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濟州島
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 作者:霸道總裁胖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洪熙元年,春。
朝鮮。
韓確又回來了。
與去年年尾,作為大明對朝鮮國的宣詔使節不同。
這次再度回來的韓確,乘坐著大明水師軍艦,身邊也不再是體麵的使團成員,而是悉數來自遼東的大明邊軍精銳。
“韓知縣在看什麽?”
朱冕挎刀來至甲板,對著眺望看海的韓確問道。
“嗬嗬,沒看什麽,隻是時隔數月,再度回來朝鮮,還是以我大明欽差知縣的身份,心裏有些感觸罷了。”
對過來搭話的朱冕,韓確表現的十分客氣。
雖然對方官秩品級不高,又是武夫出身,但誰讓人家有個好爹呢?
朱冕的父親朱榮,是現任遼東總兵、靖難功臣、大明的武進伯,妥妥的勳貴豪門家族,比他韓確這個正在想辦法“進部”的前朝鮮“外戚”可差不了多少。
韓確對朱冕客氣,朱冕同樣也不擺武勳架子。
不是因為對方的前“外戚”身份,而是對方這一身官服。
韓確這次來,是得了皇帝的聖旨任命,雖然隻是任耽羅知縣(明朝知縣正七品),但官服補子上繡的卻是白鷳(五品文官)。
哪怕大明的部分直隸縣,知縣品秩要比尋常知縣更高,但頂多也就高個一二級,韓確這起碼也是升了三級。
足可見陛下器重,或者說朝廷對濟州島的重視。
二人說話間,明軍艦隊抵近江華島。
遠遠的,江華島上升起滾滾濃煙。
明軍水師又行一陣,朝鮮部署的水師艦隊,從江華島後方迎了上來。
明軍水師艦隊多為大型海船,數量不多,隻來了十五艘。
朝鮮水師則多為龜船,也叫戈船、蒙衝,外形似烏龜,船速快,但成本高,火力小,不適合遠海作戰。
朝鮮會造龜船,也主要用於抵擋女真和日本海盜,所以規模並不大。
龜船靠近,放下小舟,過來的人戰戰兢兢用朝鮮話喊道:“來者可是天朝大明國的艦隊?”
韓確用朝鮮話回答:“本官乃是大明天朝皇帝陛下欽封耽羅知縣,這次率領艦隊,前來接收我大明的耽羅縣,也就是你們說的濟州島。”
小舟馬上返航回去,將消息稟報給了自家上官。
上官聞言頗為驚詫。
大明居然真的來討要濟州島了!
雖然去年朝鮮方麵已經接旨,但朝鮮君臣上下還是抱有一絲僥幸,甚至還讓朝貢使節帶去消息,言明濟州島荒蕪,大明要了也沒用。
等消息通過快船,送至漢城王宮之時,朝鮮君臣全都沉默了。
自上次建言過後,已然從議政府左參讚,一路擢升為右議政(右相)的黃喜,這時開口說道:“大王,既然天朝任命的耽羅知縣已至,那應當即刻撤離濟州……耽羅官員,以防天朝心生猜忌顧慮。”
話中意思明著是在催促,實則卻是暗中提醒。
我的大王啊!
咱們都說好了,把濟州島獻出去討好大明,怎麽事到臨頭,您還想反悔?
反悔也不能這個時候反悔啊!
江華島外可是已經被大明軍隊團團包圍了。
升為左議政的孟思誠,也跟著勸諫:“大王,還請速速決斷,莫要讓天朝過多等候啊!”
朝鮮王李裪終於醒悟過來,之前天朝走了太久,再加上一直沒派人過來接收,讓他一度產生了幻想。
覺得大明也是在求個名義,好麵子。
但現在想想,怎麽可能呢?
國土這種東西,哪有什麽麵子不麵子的,無非是比誰的拳頭更大罷了。
毫無疑問,大明的拳頭大。
大明爸爸要……那就給了!
朝鮮這邊的反應動作很快,當天就派出了使者跟隨明軍艦隊,一同南下前往濟州島,準備去宣讀大明、朝鮮兩方的通告文書。
過了三日,艦隊抵近濟州島。
濟州島上總共有三座城,一座是濟州牧城,一座是大靜縣城,還有一座是旌義縣城。
前者建於耽羅(耽羅就是島國的意思)國時期,國王“星主(客星見於南方)”的王城,後兩個是朝鮮新建,距今也才不過十年的時間。
一切進行得十分順利。
有了朝鮮王派的使節跟隨,配合大明艦隊的強大武力。
那位濟州牧使就算想反抗,也是有心無力,隻能心不甘情不願地迅速搬出濟州島,連這些年搜刮的財貨也不能帶走。
韓確就這麽帶著人馬,來至濟州牧城,將濟州牧城正式改換為耽羅縣衙。
身後的朱冕頗為奇異,看著濟州牧城的城門說道:“這島上的官衙用的還是漢字?”
韓確笑著解釋道:“這是自然,朝鮮雖然建國日久,但長期服屬於中國,所以並無自己的文字,隻能使用漢字,包括朝鮮如今國中律法,也是以《大明律》為正統,而朝鮮全名也應該叫做‘有明朝鮮國’。”
“去年聽說朝鮮君臣,似乎想要摒棄漢文,再造新字……嗬嗬!”
這略帶嘲諷的語氣,聽在朱冕耳裏,怎麽都覺得好生奇怪。
好像韓確已經不是朝鮮人似的。
然而,還真就“不是”了……
因為韓確這次來做耽羅知縣,領到的任務便是改造耽羅縣,把這裏打造為大明的海上中轉基地,為後續的日本采礦,以及對日征伐做好準備。
而朱高熾允諾的賞賜,就是給韓確脫籍,讓他今後歸屬大明,做大明的正統官僚士子。
不再是朝鮮來中的“朝鮮士人”。
朱冕點點頭說道:“如此,倒是顯得方便了不少。”
對朱冕來說,能方便點總是好的,這樣也能更快完成朝廷任務。
雖然耽羅知縣是韓確,但朱冕同樣也領命,被調來了耽羅,充當耽羅駐軍,需帶著500人的遼東軍在此長期駐守。
除了要把耽羅作為攻伐日本的跳板,同樣也要重啟耽羅的養馬重地。
畢竟,現在也才洪熙元年,距離大明在山東養馬,還差了四年時間。
而且,那時候主要是百姓槽養,山東、河南的牧場加起來也才200多頃,壓根出不了多少戰馬。
再加上,北方養馬,純粹是勞民傷財。
到了正德年間,還逼出了劉六劉七之亂。
往後王世貞整頓馬政,也沒啥卵用。
至明末山東就已經徹底不養馬了……
朝鮮。
韓確又回來了。
與去年年尾,作為大明對朝鮮國的宣詔使節不同。
這次再度回來的韓確,乘坐著大明水師軍艦,身邊也不再是體麵的使團成員,而是悉數來自遼東的大明邊軍精銳。
“韓知縣在看什麽?”
朱冕挎刀來至甲板,對著眺望看海的韓確問道。
“嗬嗬,沒看什麽,隻是時隔數月,再度回來朝鮮,還是以我大明欽差知縣的身份,心裏有些感觸罷了。”
對過來搭話的朱冕,韓確表現的十分客氣。
雖然對方官秩品級不高,又是武夫出身,但誰讓人家有個好爹呢?
朱冕的父親朱榮,是現任遼東總兵、靖難功臣、大明的武進伯,妥妥的勳貴豪門家族,比他韓確這個正在想辦法“進部”的前朝鮮“外戚”可差不了多少。
韓確對朱冕客氣,朱冕同樣也不擺武勳架子。
不是因為對方的前“外戚”身份,而是對方這一身官服。
韓確這次來,是得了皇帝的聖旨任命,雖然隻是任耽羅知縣(明朝知縣正七品),但官服補子上繡的卻是白鷳(五品文官)。
哪怕大明的部分直隸縣,知縣品秩要比尋常知縣更高,但頂多也就高個一二級,韓確這起碼也是升了三級。
足可見陛下器重,或者說朝廷對濟州島的重視。
二人說話間,明軍艦隊抵近江華島。
遠遠的,江華島上升起滾滾濃煙。
明軍水師又行一陣,朝鮮部署的水師艦隊,從江華島後方迎了上來。
明軍水師艦隊多為大型海船,數量不多,隻來了十五艘。
朝鮮水師則多為龜船,也叫戈船、蒙衝,外形似烏龜,船速快,但成本高,火力小,不適合遠海作戰。
朝鮮會造龜船,也主要用於抵擋女真和日本海盜,所以規模並不大。
龜船靠近,放下小舟,過來的人戰戰兢兢用朝鮮話喊道:“來者可是天朝大明國的艦隊?”
韓確用朝鮮話回答:“本官乃是大明天朝皇帝陛下欽封耽羅知縣,這次率領艦隊,前來接收我大明的耽羅縣,也就是你們說的濟州島。”
小舟馬上返航回去,將消息稟報給了自家上官。
上官聞言頗為驚詫。
大明居然真的來討要濟州島了!
雖然去年朝鮮方麵已經接旨,但朝鮮君臣上下還是抱有一絲僥幸,甚至還讓朝貢使節帶去消息,言明濟州島荒蕪,大明要了也沒用。
等消息通過快船,送至漢城王宮之時,朝鮮君臣全都沉默了。
自上次建言過後,已然從議政府左參讚,一路擢升為右議政(右相)的黃喜,這時開口說道:“大王,既然天朝任命的耽羅知縣已至,那應當即刻撤離濟州……耽羅官員,以防天朝心生猜忌顧慮。”
話中意思明著是在催促,實則卻是暗中提醒。
我的大王啊!
咱們都說好了,把濟州島獻出去討好大明,怎麽事到臨頭,您還想反悔?
反悔也不能這個時候反悔啊!
江華島外可是已經被大明軍隊團團包圍了。
升為左議政的孟思誠,也跟著勸諫:“大王,還請速速決斷,莫要讓天朝過多等候啊!”
朝鮮王李裪終於醒悟過來,之前天朝走了太久,再加上一直沒派人過來接收,讓他一度產生了幻想。
覺得大明也是在求個名義,好麵子。
但現在想想,怎麽可能呢?
國土這種東西,哪有什麽麵子不麵子的,無非是比誰的拳頭更大罷了。
毫無疑問,大明的拳頭大。
大明爸爸要……那就給了!
朝鮮這邊的反應動作很快,當天就派出了使者跟隨明軍艦隊,一同南下前往濟州島,準備去宣讀大明、朝鮮兩方的通告文書。
過了三日,艦隊抵近濟州島。
濟州島上總共有三座城,一座是濟州牧城,一座是大靜縣城,還有一座是旌義縣城。
前者建於耽羅(耽羅就是島國的意思)國時期,國王“星主(客星見於南方)”的王城,後兩個是朝鮮新建,距今也才不過十年的時間。
一切進行得十分順利。
有了朝鮮王派的使節跟隨,配合大明艦隊的強大武力。
那位濟州牧使就算想反抗,也是有心無力,隻能心不甘情不願地迅速搬出濟州島,連這些年搜刮的財貨也不能帶走。
韓確就這麽帶著人馬,來至濟州牧城,將濟州牧城正式改換為耽羅縣衙。
身後的朱冕頗為奇異,看著濟州牧城的城門說道:“這島上的官衙用的還是漢字?”
韓確笑著解釋道:“這是自然,朝鮮雖然建國日久,但長期服屬於中國,所以並無自己的文字,隻能使用漢字,包括朝鮮如今國中律法,也是以《大明律》為正統,而朝鮮全名也應該叫做‘有明朝鮮國’。”
“去年聽說朝鮮君臣,似乎想要摒棄漢文,再造新字……嗬嗬!”
這略帶嘲諷的語氣,聽在朱冕耳裏,怎麽都覺得好生奇怪。
好像韓確已經不是朝鮮人似的。
然而,還真就“不是”了……
因為韓確這次來做耽羅知縣,領到的任務便是改造耽羅縣,把這裏打造為大明的海上中轉基地,為後續的日本采礦,以及對日征伐做好準備。
而朱高熾允諾的賞賜,就是給韓確脫籍,讓他今後歸屬大明,做大明的正統官僚士子。
不再是朝鮮來中的“朝鮮士人”。
朱冕點點頭說道:“如此,倒是顯得方便了不少。”
對朱冕來說,能方便點總是好的,這樣也能更快完成朝廷任務。
雖然耽羅知縣是韓確,但朱冕同樣也領命,被調來了耽羅,充當耽羅駐軍,需帶著500人的遼東軍在此長期駐守。
除了要把耽羅作為攻伐日本的跳板,同樣也要重啟耽羅的養馬重地。
畢竟,現在也才洪熙元年,距離大明在山東養馬,還差了四年時間。
而且,那時候主要是百姓槽養,山東、河南的牧場加起來也才200多頃,壓根出不了多少戰馬。
再加上,北方養馬,純粹是勞民傷財。
到了正德年間,還逼出了劉六劉七之亂。
往後王世貞整頓馬政,也沒啥卵用。
至明末山東就已經徹底不養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