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比閹黨危害更甚的,是隻會內耗的東林黨
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 作者:權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單論朱由檢扳倒魏忠賢這件事兒,他是做的極為漂亮,且有明君風範的。”
“朱由檢剛上台的時候,魏忠賢權勢滔天。
才十六歲的朱由檢,剛上台的時候竟然沒有意氣用事,反而聰明的選擇了隱忍。
因為年幼時的遭遇,已然讓朱由檢學會了隱忍。
他牢記著皇嫂張皇後的告誡,宮中的飲食一點一滴都不碰,隻吃從信王府帶來的東西。
他甚至在睡覺的時候,都帶著宦官的佩劍防身!”
“正是這些謹小慎微的習慣,讓他在與魏忠賢的鬥智鬥勇中存活了下來!”
“同時明麵上,
崇禎帝朱由檢在對待魏忠賢時,也像自己的哥哥那般,對他寵信有加,不減絲毫優待。
甚至,朱由檢故意對魏忠賢更加縱容,連魏忠賢私自擴充軍隊都不加責罵。
這一切舉動,反而讓魏忠賢猜不透朱由檢的心思,
也得以讓朱由檢,漸漸地把原來那些在信王府中侍奉的侍從,都帶到了宮中,以此保護自己的安全。”
“魏忠賢自然不甘如此。
他為了試探朱由檢的態度,不斷使計。
甚至幹脆讓自己的黨羽上疏讚頌自己。
而朱由檢卻總是非常開心地讀著這些奏章,不見半點慍怒,
他甚至還不斷地嘉獎魏忠賢及其黨羽王休乾、崔啟秀等人。”
“朱由檢通過這一係列的操作,讓朝中一些大臣看清了局勢。
他們紛紛開始站隊,局勢很快明朗了下來,這倒是讓魏忠賢的黨羽恐懼了,開始自亂陣腳。
禦史楊維垣試圖揣測朱由檢的心意,
於是首先彈劾了魏忠賢的得力助手崔呈秀,同時又對魏忠賢大肆讚揚。
朱由檢便借此機會,果斷除掉了崔呈秀,此舉也正式揭開了倒魏的序幕。”
“接下來,朝中不斷有彈劾魏忠賢的奏疏湧現,但朱由檢始終保持沉默,任由形勢發展。
直至貢生錢嘉征上疏詳細列舉了魏忠賢的十大罪狀,並逐一證實。”
“直到這時候,
朱由檢驟然發難,當著魏忠賢的麵痛斥他的罪狀!
魏忠賢‘震恐傷魄’,在信邸太監徐應元的勸諫之下辭去了爵位,被朱由檢發往鳳陽安置。
然而,魏忠賢走的時候,竟帶著大量衛兵離開,這引起了朱由檢的強烈不滿。
朱由檢立即命令錦衣衛將其緝拿回京。
收到消息的魏忠賢已經預料到了自己的結局,親兵散盡,最後自縊身亡。”
說到這兒,蘇治卻話鋒一轉,道:
“說句公道話,
朱由檢扳倒魏忠賢的這一仗,打的非常漂亮!
結果也確實大快人心,徹底鏟除了這個權傾朝野的巨奸。
可是,朱由檢隻看到了閹黨對朝堂對天下的禍患,卻沒看到另一個黨派對大明的危害!
他們就是——東林黨!!!”
朱由檢的世界裏。
當“東林黨”這三字一出,天下文人墨客瞬間炸開了鍋。
一些人情緒激動,對蘇治破口大罵,罵他血口噴人,包藏禍心。
但也有有識之士,終於感覺在絕望中看到了一絲曙光,
他們開始又哭又笑起來,慶幸著大明還有被拯救的機會!
朱由檢因痛哭而布滿血絲的雙眼,緩緩瞪大起來。
他此刻的心中,掀起了一陣驚濤駭浪,“東林黨!那些文人???”
蘇治繼續講解道,
“魏忠賢雖然罪行累累,惡貫滿盈,
但不能否認的是,他是一個極具能力和眼光的太監。
在魏忠賢離世後僅僅十七年,大明王朝就走向了滅亡。”
朱由檢對此感到難以置信。
他無法理解為何自己鏟除了朝廷中的最大毒瘤,大明卻反而僅支持了十七年,就走向了覆滅?
對此,蘇治自然有所解釋,
“在魏忠賢掌權時期,雖然他禍亂朝綱,掠奪民脂民膏。
但他卻能分清輕重緩急,可以將部分錢財用於國家財政和軍費開支。
他尤其重視遼東地區的物資保障和士兵軍餉,確保了邊疆的穩定。”
“然而,在魏忠賢死後,東林黨逐漸掌控了朝政。
這些東林黨人大多來自東南士大夫階層,
而魏忠賢搜刮的錢財,其實大多也是就是這些東南士大夫家裏搜刮來的。
而這些人重掌朝堂後,他們做的事情比魏忠賢更加過分,且更加愚蠢。
他們不僅壟斷了朝廷,壟斷了利益,還斷絕了百姓的生路。
與魏忠賢相比,他們缺乏高明的手段和遠見,隻會內耗!
這導致邊疆地區陷入混亂,民不聊生。
最終,義軍四起,大明社稷搖搖欲墜!”
“總而言之,崇禎帝的第一個過失就是在魏忠賢死後,朝堂平衡被打破。
魏忠賢的勢力被東林黨徹底拔除,
失去掣肘後,東林黨開始迅速崛起。
他們禍亂朝綱,致使大明國力迅速衰退,引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僅僅十七年後,李自成攻入北京。
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身亡,明帝國宣告滅亡。”
朱由檢的世界裏,那些東林黨人,集體沉默了。
他們似乎感覺到了一股蘊藏在平靜之下的暴風雨,即將到來!
紛紛開始相互之間傳遞起了眼神,準備迎接接下來皇帝的雷霆之怒。
而朱由檢看到這裏的時候,整個人都是崩潰的。
他真的無法理解,
那群看上去個個都是正人君子、道德楷模的東林黨人士,怎麽就成了大明滅亡的罪魁禍首?
他們平日裏一口一個“忠君愛國”、“上報社稷,下安黎庶”,
難不成,
這就是他們所謂的忠君愛國?
這就是他們對大明王朝的忠誠?
此刻,朱由檢感到自己的心在滴血。
他扳倒魏忠賢後,對東林黨人寄予了厚望,認為他們是朝廷的棟梁之才,能夠為國家帶來繁榮和穩定。
然而,蘇治卻給了他狠狠的一記耳光。
東林黨人的所作所為,甚至還加速了大明王朝的滅亡。
這一刻,朱由檢甚至想起了太祖朱元璋曾經對讀書人的嚴厲打擊,不自禁的開始自言自語道:
“難道太祖早就看透了這些讀書人的虛偽和齷齪?
所以才對他們苛刻挑剔,嚴加監管???”
……
與此同時,朱元璋咬牙切齒的說道:“咱就知道,讀書人沒一個好東西!”
朱棣沉默片刻,突然歎息一聲道:
“看來,俺重用太監還是沒錯的……
這群讀書人,確實需要一股足以與他們相抗衡的勢力才行啊!”
其它世界裏的文人們,也都漸漸陷入了沉思。
東林黨人的文人風骨何在?
這顯然不是其他文人想要看到的結局,也不是他們希望得到的結果。
“朱由檢剛上台的時候,魏忠賢權勢滔天。
才十六歲的朱由檢,剛上台的時候竟然沒有意氣用事,反而聰明的選擇了隱忍。
因為年幼時的遭遇,已然讓朱由檢學會了隱忍。
他牢記著皇嫂張皇後的告誡,宮中的飲食一點一滴都不碰,隻吃從信王府帶來的東西。
他甚至在睡覺的時候,都帶著宦官的佩劍防身!”
“正是這些謹小慎微的習慣,讓他在與魏忠賢的鬥智鬥勇中存活了下來!”
“同時明麵上,
崇禎帝朱由檢在對待魏忠賢時,也像自己的哥哥那般,對他寵信有加,不減絲毫優待。
甚至,朱由檢故意對魏忠賢更加縱容,連魏忠賢私自擴充軍隊都不加責罵。
這一切舉動,反而讓魏忠賢猜不透朱由檢的心思,
也得以讓朱由檢,漸漸地把原來那些在信王府中侍奉的侍從,都帶到了宮中,以此保護自己的安全。”
“魏忠賢自然不甘如此。
他為了試探朱由檢的態度,不斷使計。
甚至幹脆讓自己的黨羽上疏讚頌自己。
而朱由檢卻總是非常開心地讀著這些奏章,不見半點慍怒,
他甚至還不斷地嘉獎魏忠賢及其黨羽王休乾、崔啟秀等人。”
“朱由檢通過這一係列的操作,讓朝中一些大臣看清了局勢。
他們紛紛開始站隊,局勢很快明朗了下來,這倒是讓魏忠賢的黨羽恐懼了,開始自亂陣腳。
禦史楊維垣試圖揣測朱由檢的心意,
於是首先彈劾了魏忠賢的得力助手崔呈秀,同時又對魏忠賢大肆讚揚。
朱由檢便借此機會,果斷除掉了崔呈秀,此舉也正式揭開了倒魏的序幕。”
“接下來,朝中不斷有彈劾魏忠賢的奏疏湧現,但朱由檢始終保持沉默,任由形勢發展。
直至貢生錢嘉征上疏詳細列舉了魏忠賢的十大罪狀,並逐一證實。”
“直到這時候,
朱由檢驟然發難,當著魏忠賢的麵痛斥他的罪狀!
魏忠賢‘震恐傷魄’,在信邸太監徐應元的勸諫之下辭去了爵位,被朱由檢發往鳳陽安置。
然而,魏忠賢走的時候,竟帶著大量衛兵離開,這引起了朱由檢的強烈不滿。
朱由檢立即命令錦衣衛將其緝拿回京。
收到消息的魏忠賢已經預料到了自己的結局,親兵散盡,最後自縊身亡。”
說到這兒,蘇治卻話鋒一轉,道:
“說句公道話,
朱由檢扳倒魏忠賢的這一仗,打的非常漂亮!
結果也確實大快人心,徹底鏟除了這個權傾朝野的巨奸。
可是,朱由檢隻看到了閹黨對朝堂對天下的禍患,卻沒看到另一個黨派對大明的危害!
他們就是——東林黨!!!”
朱由檢的世界裏。
當“東林黨”這三字一出,天下文人墨客瞬間炸開了鍋。
一些人情緒激動,對蘇治破口大罵,罵他血口噴人,包藏禍心。
但也有有識之士,終於感覺在絕望中看到了一絲曙光,
他們開始又哭又笑起來,慶幸著大明還有被拯救的機會!
朱由檢因痛哭而布滿血絲的雙眼,緩緩瞪大起來。
他此刻的心中,掀起了一陣驚濤駭浪,“東林黨!那些文人???”
蘇治繼續講解道,
“魏忠賢雖然罪行累累,惡貫滿盈,
但不能否認的是,他是一個極具能力和眼光的太監。
在魏忠賢離世後僅僅十七年,大明王朝就走向了滅亡。”
朱由檢對此感到難以置信。
他無法理解為何自己鏟除了朝廷中的最大毒瘤,大明卻反而僅支持了十七年,就走向了覆滅?
對此,蘇治自然有所解釋,
“在魏忠賢掌權時期,雖然他禍亂朝綱,掠奪民脂民膏。
但他卻能分清輕重緩急,可以將部分錢財用於國家財政和軍費開支。
他尤其重視遼東地區的物資保障和士兵軍餉,確保了邊疆的穩定。”
“然而,在魏忠賢死後,東林黨逐漸掌控了朝政。
這些東林黨人大多來自東南士大夫階層,
而魏忠賢搜刮的錢財,其實大多也是就是這些東南士大夫家裏搜刮來的。
而這些人重掌朝堂後,他們做的事情比魏忠賢更加過分,且更加愚蠢。
他們不僅壟斷了朝廷,壟斷了利益,還斷絕了百姓的生路。
與魏忠賢相比,他們缺乏高明的手段和遠見,隻會內耗!
這導致邊疆地區陷入混亂,民不聊生。
最終,義軍四起,大明社稷搖搖欲墜!”
“總而言之,崇禎帝的第一個過失就是在魏忠賢死後,朝堂平衡被打破。
魏忠賢的勢力被東林黨徹底拔除,
失去掣肘後,東林黨開始迅速崛起。
他們禍亂朝綱,致使大明國力迅速衰退,引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僅僅十七年後,李自成攻入北京。
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身亡,明帝國宣告滅亡。”
朱由檢的世界裏,那些東林黨人,集體沉默了。
他們似乎感覺到了一股蘊藏在平靜之下的暴風雨,即將到來!
紛紛開始相互之間傳遞起了眼神,準備迎接接下來皇帝的雷霆之怒。
而朱由檢看到這裏的時候,整個人都是崩潰的。
他真的無法理解,
那群看上去個個都是正人君子、道德楷模的東林黨人士,怎麽就成了大明滅亡的罪魁禍首?
他們平日裏一口一個“忠君愛國”、“上報社稷,下安黎庶”,
難不成,
這就是他們所謂的忠君愛國?
這就是他們對大明王朝的忠誠?
此刻,朱由檢感到自己的心在滴血。
他扳倒魏忠賢後,對東林黨人寄予了厚望,認為他們是朝廷的棟梁之才,能夠為國家帶來繁榮和穩定。
然而,蘇治卻給了他狠狠的一記耳光。
東林黨人的所作所為,甚至還加速了大明王朝的滅亡。
這一刻,朱由檢甚至想起了太祖朱元璋曾經對讀書人的嚴厲打擊,不自禁的開始自言自語道:
“難道太祖早就看透了這些讀書人的虛偽和齷齪?
所以才對他們苛刻挑剔,嚴加監管???”
……
與此同時,朱元璋咬牙切齒的說道:“咱就知道,讀書人沒一個好東西!”
朱棣沉默片刻,突然歎息一聲道:
“看來,俺重用太監還是沒錯的……
這群讀書人,確實需要一股足以與他們相抗衡的勢力才行啊!”
其它世界裏的文人們,也都漸漸陷入了沉思。
東林黨人的文人風骨何在?
這顯然不是其他文人想要看到的結局,也不是他們希望得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