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對馬
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 作者:霸道總裁胖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韓確花了三天時間,用於整頓島上的土地和戶籍情況。
按照島上整理的戶籍總冊記錄,全島總人口約莫六千餘戶,總計三萬多戶民,多為軍戶、匠人,百姓很少,還有不少流放的政治犯。
嚴格來說,整座濟州島就是朝鮮、大明用於流放罪犯的地方。
明初的陳友諒、明玉珍(大夏皇帝,死後兒子沒擋住大明)被擊敗,他們的後代沒被殺死,而是被朱元璋流放到了濟州島。
隻不過,他們都靠著自身雄厚的實力,很快就從島上脫離,去了朝鮮做貴族。
一直到了後世,南棒國明玉珍的後代,還會每年跑到中國的重慶這裏祭祖。
濟州島的麵積有十九分之一海南島的大小。
上麵主要都是養馬牧場,民籍和軍戶、匠人各占一半,類似於大明的衛所製屯田,隻不過他們更喜歡養馬。
若想把濟州島經營起來,少不了要從外部進口運糧。
這個倒是好辦,韓確熟悉朝鮮國中情況,在朝鮮國中也有著熟人,可以托熟人在朝鮮就近買糧。
彼時的朝鮮幾乎沒什麽貨幣,民間的大宗交易主要也是以物易物,高檔的布帛在朝鮮就是通用貨幣了。
至於為什麽會這樣?
因為明初朱元璋厭惡朝鮮君臣的陽奉陰違,就命朝鮮進貢大量白銀作為懲罰,而朝鮮自覺無力承擔。
於是乎,朝鮮君臣便想了個餿主意,他們下令禁絕國內的白銀開采,隻要沒了銀礦,那就有理由不上貢。
然後,如此離譜的餿主意,竟然還真的成功了。
就是付出的代價有點大,民間禁止開采和使用白銀,而朝鮮官方的鑄銅錢技術又太爛,屬於是鑄多少虧多少。
時間一長,朝鮮官府幹脆擺爛,不去鑄錢了。
結果就演變成了如今局麵,朝鮮國內百姓要免去兵役,也是以布帛等實物來進行折抵。
這種堪稱離大譜的情況,直至萬曆朝鮮戰爭爆發後才有所改善。
因為明軍運糧補給困難,就想在朝鮮就地補充,然後離譜的事情來了,朝鮮這邊居然不認金銀。
萬曆皇帝覺得實在麻煩,就下旨給朝鮮國,讓他們解除白銀禁令。
在另一時空,開啟“蕩平之世”的朝鮮英祖李昑,他在位期間,朝鮮、日本貿易日漸衰落,原因就在於日本不再出口白銀給朝鮮。
沒了日本白銀,朝鮮國內貨幣經濟日益崩盤。
到了蟎清順治年間,朝鮮實在受不鳥了,選擇從蟎清這裏換錢,用於刺激國內經濟。
然後……
還有什麽然後?
當然是玩砸咯!
韓確的辦法,便是先用大明的銅錢,去購買朝鮮的糧食。
大明銅錢比朝鮮銅錢更值錢,買糧也足夠劃算,能節省從大明本土運糧過來的損耗。
而後,還要進一步開墾濟州島的土地,將這些土地轉化為耕地,做到自給自足。
做到這一點也不難。
直接給濟州島軍戶、匠人釋籍就行了。
對朝鮮來說,貴族、平民、奴隸都是天生的,就跟兩晉南北朝差不多。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你能做到什麽官,基本取決於父親的金子。
所以,朝鮮的軍隊一向戰力低下,因為打贏打輸,功勞都是貴族軍官將領的,關他們大頭兵什麽事?
韓確給軍戶、奴隸釋籍,讓他們成為百姓,既能增加勞動力,也能迅速籠絡人心。
嗯,對了,還得在島上建個縣學,教授島上的百姓學會漢話。
韓確很有信心,也很有幹勁。
隻要自己在耽羅幹得好,那就能脫籍入明。
屆時再把妹妹嫁過來,那他就是貨真價實的“皇親國戚”,而不再是政治聯姻的“虛假外戚”。
……
對馬島。
這座島分為兩塊,加起來的麵積比濟州島要小得多。
但與濟州島戰略意義類似,濟州島控扼朝鮮海峽,而對馬島控扼朝日海峽。
對馬島的現任統治者是宗貞盛,屬於宗氏第九代家督,也是日本對馬府中藩守護大名,外兼朝鮮對馬郡守官職。
宗貞盛的先祖來自平安時代,日本太宰府的四等官人惟宗重尚,靠著鎮壓討平阿比留國(《魏誌·倭人傳》中呼為“大官卑狗”),進而開創對馬藩。
至於惟宗重尚為什麽將姓氏裏的“惟”字去掉,實際也是為了適應對朝鮮、中國的貿易。
因為朝鮮這些受到中原儒家影響的藩國,所用的基本上都是單字姓氏。
宗氏統治了對馬島以後,便一直在通過各種手段,來加強與朝鮮的貿易關係。
1368年,綽號“鬼刑部”的對馬宗氏第五代家主宗經茂,專門派遣使者向高麗王進獻禮物,以此來維護朝鮮、對馬的貿易關係。
高麗滅亡,李氏朝鮮建立,宗氏繼續與朝鮮保持友好關係。
對馬宗氏的貿易收入來源,通常多為出口日本特產的刀劍、蘇木、香木、藥材、胡椒和一係列工藝品,再進口日本所需要的木棉、書籍以及高麗參。
因為對馬島正好處於日本的界、博多與朝鮮的三浦(鹽浦、富山浦、而浦)貿易航路的中間,非常適合進行轉口貿易,所以室町幕府同樣也默許了宗氏的獨家壟斷貿易行為。
一直到八年前,朝鮮太宗李芳遠發動“己亥東征”,跟對馬宗氏全麵開戰。
宗貞盛不敵,選擇臣服朝鮮,接受朝鮮官職俸祿,並在隨後又與朝鮮簽訂了《嘉吉條約》,獨占朝日貿易壟斷特權。
不過,這些都是後來的事了,目前的宗貞盛還是個窮逼。
應該說,整個對馬島都很窮。
這裏要啥沒啥,土地麵積少,也沒有太多耕地。
哪怕到了幾百年後,對馬島極限也才能養活四萬人口,而且主要也是依賴於朝日貿易,本身資源極度匱乏。
元日戰爭時期,對馬宗氏隻能湊得出八十名騎馬步兵,去迎戰四萬蒙古軍隊,屬實是窮得叮當響。
“家督大人,有一支自稱大明的船隊,在港口登陸了。”
“你說什麽?”
宗貞盛正在吃飯,菜肴是曬幹的魚貨,配上蘿卜醃菜,還沒有多少鹽巴。
就這已經算是不錯的夥食了。
因為他的飯碗裏難得有滿滿的一碗米飯,雖然米粒多是發黃發黑,但確實是大米,隻有少許粗糧。
就連報信的家臣,看見了也忍不住重重咽了幾下口水。
宗貞盛卻顧不得吃了,匆忙扒了兩口,便帶上家臣,向港口快速趕去……
按照島上整理的戶籍總冊記錄,全島總人口約莫六千餘戶,總計三萬多戶民,多為軍戶、匠人,百姓很少,還有不少流放的政治犯。
嚴格來說,整座濟州島就是朝鮮、大明用於流放罪犯的地方。
明初的陳友諒、明玉珍(大夏皇帝,死後兒子沒擋住大明)被擊敗,他們的後代沒被殺死,而是被朱元璋流放到了濟州島。
隻不過,他們都靠著自身雄厚的實力,很快就從島上脫離,去了朝鮮做貴族。
一直到了後世,南棒國明玉珍的後代,還會每年跑到中國的重慶這裏祭祖。
濟州島的麵積有十九分之一海南島的大小。
上麵主要都是養馬牧場,民籍和軍戶、匠人各占一半,類似於大明的衛所製屯田,隻不過他們更喜歡養馬。
若想把濟州島經營起來,少不了要從外部進口運糧。
這個倒是好辦,韓確熟悉朝鮮國中情況,在朝鮮國中也有著熟人,可以托熟人在朝鮮就近買糧。
彼時的朝鮮幾乎沒什麽貨幣,民間的大宗交易主要也是以物易物,高檔的布帛在朝鮮就是通用貨幣了。
至於為什麽會這樣?
因為明初朱元璋厭惡朝鮮君臣的陽奉陰違,就命朝鮮進貢大量白銀作為懲罰,而朝鮮自覺無力承擔。
於是乎,朝鮮君臣便想了個餿主意,他們下令禁絕國內的白銀開采,隻要沒了銀礦,那就有理由不上貢。
然後,如此離譜的餿主意,竟然還真的成功了。
就是付出的代價有點大,民間禁止開采和使用白銀,而朝鮮官方的鑄銅錢技術又太爛,屬於是鑄多少虧多少。
時間一長,朝鮮官府幹脆擺爛,不去鑄錢了。
結果就演變成了如今局麵,朝鮮國內百姓要免去兵役,也是以布帛等實物來進行折抵。
這種堪稱離大譜的情況,直至萬曆朝鮮戰爭爆發後才有所改善。
因為明軍運糧補給困難,就想在朝鮮就地補充,然後離譜的事情來了,朝鮮這邊居然不認金銀。
萬曆皇帝覺得實在麻煩,就下旨給朝鮮國,讓他們解除白銀禁令。
在另一時空,開啟“蕩平之世”的朝鮮英祖李昑,他在位期間,朝鮮、日本貿易日漸衰落,原因就在於日本不再出口白銀給朝鮮。
沒了日本白銀,朝鮮國內貨幣經濟日益崩盤。
到了蟎清順治年間,朝鮮實在受不鳥了,選擇從蟎清這裏換錢,用於刺激國內經濟。
然後……
還有什麽然後?
當然是玩砸咯!
韓確的辦法,便是先用大明的銅錢,去購買朝鮮的糧食。
大明銅錢比朝鮮銅錢更值錢,買糧也足夠劃算,能節省從大明本土運糧過來的損耗。
而後,還要進一步開墾濟州島的土地,將這些土地轉化為耕地,做到自給自足。
做到這一點也不難。
直接給濟州島軍戶、匠人釋籍就行了。
對朝鮮來說,貴族、平民、奴隸都是天生的,就跟兩晉南北朝差不多。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你能做到什麽官,基本取決於父親的金子。
所以,朝鮮的軍隊一向戰力低下,因為打贏打輸,功勞都是貴族軍官將領的,關他們大頭兵什麽事?
韓確給軍戶、奴隸釋籍,讓他們成為百姓,既能增加勞動力,也能迅速籠絡人心。
嗯,對了,還得在島上建個縣學,教授島上的百姓學會漢話。
韓確很有信心,也很有幹勁。
隻要自己在耽羅幹得好,那就能脫籍入明。
屆時再把妹妹嫁過來,那他就是貨真價實的“皇親國戚”,而不再是政治聯姻的“虛假外戚”。
……
對馬島。
這座島分為兩塊,加起來的麵積比濟州島要小得多。
但與濟州島戰略意義類似,濟州島控扼朝鮮海峽,而對馬島控扼朝日海峽。
對馬島的現任統治者是宗貞盛,屬於宗氏第九代家督,也是日本對馬府中藩守護大名,外兼朝鮮對馬郡守官職。
宗貞盛的先祖來自平安時代,日本太宰府的四等官人惟宗重尚,靠著鎮壓討平阿比留國(《魏誌·倭人傳》中呼為“大官卑狗”),進而開創對馬藩。
至於惟宗重尚為什麽將姓氏裏的“惟”字去掉,實際也是為了適應對朝鮮、中國的貿易。
因為朝鮮這些受到中原儒家影響的藩國,所用的基本上都是單字姓氏。
宗氏統治了對馬島以後,便一直在通過各種手段,來加強與朝鮮的貿易關係。
1368年,綽號“鬼刑部”的對馬宗氏第五代家主宗經茂,專門派遣使者向高麗王進獻禮物,以此來維護朝鮮、對馬的貿易關係。
高麗滅亡,李氏朝鮮建立,宗氏繼續與朝鮮保持友好關係。
對馬宗氏的貿易收入來源,通常多為出口日本特產的刀劍、蘇木、香木、藥材、胡椒和一係列工藝品,再進口日本所需要的木棉、書籍以及高麗參。
因為對馬島正好處於日本的界、博多與朝鮮的三浦(鹽浦、富山浦、而浦)貿易航路的中間,非常適合進行轉口貿易,所以室町幕府同樣也默許了宗氏的獨家壟斷貿易行為。
一直到八年前,朝鮮太宗李芳遠發動“己亥東征”,跟對馬宗氏全麵開戰。
宗貞盛不敵,選擇臣服朝鮮,接受朝鮮官職俸祿,並在隨後又與朝鮮簽訂了《嘉吉條約》,獨占朝日貿易壟斷特權。
不過,這些都是後來的事了,目前的宗貞盛還是個窮逼。
應該說,整個對馬島都很窮。
這裏要啥沒啥,土地麵積少,也沒有太多耕地。
哪怕到了幾百年後,對馬島極限也才能養活四萬人口,而且主要也是依賴於朝日貿易,本身資源極度匱乏。
元日戰爭時期,對馬宗氏隻能湊得出八十名騎馬步兵,去迎戰四萬蒙古軍隊,屬實是窮得叮當響。
“家督大人,有一支自稱大明的船隊,在港口登陸了。”
“你說什麽?”
宗貞盛正在吃飯,菜肴是曬幹的魚貨,配上蘿卜醃菜,還沒有多少鹽巴。
就這已經算是不錯的夥食了。
因為他的飯碗裏難得有滿滿的一碗米飯,雖然米粒多是發黃發黑,但確實是大米,隻有少許粗糧。
就連報信的家臣,看見了也忍不住重重咽了幾下口水。
宗貞盛卻顧不得吃了,匆忙扒了兩口,便帶上家臣,向港口快速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