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元日戰爭的後遺症
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 作者:霸道總裁胖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與大明之間斷絕貿易,那些地方守護、地頭有無照做不清楚,反正幕府是虧麻了。
幕府如今的財政狀況,不能說有些困難,隻能說已經快揭不開鍋了。
別說20萬軍隊了,就是10萬都夠嗆。
這還不是重點。
畠山滿家悠悠說道:“大禦所閣下,您不要忘了,一百年前鐮倉幕府覆亡的大事啊。”
足利義持瞬間驚覺。
一百年前,鐮倉幕府覆滅……的大事?
畠山滿家繼續講道:“一百多年前,當時的中國還是蒙古人坐天下,這些蠻夷自稱為‘大元蒙古國’,還曾企圖征服我日本國,可結果……”
結果不用說,“神風”將所有元軍艦隊,吹得全軍覆沒,也成就了“神風”庇佑日本的傳說。
足利義持好像聽明白了,其餘幾位幕府重臣,亦是若有所思。
鐮倉幕府的覆滅,其實就在這場元日戰爭,便已經提前注定了。
雖然這場戰爭,日本依靠台風的力量打贏了元軍,表麵看起來似乎是件好事。
可實際上,看問題的角度不能隻看表麵,仔細觀察鐮倉幕府的統治模式,就能發覺這場元日戰爭,對鐮倉幕府到底造成了多麽劇烈且嚴重的後患。
簡單來說,從源賴朝開創鐮倉幕府開始,作為日本武家政權統治的“先驅者”,幕府的一切都算是草創,沒有任何參照。
源賴朝自己也是在全體武士集團的推動下,建立幕府,架空天皇,奪取權力。
為了將這套從中國抄來的幕府統治,給延續下去,源賴朝親自設計了一套籠絡人心的“恩裳奉公製”。
所謂“恩裳”,指的就是幕府將全國的土地,按照特定的方式分封賞賜給禦家人,讓他們能夠建立自己的封建莊園,並承諾保護他們的土地所有權。
而後,獲得了封建土地莊園的禦家人,就需要向幕府表示效忠,聽從幕府的命令而戰,這就是與之匹配的“奉公”了。
通過這套“恩裳奉公製”,鐮倉幕府與全體禦家人結成了牢固的封建主從關係。
從源賴朝開幕到元朝進攻的百年時間裏,鐮倉幕府不斷通過國內戰爭和處置反對派,來獲得用以“恩裳”的土地,統治也變得愈發牢固。
然後,元軍來了。
因為元軍的強大,所以鐮倉幕府幾乎動用了舉國之力,征召的禦家人在戰後背上了沉重的財政負擔,急需幕府的“恩裳”土地來擺脫負債。
但對抗元軍是防禦戰爭,幕府根本沒有獲得任何新土地來“恩裳”,整個“恩裳奉公製”體係至此開始陷入崩潰。
所有參戰以後背上負債的禦家人,為了能夠擺脫財政困境,開始侵吞幕府、天皇、朝廷的直轄領地。
鐮倉幕府無力製止,“恩裳奉公製”不僅因此快速崩壞,而且在崩壞過程中,又誕生了許多獨立於幕府之外,不受幕府控製,甚至反抗幕府的封建莊園。
這些不服從鐮倉幕府的獨立反對派,被幕府稱為“惡黨”,後來幹翻了鐮倉幕府的“軍神”楠木正成便是“惡黨”。
也就是說,隻是前後兩次的元日戰爭,在日本本土打得甚至都沒有多長時間,就對鐮倉幕府帶來了毀滅性打擊!
看似很不可思議,但卻是必然現象。
日本抄中國王朝的作業,建立幕府來取代天皇和朝廷,對日本展開武家統治。
但日本幕府抄作業隻抄一半,還有些抄錯了,幕府隻能作為臨時統治機構,中國的王朝這邊但凡建立起幕府攝政,後期肯定都是要改朝換代的。
因為幕府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名不正。
名不正,則言不順。
強行拿來控製王朝,肯定會出問題,再加上日本幕府的本土化適應,用幕府這種臨時政權,來對鬆散的國家進行管理。
在完全沒有外敵入侵的情況下,幕府也會不斷衰落,對地方迅速喪失統治權。
一旦遭遇外敵,再打上一仗,幕府隻會崩的更快。
眼看足利義持似乎有所領悟,幕府管領畠山滿家當即伏身拜下,說道:“大禦所閣下,天朝皇帝要的隻是重開海貿。這對幕府而言並無多少壞處,反而隻有好處,可以緩解幕府的財政困境。”
“如果幕府真的與天朝軍隊開戰,就算有‘神風’相助,讓我幕府擊退了外敵,那結果也隻會變得更糟。”
畠山滿家這話,卻是說到了足利義持的心坎裏。
幕府需要財政,沒有財政就辦不了事情,也就壓製不了愈發張狂的守護、地頭。
而財政的來源,隻有幕府直轄領那微薄的年貢歲入,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稅收,就這麽點都還要分出一部分來供養兩家天皇。
如此巨大的財政負擔,僅靠幕府現在的財源,壓根不可能維持的下去。
與大明重新建立官方的勘合貿易,差不多是最好的選擇。
因為前兩年,朝鮮那邊不知道發了什麽失心瘋,出兵攻擊了對馬島,導致日本與朝鮮的貿易鏈,斷了那麽一兩年。
足利義持在沉思,其餘幾人全都默不作聲,等待大禦所的決策。
隻有斯波義淳麵色有些不自然,因為與大明斷交,就是斯波家利用自己的政治力量,逼迫剛剛親政掌權不久的足利義持做下的決定。
足利義持不經意間,瞥了一眼此刻正心事重重的斯波義淳,旋即拍板說道:“關於是否重開兩國勘合貿易,此事還要與天朝的使者再行商議!”
勘合貿易可以重開,幕府也指望這個賺錢,貼補財政的虧空。
但怎麽開,卻要細細斟酌,不能一言而定。
雖然斯波家已經在幕府失權,但涉及對大明的貿易,不能不顧忌全體武家的決定。
這也可以說是小日子的傳統——“集體負責製”,也可以是集體不負責。
“嗯……還有發國書向天朝皇帝致歉?”足利義持再度開口問策。
“可以答應,由幕府的義量將軍,與天皇一同上書天朝皇帝。”
足利義持瞬間心領神會。
幕府將軍與天皇一同上書,那麽幕府就得到了大明的背書許可,往後幕府就成了真正合法的代天皇理政。
而且,大明的要求是不能有天皇,隻能冊封“日本國王”。
天皇變成國王,那對幕府而言不可冒犯的“神聖性”,也就減弱了。
幕府如今的財政狀況,不能說有些困難,隻能說已經快揭不開鍋了。
別說20萬軍隊了,就是10萬都夠嗆。
這還不是重點。
畠山滿家悠悠說道:“大禦所閣下,您不要忘了,一百年前鐮倉幕府覆亡的大事啊。”
足利義持瞬間驚覺。
一百年前,鐮倉幕府覆滅……的大事?
畠山滿家繼續講道:“一百多年前,當時的中國還是蒙古人坐天下,這些蠻夷自稱為‘大元蒙古國’,還曾企圖征服我日本國,可結果……”
結果不用說,“神風”將所有元軍艦隊,吹得全軍覆沒,也成就了“神風”庇佑日本的傳說。
足利義持好像聽明白了,其餘幾位幕府重臣,亦是若有所思。
鐮倉幕府的覆滅,其實就在這場元日戰爭,便已經提前注定了。
雖然這場戰爭,日本依靠台風的力量打贏了元軍,表麵看起來似乎是件好事。
可實際上,看問題的角度不能隻看表麵,仔細觀察鐮倉幕府的統治模式,就能發覺這場元日戰爭,對鐮倉幕府到底造成了多麽劇烈且嚴重的後患。
簡單來說,從源賴朝開創鐮倉幕府開始,作為日本武家政權統治的“先驅者”,幕府的一切都算是草創,沒有任何參照。
源賴朝自己也是在全體武士集團的推動下,建立幕府,架空天皇,奪取權力。
為了將這套從中國抄來的幕府統治,給延續下去,源賴朝親自設計了一套籠絡人心的“恩裳奉公製”。
所謂“恩裳”,指的就是幕府將全國的土地,按照特定的方式分封賞賜給禦家人,讓他們能夠建立自己的封建莊園,並承諾保護他們的土地所有權。
而後,獲得了封建土地莊園的禦家人,就需要向幕府表示效忠,聽從幕府的命令而戰,這就是與之匹配的“奉公”了。
通過這套“恩裳奉公製”,鐮倉幕府與全體禦家人結成了牢固的封建主從關係。
從源賴朝開幕到元朝進攻的百年時間裏,鐮倉幕府不斷通過國內戰爭和處置反對派,來獲得用以“恩裳”的土地,統治也變得愈發牢固。
然後,元軍來了。
因為元軍的強大,所以鐮倉幕府幾乎動用了舉國之力,征召的禦家人在戰後背上了沉重的財政負擔,急需幕府的“恩裳”土地來擺脫負債。
但對抗元軍是防禦戰爭,幕府根本沒有獲得任何新土地來“恩裳”,整個“恩裳奉公製”體係至此開始陷入崩潰。
所有參戰以後背上負債的禦家人,為了能夠擺脫財政困境,開始侵吞幕府、天皇、朝廷的直轄領地。
鐮倉幕府無力製止,“恩裳奉公製”不僅因此快速崩壞,而且在崩壞過程中,又誕生了許多獨立於幕府之外,不受幕府控製,甚至反抗幕府的封建莊園。
這些不服從鐮倉幕府的獨立反對派,被幕府稱為“惡黨”,後來幹翻了鐮倉幕府的“軍神”楠木正成便是“惡黨”。
也就是說,隻是前後兩次的元日戰爭,在日本本土打得甚至都沒有多長時間,就對鐮倉幕府帶來了毀滅性打擊!
看似很不可思議,但卻是必然現象。
日本抄中國王朝的作業,建立幕府來取代天皇和朝廷,對日本展開武家統治。
但日本幕府抄作業隻抄一半,還有些抄錯了,幕府隻能作為臨時統治機構,中國的王朝這邊但凡建立起幕府攝政,後期肯定都是要改朝換代的。
因為幕府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名不正。
名不正,則言不順。
強行拿來控製王朝,肯定會出問題,再加上日本幕府的本土化適應,用幕府這種臨時政權,來對鬆散的國家進行管理。
在完全沒有外敵入侵的情況下,幕府也會不斷衰落,對地方迅速喪失統治權。
一旦遭遇外敵,再打上一仗,幕府隻會崩的更快。
眼看足利義持似乎有所領悟,幕府管領畠山滿家當即伏身拜下,說道:“大禦所閣下,天朝皇帝要的隻是重開海貿。這對幕府而言並無多少壞處,反而隻有好處,可以緩解幕府的財政困境。”
“如果幕府真的與天朝軍隊開戰,就算有‘神風’相助,讓我幕府擊退了外敵,那結果也隻會變得更糟。”
畠山滿家這話,卻是說到了足利義持的心坎裏。
幕府需要財政,沒有財政就辦不了事情,也就壓製不了愈發張狂的守護、地頭。
而財政的來源,隻有幕府直轄領那微薄的年貢歲入,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稅收,就這麽點都還要分出一部分來供養兩家天皇。
如此巨大的財政負擔,僅靠幕府現在的財源,壓根不可能維持的下去。
與大明重新建立官方的勘合貿易,差不多是最好的選擇。
因為前兩年,朝鮮那邊不知道發了什麽失心瘋,出兵攻擊了對馬島,導致日本與朝鮮的貿易鏈,斷了那麽一兩年。
足利義持在沉思,其餘幾人全都默不作聲,等待大禦所的決策。
隻有斯波義淳麵色有些不自然,因為與大明斷交,就是斯波家利用自己的政治力量,逼迫剛剛親政掌權不久的足利義持做下的決定。
足利義持不經意間,瞥了一眼此刻正心事重重的斯波義淳,旋即拍板說道:“關於是否重開兩國勘合貿易,此事還要與天朝的使者再行商議!”
勘合貿易可以重開,幕府也指望這個賺錢,貼補財政的虧空。
但怎麽開,卻要細細斟酌,不能一言而定。
雖然斯波家已經在幕府失權,但涉及對大明的貿易,不能不顧忌全體武家的決定。
這也可以說是小日子的傳統——“集體負責製”,也可以是集體不負責。
“嗯……還有發國書向天朝皇帝致歉?”足利義持再度開口問策。
“可以答應,由幕府的義量將軍,與天皇一同上書天朝皇帝。”
足利義持瞬間心領神會。
幕府將軍與天皇一同上書,那麽幕府就得到了大明的背書許可,往後幕府就成了真正合法的代天皇理政。
而且,大明的要求是不能有天皇,隻能冊封“日本國王”。
天皇變成國王,那對幕府而言不可冒犯的“神聖性”,也就減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