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安國公府
穿成幼崽之後,我把他們忽悠瘸了 作者:陸少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翼州的案子固然重要,不過皇帝的欽差到了翼州必定會受到薑家的各種阻撓,想要取證必定很困難,短時間內不可能會有結果。
眼下,最重要的還是府尹之子的案子。
得讓他親愛的父皇看一看,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一城父母官的兒子能作下多大的惡?!
也該讓他的父皇知曉,都不需要天高皇帝遠,就在皇城,他觸手可及的地方,世家的手段也比他的聖喻還管用!
這其中固然有吏部尚書府和府尹暗中運作的結果,但老百姓對聖喻懷有顧慮,姬家卻能讓他們打消顧慮,不管姬家用的是什麽辦法,皇帝都需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了。
第二天一早,晨跑完之後,葉景辰召見了東宮衛統領林珣。
說起來,他穿書這麽久,雖然跟東宮衛打過不少交道,卻是第一次正式見這位東宮衛統領。
作為護衛東宮安全的主要負責人,葉景辰本不該忽視他那麽久,可誰叫林珣出自安國公府呢?
安國公府,就是皇後的娘家。
大淵有兩位國公爺,一位安國公,一位鎮國公。
鎮國公是先皇在時因為戰功卓絕,被先皇親封的國公,爵位隻能傳三代。
但安國公府卻是大淵開國之時的功臣,隨太祖征戰天下,是太祖生死之交的兄弟。
太祖在建立大淵之後,曾親口承諾,隻要大淵在,安國公府便永遠都是安國公府!
皇城之中,除了皇族,就數安國公府地位最超然。
皇帝當初正是靠著安國公府的鼎力相助,才能坐穩皇位。
隻不過在葉景辰出生、並且被立為皇太子之後,安國公為了避嫌,自請離開朝堂。
為了能讓皇帝放心,他請辭之後,他那一個派係所有占據重要職位的官員都相繼請辭,還政於今上。
從表麵上看,安國公府已經遠離了朝堂與政治中心,然而實際上,安國公主動請辭的行為簡在帝心,隻要安國公府不犯諸如謀逆之類誅九族的大罪,世代皆可承襲爵位,永遠都會是勳貴之首,在不在朝堂又有什麽太大的關係呢?
皇帝選擇安國公府之人成為東宮衛的統領,又何嚐不是在向安國公府表明他的態度和決心?
小說裏,由於原主太能作,安國公府為了保他,不得不卷入朝堂爭鬥,落入了其他幾個皇子設置的圈套,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不說,最後還被安上了謀逆的大罪,滿門盡誅。
葉景辰穿書之後,並不打算過早與安國公府接觸。
沒有母族可依雖然對其他皇子來說幾乎等同於和皇位絕緣,但對於儲君來說,卻是大大的加分項。
雖然他一直在努力維係與皇帝的父子情,但他不會拿父子情去賭彼此之間的信任,曆史上有太多這樣的反麵教材,這是大忌。
林珣既然出自安國公府,那就說明他是可信的,不過他也不會讓林珣隻忠於他。
本來,林珣就是維係皇帝與安國公府關係的紐帶,他又怎麽會自作聰明去斬斷這條紐帶呢?
林珣是一個麵容堅毅的青年,個子很高,走起路來堅定有力,放在現代,他的顏值和氣質完全可以走‘型男’人設出道。
說實話,葉景辰以後也想長成這樣,比較有威儀。
“本宮突然想起上次出宮遇到的那個京兆府尹之子強搶民女一事,本宮當時承諾那對說書的爺孫,會依律懲處犯事的紈絝子,你帶人去京兆府衙問問,看看那個案子進展如何了?如果沒有進展,就替我催一催府尹,盡快結案,不要讓本宮失信於那對爺孫!”葉景辰對林珣說。
“敢問殿下可還有別的交代?”林珣聽了葉景辰的話之後,特意問。
葉景辰知道他這麽問的意思,不過他並不需要林珣偷偷摸摸行事。
“多催催他,一定要盡快還所有受害者一個公道!”葉景辰說。
“還有,讓他不要忘記本宮之前所說的話,要是他遺漏一樁罪行,子不教,父之過,那他就替他那好兒子去受過!”他又補充道。
林珣領命退下了。
帶人出宮之前,他先去了承乾宮麵見皇帝,一五一十交代了葉景辰所說的話。
像這樣的小案子,本來都不值得被皇帝關注。要不是之前葉景辰特意為此請了一道諭旨,還有德妃幾次三番的求情,他可能都不會知道這件事。
但他不知道就算了,既然已經知道了,還下了諭旨,為何這麽些天都沒有結案?
皇帝本來就因為翼州百姓狀告薑家一事被鬧得沸沸揚揚滿城風雨而對京兆府尹心生不滿,現下更是覺得此人不堪大用。
“東宮衛隸屬於太子,既然這是太子的命令,那你就按照他說的去辦吧。”皇帝對林珣說。
他倒要看看,一個簡簡單單的案子,京兆府尹為什麽這麽久都沒有結案!
林珣領命出宮,去了京兆府衙。
他到的時候,正巧碰到有苦主前來喊冤。
那對夫妻的女兒遭到府尹之子的欺辱,為護清白,當場撞柱身亡。
京兆府尹隻覺得自己眼前一陣發黑。
他知道自己的兒子被家裏寵壞了,一直在外麵胡作非為,可他不知道,這個逆子竟然在外麵惹出來了這麽多的人命。
隻這幾天前來喊冤的那些苦主,所狀告的罪行累加起來,判斬首示眾都是輕的,怕是要千刀萬剮才能平民憤。
就這樣的逆子,還有什麽可保的?又有誰能保得住?
雖說虎毒都不食子,可這樣的逆子活著隻會連累家裏人!
府尹心中早有決斷,可是家中有惡婦,一直不依不饒,拿嶽丈和宮裏的德妃娘娘來壓他,他左右為難,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現在可好,東宮衛統領親自來京兆府衙督促他辦案,還要過問案情。
府尹隻遲疑了片刻,就拿出了所有狀告逆子的卷宗,交由林珣過目。
既然東宮來人了,那這件事就交由東宮來處置,若是惡婦要怪,就怪太子吧。
反正從一開始,就是太子想要逆子的命!
京兆府尹這個鍋,甩的十分心安理得。
眼下,最重要的還是府尹之子的案子。
得讓他親愛的父皇看一看,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一城父母官的兒子能作下多大的惡?!
也該讓他的父皇知曉,都不需要天高皇帝遠,就在皇城,他觸手可及的地方,世家的手段也比他的聖喻還管用!
這其中固然有吏部尚書府和府尹暗中運作的結果,但老百姓對聖喻懷有顧慮,姬家卻能讓他們打消顧慮,不管姬家用的是什麽辦法,皇帝都需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了。
第二天一早,晨跑完之後,葉景辰召見了東宮衛統領林珣。
說起來,他穿書這麽久,雖然跟東宮衛打過不少交道,卻是第一次正式見這位東宮衛統領。
作為護衛東宮安全的主要負責人,葉景辰本不該忽視他那麽久,可誰叫林珣出自安國公府呢?
安國公府,就是皇後的娘家。
大淵有兩位國公爺,一位安國公,一位鎮國公。
鎮國公是先皇在時因為戰功卓絕,被先皇親封的國公,爵位隻能傳三代。
但安國公府卻是大淵開國之時的功臣,隨太祖征戰天下,是太祖生死之交的兄弟。
太祖在建立大淵之後,曾親口承諾,隻要大淵在,安國公府便永遠都是安國公府!
皇城之中,除了皇族,就數安國公府地位最超然。
皇帝當初正是靠著安國公府的鼎力相助,才能坐穩皇位。
隻不過在葉景辰出生、並且被立為皇太子之後,安國公為了避嫌,自請離開朝堂。
為了能讓皇帝放心,他請辭之後,他那一個派係所有占據重要職位的官員都相繼請辭,還政於今上。
從表麵上看,安國公府已經遠離了朝堂與政治中心,然而實際上,安國公主動請辭的行為簡在帝心,隻要安國公府不犯諸如謀逆之類誅九族的大罪,世代皆可承襲爵位,永遠都會是勳貴之首,在不在朝堂又有什麽太大的關係呢?
皇帝選擇安國公府之人成為東宮衛的統領,又何嚐不是在向安國公府表明他的態度和決心?
小說裏,由於原主太能作,安國公府為了保他,不得不卷入朝堂爭鬥,落入了其他幾個皇子設置的圈套,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不說,最後還被安上了謀逆的大罪,滿門盡誅。
葉景辰穿書之後,並不打算過早與安國公府接觸。
沒有母族可依雖然對其他皇子來說幾乎等同於和皇位絕緣,但對於儲君來說,卻是大大的加分項。
雖然他一直在努力維係與皇帝的父子情,但他不會拿父子情去賭彼此之間的信任,曆史上有太多這樣的反麵教材,這是大忌。
林珣既然出自安國公府,那就說明他是可信的,不過他也不會讓林珣隻忠於他。
本來,林珣就是維係皇帝與安國公府關係的紐帶,他又怎麽會自作聰明去斬斷這條紐帶呢?
林珣是一個麵容堅毅的青年,個子很高,走起路來堅定有力,放在現代,他的顏值和氣質完全可以走‘型男’人設出道。
說實話,葉景辰以後也想長成這樣,比較有威儀。
“本宮突然想起上次出宮遇到的那個京兆府尹之子強搶民女一事,本宮當時承諾那對說書的爺孫,會依律懲處犯事的紈絝子,你帶人去京兆府衙問問,看看那個案子進展如何了?如果沒有進展,就替我催一催府尹,盡快結案,不要讓本宮失信於那對爺孫!”葉景辰對林珣說。
“敢問殿下可還有別的交代?”林珣聽了葉景辰的話之後,特意問。
葉景辰知道他這麽問的意思,不過他並不需要林珣偷偷摸摸行事。
“多催催他,一定要盡快還所有受害者一個公道!”葉景辰說。
“還有,讓他不要忘記本宮之前所說的話,要是他遺漏一樁罪行,子不教,父之過,那他就替他那好兒子去受過!”他又補充道。
林珣領命退下了。
帶人出宮之前,他先去了承乾宮麵見皇帝,一五一十交代了葉景辰所說的話。
像這樣的小案子,本來都不值得被皇帝關注。要不是之前葉景辰特意為此請了一道諭旨,還有德妃幾次三番的求情,他可能都不會知道這件事。
但他不知道就算了,既然已經知道了,還下了諭旨,為何這麽些天都沒有結案?
皇帝本來就因為翼州百姓狀告薑家一事被鬧得沸沸揚揚滿城風雨而對京兆府尹心生不滿,現下更是覺得此人不堪大用。
“東宮衛隸屬於太子,既然這是太子的命令,那你就按照他說的去辦吧。”皇帝對林珣說。
他倒要看看,一個簡簡單單的案子,京兆府尹為什麽這麽久都沒有結案!
林珣領命出宮,去了京兆府衙。
他到的時候,正巧碰到有苦主前來喊冤。
那對夫妻的女兒遭到府尹之子的欺辱,為護清白,當場撞柱身亡。
京兆府尹隻覺得自己眼前一陣發黑。
他知道自己的兒子被家裏寵壞了,一直在外麵胡作非為,可他不知道,這個逆子竟然在外麵惹出來了這麽多的人命。
隻這幾天前來喊冤的那些苦主,所狀告的罪行累加起來,判斬首示眾都是輕的,怕是要千刀萬剮才能平民憤。
就這樣的逆子,還有什麽可保的?又有誰能保得住?
雖說虎毒都不食子,可這樣的逆子活著隻會連累家裏人!
府尹心中早有決斷,可是家中有惡婦,一直不依不饒,拿嶽丈和宮裏的德妃娘娘來壓他,他左右為難,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現在可好,東宮衛統領親自來京兆府衙督促他辦案,還要過問案情。
府尹隻遲疑了片刻,就拿出了所有狀告逆子的卷宗,交由林珣過目。
既然東宮來人了,那這件事就交由東宮來處置,若是惡婦要怪,就怪太子吧。
反正從一開始,就是太子想要逆子的命!
京兆府尹這個鍋,甩的十分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