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之城主人文洛陽因喜好詩詞歌賦,也是為緩解一下氣家盤點起古詩詞,開局先講帝王詩,這讓萬朝文人墨客有點懵,可看了光幕後也無言以對,難道他們對始皇帝評價真的錯了?一直以來認為贏政是暴君,可光幕介紹徹底打臉天下儒生。


    而在宋朝,太祖趙匡胤醒來後,抓住趙光義邊打邊罵:“重文抑武本意是限製武將權力,可你和你的後代都幹了啥?士大夫共治?晉朝的教訓忘了嗎?”


    趙光義:“兄長,弟弟錯了。不敢了。”趙光義此時想死的心都有了,丟人,被後世戲稱高梁河車神,驢車漂移,宋驢宗,丟臉都丟到萬朝中了。


    其它王朝皇帝們,文武百官觀光幕內容也都暫時陷入沉默中,誰也不知道光幕下一秒又會曝出什麽事,於是集體沉默,幸虧光幕又有了動靜,可以轉移話題了。


    光幕:“華夏曆史上有許多傳領千古的優美詩詞,帝王中也有,但是並非所有帝王登基後才有詩詞留下的,也有些是後代篡位後給自己父母上尊號的,如曹魏,東吳,晉朝,明,清等開國皇帝便是如此。


    今日繼續講帝王中那些文采斐然的皇帝寫的詩,當然在曆史中有些政權,皇帝是不被承認的。如唐朝安祿山反叛建立的大燕朝,黃巢起義建立的大齊,明朝張獻忠建立的西蜀政權,李自成的大順政權等不被曆史承認的。”


    光幕繼續,也沒有給萬朝古人們思考時間,*光幕視頻:“《詠初日》宋朝 趙匡胤


    太陽初出光赫赫,


    千山萬山如火發。


    一輪頃刻上天衢,


    逐退群星與殘月。


    這首詩很淺顯,但是,讀來覺得很壯觀,霸氣。日輪頃刻躍上高空,黎明前遺留在天上的群星與殘月立刻淹沒在它的萬丈光焰中。


    全詩很簡單,沒有雕琢也沒有修飾,似衝口而出卻豪情逼人。末一句:逐退群星與殘月,自然又霸氣滿滿。


    宋太祖趙匡胤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政治家,戰略家,宋朝開國皇帝。


    趙匡胤是一個征戰沙場的皇帝,身為帝王有蔑視萬物的特質。《詠初日》很配趙匡胤,像極了一個開國皇帝。


    宋太祖趙匡胤,小名香孩兒,涿郡人。(一說保州)生於洛陽夾馬營,後周護聖都指揮使趙弘殷(宋宣祖)次子,母為杜氏(昭憲太後)。


    趙匡胤在後漢時投奔樞密使郭威,致身行伍並於後周世宗柴榮在位時隨征北漢,南唐,戰功卓著。


    趙匡胤不僅僅是一個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更是一位武術家,其創立的太祖長拳傳於後世,在後世體育競技比賽武術大賽上設有專門的太祖長拳比試項目,為弘揚中華武學作出了貢獻。太祖盤龍棍法更是一絕。


    柴榮病重時升為殿前都點檢成為禁軍最高統帥顯德七年受命抵禦北漢及契丹聯軍旋即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黃袍加身和陳橋兵變也演變成兩個成語典故。


    此後回京逼迫後周恭帝禪位,賜下丹書鐵券永保周皇室富貴,事實證明趙匡胤及後世之君對周皇後室禮遇有嘉,直到宋朝滅亡。


    同年,趙匡胤登基為帝,改元建隆,國號宋。史稱宋朝或北宋,提出共治天下。趙匡胤在位期間依據宰相趙普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策略選派得力將領戍邊,防禦遼和北漢,同時派遣主力南征。


    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及南唐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針對自唐朝中葉以來地方節度使擁兵自擅的問題,他兩次杯酒釋兵權,逐步削奪禁軍重將兵權,設樞密院與三衙以互相製約,選調各地精兵編入禁軍以削弱藩鎮勢力,頒行禁軍更戍法,使將不得專其兵,實行精兵政策,加強訓練,嚴格紀律。


    又在進行統一戰爭的同時調整文武關係;改革官製,加強了中央集權。開寶九年趙匡胤逝世,享年五十歲諡號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廟號太祖葬於永昌陵今有詩作詠初日傳世。


    順便說幾句:曆代開國之君總是自以為是,單方麵的認為自己創立的王朝吸取了前朝滅亡的教訓,又搞什麽祖訓,無疑是為後繼之君挖坑,事實證明永遠逃不出王朝三百年輪回的怪圈,魔咒。曆代王朝滅亡前的征兆都是一樣的,區別在於是被民眾推翻還是被異族所滅。


    宋朝之前的王朝明麵上亡於農民起義,實則亡於世家門閥,內亂爭鬥,晉朝和宋朝明麵上亡於異族,實則亡於士大夫共治,前者還要加上門閥世家,宋亡於士大夫階層,明朝表麵上亡於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實亡於官商勾結,黨爭。


    而宋朝滅亡讓後世子孫尤其是二十一紀了解曆史的廣大網友無法理解的是論封建王朝中宋朝最富有,經濟總量占當時世界58%,論民眾福利最好,哪怕半壁江山南宋時期仍然是占據世界財富一半。


    論科技發展,華夏四大發明宋朝占了三個,又有世界上最早的火器——突火槍,是世界上第一種用火藥的槍械,一窩蜂火箭,也是世界最早的火箭炮,軍事科技隻強不弱,名將如雲為什麽還被異族吊打?後世子孫普遍認為除了重文抑武,讓華夏失去了血性,奸臣當道,士大夫階層中保守派頑固不化,不思進取,加上皇帝軟弱無能,趙匡胤欺負孤兒寡母得位不正,其本人又有愧疚於後周,這也是宋朝皇帝從不穿繡有龍的服裝,而是一身紅,官員稱皇帝不叫陛下而叫官家,這是趙匡胤要求的,宋朝之前帝王與臣之間坐而論道,可到宋元明三朝是臣子是站著的,到了清朝臣子是跪下的,這就就是典型的文明倒退。


    清稱皇帝不叫陛下,而是皇上,一個群野豬皮也配淩駕於三皇五帝之上?哪怕是人皇帝辛也隻是與神並肩,地位平等而已。帝辛自然有資格不祭拜女媧,其餘的自周天子開始跪在神明腳下後,再無人族氣運,曆代皇帝以天子自稱,是上蒼之子,才有萬民稱皇帝為陛下,上帝一詞也來源夏商,而西方蠻夷不懂,竊取華夏文化,錯誤的認為是上帝是神創造一切,實則是考古發現最早出現上帝一詞是夏朝,原文:上蒼造物,不知其道,故謂之帝也。可笑的是在西方蠻夷宗教中變成了上帝。


    回歸正題,宋太祖趙匡胤在曆史上的地位與評價又是如何呢?


    **宋太祖趙匡胤:曆史貢獻與後世評價的雙重輝煌**


    在中國曆史的浩瀚長河中,宋太祖趙匡胤無疑是一位極具影響力的君主。他不僅開創了宋朝這一具有深遠曆史意義的朝代,更以其卓越的領導才能和深遠的戰略眼光,為宋朝的繁榮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


    趙匡胤的曆史貢獻不可小覷。在軍事方麵,他通過一係列英明的決策和果斷的行動,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麵,實現了中國的再次統一。這一偉大功績,不僅為百姓帶來了安寧的生活,更為後續的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趙匡胤還注重軍隊的改革和建設,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增強了國家的防禦能力。


    在政治方麵,趙匡胤推行了一係列有利於國家長治久安的政策。他通過杯酒釋兵權等策略,成功削弱了武將的權力,加強了中央集權,為宋朝的文治打下了堅實基礎。他還重視法治,推行了一係列法律改革,使得社會秩序得到了顯著改善。


    後世對趙匡胤的評價也極高。他被譽為“一代英主”,其治國理念和改革措施被後世廣泛讚譽。他的曆史貢獻不僅體現在對國家和民族的貢獻上,更在於他為中國古代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樹立了典範。


    綜上所述,宋太祖趙匡胤以其卓越的曆史貢獻和後世的高度評價,在中國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事跡和精神將永遠激勵著後人不斷前行。”


    光幕介紹至此,略微停頓,很快又閃動,根本不給古代皇帝及古人們反應時間。


    光幕:“曆史上有詩詞才華的皇帝還有哪些?作品又是怎樣的?


    不第後賦菊


    唐 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後百花殺。


    衝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初讀此詩,放在封建社會這是妥妥的一首反詩,當撥開曆史的迷霧後,再讀此詩時,對於黃巢起義的評價隨著時代變遷及對曆史真相的了解以及後世所麵臨的西方國家的威脅,對黃巢起義的評價發生了很大改變,黃巢起義的曆史意義更重要,某種角度講黃巢挽救了華夏。


    黃巢,唐朝末年農民起義領袖,大齊政權開國皇帝。黃巢是唐代農民起義的領袖,早年時他曾到長安趕考,不幸落第。寫下此詩,衝天的香氣滲透到長安的每一個角落,到處都是盛開的菊花,很豪邁,很霸氣詩,像一個預言。


    果然黃巢帶領起義軍殺回長安,正如詩中所寫的那般霸氣,滿城盡帶黃金甲。事實證明打入長安要比考入長安更容易。


    在當時科舉考試完全被世家門閥所壟斷,普通人根本沒有機會。如果沒有黃巢起義,那麽華夏大地將出現殘酷的製度,使社會發展得不到進步,黃巢起義兩大意義一是消滅固化的門閥世家,二是消滅了猶太商人,從而避免華夏被猶太商人掌控民族和國家政權。


    要知道唐朝時廣西地區幾乎成了猶太人天下,如果沒有黃巢起義,廣西地區就會落入猶太人手中而獨立成國,華夏將被侵占。


    滿城盡帶黃金甲成為後世不斷膜拜的名句,每一個失意的人都渴望如黃巢一般有一天能卷土重來,美好未來可期。說到帝王用得最多的詞就是霸氣,可是帝王也是人,不是每一位帝王詩都是縱橫天下,霸氣側漏的。


    也許在武則天的《如意娘》中,在李隆基的《好時光》中我們更能體會那屬於普通人的美好。


    在曆史上還有一個特殊時期,就是東漢末年至三國歸晉前的那段曆史。


    後世子孫知道這段三國曆史原因歸功於晉朝史學家陳壽,是他寫的《三國誌》,後世才知道魏,蜀,吳三國分裂時期。


    後世子孫受到明朝小說家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影響更大,甚至一些人三國迷錯誤的把三國演義當曆史,這簡直是個悲哀,而陳壽所著《三國誌》更具可信度,因為陳壽本人出身於三國時期的蜀漢,其本人是一名極其嚴謹的史學家,蜀漢史官。嚴謹到不信道聽途說,記錄的每個史實都要親自驗證核實,確保曆史真相才會寫,而明朝小說家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時開篇就言明借鑒陳壽所寫的三國誌而進行曆史小說再創作,寫小說自然有其一定的曆史價值觀,有自己的觀點和立場。


    三國演義中包括戲曲都把一代梟雄曹操醜化,抹黑了,卻過分宣揚劉備,諸葛亮,甚至三國演義中徹底把諸葛亮神化。


    下麵介紹的詩詞正是東漢名相,被抹黑醜化的一代漢臣,大漢最後一位丞相曹操的詩。


    東漢末年,漢獻帝建安十一年,北邊的烏桓作亂。第二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遠征烏桓,在白狼山之戰中大獲全勝。曹操得勝歸來經過碣石山時,登高遠望,寫下這首觀滄海。


    觀滄海 東漢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曹操字孟德,沛國譙縣人。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詩人。為大漢續命25年。東漢末年權臣,亦是曹魏政權的奠基者。


    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封其為魏武帝,曹操寫下這首《觀滄海》,蕭瑟的秋日在曹操筆下也呈現出豪邁豐盛的氣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是其中的名句。


    清代沈德潛評價此句有“吞吐宇宙氣象。”仿佛宇宙都在胸懷之間,沒有大氣的胸懷怎能寫出如此壯闊的詩句呢?


    曹操確是一個胸懷開闊的人,他曾三次下達求賢令,廣求天下人才為自己效力,大氣是他的標簽,豪氣任情,天地在我胸。


    東漢末年,漢靈帝昏庸,真正荒淫,是曆史上十大昏君之一,但是揭開曆史真相才知道是皇權與世家門閥之間權力爭鬥的遊戲,隻不過是漢靈帝在這場爭鬥中處於下風,徹底擺爛了。


    而屠龍少年曹操也變了,年輕時期的曹操意氣風發,對大漢赤膽忠心,任典校時手執五色棒專治枉法的世家子弟,不畏權貴。


    世人都沒有看懂曹操,每次都看錯,曹操從不去爭辯,董卓入洛陽,禍亂天下,淫亂後宮,曹操投其門下被罵是董卓的走狗,卻不知曹操忍辱負重,向司徒王允借來七星寶刀,以獻刀為名想刺殺董賊,卻不料董卓被刀光反射而醒來,曹操這才順勢獻刀,以此脫身,後又被追殺。


    最後逃回到家鄉,在那變賣家產組建義軍,發檄文號召天下英雄討董。然而酸棗會盟各路諸侯打著護衛大漢旗號攻打董卓,三國演義中十八路諸侯討董卻各懷鬼胎,袁紹名義上盟主,十八路諸侯真正想匡扶漢室隻有曹操,孫堅,其餘都是打醬油的。


    此後曹操經曆討董失敗後心徹底涼了,不得已而為之下最後卷入群雄逐鹿中原的爭鬥中。


    正如曹操所言:“若無我曹孟德,這天下不知幾人稱王稱帝。”


    再來看一下三國演義中被罵成三姓家奴的呂布,到底是見利忘義,方天畫戟專捅義父,到處倒戈的小人還是忠於大漢的武將?


    演義中什麽三英戰呂布,美人計,離間計都與呂布有關;但是正史上並沒有三英戰呂布,而轅門射戟是真的,呂布吊死於白門樓上是真的,至於呂布用的武器後世偶然發現呂布的墓,考古界大叫:“我們都被騙了上千年。”


    呂布武器不是方天畫戟,這隻是三國演義中的假設,發現墓中武器是長矛。有墓誌銘寫得明明白白,大漢第一武將,漢忠義侯呂公奉先。


    要知道呂布可是漢獻帝封的溫侯,可為什麽死後是忠義侯?曹操,孫權不會封他,假仁假義,滿口仁義道德的劉備還到處被追著打,喜歡到處鳩占鵲巢,對呂布更是恨之入骨更不可能了。


    答案隻有一個那就是漢獻帝劉協,真的以為漢獻帝劉協是傻逼嗎?其實他心裏清楚誰才是真正忠心於他的武將。與曹操之間的矛盾說穿了是皇權與相權之爭,而曹操一心忠於漢室,曾言我死後墓碑上寫上大漢丞相,征西大將軍曹操之墓此身足願矣。


    隻是曹操沒料到自己一世英名毀在兒子曹丕手上,小兒子曹衝之死與曹丕有關,事後查明也隻能隱忍而不處理曹丕,更不會想到曹丕會對曹植下手,如果不是曹植七步成詩,曹丕為帝時令曹植以兄弟為題作詩,詩中不能出現兄弟二字,逼曹植七步完成,否則必殺之。也就有了傳頌千古的著名的七步詩: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關於曹植將在曆史名人中另外介紹,本期是帝王詩詞賞析與介紹,下麵介紹明太祖朱元璋的一首詩。


    (詠竹》明代朱元璋


    雪壓枝頭低,


    雖低不著泥。


    一朝紅日出,


    依舊與天齊。


    鬆,梅,竹曆來被稱作“歲寒三友”,為眾多文人墨客,書畫大師所喜,主要是指它們淩霜傲雪的自然物性。為詩文中所不斷謳歌,表現的題目。本詩不作外部形體的描摹,隻就竹在大雪中挺直不屈的神態著筆。


    說它雖因“雪壓”而暫時“枝低”但“雖低不著泥”,絕不因惡劣環境的嚴酷壓力而喪失最基本的品格操守,暗喻人的品格。


    “明朝紅日出”,將會豔陽千裏,頃刻間冰雪消融。那麽綠竹高聳,“依舊與雲齊”不失原來的高風亮節。篇中流溢著樂觀情緒,充滿了對未來的信心,造語淺顯,明白率直中卻寓有深意。


    這是明太祖朱元璋最有名的幾首詩中的一首,也是後世廣泛傳頌的,甚至編入後世七,八十年代早期課文中。後因教育界,媒體出現內奸,間諜而刪除。


    明太祖朱元璋還有一些詩詞,也很霸氣,但流傳不廣,少有人知道,加上清朝入關後大興文字獄,但凡字中帶明的字,詩詞皆遭破壞,使漢文化遭殃,也為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西方文化入侵,發動文化戰爭和武力戰爭創造了條件。”


    光幕介紹到此,帝王中能上榜單的詩詞介紹的差不多了,時空之城內文洛陽也要休息了,也再顧慮萬朝古人們的想法,關閉了光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有一座時空之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用戶憤怒的獅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用戶憤怒的獅子並收藏我有一座時空之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