,
許紹愛惜李靖的才能,為他求情,李靖因此才逃過一劫。”
“我們無從知曉李靖是否得知了李淵的那道致命密令,
但李靖選擇了沉默,沒有進行任何辯解,甚至沒有說一句表忠心的話。
就在此時,開州蠻族首領冉肇突然反叛唐朝,
率領蠻兵攻入夔州,
趙郡王李孝恭頓時陷入危境。
聽聞此消息後,李靖當機立斷,率領著八百勇士對冉肇進行了奇襲。
經過一場激戰,他成功將冉肇斬首,並俘虜了五千多名蠻兵。
自那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
由於李唐王朝需要將主要精力集中在對付洛陽的王世充上,
因此並未對蕭銑發起大規模的軍事攻勢。
但李靖並未因此放鬆警惕,
他持續秘密地派遣探子深入敵後,
不斷搜集和更新敵情信息,從而為未來可能的戰鬥做著周密的準備。”
“唐武德元年(618年),
蕭銑在長江中遊地區割據一方,
並在嶽陽登基稱帝,建國號為‘梁’。
李淵所屬的關隴貴族集團,他們的影響力主要在北方。
而蕭銑是南北朝時期南朝西梁皇族後裔,
他的影響力則主要在南方。
這也是蕭銑沿用‘梁’的國號的主要原因,
百姓思梁,民心可用。”
“那時的李唐政權四周強敵環伺,
北有劉武周、竇建德等強敵,
河南則有王世充虎視眈眈,
後方還有實力不俗的薛氏政權。
相較之下,遠在南方的蕭銑政權雖也是割據勢力,但並非李唐的當務之急。
正是在這段時間裏,蕭銑抓住了機遇,大力發展自己的勢力。
蕭銑率軍一路勢如破竹,
幾乎霸占了長江中遊一直到嶺南的大部分地區,
兵力最強盛時期,甚至可以拉出多達四十萬人的軍隊。”
“然而蕭銑性格多疑,缺乏作為領導者的基本素養。
隨著他的事業不斷壯大,他心裏便開始擔憂部下會覬覦自己的權位。
且由於自身的威懾力不足,
隻能找借口奪取部下兵權,
卻不料因此引發了內亂。
在這場內亂中,
大司馬董景珍、尚書令張繡等重臣相繼遭到不幸,蕭氏政權遭受重創。
在這個群雄並起,需要大量人才的時代,
自相殘殺、嚴重內耗無疑都是極為愚蠢的行為。
與此同時,
唐軍在與王世充數月的激戰後,已逐漸占據上風。
鑒於此,李靖便想借此機會,趁蕭氏內亂之際,對其發動致命一擊。”
“唐武德四年(621年)正月,
李靖向李淵獻上‘平蕭銑十策’,
為李淵詳盡地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形勢。
李淵看後大為讚賞,
於是次月便委任李孝恭為夔州總管,同時任命李靖為其副職,為討伐蕭銑做準備。
李靖在名義上隻是副手,
但實際上李淵卻把軍權交給了李靖,
並且李淵還特別囑咐李孝恭,在軍事決策上要遵從李靖的意見。
指揮軍隊的大權雖然在李靖手上,
但他頭頂上畢竟還有個李孝恭壓著,顯然李淵還是防著李靖的。
不過沒關係,李靖該做什麽就做什麽,絲毫不以為意。”
“李靖選擇在夔州訓練軍隊,因為夔州隔著三峽,敵軍不易發現。
鑒於巴蜀地區新近收複,人心尚未穩固,
為了確保後續東進無憂,
李靖把各部族酋長子弟放在身邊,根據能力大小授以官職。
表麵上看是對他們的起用和提拔,
但實際上,他們也充當了人質的角色,從而確保了後方的穩定。”
“同年九月,即李唐成功平定王世充兩月後,
李靖兵分四路,
水、陸結合,
向梁國都城江陵進兵。
但秋季的三峽,江水暴漲、洶湧澎湃,
這無疑大大增加了唐軍行軍的難度與風險。
也正是因為如此,
蕭銑認為唐軍不會在水勢如此凶猛的時節,發動攻擊。
再加上唐軍剛剛經曆了虎牢關之戰,
蕭銑推測唐軍此刻更需要的是休養與調整,因此他並未做足備戰準備。
同時,蕭銑的軍隊也沒有集中在江陵,
而是分散駐紮在三個方向:
一支部署在南方,
一支駐守在長江下遊以防備軍閥杜伏威的威脅,
還有一支則位於江陵以西的清江,主要目的是防禦唐軍可能的東進。
但李靖要是被人算到了,
那他就不叫李靖了。”
他們北有控弦百萬,史稱‘北狄之盛,未之有也’的東突厥汗國;
西有割據隴右,虎視眈眈的薛舉;
並州有勾結突厥,圖謀南侵的劉武周;
河西的李軌和幽州的羅藝雖並無逐鹿中原之誌,但一時還未有所屬;
而河南的王世充和河北的竇建德更是實力雄厚,是唐室逐鹿中原的主要競爭對手;
而南方,實力最為雄厚的無疑是割據荊州的蕭銑和據有吳越的杜伏威。
為此,李唐王朝開始了長達八年的統一戰爭。”
“武德元年(618年)五月,
李淵建唐稱帝,即唐高祖。
高祖即位後,冊封李世民為秦王。
為了平定割據勢力,武德三年(620年),
李靖跟隨李世民東進,攻滅在洛陽稱帝的王世充,以軍功授任開府。
但由於李世民的表現太過耀眼,李靖實際上並沒有展現出太多的實力。
但無論如何,李靖還是開始嶄露頭角了。”
“在李唐與王世充的戰役剛剛打響之際,
盤踞江陵的南梁蕭銑政權,試圖派遣水師沿江而上,攻占唐朝的峽州、巴蜀等地。
但他們的進攻被峽州刺史許紹成功擊退,蕭銑軍隊被迫退守至安蜀城和荊門城。
為了消滅南梁蕭銑這股割據勢力,李淵派遣李靖前往夔州進行平叛。
李靖接受命令,僅帶領少數騎兵迅速赴任。
在他途經金州時,
偶遇鄧世洛率領的數萬蠻族士兵在山穀中屯駐。
廬江王李瑗曾多次嚐試討伐,但均告失敗。
李靖為李瑗出謀劃策,一舉擊敗蠻兵,俘虜甚多。
這才得以順利通過金州,抵達峽州。
然而,由於蕭銑軍控製了險要關隘,李靖的軍隊再次受阻,無法繼續前進。
李淵誤以為李靖故意拖延,貽誤戰機,於是密令許紹處死李靖。
幸運的是,
許紹愛惜李靖的才能,為他求情,李靖因此才逃過一劫。”
“我們無從知曉李靖是否得知了李淵的那道致命密令,
但李靖選擇了沉默,沒有進行任何辯解,甚至沒有說一句表忠心的話。
就在此時,開州蠻族首領冉肇突然反叛唐朝,
率領蠻兵攻入夔州,
趙郡王李孝恭頓時陷入危境。
聽聞此消息後,李靖當機立斷,率領著八百勇士對冉肇進行了奇襲。
經過一場激戰,他成功將冉肇斬首,並俘虜了五千多名蠻兵。
自那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
由於李唐王朝需要將主要精力集中在對付洛陽的王世充上,
因此並未對蕭銑發起大規模的軍事攻勢。
但李靖並未因此放鬆警惕,
他持續秘密地派遣探子深入敵後,
不斷搜集和更新敵情信息,從而為未來可能的戰鬥做著周密的準備。”
“唐武德元年(618年),
蕭銑在長江中遊地區割據一方,
並在嶽陽登基稱帝,建國號為‘梁’。
李淵所屬的關隴貴族集團,他們的影響力主要在北方。
而蕭銑是南北朝時期南朝西梁皇族後裔,
他的影響力則主要在南方。
這也是蕭銑沿用‘梁’的國號的主要原因,
百姓思梁,民心可用。”
“那時的李唐政權四周強敵環伺,
北有劉武周、竇建德等強敵,
河南則有王世充虎視眈眈,
後方還有實力不俗的薛氏政權。
相較之下,遠在南方的蕭銑政權雖也是割據勢力,但並非李唐的當務之急。
正是在這段時間裏,蕭銑抓住了機遇,大力發展自己的勢力。
蕭銑率軍一路勢如破竹,
幾乎霸占了長江中遊一直到嶺南的大部分地區,
兵力最強盛時期,甚至可以拉出多達四十萬人的軍隊。”
“然而蕭銑性格多疑,缺乏作為領導者的基本素養。
隨著他的事業不斷壯大,他心裏便開始擔憂部下會覬覦自己的權位。
且由於自身的威懾力不足,
隻能找借口奪取部下兵權,
卻不料因此引發了內亂。
在這場內亂中,
大司馬董景珍、尚書令張繡等重臣相繼遭到不幸,蕭氏政權遭受重創。
在這個群雄並起,需要大量人才的時代,
自相殘殺、嚴重內耗無疑都是極為愚蠢的行為。
與此同時,
唐軍在與王世充數月的激戰後,已逐漸占據上風。
鑒於此,李靖便想借此機會,趁蕭氏內亂之際,對其發動致命一擊。”
“唐武德四年(621年)正月,
李靖向李淵獻上‘平蕭銑十策’,
為李淵詳盡地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形勢。
李淵看後大為讚賞,
於是次月便委任李孝恭為夔州總管,同時任命李靖為其副職,為討伐蕭銑做準備。
李靖在名義上隻是副手,
但實際上李淵卻把軍權交給了李靖,
並且李淵還特別囑咐李孝恭,在軍事決策上要遵從李靖的意見。
指揮軍隊的大權雖然在李靖手上,
但他頭頂上畢竟還有個李孝恭壓著,顯然李淵還是防著李靖的。
不過沒關係,李靖該做什麽就做什麽,絲毫不以為意。”
“李靖選擇在夔州訓練軍隊,因為夔州隔著三峽,敵軍不易發現。
鑒於巴蜀地區新近收複,人心尚未穩固,
為了確保後續東進無憂,
李靖把各部族酋長子弟放在身邊,根據能力大小授以官職。
表麵上看是對他們的起用和提拔,
但實際上,他們也充當了人質的角色,從而確保了後方的穩定。”
“同年九月,即李唐成功平定王世充兩月後,
李靖兵分四路,
水、陸結合,
向梁國都城江陵進兵。
但秋季的三峽,江水暴漲、洶湧澎湃,
這無疑大大增加了唐軍行軍的難度與風險。
也正是因為如此,
蕭銑認為唐軍不會在水勢如此凶猛的時節,發動攻擊。
再加上唐軍剛剛經曆了虎牢關之戰,
蕭銑推測唐軍此刻更需要的是休養與調整,因此他並未做足備戰準備。
同時,蕭銑的軍隊也沒有集中在江陵,
而是分散駐紮在三個方向:
一支部署在南方,
一支駐守在長江下遊以防備軍閥杜伏威的威脅,
還有一支則位於江陵以西的清江,主要目的是防禦唐軍可能的東進。
但李靖要是被人算到了,
那他就不叫李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