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孤獨無助的朱由檢
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 作者:權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二、做事急躁獨斷專行”
“朱由檢繼位時,明朝早已滿目瘡痍,陷入了病入膏肓的境地。
但他希望憑借自己改變這一局麵,
於是在繼位之後便開始立即著手整治朝堂,力圖挽回明朝的衰落。
史書記載他:‘勤勉政務,大權獨攬,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常因過度操勞而病倒,宮中從無宴樂之事。’
當時的明朝,正處於風雨飄搖之時。
由於天氣大旱,農民顆粒無收,百姓流離失所。
瘟疫的爆發更是雪上加霜!
許多百姓活不下去了,於是各地開始爆發了農民起義。”
蘇治說到這兒,視頻畫麵開始發生變化。
幹裂的土地,枯黃的莊稼。
一位衣衫襤褸的老農跪在田地裏,捧著空殼欲哭無淚。
田間糧食顆粒無收,隻有偶爾掠過的風,卷起地上一陣陣黃土。
遠處的村莊,房屋破敗,炊煙不再升起,一片死寂。
鏡頭變換,
官道之上,成群結隊的百姓正在緩緩前行。
他們麵色憔悴,衣衫襤褸,拖家帶口,步履艱難。
走著走著,突然有人倒了下去,然後便再也站不起來了。
鏡頭拉近之後,
觀眾們可以看到這些百姓的眼神裏,已經充滿了絕望和麻木。
他們已經無家可歸,更無處可去。
隨即,鏡頭再次一轉。
一群群憤怒的農民手持農具和火把,
高呼著口號,衝向富紳和官員的府邸。
他們的臉龐因憤怒而扭曲!
他們要用自己的行動,為生存而做最後的掙紮!
大明江山,開始烽煙四起!
朱由檢凝視著視頻中的淒涼畫麵,眼中的淚水逐漸凝結成沉重的悲傷。
那幹裂的土地、枯黃的莊稼、流離失所的百姓,
以及瘟疫肆虐的慘狀,無一不刺痛著他的心,
“我明明想讓大明變得更好……可到頭來,我卻親手毀了它……”
朱元璋的臉色也變得異常嚴肅。
視頻中的場景,與他年幼時所經曆的悲慘歲月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他清晰地記得,那時他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掙紮求生,看著親人一個個因饑餓和疾病離世。
那些痛苦的記憶如潮水般湧上心頭,讓朱元璋對明末產生了一絲痛恨,一絲憤怒!
“要是還有請神符就好了,咱一定要讓蘇先生帶咱去一趟崇禎時期,好好教育教育他該如何當一個稱職的皇帝!”
視頻繼續播放,蘇治接著說道,
“在如此的大環境下,朱由檢還是希望憑借自己的能力穩住局麵。
但問題在於,
他過於剛愎自用,獨斷專行,犯了錯誤還不知悔改,一意孤行!
對於一些需要經過周密計劃的事務,
他也常常間就倉促決斷,
不去考慮可能帶來的不良後果。”
“這樣的治國方式,非但沒有達到救國的目的,反而使局麵更加混亂。
正如之前我們所說,
在未能準確把握朝堂局勢的情況下,朱由檢便設計殺害了被天啟帝重用的魏忠賢。
盡管魏忠賢聲名狼藉,但他在當時確實起到了製衡文官的作用。
雙方互相牽製,維持了一種相對的平衡。
在朱由檢在殺死魏忠賢後並未及時填補他留下的空缺,導致文官勢力一方獨大。”
“當明軍在外,東征西戰保衛國土。
由於多次戰爭和天災人禍等原因,國庫虧空嚴重,沒有銀錢給將士們發放軍餉。
朱由檢希望大臣們捐獻銀錢以充盈國庫,
但那些富得流油的大臣們,卻紛紛哭窮,最終竟然沒有拿出一分錢。
如果當時有能夠與這些文官相互製衡的力量存在,或許情況就會有所不同。
可惜的是,
朱由檢在鏟除魏忠賢後,並未及時建立起新的製衡機製,導致了文官勢力的過度膨脹和國庫的枯竭。”
“三、猜疑、擅殺大臣”
“曆代帝王坐在皇位上,難免有猜疑之心。
他們得警惕身邊的權力鬥爭和篡位陰謀,保持皇帝威嚴和權力的同時,平衡好各方勢力和利益。
但這種疑心病,在崇禎帝朱由檢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甚至可以說是病態!”
“當北方皇太極率領的後金軍隊進攻明朝時,
朱由檢感到力不從心,於是重新啟用了已辭職返鄉的袁崇煥。
袁崇煥也沒有讓朱由檢失望。
他英勇善戰,一路過關斬將,取得了寧遠、寧錦大捷,重創後金軍隊。
之後袁崇煥又在與皇太極的對抗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極大的壓製了皇太極的勢頭,並使他們在短期內,無力再侵占明朝的土地。”
“眼見形勢越加對自己不利,於是便想出了一招離間計。
他派人四處散播謠言,
說袁崇煥要擁兵自重、圖謀不軌。
這些謠言迅速傳到了朱由檢的耳中。
而此時的朱由檢,已經到了對任何人都不再信任的地步。
他竟然抱著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心態,召見了袁崇煥。
朱由檢在袁崇煥最關心的軍餉問題上做文章,並拒絕聽取袁崇煥的任何解釋,
直接將其打入大牢,最終將其處死。
可憐袁崇煥一代英雄,沒能在戰場上馬革裹屍,卻慘死於皇帝的疑心之下,實在令人扼腕歎息。”
“朱由檢的疑心病,還表現在臨陣換將上。
在麵對李自成的進攻時,他頻繁更換主將。
無論這些主將表現如何,都難逃被替換的命運。
他絕不允許某人在一個職位上長期任職,因為這可能會威脅到他的皇權。
這種臨陣換將的做法,
不僅打亂了軍隊的部署和指揮係統,還給了李自成喘息的機會。
李自成趁機擴大勢力,最終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的統治。”
“在朱由檢在位期間,他還頻繁地調整官吏。
據統計,在他在位的十七年間,
共有五十位內閣大學士,和十七名刑部尚書被調職。
這種頻繁的人事變動,使得朝廷官員人心惶惶、無心政事,
有誌之士也不敢為朝廷效力,生怕受到牽連。
最終朝廷幾乎到了無人可用的地步,成為導致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唉……”看到這兒,朱元璋忍不住長歎一聲,道:“朱由檢這孩子,已經快被逼瘋了。大明攤上這麽一位皇帝,想不滅亡都難啊!”
朱棣也忍不住頻頻搖頭,道:“治國如烹小鮮,需細心調理。
朱由檢這般頻繁更動官吏,顯然已失去了治國的章法。
朝廷如此動蕩,大明安能不危?”
趙匡胤也歎息道:“朝廷之穩定,首在官吏之任用。
朱由檢這般行為,非但無法使官員安心任事,還讓奸佞之徒有機可乘。
朕得以此來告誡後人啊!”
“朱由檢繼位時,明朝早已滿目瘡痍,陷入了病入膏肓的境地。
但他希望憑借自己改變這一局麵,
於是在繼位之後便開始立即著手整治朝堂,力圖挽回明朝的衰落。
史書記載他:‘勤勉政務,大權獨攬,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常因過度操勞而病倒,宮中從無宴樂之事。’
當時的明朝,正處於風雨飄搖之時。
由於天氣大旱,農民顆粒無收,百姓流離失所。
瘟疫的爆發更是雪上加霜!
許多百姓活不下去了,於是各地開始爆發了農民起義。”
蘇治說到這兒,視頻畫麵開始發生變化。
幹裂的土地,枯黃的莊稼。
一位衣衫襤褸的老農跪在田地裏,捧著空殼欲哭無淚。
田間糧食顆粒無收,隻有偶爾掠過的風,卷起地上一陣陣黃土。
遠處的村莊,房屋破敗,炊煙不再升起,一片死寂。
鏡頭變換,
官道之上,成群結隊的百姓正在緩緩前行。
他們麵色憔悴,衣衫襤褸,拖家帶口,步履艱難。
走著走著,突然有人倒了下去,然後便再也站不起來了。
鏡頭拉近之後,
觀眾們可以看到這些百姓的眼神裏,已經充滿了絕望和麻木。
他們已經無家可歸,更無處可去。
隨即,鏡頭再次一轉。
一群群憤怒的農民手持農具和火把,
高呼著口號,衝向富紳和官員的府邸。
他們的臉龐因憤怒而扭曲!
他們要用自己的行動,為生存而做最後的掙紮!
大明江山,開始烽煙四起!
朱由檢凝視著視頻中的淒涼畫麵,眼中的淚水逐漸凝結成沉重的悲傷。
那幹裂的土地、枯黃的莊稼、流離失所的百姓,
以及瘟疫肆虐的慘狀,無一不刺痛著他的心,
“我明明想讓大明變得更好……可到頭來,我卻親手毀了它……”
朱元璋的臉色也變得異常嚴肅。
視頻中的場景,與他年幼時所經曆的悲慘歲月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他清晰地記得,那時他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掙紮求生,看著親人一個個因饑餓和疾病離世。
那些痛苦的記憶如潮水般湧上心頭,讓朱元璋對明末產生了一絲痛恨,一絲憤怒!
“要是還有請神符就好了,咱一定要讓蘇先生帶咱去一趟崇禎時期,好好教育教育他該如何當一個稱職的皇帝!”
視頻繼續播放,蘇治接著說道,
“在如此的大環境下,朱由檢還是希望憑借自己的能力穩住局麵。
但問題在於,
他過於剛愎自用,獨斷專行,犯了錯誤還不知悔改,一意孤行!
對於一些需要經過周密計劃的事務,
他也常常間就倉促決斷,
不去考慮可能帶來的不良後果。”
“這樣的治國方式,非但沒有達到救國的目的,反而使局麵更加混亂。
正如之前我們所說,
在未能準確把握朝堂局勢的情況下,朱由檢便設計殺害了被天啟帝重用的魏忠賢。
盡管魏忠賢聲名狼藉,但他在當時確實起到了製衡文官的作用。
雙方互相牽製,維持了一種相對的平衡。
在朱由檢在殺死魏忠賢後並未及時填補他留下的空缺,導致文官勢力一方獨大。”
“當明軍在外,東征西戰保衛國土。
由於多次戰爭和天災人禍等原因,國庫虧空嚴重,沒有銀錢給將士們發放軍餉。
朱由檢希望大臣們捐獻銀錢以充盈國庫,
但那些富得流油的大臣們,卻紛紛哭窮,最終竟然沒有拿出一分錢。
如果當時有能夠與這些文官相互製衡的力量存在,或許情況就會有所不同。
可惜的是,
朱由檢在鏟除魏忠賢後,並未及時建立起新的製衡機製,導致了文官勢力的過度膨脹和國庫的枯竭。”
“三、猜疑、擅殺大臣”
“曆代帝王坐在皇位上,難免有猜疑之心。
他們得警惕身邊的權力鬥爭和篡位陰謀,保持皇帝威嚴和權力的同時,平衡好各方勢力和利益。
但這種疑心病,在崇禎帝朱由檢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甚至可以說是病態!”
“當北方皇太極率領的後金軍隊進攻明朝時,
朱由檢感到力不從心,於是重新啟用了已辭職返鄉的袁崇煥。
袁崇煥也沒有讓朱由檢失望。
他英勇善戰,一路過關斬將,取得了寧遠、寧錦大捷,重創後金軍隊。
之後袁崇煥又在與皇太極的對抗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極大的壓製了皇太極的勢頭,並使他們在短期內,無力再侵占明朝的土地。”
“眼見形勢越加對自己不利,於是便想出了一招離間計。
他派人四處散播謠言,
說袁崇煥要擁兵自重、圖謀不軌。
這些謠言迅速傳到了朱由檢的耳中。
而此時的朱由檢,已經到了對任何人都不再信任的地步。
他竟然抱著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心態,召見了袁崇煥。
朱由檢在袁崇煥最關心的軍餉問題上做文章,並拒絕聽取袁崇煥的任何解釋,
直接將其打入大牢,最終將其處死。
可憐袁崇煥一代英雄,沒能在戰場上馬革裹屍,卻慘死於皇帝的疑心之下,實在令人扼腕歎息。”
“朱由檢的疑心病,還表現在臨陣換將上。
在麵對李自成的進攻時,他頻繁更換主將。
無論這些主將表現如何,都難逃被替換的命運。
他絕不允許某人在一個職位上長期任職,因為這可能會威脅到他的皇權。
這種臨陣換將的做法,
不僅打亂了軍隊的部署和指揮係統,還給了李自成喘息的機會。
李自成趁機擴大勢力,最終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的統治。”
“在朱由檢在位期間,他還頻繁地調整官吏。
據統計,在他在位的十七年間,
共有五十位內閣大學士,和十七名刑部尚書被調職。
這種頻繁的人事變動,使得朝廷官員人心惶惶、無心政事,
有誌之士也不敢為朝廷效力,生怕受到牽連。
最終朝廷幾乎到了無人可用的地步,成為導致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唉……”看到這兒,朱元璋忍不住長歎一聲,道:“朱由檢這孩子,已經快被逼瘋了。大明攤上這麽一位皇帝,想不滅亡都難啊!”
朱棣也忍不住頻頻搖頭,道:“治國如烹小鮮,需細心調理。
朱由檢這般頻繁更動官吏,顯然已失去了治國的章法。
朝廷如此動蕩,大明安能不危?”
趙匡胤也歎息道:“朝廷之穩定,首在官吏之任用。
朱由檢這般行為,非但無法使官員安心任事,還讓奸佞之徒有機可乘。
朕得以此來告誡後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