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賊偷了東西放在別人家,可見這小丫頭相信你才藏入你府上。”


    “可那麽多的東西,想出手不易呀。”


    叔嫂二人正敘話,少年皇帝來了,一進來就罵罵咧咧:“母後,天天都是要錢,要錢,一會兒是軍餉、一會兒是賑災,國庫就餘下三瓜兩棗,今年各地的稅貢還未送上來,哪裏還有錢。”


    太後說:“你八皇叔府上剛得了一筆橫財呢,他愁得不知道怎麽安頓。”


    新君立時心下一動,“八皇叔得的多嗎?有多少?”


    “銀子一百五十萬兩,金子有十二萬兩,更有珠寶釵環、名字家畫、藥材若幹,價值約有三百萬兩。”


    新君一聽這麽多,憂色漸緩。


    意外得來的,必是要送到國庫。


    進了宮中,那就是皇家的、朝廷的,全都是不義之財。


    太後也不瞞新君,便將韓清婉的事告訴他了。


    新君很是好奇,“照這麽說,她出入八叔府邸有些日子了,早前府中侍衛也沒發現?”


    賢王道:“聽公孫旦與韓護二人提過幾嘴,說韓家丫頭乃是習武奇才,也因如此,自小就由蓮嬤嬤教導武藝。前些日子,石大、烏七幾個見她比蓮嬤嬤說的更好,指點了幾回,現在能與石大、烏七打平手。輕功學得好,她要去哪兒,滑溜得跟條泥鰍似的。”


    賢王府的護衛也不知道,他們以為是第一次發現,結果人家出入很多次了,護衛長將下麵的護衛訓斥了一頓,要大家打起精神,好在昨晚的黑衣人沒有惡意,就是往府裏搬了些財物,要是幹點別的,他們都是罪人。


    護衛們聚在一處,都在說昨晚那黑衣人以往是如何進來的,他們中也有與大將軍府的老兵相熟的。


    老兵知道溫婉不是第一次出門,而是早前去了很多次。


    石大、烏七都在想,小姐到底是怎麽溜出去的,偷了那麽多東西,把人寧遠候府的庫房都搬空了。


    京畿衙門還在四下追查盜賊,結果就被應天府尹下令:“不必查了!”


    捕頭不解。


    應天府尹道:“不必問了,是江湖義士所為,那些失盜的財物都獻給朝廷了,全是不義之財。”


    寧遠候府的膽兒夠大,丟了不義之財還敢報官。


    可上頭說不必查,他們睜隻眼閉隻眼揭過去,崔家打發人前來問過幾次,都被府尹大人不用敷衍了事,案子不了了之。


    溫婉因被石大、烏七幾個不錯眼地盯著,夜裏也不打算出門,她入夜就睡覺,將係統空間裏的財物整理整理,她當然截留了千之一成的東西,每一件都是難得一見的奇珍異寶,有靈氣、能量的留下,沒有的到時候再送去賢王府。


    寧遠候府公中庫房、候夫人與兩個嫡子媳婦的嫁妝、私庫被偷了個一幹二淨,好在寢房妝匣裏還有一些備用的,否則一府的人日子就艱難了。


    這次一丟財物,就明顯感覺到韓家以前送的吃食、瓜果有多緊要,委實每日采買就是一大筆銀子,有些捉襟見肘。


    賢王將奉義院所有的財富都交給國庫,然後上頭的人清點時,除了發現宮中丟失的禦用品,更有好幾樣違禁品,最後還從箱子裏發現了崔家每年收取地方豪強的“孝敬”其數量驚人,而賬簿上都是二十年、三十年前甚至到了六十年前。


    新君看到賬簿後,連連破口大罵:“國之蛀蟲!官商勾結!朕就該抄了崔家!”


    寧遠候一家發現最近同僚避著他們,就連偶然碰到,對方都像躲避瘟神一般地逃開。


    在崔家失竊之後不到半個月,寧遠候因貪墨、賣官等罪被抄家,寧遠候所有成年男丁下了大獄,女眷被看押刑部大牢。


    *


    昨兒,溫婉接到了太後的懿旨,宣她今兒入宮拜見太後。蓮嬤嬤、梅子幾人起了大早,給她沐浴更衣,又給她梳好頭發,換上得體的宮袍。這還是她被封北寧郡主以來第一次入宮。


    上次本想入宮謝恩,但太後知她病到,特允她大好之後再入宮謝恩。


    梅子絮絮叨叨:“崔三爺委實不易,出生不到三歲就沒了親娘,在嫡母手下討生活,如今好不容易與商賈之女訂了親事,卻因為父兄獲罪,連累他也下了大牢。”


    溫婉坐在妝鏡前,由著侍女在她頭上折騰,“梅子姐姐莫不是喜歡崔三爺?”


    麥子當即道:“小姐又胡說,梅子姐發願不嫁人,要嫁哪裏輪到現在,也是因她發願不嫁,先夫人才讓梅子姐留在你身邊,授你琴棋書畫。切莫再說這種胡話,傷了梅子姐的心。”


    “你們是知曉的,我自來聽不得這些彎彎繞,姐姐便直說要我如何吧?”


    麥子與梅子遞眼神,她就說了,小姐就是個直性子,你兜一圈說什麽不易不易,她壓根不懂你的意思。


    麥子說:“昔日我們在崔家,崔三爺好幾回在私下幫過我們。那年梅子姐半夜發熱,偏門的仆婦不給開門請郎中,還是崔三爺使了他的小廝幫忙抓的藥。


    再有一回,豆子被崔大小姐誣陷弄壞了釵環,非得討了先夫人留給小姐的那對,小姐不給,也是崔三爺說公道話,說上次在後花園時就看到那釵環摔壞了,崔大小姐這才沒繼續……”


    溫婉細細想來,這樣看來崔三爺倒是一個有良知的人,雖是庶子,倒是歹竹出好筍。


    麥子歎了一聲,“小姐今兒入宮,你與太後娘娘那兒討個恩典,讓人將崔三爺給放了吧。”


    溫婉道:“我們韓家不欠人情,這事我記下了,尋得機會就與太後娘娘求情。”


    *


    入宮帶了梅子隨行,梅子是四個丫頭最有才華的,禮儀規矩學得最好。


    太後是個五十多歲的婦人,但保養得宜,看上去也就三十來歲,又養出一身的貴氣。


    她見到溫婉,看她的眉眼很有韓家人的模樣,倒自覺親近了幾分,更有些懊悔這十年來沒有召這姑娘入宮說話,也至讓她在崔家被人欺淩。


    太後問了些她在家裏做什麽。


    溫婉答:“跟著公孫先生讀書,與石大伯、烏爺爺學武功,梅子姐姐教我彈琴下棋。”


    “梅子,可是你身邊這位姑娘?”


    太後望著梅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快穿路人也有春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愛桂圓寶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愛桂圓寶寶並收藏快穿路人也有春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