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年近半百,卻迎來了出彩之日
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 作者:權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郭子儀???”
看到郭子儀這個名字的時候,
李隆基不由自主的發出了驚呼聲。
他們萬萬沒想到,
第一位出現的軍神,
竟然會是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武狀元!
丞相姚崇也是頗為詫異的輕聲自語道:“這小子竟能得到軍神的評價?看來,我日後得重點關注他才行了。”
“郭子儀!!”康熙帝玄燁突然大笑起來,說道:“不愧是朕最喜歡的將領之一,竟然上了軍神榜!”
雍正帝胤禛也是頗為感慨的說道:“看起來,父皇喜歡郭子儀,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視頻繼續直播,蘇治開始解說道,
“縱觀曆史,皇帝誅殺功臣的事例屢見不鮮。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情況,在曆朝曆代都曾經反複的出現。
功高蓋主的能臣勇將,往往難以逃脫這樣的命運。
周亞夫、韓信、彭越、李文忠、商鞅、伍子胥、藍玉、年羹堯等人,皆是如此下場。
朱元璋火燒慶功樓的事件,也反映出了皇帝對功臣的猜忌。
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雖然相對溫和,但也顯示了皇帝對手握兵權的大將們的猜疑。”
“但在這漫長的曆史長河中,卻有一位人物獨樹一幟。
他功高蓋主,卻得以善終,
被譽為中華五千年曆史中的一位奇人。
他,便是郭子儀!
後世對他評價為:‘功高蓋主主不疑,權傾朝野臣不忌,窮奢極欲而人不非之’,
這樣的評價,不可謂不神奇。
那麽,郭子儀到底有多麽神奇,
接下來,我們就來對他的生平進行詳細盤點。”
“郭子儀,華州鄭縣人,唐朝中興名將、政治家、軍事家。
大曆十四年(779年),郭子儀被尊為‘尚父’,進位太尉、中書令。
他經曆七位皇帝,
於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為將,
前後共六十餘年,
古之罕有,是當之無愧的傳奇!
建中二年(781年),郭子儀去世,追贈太師,諡號忠武。
‘忠武’這個封號,在華夏曆朝曆代中都是對武將最高的封號,也是對武將最大的褒獎。
縱觀華夏幾千年的曆史,
也隻有大唐名將郭子儀享受到了此封號!”
“郭子儀生於神功元年(公元697年),可以算是個標準的官二代。
其父郭敬之文武雙全,為人正直,曾擔任刺史等要職。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
郭子儀自幼就對自己有著嚴格的要求。
他不僅深受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熏陶,
而且對兵書有著濃厚的興趣,
勤於修煉武藝,刻苦非常。
他的這些愛好和習慣,
都對他日後的性格、眼界和學識等等,有著莫大的影響。”
“武則天執政時期,她十分重視人才的選拔。
為了發掘和培養軍事方麵的人才,
她在原有的科舉製度基礎上,創新性地設立了武舉製。
而武舉的創,恰好為郭子儀敞開了一扇通往軍界的大門。
唐朝的武舉考試,不僅包括刀槍劍戟、騎馬和舉重等,
還特別注重考察參考者的體形和言語。
年僅十八歲的郭子儀,
因相貌英俊、身手敏捷,於開元年間一路過關斬將,一舉奪得武狀元的殊榮。”
“當上了狀元,接下來肯定就是要封官了。
但武科舉和文科舉的封官傳統,卻又有些不同。
文科舉經過考試對考生的才能,基本都考察清楚了。
像狀元這種成績,一般都可以得到一個不錯的官職。
可是軍隊之中,
各個都是從戰場上拚殺出來的將軍,
不可能讓一個毛頭小子一下子就成為率領幾萬人的將軍。
因此郭子儀一開始的官職,還是有些小的。”
“在步入仕途的前十年,郭子儀在京城擔任官職,有幸親身經曆了唐玄宗締造的‘開元盛世’。
‘開元盛世’時期,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國家實力日漸強盛。
但唐朝內部雖然相對穩定,可邊境戰爭依然有增無減。
於是開元十五年以後,郭子儀開始了他漫長的戍邊之旅。
他先是被派往北疆,在朔方鎮擔任節度副使。
在其近四十年的邊疆守衛生涯中,郭子儀在朔方鎮的供職時間最為長久。
朔方鎮作為唐朝前期北疆的首要軍事重鎮,
在李唐王朝的邊防體係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它主要負責抵禦突厥、回紇等北方遊牧民族的南侵,從而保衛關中和京城長安的安全。”
“對於郭子儀來說,天下太平了很長的時間。
一直到天寶六年(公元747年),
當高仙芝威震中亞的時候,郭子儀還僅僅隻是出任軍使、副都護這樣不起眼的角色。
而這一年的郭子儀,已經五十歲了。
天寶十三載(754年)春,郭子儀兼任九原郡都督、西受降城使、九原郡太守、朔方節度右廂兵馬使
這一年,他已經五十八了。
而不久後,郭子儀的母親、贈魏國夫人向氏去世,他又去職返家守孝。
假如沒有安史之亂,天下太平的話,應該沒有老郭的出彩之日了。
郭子儀應該會就此退休,
之後朝廷或許會賜予他一個象征性的榮譽頭銜,了度餘生。”
“正是,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複誰知?】
安史之亂前,郭子儀在史書上也就寥寥幾筆。
但在安史之亂後,他的人生仿佛像開掛了一樣,堪稱直上雲霄啊!”
看到這兒,
被籠罩在金色光柱之中的郭子儀靈魂,無奈的說道:
“唉……老夫寧願永無出彩之日才好啊!”
另一個時空裏,李隆基望著光幕有些出神,
“安史之亂……”
他嘴裏一直在念叨著這四個字,
似乎這“安史之亂”已經快成為他的心魔了。
而第一次看到“安史之亂”的武則天、狄仁傑,此刻頗為不解。
“安史之亂,是在李隆基執政時期嗎?”武則天向狄仁傑問道。
“看起來應該是的。”
“曆朝曆代叛亂屢見不鮮,也沒什麽大不了。”
“陛下說的是……”
他們誤以為“安史之亂”隻是普通的叛亂,恰好讓去平叛的郭子儀出了名。
但他們哪裏想得到,
就是這麽一次叛亂,
竟然就讓號稱華夏曆史上最強大的王朝,徹底掉入了深淵。
看到郭子儀這個名字的時候,
李隆基不由自主的發出了驚呼聲。
他們萬萬沒想到,
第一位出現的軍神,
竟然會是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武狀元!
丞相姚崇也是頗為詫異的輕聲自語道:“這小子竟能得到軍神的評價?看來,我日後得重點關注他才行了。”
“郭子儀!!”康熙帝玄燁突然大笑起來,說道:“不愧是朕最喜歡的將領之一,竟然上了軍神榜!”
雍正帝胤禛也是頗為感慨的說道:“看起來,父皇喜歡郭子儀,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視頻繼續直播,蘇治開始解說道,
“縱觀曆史,皇帝誅殺功臣的事例屢見不鮮。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情況,在曆朝曆代都曾經反複的出現。
功高蓋主的能臣勇將,往往難以逃脫這樣的命運。
周亞夫、韓信、彭越、李文忠、商鞅、伍子胥、藍玉、年羹堯等人,皆是如此下場。
朱元璋火燒慶功樓的事件,也反映出了皇帝對功臣的猜忌。
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雖然相對溫和,但也顯示了皇帝對手握兵權的大將們的猜疑。”
“但在這漫長的曆史長河中,卻有一位人物獨樹一幟。
他功高蓋主,卻得以善終,
被譽為中華五千年曆史中的一位奇人。
他,便是郭子儀!
後世對他評價為:‘功高蓋主主不疑,權傾朝野臣不忌,窮奢極欲而人不非之’,
這樣的評價,不可謂不神奇。
那麽,郭子儀到底有多麽神奇,
接下來,我們就來對他的生平進行詳細盤點。”
“郭子儀,華州鄭縣人,唐朝中興名將、政治家、軍事家。
大曆十四年(779年),郭子儀被尊為‘尚父’,進位太尉、中書令。
他經曆七位皇帝,
於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為將,
前後共六十餘年,
古之罕有,是當之無愧的傳奇!
建中二年(781年),郭子儀去世,追贈太師,諡號忠武。
‘忠武’這個封號,在華夏曆朝曆代中都是對武將最高的封號,也是對武將最大的褒獎。
縱觀華夏幾千年的曆史,
也隻有大唐名將郭子儀享受到了此封號!”
“郭子儀生於神功元年(公元697年),可以算是個標準的官二代。
其父郭敬之文武雙全,為人正直,曾擔任刺史等要職。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
郭子儀自幼就對自己有著嚴格的要求。
他不僅深受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熏陶,
而且對兵書有著濃厚的興趣,
勤於修煉武藝,刻苦非常。
他的這些愛好和習慣,
都對他日後的性格、眼界和學識等等,有著莫大的影響。”
“武則天執政時期,她十分重視人才的選拔。
為了發掘和培養軍事方麵的人才,
她在原有的科舉製度基礎上,創新性地設立了武舉製。
而武舉的創,恰好為郭子儀敞開了一扇通往軍界的大門。
唐朝的武舉考試,不僅包括刀槍劍戟、騎馬和舉重等,
還特別注重考察參考者的體形和言語。
年僅十八歲的郭子儀,
因相貌英俊、身手敏捷,於開元年間一路過關斬將,一舉奪得武狀元的殊榮。”
“當上了狀元,接下來肯定就是要封官了。
但武科舉和文科舉的封官傳統,卻又有些不同。
文科舉經過考試對考生的才能,基本都考察清楚了。
像狀元這種成績,一般都可以得到一個不錯的官職。
可是軍隊之中,
各個都是從戰場上拚殺出來的將軍,
不可能讓一個毛頭小子一下子就成為率領幾萬人的將軍。
因此郭子儀一開始的官職,還是有些小的。”
“在步入仕途的前十年,郭子儀在京城擔任官職,有幸親身經曆了唐玄宗締造的‘開元盛世’。
‘開元盛世’時期,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國家實力日漸強盛。
但唐朝內部雖然相對穩定,可邊境戰爭依然有增無減。
於是開元十五年以後,郭子儀開始了他漫長的戍邊之旅。
他先是被派往北疆,在朔方鎮擔任節度副使。
在其近四十年的邊疆守衛生涯中,郭子儀在朔方鎮的供職時間最為長久。
朔方鎮作為唐朝前期北疆的首要軍事重鎮,
在李唐王朝的邊防體係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它主要負責抵禦突厥、回紇等北方遊牧民族的南侵,從而保衛關中和京城長安的安全。”
“對於郭子儀來說,天下太平了很長的時間。
一直到天寶六年(公元747年),
當高仙芝威震中亞的時候,郭子儀還僅僅隻是出任軍使、副都護這樣不起眼的角色。
而這一年的郭子儀,已經五十歲了。
天寶十三載(754年)春,郭子儀兼任九原郡都督、西受降城使、九原郡太守、朔方節度右廂兵馬使
這一年,他已經五十八了。
而不久後,郭子儀的母親、贈魏國夫人向氏去世,他又去職返家守孝。
假如沒有安史之亂,天下太平的話,應該沒有老郭的出彩之日了。
郭子儀應該會就此退休,
之後朝廷或許會賜予他一個象征性的榮譽頭銜,了度餘生。”
“正是,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複誰知?】
安史之亂前,郭子儀在史書上也就寥寥幾筆。
但在安史之亂後,他的人生仿佛像開掛了一樣,堪稱直上雲霄啊!”
看到這兒,
被籠罩在金色光柱之中的郭子儀靈魂,無奈的說道:
“唉……老夫寧願永無出彩之日才好啊!”
另一個時空裏,李隆基望著光幕有些出神,
“安史之亂……”
他嘴裏一直在念叨著這四個字,
似乎這“安史之亂”已經快成為他的心魔了。
而第一次看到“安史之亂”的武則天、狄仁傑,此刻頗為不解。
“安史之亂,是在李隆基執政時期嗎?”武則天向狄仁傑問道。
“看起來應該是的。”
“曆朝曆代叛亂屢見不鮮,也沒什麽大不了。”
“陛下說的是……”
他們誤以為“安史之亂”隻是普通的叛亂,恰好讓去平叛的郭子儀出了名。
但他們哪裏想得到,
就是這麽一次叛亂,
竟然就讓號稱華夏曆史上最強大的王朝,徹底掉入了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