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設計能人(二)
我不做插足者,我要做女霸總 作者:水窮飛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
孫姑娘自接下王爺所托,肩負起探究陶瓷設計潮流、助陶瓷廠重振之重任後,便一頭紮進資料堆,於王府書房內日夜鑽研各地樣本。
一番剖析下來,傳統圖案的式微、功能性陶瓷的興起皆被她敏銳察覺。
可她心裏清楚,紙上得來終覺淺,要想精準把握市場喜好,非得深入民間不可。
於是,這日清晨,曙光初破,孫姑娘便起身,精心挑了件樸素衣裳,將自己原本的伶俐模樣稍作遮掩,仿若尋常百姓家的女子,悄然邁出王府大門。
行至集市,眼前豁然一亮,隻見那街巷中人潮湧動,恰似川流不息的江河,喧鬧聲似洶湧浪潮,一波接著一波。
叫賣聲、議價聲、孩童嬉笑打鬧聲交織一處,奏響市井煙火的樂章。
她的目光被一家瓷器店吸引,恰似磁石遇鐵,抬腳便進了店門。
店內,貨架之上擺滿琳琅滿目的陶瓷製品,各類瓶罐碗碟在日光輕撫下,泛著溫潤光澤,似在靜靜訴說自身的故事。
孫姑娘佯裝成普通顧客,蓮步輕移,沿著貨架緩緩踱步,佯裝欣賞,眼角餘光卻時刻留意著旁人舉動。
隻見數位顧客在諸多展品前走馬觀花,可一旦碰上造型新奇、設計別具一格之物,目光便如同被釘住一般,再難挪開,口中還不時發出嘖嘖讚歎。
孫姑娘瞧在眼裏,暗自將這細節銘刻心間,仿若埋下一顆珍貴的靈感種子。
正瞧著,孫姑娘瞧見一位老婦人站在一排花瓶前,目光在瓶身上遊走,似在尋覓心儀之物。
她嘴角噙著一抹笑意,款步上前,輕聲問詢老婦人對陶瓷圖案的偏好。
老婦人聞聲,轉過頭來,臉上笑意盈盈,抬手便指向一個繪著神話故事圖案的花瓶,那花瓶上,色彩明豔勾勒出仙神風姿,筆觸細膩繪就傳奇場景。
老婦人滿是感慨道:“姑娘呐,這種有故事的圖案才好看嘞,擺在家裏,看著就覺著有韻味,每回瞧著,都能想起裏頭的故事,心裏頭也舒坦。”
孫姑娘聽得老婦人對那神話故事圖案花瓶的偏愛之語,腦袋恰似搗蒜般忙不迭地點頭,眼中滿是認同的光彩。
仿若尋到了拚圖中關鍵的一塊,心裏頭直歎老婦人這話可真是說到了點子上。
“大娘,您這眼光可太獨到啦!” 孫姑娘笑意盈盈,聲音清脆婉轉,透著十二分的真誠,“這神話故事圖案可不隻是好看,裏頭藏著的門道多著呢。
就像這神仙鬼怪的事兒,打小咱們聽長輩講,記在心裏,擺在家裏,每日瞅著,可不就跟把往日那些個美好念想都擱在眼前了嘛。”
老婦人被這一番話撓到了心坎裏,臉上的皺紋都透著歡喜,拉著孫姑娘的手,那手雖布滿老繭,卻滿是熱忱:“姑娘,你這話忒對咯!我家那口子,就好這些個老故事,晚上睡前還能跟孫兒講講,可有意思啦。”
孫姑娘順著話茬兒,又湊近了些,眼睛亮晶晶地追問:“大娘,那您覺著除了這神話故事,像民間傳說裏的,像梁山伯與祝英台化蝶、孟薑女哭長城啥的,要是繪在陶瓷上,成不?”
老婦人歪著頭,思量片刻,一拍大腿:“咋不成呐!那孟薑女的故事多揪心,畫在瓶上,一瞧就覺著有分量,惹人琢磨。”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仿若忘年摯友,從陶瓷圖案聊到家裏瑣事,又扯到往昔歲月裏街頭巷尾講古的熱鬧場麵。
直至日頭稍稍偏移,灑進店裏的光換了角度,孫姑娘才驚覺時光飛逝,忙福了福身,說道:“大娘,和您嘮嗑真舒坦,可我還得瞅瞅別家,再尋尋新鮮主意。”
老婦人滿是不舍,擺手叮囑:“姑娘,你可多逛逛,指不定還能挖出啥寶貝設計來,回頭要是尋著好物件,可記得來跟大娘說道說道。”
孫姑娘應下,轉身步入人流,腳步輕盈又急切。
她目光如炬,在人群裏逡巡,專挑那正對著陶瓷挑挑揀揀、議論紛紛的主顧湊過去,時而側耳傾聽,時而輕聲問詢。
她一心要將這集市裏藏著的市場喜好都搜羅幹淨,每多聽一人一言,心中那未來陶瓷設計的藍圖便愈發清晰、多彩幾分。
(2)
孫姑娘自瓷器店與老婦人一番熱絡交談後,懷揣著滿心收獲,又似一隻靈動的雀兒,紮進了市井街巷的更深處。
那熙熙攘攘的人流,仿若一條奔騰不息的河,裹挾著她來到一家茶香氤氳的茶館前。
邁過門檻,暖烘烘的茶香便如輕柔的紗幔,將她層層裹住。
茶館內,布置得素樸雅致,四方桌椅錯落有致,賓客們或三兩成群,或獨坐一隅,皆沉浸在悠然閑適的氛圍之中,談笑聲、茶盞碰撞聲交織,恰似一曲舒緩的市井樂章。
孫姑娘尋了個安靜的角落悄然落座,仿若融入這茶館布景的一抹淡影,不引人注目,卻又將周遭動靜盡收耳裏。
鄰桌幾位文人雅士,身著素色長袍,頭戴方巾,舉手投足間透著儒雅風流。
他們正圍坐於一張雕花梨木桌旁,桌上茶具精美,茶湯在壺中翻滾,熱氣騰騰升騰,化作縷縷白煙飄散。
話題不知何時起,已然落在了陶瓷上頭,一個個談興正濃,雙目放光,對功能性陶瓷的探討尤為熱切。
“現今這陶瓷啊,可不能僅守著個中看不中用的舊路子咯。” 一位留著山羊胡的雅士,輕撚須梢,率先開腔,手中折扇隨著話音開合,帶出幾分悠然自得,
“就說冬日寒夜,咱們這些個愛茶之人,守著一盞茶,可往往沒喝上幾口,熱氣就散光了,著實敗興。”
眾人紛紛點頭,附和之聲此起彼伏。
這時,一位麵容清瘦、目光炯炯的雅士,猛地一拍大腿,傾身向前,提高了聲調:“若有能自動加熱的茶壺,那可就妙極了!
想象一番,寒冬臘月,雪花紛飛之際,屋內暖爐燒得正旺,桌上一把自動加熱的茶壺,始終溫著茶湯,茶香嫋嫋不散。
啜飲一口,暖流從舌尖直淌至心窩,這冬日飲茶,才稱得上愜意呐。”
說罷,他端起茶盞,輕抿一口,似在回味那臆想中的絕妙滋味,神情滿是陶醉。
孫姑娘原本正靜靜聆聽,此刻心弦仿若被一隻無形之手輕輕撥動,心中一動,恰似暗夜劃過一道璀璨流星,靈感瞬間在腦海中炸開。
她忙不迭掏出隨身帶著的小本子,蘸墨提筆,將這靈光一閃匆匆記下,筆下字跡因激動而略顯潦草,卻滿含著難以抑製的欣喜。
這新穎想法,恰似一塊關鍵拚圖,與她此前留意到的香薰功能陶瓷擺件等線索嚴絲合縫,拚湊出功能性陶瓷更廣闊、更具吸引力的設計藍圖。
她正沉浸在思緒之中,那邊雅士們的討論仍在火熱繼續。
一位稍年長的雅士,摩挲著手中溫潤的茶碗,若有所思道:“不僅是加熱,若能在茶壺上添個控溫裝置,隨心調節水溫,適配不同茶品,那更是錦上添花咯。
像綠茶需七八十度水溫,方能激出鮮靈茶香;紅茶則要滾水衝泡,釋放醇厚韻味,有了這控溫,品茶可就更講究、更有滋味咯。”
孫姑娘聽得入神,眼睛越發明亮,仿若探寶之人尋到無盡寶藏。
她按捺住心頭激動,佯裝尋常茶客,起身湊近幾步,為眾人添茶續水,順勢輕聲問詢:“諸位先生所言極是精妙,小女子也頗感興趣。
依先生們之見,這般功能性設計,在外觀上可有講究?是古樸典雅為佳,還是精巧新奇更妙呢?”
雅士們原本正沉浸在對功能性陶瓷茶壺天馬行空的暢想之中,冷不丁瞧見孫姑娘嫋嫋婷婷地走上前來。
她身姿輕盈,如弱柳拂風,臉上笑意溫婉,恰似春日暖陽,那畢恭畢敬添茶續水之舉,盡顯謙遜之態。
待她輕啟朱唇,問起功能性設計在外觀上的講究時,言語間對陶瓷獨到且深刻的見解,恰似一顆投入靜湖的石子,瞬間激起層層漣漪,引得眾人興致高漲,談話氛圍愈發火熱。
那位山羊胡雅士,率先放下手中茶盞,輕咳一聲清了清嗓子,目光透過繚繞茶霧,滿是認真地說道:“姑娘,依我之見呐,這陶瓷茶壺,還得是古樸造型最相宜。
你瞧,茶文化傳承千年,底蘊深厚,猶如陳釀老窖,越品越有味。古樸的壺身,就似古卷典籍,承載著曆史的厚重。
拿在手中,仿若能與往昔那些文人墨客共執一壺,遙想他們於鬆下清泉、竹間雅舍烹茶之景,何等風雅!
像那經典的紫砂壺樣式,圓潤質樸,壺身刻上幾筆簡約梅蘭竹菊,簡約卻不簡單,每一處線條、每一道刻痕,皆透著匠人的赤誠與歲月的沉澱,與茶之韻相得益彰。”
說罷,他微閉雙目,似在腦海中勾勒那番古雅畫麵,手中下意識摩挲著腰間玉佩,沉浸其中。
話音剛落,清瘦雅士便急不可耐地接上話茬,身體前傾,指尖輕點桌麵,眼中閃爍著興奮光芒:“不然,不然呐!如今世道不同往昔,潮流奔湧向前,簡約靈動才是正理。
精巧創新的造型,好似春日新綻的繁花,一下便能抓住人的眼球。
譬如壺身設計成靈動的流線型,宛如山間潺潺溪流,又似天邊飄逸雲朵,打破常規方圓束縛,再配上剔透琉璃質地的壺把、壺嘴,晶瑩與質樸相融。
既有現代的時尚感,滿足當下人求新求變之心,又不失陶瓷本有的溫潤。泡茶時,仿若在擺弄一件精美的藝術品,飲茶興致也能高漲幾分呐。”
眾人這般你方唱罷我登場,各抒己見,或激昂陳詞,或娓娓道來,七嘴八舌,好不熱鬧。
孫姑娘立在一旁,仿若海綿吸水般,凝神靜聽,腦袋微微傾斜,專注之態盡顯。
每聽到一人發言,她便輕輕頷首,嘴角上揚的弧度恰到好處,眼神中滿是認同與思索之光。
時而,她會因古樸之論,腦海中浮現出古刹庭院中,老僧人用舊壺煮茶的靜謐畫麵;時而,又會被創新之說觸動,暢想在摩登樓閣裏,雅士們擺弄新奇茶壺的時尚場景。
其間,一位年長雅士為佐證古樸造型的妙處,還興致勃勃講起自家祖傳的一把老茶壺故事。
說是那壺曆經幾代人之手,雖壺身已有細微磨損,卻因歲月包漿更顯古樸厚重,每逢佳節闔家圍坐,用它泡茶,茶香都似沾染了歲月溫情,別樣醇厚。
孫姑娘聽得入神,眼含追慕,暗暗記下這故事裏蘊含的情感紐帶對陶瓷價值的加持。
而年輕些的雅士,則掏出隨身攜帶的小速寫本,上麵寥寥幾筆勾勒出自己設想的創新壺型草圖,遞給孫姑娘瞧,講解著線條寓意與設計巧思。
孫姑娘如獲至寶,仔細端詳,將靈感細節深深刻入心間。
隨著討論如滾雪球般愈發深入,雅士們的觀點似絢麗煙火,在這茶館方寸間不斷碰撞、交融。
有的引經據典,詳述古籍中對茶器規製的記載,力證古樸造型遵循古法、契合茶道至理;
有的則結合街頭巷尾的新興風尚,大談異域奇巧玩意兒帶來的設計靈感,為創新之說添柴加薪。
孫姑娘置身其中,恰似穩坐舟船的舵手,原本對設計方向尚有一絲朦朧的念頭,此刻在紛飛思緒裏逐漸撥雲見日,手中那無形的設計之舵愈發穩固。
她瞧著眾人爭得麵紅耳赤又各有妙處的模樣,心下清明,深知古樸與創新絕非冰火不容,而是像琴瑟和鳴般和諧。
傳統茶文化的深厚底蘊,是陶瓷的根脈所在,那曆經歲月沉澱的古樸質感、經典紋飾,承載著先輩們的審美意趣與生活哲思;
而現代的創新理念,則似靈動春風,賦予陶瓷嶄新活力,契合當下快節奏中人們求新求變、追求個性的訴求。
二者相融,必能在功能性陶瓷設計裏尋得絕妙平衡,讓產品既有古韻遺香,又綻時代風華。
期間,為驗證想法,孫姑娘懇請雅士們模擬古人茶禮與現代茶會場景,想象不同造型茶壺的適配度。
眾人興致勃勃,有的正襟危坐,模仿古禮擺盞、注水,古樸壺型在莊重間盡顯韻味;有的隨性而起,模擬時尚派對泡茶,創新壺體成了吸睛焦點。
這般實操,更篤定了孫姑娘心中思路。
待暮色像薄紗般,透過雕花窗欞,灑下昏黃光影,為茶館添了幾分靜謐慵懶,這場熱烈探討才漸入尾聲。
孫姑娘滿懷收獲,向諸位雅士深施一禮,帶著滿腦子靈感與篤定信念,轉身融入那暮色籠罩的街巷。
孫姑娘自接下王爺所托,肩負起探究陶瓷設計潮流、助陶瓷廠重振之重任後,便一頭紮進資料堆,於王府書房內日夜鑽研各地樣本。
一番剖析下來,傳統圖案的式微、功能性陶瓷的興起皆被她敏銳察覺。
可她心裏清楚,紙上得來終覺淺,要想精準把握市場喜好,非得深入民間不可。
於是,這日清晨,曙光初破,孫姑娘便起身,精心挑了件樸素衣裳,將自己原本的伶俐模樣稍作遮掩,仿若尋常百姓家的女子,悄然邁出王府大門。
行至集市,眼前豁然一亮,隻見那街巷中人潮湧動,恰似川流不息的江河,喧鬧聲似洶湧浪潮,一波接著一波。
叫賣聲、議價聲、孩童嬉笑打鬧聲交織一處,奏響市井煙火的樂章。
她的目光被一家瓷器店吸引,恰似磁石遇鐵,抬腳便進了店門。
店內,貨架之上擺滿琳琅滿目的陶瓷製品,各類瓶罐碗碟在日光輕撫下,泛著溫潤光澤,似在靜靜訴說自身的故事。
孫姑娘佯裝成普通顧客,蓮步輕移,沿著貨架緩緩踱步,佯裝欣賞,眼角餘光卻時刻留意著旁人舉動。
隻見數位顧客在諸多展品前走馬觀花,可一旦碰上造型新奇、設計別具一格之物,目光便如同被釘住一般,再難挪開,口中還不時發出嘖嘖讚歎。
孫姑娘瞧在眼裏,暗自將這細節銘刻心間,仿若埋下一顆珍貴的靈感種子。
正瞧著,孫姑娘瞧見一位老婦人站在一排花瓶前,目光在瓶身上遊走,似在尋覓心儀之物。
她嘴角噙著一抹笑意,款步上前,輕聲問詢老婦人對陶瓷圖案的偏好。
老婦人聞聲,轉過頭來,臉上笑意盈盈,抬手便指向一個繪著神話故事圖案的花瓶,那花瓶上,色彩明豔勾勒出仙神風姿,筆觸細膩繪就傳奇場景。
老婦人滿是感慨道:“姑娘呐,這種有故事的圖案才好看嘞,擺在家裏,看著就覺著有韻味,每回瞧著,都能想起裏頭的故事,心裏頭也舒坦。”
孫姑娘聽得老婦人對那神話故事圖案花瓶的偏愛之語,腦袋恰似搗蒜般忙不迭地點頭,眼中滿是認同的光彩。
仿若尋到了拚圖中關鍵的一塊,心裏頭直歎老婦人這話可真是說到了點子上。
“大娘,您這眼光可太獨到啦!” 孫姑娘笑意盈盈,聲音清脆婉轉,透著十二分的真誠,“這神話故事圖案可不隻是好看,裏頭藏著的門道多著呢。
就像這神仙鬼怪的事兒,打小咱們聽長輩講,記在心裏,擺在家裏,每日瞅著,可不就跟把往日那些個美好念想都擱在眼前了嘛。”
老婦人被這一番話撓到了心坎裏,臉上的皺紋都透著歡喜,拉著孫姑娘的手,那手雖布滿老繭,卻滿是熱忱:“姑娘,你這話忒對咯!我家那口子,就好這些個老故事,晚上睡前還能跟孫兒講講,可有意思啦。”
孫姑娘順著話茬兒,又湊近了些,眼睛亮晶晶地追問:“大娘,那您覺著除了這神話故事,像民間傳說裏的,像梁山伯與祝英台化蝶、孟薑女哭長城啥的,要是繪在陶瓷上,成不?”
老婦人歪著頭,思量片刻,一拍大腿:“咋不成呐!那孟薑女的故事多揪心,畫在瓶上,一瞧就覺著有分量,惹人琢磨。”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仿若忘年摯友,從陶瓷圖案聊到家裏瑣事,又扯到往昔歲月裏街頭巷尾講古的熱鬧場麵。
直至日頭稍稍偏移,灑進店裏的光換了角度,孫姑娘才驚覺時光飛逝,忙福了福身,說道:“大娘,和您嘮嗑真舒坦,可我還得瞅瞅別家,再尋尋新鮮主意。”
老婦人滿是不舍,擺手叮囑:“姑娘,你可多逛逛,指不定還能挖出啥寶貝設計來,回頭要是尋著好物件,可記得來跟大娘說道說道。”
孫姑娘應下,轉身步入人流,腳步輕盈又急切。
她目光如炬,在人群裏逡巡,專挑那正對著陶瓷挑挑揀揀、議論紛紛的主顧湊過去,時而側耳傾聽,時而輕聲問詢。
她一心要將這集市裏藏著的市場喜好都搜羅幹淨,每多聽一人一言,心中那未來陶瓷設計的藍圖便愈發清晰、多彩幾分。
(2)
孫姑娘自瓷器店與老婦人一番熱絡交談後,懷揣著滿心收獲,又似一隻靈動的雀兒,紮進了市井街巷的更深處。
那熙熙攘攘的人流,仿若一條奔騰不息的河,裹挾著她來到一家茶香氤氳的茶館前。
邁過門檻,暖烘烘的茶香便如輕柔的紗幔,將她層層裹住。
茶館內,布置得素樸雅致,四方桌椅錯落有致,賓客們或三兩成群,或獨坐一隅,皆沉浸在悠然閑適的氛圍之中,談笑聲、茶盞碰撞聲交織,恰似一曲舒緩的市井樂章。
孫姑娘尋了個安靜的角落悄然落座,仿若融入這茶館布景的一抹淡影,不引人注目,卻又將周遭動靜盡收耳裏。
鄰桌幾位文人雅士,身著素色長袍,頭戴方巾,舉手投足間透著儒雅風流。
他們正圍坐於一張雕花梨木桌旁,桌上茶具精美,茶湯在壺中翻滾,熱氣騰騰升騰,化作縷縷白煙飄散。
話題不知何時起,已然落在了陶瓷上頭,一個個談興正濃,雙目放光,對功能性陶瓷的探討尤為熱切。
“現今這陶瓷啊,可不能僅守著個中看不中用的舊路子咯。” 一位留著山羊胡的雅士,輕撚須梢,率先開腔,手中折扇隨著話音開合,帶出幾分悠然自得,
“就說冬日寒夜,咱們這些個愛茶之人,守著一盞茶,可往往沒喝上幾口,熱氣就散光了,著實敗興。”
眾人紛紛點頭,附和之聲此起彼伏。
這時,一位麵容清瘦、目光炯炯的雅士,猛地一拍大腿,傾身向前,提高了聲調:“若有能自動加熱的茶壺,那可就妙極了!
想象一番,寒冬臘月,雪花紛飛之際,屋內暖爐燒得正旺,桌上一把自動加熱的茶壺,始終溫著茶湯,茶香嫋嫋不散。
啜飲一口,暖流從舌尖直淌至心窩,這冬日飲茶,才稱得上愜意呐。”
說罷,他端起茶盞,輕抿一口,似在回味那臆想中的絕妙滋味,神情滿是陶醉。
孫姑娘原本正靜靜聆聽,此刻心弦仿若被一隻無形之手輕輕撥動,心中一動,恰似暗夜劃過一道璀璨流星,靈感瞬間在腦海中炸開。
她忙不迭掏出隨身帶著的小本子,蘸墨提筆,將這靈光一閃匆匆記下,筆下字跡因激動而略顯潦草,卻滿含著難以抑製的欣喜。
這新穎想法,恰似一塊關鍵拚圖,與她此前留意到的香薰功能陶瓷擺件等線索嚴絲合縫,拚湊出功能性陶瓷更廣闊、更具吸引力的設計藍圖。
她正沉浸在思緒之中,那邊雅士們的討論仍在火熱繼續。
一位稍年長的雅士,摩挲著手中溫潤的茶碗,若有所思道:“不僅是加熱,若能在茶壺上添個控溫裝置,隨心調節水溫,適配不同茶品,那更是錦上添花咯。
像綠茶需七八十度水溫,方能激出鮮靈茶香;紅茶則要滾水衝泡,釋放醇厚韻味,有了這控溫,品茶可就更講究、更有滋味咯。”
孫姑娘聽得入神,眼睛越發明亮,仿若探寶之人尋到無盡寶藏。
她按捺住心頭激動,佯裝尋常茶客,起身湊近幾步,為眾人添茶續水,順勢輕聲問詢:“諸位先生所言極是精妙,小女子也頗感興趣。
依先生們之見,這般功能性設計,在外觀上可有講究?是古樸典雅為佳,還是精巧新奇更妙呢?”
雅士們原本正沉浸在對功能性陶瓷茶壺天馬行空的暢想之中,冷不丁瞧見孫姑娘嫋嫋婷婷地走上前來。
她身姿輕盈,如弱柳拂風,臉上笑意溫婉,恰似春日暖陽,那畢恭畢敬添茶續水之舉,盡顯謙遜之態。
待她輕啟朱唇,問起功能性設計在外觀上的講究時,言語間對陶瓷獨到且深刻的見解,恰似一顆投入靜湖的石子,瞬間激起層層漣漪,引得眾人興致高漲,談話氛圍愈發火熱。
那位山羊胡雅士,率先放下手中茶盞,輕咳一聲清了清嗓子,目光透過繚繞茶霧,滿是認真地說道:“姑娘,依我之見呐,這陶瓷茶壺,還得是古樸造型最相宜。
你瞧,茶文化傳承千年,底蘊深厚,猶如陳釀老窖,越品越有味。古樸的壺身,就似古卷典籍,承載著曆史的厚重。
拿在手中,仿若能與往昔那些文人墨客共執一壺,遙想他們於鬆下清泉、竹間雅舍烹茶之景,何等風雅!
像那經典的紫砂壺樣式,圓潤質樸,壺身刻上幾筆簡約梅蘭竹菊,簡約卻不簡單,每一處線條、每一道刻痕,皆透著匠人的赤誠與歲月的沉澱,與茶之韻相得益彰。”
說罷,他微閉雙目,似在腦海中勾勒那番古雅畫麵,手中下意識摩挲著腰間玉佩,沉浸其中。
話音剛落,清瘦雅士便急不可耐地接上話茬,身體前傾,指尖輕點桌麵,眼中閃爍著興奮光芒:“不然,不然呐!如今世道不同往昔,潮流奔湧向前,簡約靈動才是正理。
精巧創新的造型,好似春日新綻的繁花,一下便能抓住人的眼球。
譬如壺身設計成靈動的流線型,宛如山間潺潺溪流,又似天邊飄逸雲朵,打破常規方圓束縛,再配上剔透琉璃質地的壺把、壺嘴,晶瑩與質樸相融。
既有現代的時尚感,滿足當下人求新求變之心,又不失陶瓷本有的溫潤。泡茶時,仿若在擺弄一件精美的藝術品,飲茶興致也能高漲幾分呐。”
眾人這般你方唱罷我登場,各抒己見,或激昂陳詞,或娓娓道來,七嘴八舌,好不熱鬧。
孫姑娘立在一旁,仿若海綿吸水般,凝神靜聽,腦袋微微傾斜,專注之態盡顯。
每聽到一人發言,她便輕輕頷首,嘴角上揚的弧度恰到好處,眼神中滿是認同與思索之光。
時而,她會因古樸之論,腦海中浮現出古刹庭院中,老僧人用舊壺煮茶的靜謐畫麵;時而,又會被創新之說觸動,暢想在摩登樓閣裏,雅士們擺弄新奇茶壺的時尚場景。
其間,一位年長雅士為佐證古樸造型的妙處,還興致勃勃講起自家祖傳的一把老茶壺故事。
說是那壺曆經幾代人之手,雖壺身已有細微磨損,卻因歲月包漿更顯古樸厚重,每逢佳節闔家圍坐,用它泡茶,茶香都似沾染了歲月溫情,別樣醇厚。
孫姑娘聽得入神,眼含追慕,暗暗記下這故事裏蘊含的情感紐帶對陶瓷價值的加持。
而年輕些的雅士,則掏出隨身攜帶的小速寫本,上麵寥寥幾筆勾勒出自己設想的創新壺型草圖,遞給孫姑娘瞧,講解著線條寓意與設計巧思。
孫姑娘如獲至寶,仔細端詳,將靈感細節深深刻入心間。
隨著討論如滾雪球般愈發深入,雅士們的觀點似絢麗煙火,在這茶館方寸間不斷碰撞、交融。
有的引經據典,詳述古籍中對茶器規製的記載,力證古樸造型遵循古法、契合茶道至理;
有的則結合街頭巷尾的新興風尚,大談異域奇巧玩意兒帶來的設計靈感,為創新之說添柴加薪。
孫姑娘置身其中,恰似穩坐舟船的舵手,原本對設計方向尚有一絲朦朧的念頭,此刻在紛飛思緒裏逐漸撥雲見日,手中那無形的設計之舵愈發穩固。
她瞧著眾人爭得麵紅耳赤又各有妙處的模樣,心下清明,深知古樸與創新絕非冰火不容,而是像琴瑟和鳴般和諧。
傳統茶文化的深厚底蘊,是陶瓷的根脈所在,那曆經歲月沉澱的古樸質感、經典紋飾,承載著先輩們的審美意趣與生活哲思;
而現代的創新理念,則似靈動春風,賦予陶瓷嶄新活力,契合當下快節奏中人們求新求變、追求個性的訴求。
二者相融,必能在功能性陶瓷設計裏尋得絕妙平衡,讓產品既有古韻遺香,又綻時代風華。
期間,為驗證想法,孫姑娘懇請雅士們模擬古人茶禮與現代茶會場景,想象不同造型茶壺的適配度。
眾人興致勃勃,有的正襟危坐,模仿古禮擺盞、注水,古樸壺型在莊重間盡顯韻味;有的隨性而起,模擬時尚派對泡茶,創新壺體成了吸睛焦點。
這般實操,更篤定了孫姑娘心中思路。
待暮色像薄紗般,透過雕花窗欞,灑下昏黃光影,為茶館添了幾分靜謐慵懶,這場熱烈探討才漸入尾聲。
孫姑娘滿懷收獲,向諸位雅士深施一禮,帶著滿腦子靈感與篤定信念,轉身融入那暮色籠罩的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