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凖自踏入官場後,便步步高升,一路順暢。


    從巴東任知縣開始,


    他又先後升任鹽鐵判官、尚書虞部郎中、樞密院直學士等重要職位。


    但他的這一路,靠的卻並不是阿諛逢迎、依附權貴。


    相反,他一直都是剛正不阿、廉潔奉公、不畏強權。


    他的青雲直上靠的完全是自己的能力、忠誠與智謀,


    用宋太宗的話來就是‘臨事明敏’。”


    “寇凖有多剛?


    端拱二年(989年)的一次朝廷議事中,


    寇凖直言不諱,痛陳時弊。


    由於忠言太過逆耳,


    太宗聽不進去,


    憤然離開了龍位,想要返回內宮。


    而這時,寇凖卻跑過去扯住了太宗的衣角,懇請他留步,耐心聽完自己的陳述。


    宋太宗最終忍住怒氣,重新落座。


    事後,太宗對寇凖的大膽和忠誠大加讚賞,欣喜地表示:


    ‘朕得寇凖,猶文皇之得魏徵也。’


    《寇凖傳》有相關的記載:‘會詔百官言事,而準極陳利害,帝益器重之。


    擢尚書虞部郎中、樞密院直學士,判吏部東銓。


    嚐奏事殿中,語不合,帝怒起,準輒引帝衣,令帝複坐,事決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凖,猶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太宗把寇凖比作自己的魏征,


    可見他在宋太宋的心中,占有極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看到這兒,


    李世民忍不住心頭一動,暗自思忖道:“如此說來,朕的魏征也必定會上榜了?”


    想到這兒,李世民忍不住瞟了一眼魏征。


    他發現許多大臣也在偷偷打量著魏征,眼中有羨慕,有嫉妒,甚至還有恨意。


    魏征早前是太子李建成的人,與李世民的嫡係自然格格不入。


    如今看到魏征竟有上榜的可能,那些大臣們難免心生怨恨。


    不過魏征越是招人恨,李世民反而會越發重用他。


    孤臣,才是皇帝最喜歡的一類的人。


    另一個時空裏,


    “要想天下好,莫如召寇老!”宋徽宗趙佶也忍不住點頭,讚同道:“寇老不僅文采出眾,政務水平也是上上之等。”


    視頻繼續播放,


    “淳化初年,北宋朝廷處理了兩樁受賄案。


    其中,王淮受賄數額巨大,情節特別嚴重。


    但他卻僅僅隻是被撤職並受杖責,而且不久後還官複原職。


    相較之下,情節較輕的祖吉,卻被判處了死刑。


    寇凖知道,這不公的背後,正是源於王淮之兄、參政王沔的幹預,於是心中忿忿不平。”


    “雖然對此事的不公充滿了義憤,但寇凖並未莽撞行事。


    機會很快到來。


    淳化二年(991年)春天,一場嚴重的旱災席卷而來。


    宋太宗召集近臣,詢問時政得失,以尋求解決之道。


    大多數群臣將旱災歸咎於天數所致。


    而寇凖卻獨辟蹊徑,


    利用當時流行的天人感應學說,


    指出旱災實則是上天對朝廷刑罰不公的警示。


    宋太宗聽後雖然很生氣,


    但他也意識到寇凖的話必有深意。


    於是,他召來寇凖,詢問朝廷刑罰究竟有何不公。”


    “麵對宋太宗的詢問,寇凖終於露出了‘獠牙’。


    他回答道:‘請召集二府大臣,臣當當麵解釋。’


    於是,等王沔等人到場後,


    寇凖便詳細陳述了王淮和祖吉兩案的不公之處,


    並直視王沔問道:‘這難道不是刑罰不平嗎?’


    宋太宗當即質問王沔,


    王沔被嚇得魂飛魄散,連連告罪。


    自此之後,寇凖因其直言敢諫、公正無私的品質,更加受到宋太宗的賞識。


    他被任命為左諫議大夫、樞密副使,


    後又改為同知樞密院事,


    開始直接參與北宋朝廷的軍國大事決策。”


    “寇凖以其敏銳的政治嗅覺和巧妙的策略,


    不僅成功地揭露了邪惡、弘揚了正義,


    還因此贏得了皇帝的賞識。


    這不僅展現了他嫉惡如仇的剛直性格,


    同時也凸顯出他在處理複雜事務時的高超手腕。


    或許有人會覺得寇凖的做法略顯狡黠,行事風格不夠直接坦率。


    但我們必須認識到,


    直接的硬碰硬,固然能帶來短暫的滿足感,


    但往往也會帶來無法預料的嚴重後果。


    相比之下,


    寇凖這種舉重若輕、四兩撥千斤的策略,


    在處理複雜紛繁的政治問題時,


    往往能夠取得更為長遠且穩定的效果。”


    在談到寇凖的行事風格時,


    萬界空間裏其它朝代的百姓們,紛紛表達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的百姓深表讚同,稱讚道:“這才是真正的智者所為。


    那種隻會一味蠻幹的人,不僅難以成事,反而可能因為觸怒上級而遭受重重苦難。”


    但也有一些百姓,對這種曲折迂回的做法表示不屑。


    “我就討厭文人這種拐彎抹角的心思!


    有什麽話不能直說,非要借題發揮、陷害他人?


    這種做法實在不夠光明磊落!”


    “世間萬事,無非是權衡利弊。


    寇凖的做法或許在某些人看來不夠磊落,


    但在複雜的政治鬥爭中,卻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策略!”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


    咱們在此不做評價。


    還是繼續觀看接下來的視頻內容吧,


    “後來,寇凖在樞密院與知院張遜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由於張遜的誣陷,寇凖被貶至青州。


    但如今的宋太宗,對寇凖的依賴已深。


    在寇凖離開之後,


    太宗便常常悶悶不樂,並頻繁詢問寇凖在青州的情況。


    於是僅在一年之後,


    太宗便急切地將寇凖召回京師,並任命他為參知政事。


    到了至道公元(995年),


    太宗又進一步加封寇凖為給事中,顯示出對寇凖的極高信任和重視。”


    “當時宋太宗在位日久,


    但一直未確定皇位繼承人,這也成為了他心頭的一大難題。


    太祖趙匡胤死後,


    其子德昭未能繼位,


    而是由太宗趙光義以皇弟身份繼位。


    而太祖之死還伴隨著‘燭影斧聲’的謎團,使宋太宗的繼位充滿了爭議。


    因此,在皇位的傳承問題上,


    宋太宗麵臨著兩個選擇:


    是立自己的兒子為儲君?


    還是立太祖的兒子,以延續太祖血脈?”


    “這確實是個難題啊。”有人忍不住感歎道。


    “要我說,皇位理應歸還給太祖哥哥的後代!否則以後這皇位傳承,恐怕會伴隨諸多血雨腥風。”


    “這皇位原本就不屬於太宗一脈。宋太宗若是強行傳位給自己的子孫,隻怕難以服眾,更可能引發朝野動蕩。”


    “話雖如此……可太宗在位多年,也算是政績卓著,深受百姓愛戴。他的後代當皇帝,也不算壞事吧?”


    其它朝代的觀眾們議論紛紛,各抒己見。


    但身處旋渦之中的太宗臣子們,卻對此諱莫如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權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權照並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