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梨樹開始開花之後,羅家的命運似乎開始逐漸好轉起來。
先是責任田製度開始落實,李春仙辛苦一年的糧食,終於落到了自己的手裏。長河吃到了一頓飽飯,連打嗝兒都在偷笑。
隨後幾個月,羅三豐從礦隊轉業回來,從此就在家附近的林場上班。他那微薄的工資又給這個家額外補貼了幾分溫暖。
李春仙的糧食收得好,村裏給她頒發了先進牌和生產冠軍牌。兩個鐵牌子釘在黑黢黢的門頭上,顯得格外耀眼。
後來李春仙又生了一個兒子,取名長健。家中三個兒子茁壯成長,虎頭虎腦,才四五歲就能幫著種地。
李春仙把這一半的功勞,還要算在梨花樹的頭上,她覺得梨花樹就是她的靈魂象征,是她的信仰來源。她甚至於後悔當初太年輕,沒有早早將梨花樹栽種在老宅周圍。
梨花開始結果的這一年,長河已經十九歲了。
長河的個子隨了父親羅三豐,站直了比房門還高一個頭。可惜老屋子又矮又暗,長河每每總是眯著眼睛貓著腰進出。時間一長,他就習慣了耷拉著眼睛彎著腰,看上去全無一絲年青人該有的氣概。
長河習慣跟在李春仙身後,像個聽話的貓崽子。無論是在田間勞作,還是在外幫工,他都隻曉得學著母親的樣子低頭幹活。然而他似乎並不為幹好,隻是程序化機械性地分擔母親的任務罷了。
例如,李春仙喊他去給地裏施肥,他隻管施肥,不管地裏的野草已經長了一米高,完全沒有除草的意識;李春仙喊他去給豬喂食,他隻管喂食,不管豬棚在漏雨——母親沒吩咐,就是不用幹。
總之,他挑不起什麽擔子,但絕對是個聽話的下手。
七月焦陽似火,地裏小麥已經成熟還未收,烈日下瓜苗子幹枯也須照看。就在此時,長慶和長樂又發了水痘,高燒不退,生命垂危。羅三豐被派去市裏學習幾天,不得空回來。李春仙分身乏術,照看莊稼的擔子就都落在長河身上。長河白天去收麥,晚上去瓜地澆水,一身黑皮裹在瘦柴的骨頭架子上,像個黑亮的稻草人。
饒是母子都這樣辛苦,上天也沒有因此可憐她們。高燒奪走了長慶的生命,也要了長樂半條命,終是留下了終身頑疾。
現在,多掙一分就是一分,多掙兩分就是兩分,
長慶在這土屋中離去,李春仙都來不及悲傷。她把長慶的身子埋到老屋後麵,就迅速和長河投入到莊稼地裏。
所幸秋日收獲頗豐,李春仙看著打下來的糧食鬆了一口氣。村裏的人在稱糧食的時候,對著李春仙發出了讚歎:二嬸子,你簡直能頂得上三個男人!
“四個。”李春仙開玩笑似的,又說出自己的心裏話,“我家那口子,基本等於沒有。”
屋後老墳新墳林立,李春仙把新打下來的糧食奉在墳前,這才敞開心扉,美美的哭了一鼻子。
這一年,是李春仙嫁到羅家的第二十年。二十年來,沒有一個春節她曾吃上肉——別說肉,不餓肚子算是不錯。二十年來,沒有一個春節她有過新衣服;二十年來,沒有一個春節她不是哭著過的。
今年,李春仙憑借自己的辛勞,吃上了肉,穿上了新衣,笑著過了年。
歡歡喜喜過完年,又是一年春來到。
長河從後院解手回來,隨口說道:“今年梨花開得好,又白又多,真好看。”
李春仙正盤腿坐在炕上舔著一口黑豆麵——她舍不得吃那新打下來的糧食,這麽多年來,節儉已經成了羅家的習慣。
聽著兒子說起梨花,這時李春仙才恍惚像是記起什麽似的——是啊,梨花開了,是時候要繁衍人口、興旺家庭了。大兒子長河,已經快要二十了呀!
李春仙盯著大兒子觀察起來:穿著一身丈夫換下來的破舊衣裳,耷拉著的腦袋就像是一顆熟過了頭的梨子。
長河被母親盯得有些發毛,他避開母親的眼光,從缸裏舀出一口涼水來喝。涼水穿過長河的喉嚨,落到他的肚子裏,發出沉悶咕嘟聲——長河總也吃不飽,他的肚子總是咕嘟響。
李春仙從繁忙的春耕中抽出一些時間,找癩子媳婦商量,幫著長河說親。癩子媳婦就給李春仙介紹了一個十分地道的媒婆:“神得很!我們家這個,上門隻說了一次,就定下來了!”
癩子的大兒年歲漸長,口齒上卻依然沒有長進。癩子近些年也逐漸不能勞動,全靠著癩子媳婦操持這家的裏裏外外。就是這樣的條件,癩子家還是說上了一個周全的兒媳婦。
“我家比他家還是要好些!”李春仙謝過了癩子媳婦,馬上就去和媒婆聯係上。隻是媒人來來去去好幾趟,嘴上說得雖然委婉,但總也還是嫌棄的意思:
“孩子自然是好孩子,可咱們家的負擔不輕啊。”
李春仙環顧四周,看著自家破落的院子,低頭不語。媒人又道:“再不濟,結了婚也得有個屋子住吧。總不能,婆婆和媳婦躺在一個炕上。”
二十多年來,羅家老宅從沒有翻修過。即便李春仙已經又加蓋了一間土屋,還是不夠住,家裏還是狹窄擁擠。李春仙結婚時那件棚屋,現如今作了廚房。堂屋是大嫂子和三個侄兒子住,李春仙和兒子們就住在新蓋的土屋裏。
已經四十的李春仙如今肚子裏還懷著一個,亦不知道是男是女,但冬天就要落地。
村裏分宅基地,名額倒不難爭取,但自己家的情況,絕沒有寬裕到再蓋一院的地步。
媒人又道:“二嬸子,我幹這行年頭不短,你知道我是個實在人不說虛的。不要說你這房子,就是你家大房的幾口子,也蠻拖累。”
嫂子金氏熬過了災荒後,精神和身體都不大好,整日隻能癱在炕上。來了人,言語不清,隻管嗷嗷叫。兩個兒子幼時倒還能動彈,近來隨著年歲漸長病情還有加重的趨勢,現在幾乎沒有勞動能力。
李春仙不能不顧著妯娌感情照看著金氏一家,但金氏一門好似長在李春仙臉上的一個瘤子,別人一看驚心,避之不及。
這門親從春天說到夏天,總也沒說成。
先是責任田製度開始落實,李春仙辛苦一年的糧食,終於落到了自己的手裏。長河吃到了一頓飽飯,連打嗝兒都在偷笑。
隨後幾個月,羅三豐從礦隊轉業回來,從此就在家附近的林場上班。他那微薄的工資又給這個家額外補貼了幾分溫暖。
李春仙的糧食收得好,村裏給她頒發了先進牌和生產冠軍牌。兩個鐵牌子釘在黑黢黢的門頭上,顯得格外耀眼。
後來李春仙又生了一個兒子,取名長健。家中三個兒子茁壯成長,虎頭虎腦,才四五歲就能幫著種地。
李春仙把這一半的功勞,還要算在梨花樹的頭上,她覺得梨花樹就是她的靈魂象征,是她的信仰來源。她甚至於後悔當初太年輕,沒有早早將梨花樹栽種在老宅周圍。
梨花開始結果的這一年,長河已經十九歲了。
長河的個子隨了父親羅三豐,站直了比房門還高一個頭。可惜老屋子又矮又暗,長河每每總是眯著眼睛貓著腰進出。時間一長,他就習慣了耷拉著眼睛彎著腰,看上去全無一絲年青人該有的氣概。
長河習慣跟在李春仙身後,像個聽話的貓崽子。無論是在田間勞作,還是在外幫工,他都隻曉得學著母親的樣子低頭幹活。然而他似乎並不為幹好,隻是程序化機械性地分擔母親的任務罷了。
例如,李春仙喊他去給地裏施肥,他隻管施肥,不管地裏的野草已經長了一米高,完全沒有除草的意識;李春仙喊他去給豬喂食,他隻管喂食,不管豬棚在漏雨——母親沒吩咐,就是不用幹。
總之,他挑不起什麽擔子,但絕對是個聽話的下手。
七月焦陽似火,地裏小麥已經成熟還未收,烈日下瓜苗子幹枯也須照看。就在此時,長慶和長樂又發了水痘,高燒不退,生命垂危。羅三豐被派去市裏學習幾天,不得空回來。李春仙分身乏術,照看莊稼的擔子就都落在長河身上。長河白天去收麥,晚上去瓜地澆水,一身黑皮裹在瘦柴的骨頭架子上,像個黑亮的稻草人。
饒是母子都這樣辛苦,上天也沒有因此可憐她們。高燒奪走了長慶的生命,也要了長樂半條命,終是留下了終身頑疾。
現在,多掙一分就是一分,多掙兩分就是兩分,
長慶在這土屋中離去,李春仙都來不及悲傷。她把長慶的身子埋到老屋後麵,就迅速和長河投入到莊稼地裏。
所幸秋日收獲頗豐,李春仙看著打下來的糧食鬆了一口氣。村裏的人在稱糧食的時候,對著李春仙發出了讚歎:二嬸子,你簡直能頂得上三個男人!
“四個。”李春仙開玩笑似的,又說出自己的心裏話,“我家那口子,基本等於沒有。”
屋後老墳新墳林立,李春仙把新打下來的糧食奉在墳前,這才敞開心扉,美美的哭了一鼻子。
這一年,是李春仙嫁到羅家的第二十年。二十年來,沒有一個春節她曾吃上肉——別說肉,不餓肚子算是不錯。二十年來,沒有一個春節她有過新衣服;二十年來,沒有一個春節她不是哭著過的。
今年,李春仙憑借自己的辛勞,吃上了肉,穿上了新衣,笑著過了年。
歡歡喜喜過完年,又是一年春來到。
長河從後院解手回來,隨口說道:“今年梨花開得好,又白又多,真好看。”
李春仙正盤腿坐在炕上舔著一口黑豆麵——她舍不得吃那新打下來的糧食,這麽多年來,節儉已經成了羅家的習慣。
聽著兒子說起梨花,這時李春仙才恍惚像是記起什麽似的——是啊,梨花開了,是時候要繁衍人口、興旺家庭了。大兒子長河,已經快要二十了呀!
李春仙盯著大兒子觀察起來:穿著一身丈夫換下來的破舊衣裳,耷拉著的腦袋就像是一顆熟過了頭的梨子。
長河被母親盯得有些發毛,他避開母親的眼光,從缸裏舀出一口涼水來喝。涼水穿過長河的喉嚨,落到他的肚子裏,發出沉悶咕嘟聲——長河總也吃不飽,他的肚子總是咕嘟響。
李春仙從繁忙的春耕中抽出一些時間,找癩子媳婦商量,幫著長河說親。癩子媳婦就給李春仙介紹了一個十分地道的媒婆:“神得很!我們家這個,上門隻說了一次,就定下來了!”
癩子的大兒年歲漸長,口齒上卻依然沒有長進。癩子近些年也逐漸不能勞動,全靠著癩子媳婦操持這家的裏裏外外。就是這樣的條件,癩子家還是說上了一個周全的兒媳婦。
“我家比他家還是要好些!”李春仙謝過了癩子媳婦,馬上就去和媒婆聯係上。隻是媒人來來去去好幾趟,嘴上說得雖然委婉,但總也還是嫌棄的意思:
“孩子自然是好孩子,可咱們家的負擔不輕啊。”
李春仙環顧四周,看著自家破落的院子,低頭不語。媒人又道:“再不濟,結了婚也得有個屋子住吧。總不能,婆婆和媳婦躺在一個炕上。”
二十多年來,羅家老宅從沒有翻修過。即便李春仙已經又加蓋了一間土屋,還是不夠住,家裏還是狹窄擁擠。李春仙結婚時那件棚屋,現如今作了廚房。堂屋是大嫂子和三個侄兒子住,李春仙和兒子們就住在新蓋的土屋裏。
已經四十的李春仙如今肚子裏還懷著一個,亦不知道是男是女,但冬天就要落地。
村裏分宅基地,名額倒不難爭取,但自己家的情況,絕沒有寬裕到再蓋一院的地步。
媒人又道:“二嬸子,我幹這行年頭不短,你知道我是個實在人不說虛的。不要說你這房子,就是你家大房的幾口子,也蠻拖累。”
嫂子金氏熬過了災荒後,精神和身體都不大好,整日隻能癱在炕上。來了人,言語不清,隻管嗷嗷叫。兩個兒子幼時倒還能動彈,近來隨著年歲漸長病情還有加重的趨勢,現在幾乎沒有勞動能力。
李春仙不能不顧著妯娌感情照看著金氏一家,但金氏一門好似長在李春仙臉上的一個瘤子,別人一看驚心,避之不及。
這門親從春天說到夏天,總也沒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