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獨一無二的味道
純屬意外,從一碗麵五十塊錢開始 作者:瘋神狂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吃套四寶的過程當中,當食完第一層鮮香味美的鴨子後,就會有一隻清香的全雞便映入眼簾;
雞肉吃後,滋味鮮美的全鴿又出現的麵前。
最後又在鴿子肚裏露出一隻體態完整,肚中裝滿海參丁、香菇絲和玉蘭片的鵪鶉。
一道菜肴多種味道,不肥不膩,清爽可口,回味綿長。
套四寶屬衙門派,製作精細,色香味形十分講究,製作時費工費時,技術不過硬不行,火候掌握不好也不行。
最複雜的是剔骨,需全神貫注,猶如藝術雕刻。
以頸部開口,將骨頭一一剔出,個個原形不變。
有的地方雖皮薄如紙,但仍得達到充水不漏。
剔骨後將四禽身套身、腿套腿,成為一體。
你別說,李長久還真是會做,特別是一些特別的刀工菜,他做的都很地道。
可以看出,隻要是涉及到刀工,並且刀工十分複雜的名菜,李長久就做的越好。
這肯定是專門練過,而且肯定是有傳承的。
有了李長久這麽一位大廚,林非凡可是省心了很多。
所以,現在他也有時間,慢慢的提升他的技術。
粵菜、淮揚菜的刀工,還有湯菜的製作,都有點麻煩。
再說,李長久會就可以了,反正最近一段時間,隻要李長久不跳槽,林非凡就沒必要重複學習這些名菜。
他之前願意跟著李長久學習,那完全是因為需要練習刀工。
現在他的刀工有了一定的基礎,林非凡已經不太願意跟在李長久身後學習。
不是為了麵子,而是為了賺錢。
清泉市畢竟是北方省的省會,作為古老的齊魯大地的一員,他們的傳統名菜是魯菜。
而魯菜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宮廷菜的代表。
現在的很多官府菜,都是出自宮廷菜,最後才是民間的家常菜。
國內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以宮廷菜為最,接著是官府菜、魯菜,接下來才是除了魯菜之外的各大菜係。
魯菜為八大菜係之首,這個應該沒有什麽爭議。
而身在齊魯大地之上,吃的最多的還是魯菜。
最近跟著李長久學到了很多,所以一些魯菜的名菜,林非凡已經感覺可以製作一些。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傳統飲食文化博大而精深,精彩絕倫。
有網友說過這樣的話:作個華夏人真好,做個地道的華夏吃貨,那種感覺真的是很幸福。
當然,不同的文化背景,有著不同的飲食觀念和飲食習俗,最終形成了不同的飲食文化。
從春秋戰國時期南北菜肴風味差異的出現,到清晚期八大菜係的基本形成,充分體現了地域環境、氣候物產、民族習俗對我國飲食文化的影響。
而被譽為中國八大菜係之首的魯菜一路走來,以其菜品端莊、口味鹹鮮而受到很多人的喜愛;
當然,齊魯各地的特色知名小吃也是種類繁多、數不勝數,讓人垂涎欲滴、欲罷而不能。
比如棗莊辣子雞,這也可以稱之為齊魯辣子雞。
如果不是深入學習魯菜,林非凡還真不知道,辣子雞在齊魯也有。
相傳在清朝晚期,臨城縣(現棗莊薛城區)北一個叫徐子華的廚師,曾是清皇宮中禦廚。
晚年他告老在本地開了一家飯館,根據自己多年禦廚的經驗心得創造出“辣子雞”這道菜。
棗莊人食雞的曆史悠久,而且較齊魯其他地區的人嗜辣味,普遍喜食辣子雞。
齊魯人口味雖以鹹鮮為主,但棗莊為食辣區。
棗莊十菜九辣,辣鹹鮮是棗莊菜的靈魂。
所以就有了這麽一道棗莊辣子雞,相比川菜之中的辣子雞,棗莊辣子雞還有所不同。
棗莊的辣子雞色豔味正,選用家養的公雞配上上大量的鮮辣椒炒製而成。
為啥說要用公雞炒製呢?因為公雞要不母雞更具有陽剛之氣。
但最重要的就是口感好,味道好。
公雞最好選用本地雞,也就是散養公雞,什麽圈養的啊,市場上賣的肉食雞啊,全都不如本地雞好吃。
味道那就更不用說了,差了不是一星半點兒。
本地雞又以小公雞和老公雞為主,先說一下小公雞。
小公雞的肉吃起來比較鮮嫩,幾乎都不需要吐骨頭;
而老公雞吃起來回味無窮,真的是越吃越想吃,總是吃不夠。
製作辣子雞之前要注意一點,就是很多人在燉雞或者炒雞的時候,都會選擇焯水去雜質和腥味。
但是棗莊辣子雞,是不需要焯水的。
這一點一定要記住,但有人會問了,不焯水如何去除腥味和雜質呢?
首先呢,如果您選用的是本地公雞,新鮮宰的是沒有腥味的。
直接用淨水衝洗上幾遍,去除雜質和血水就可以了。
要知道,正宗的辣子雞從來不過水;
如果是肉食雞或者是冷凍雞,這種或多或少的都會有腥味,但也不要選擇焯水。
去腥的辦法有很多,將雞肉放入清水中,浸泡上2-3個小時的時間就可以。
浸泡的時候可以放入些料酒,期間多換上幾次水即可。
做這道菜所需食材,也就是小公雞一隻、紅尖椒適量。
能吃辣的就多放點,反之就少放一點。
最有特色的應該算是本地的薄皮青辣椒,再就是大蒜、八角、花椒、生薑、大蔥等。
將小公雞宰殺處理幹淨,這種小公雞可選1年左右的,差不多3斤左右即可。
起鍋燒油,油燒熱之後放入薑、八角、花椒入鍋煸香。
出香之後放入雞塊煸炒,雞塊要大火炒製,直到炒到炒出水分,雞肉發出劈裏啪啦的聲音。
這個時候就炒得差不多的,直接導入米醋、醬油和白芷,醋要多放,不要舍不得哦,大約3-4兩左右。
醋的作用一是能去除腥味,二是炒製出特別的香。
雞肉炒勻之後加入適量的清水,沒過食材即可。
可能很多人會問:“炒辣子雞不是不加水嗎?”
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印象中炒雞都是不加水的。
但棗莊的辣子雞卻不同,是需要加水的,這也算棗莊辣子雞的一大特點吧。
加水之後燒開調入適量的食鹽,改小火慢燉上大約15分鍾的時間。
時間到了,將準備好的紅尖椒下入鍋中翻炒均勻,煸炒的時間不宜過長2分鍾左右即可;
待鍋中湯汁變少的時候下入薄皮青辣椒、大蔥、大蒜,改中火翻炒收汁。
待鍋中湯汁變得濃稠的時候,即可出鍋,裝入盤中,撒上香菜段即可。
這道菜做起來簡單,隻是需要注意兩點。
一點是正宗的棗莊辣子雞從來不過水,但前提是一定要選用散養的小公雞,冷凍雞如果不過水的話,就別想吃了。
再一點是棗莊辣子雞的精髓在辣椒,這種薄皮辣椒才是精髓。
如果實在是買不多,那也隻能用其他薄皮辣椒代替了。
棗莊辣子雞做好了,味道鮮、辣、香,加上色豔味重,肯定會有人喜歡。
而林非凡的做法,不僅僅要大火爆炒,更要小火慢燉。
這樣做雞肉脫骨,不柴不老,醬汁濃鬱。
配上特色大餅,左手拿餅,右手夾肉,這才是齊魯炒雞的正確吃法。
而隻要知道這些技巧,做這道菜對於林非凡來說十分簡單。
所以,他隻是稍微試驗了幾次,就做的很好。
而且還能有嗲噱頭,讓一品香更加出名。
畢竟世人都知道川菜辣子雞,可有幾個人知道齊魯辣子雞的?
這就是噱頭,有這種噱頭,反正很多清泉本地人,就會被吸引過來,嚐一嚐本地辣子雞的滋味。
當然,魯菜當中做雞的名菜還有不少,而林非凡就是想要特意加強一下這種菜品。
畢竟之前就說了,魯菜當中大菜首選第一道就是雞。
現在相比魚來說,做雞的次數就少了,但是有人要是定一下席麵,可選擇的雞太少了可不行。
而在做雞方麵,魯菜還真有一些名菜,比如布袋雞。
布袋雞距今已有近百年的曆史,它以內軟嫩,餡清香,味美不膩而聞名。
而雞肉呈淡紅色,軟嫩而細膩,清香撲鼻。
原來林非凡肯定是不知道這道名菜的,但是現在他知道了。
就是因為這道菜也像是套四寶、三套鴨一樣,有著整雞出骨的手藝。
這就跟脫骨魚一樣,也是在做菜之前,先要把骨頭全部取出來。
這樣的菜,肯定需要刀工,所以並不是隻有粵菜、淮揚菜需要刀工,魯菜做起來也不簡單。
現在林非凡有了做粵菜、淮揚菜學到的刀工,再做起布袋雞來,他就有了不少信心。
每一道美食都是一段曆史的記憶,每一口食物都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在林非凡眼中,美食不僅是滿足口腹之欲的工具,更是理解一種生活態度,一種文化傳統的方式。
魯菜中的布袋雞,傳承的就是一種文化。
布袋雞,這個名字源自它獨特的外形,猶如一個布滿美食的袋子。
它的原料豐富,有笨雞、海參、瑤柱(幹貝)、鮑魚、玉蘭片、瘦豬肉、火腿、魷魚、口蘑等。
這些海陸空的美食集合在一起,構成了一道富有層次感的大菜。
製作布袋雞的過程就像是一場旅行,你可以在其中感受到我國廚藝的精致和嚴謹。
首先,將所有的原料清洗幹淨,浸泡兩小時。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看到了這些食材從大海、大地、空氣中吸取營養,從生命的源頭開始醞釀美味。
接著,開始準備火候,將所有的原料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煮沸。
看著鍋中的食物在熱氣中跳躍,你會仿佛看到了它們在曆史的長河中穿梭,帶著各自的故事匯集在一起。
然後,將火候轉小,加入桂圓,再次煮沸。
這時的鍋中,已經充滿了香氣,那是各種食材在火候下的化學反應,釋放出的美妙味道。
看著這個過程,仿佛看到了曆史的車輪在轉動,不同的文化在交融,生成了這道美食。
最後,將火候轉為文火,煲60分鍾。
這是最後的等待,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在這個過程中,食材中的各種味道彼此滲透,互相交融,生成了獨一無二的味道。
這就是布袋雞的魅力,它不僅僅是一道菜,它是一種情感的表達,一種曆史的回憶,一種文化的象征。
在林非凡看來,布袋雞的味道就像我國的曆史一樣豐富。
每一種原料都代表著一個時代,每一種調料都代表著一個地方的特色。
當這些元素匯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一道獨特的大菜。
這就是布袋雞的獨特之處,它是一個國家的味道,是一個民族的記憶。
品嚐布袋雞,就像在閱讀一本曆史書。
你可以在雞肉的鮮美中,感受到農民的辛勤勞動。
還可以在海參的口感中,感受到海洋的浩渺。
更是可以在幹貝的香味中,感受到大海的深邃。
每一種味道都帶你走進一個不同的世界,讓你體驗到不同的生活。
布袋雞的烹飪過程也是一種藝術,從選材到烹飪,每一步都需要精心操作,每一步都需要耐心等待。
這種精致的烹飪方式,不僅體現了國人對美食的尊重,也體現了國人對生活的態度。
在我們的文化中,烹飪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藝術,一種生活的方式。
總的來說,布袋雞不僅僅是一道美食,它更是一種生活的象征,一種文化的傳承。
每一口布袋雞,都是對曆史的尊重,對生活的熱愛,對美食的追求。
林非凡在做實驗,因為他想要販賣、傳承一下文化,而不是單純的美食。
而魯菜有著悠久的曆史,他是不是可以利用一下?
這樣也可以傳承文明,讓更多的人了解華夏的美食文化,感受一下華夏的曆史魅力。
當然,這隻是一個試探,一個實驗。
而真正做起來,還是需要從殺雞開始。
製作布袋雞時,需要將一隻一斤半的雛雞宰殺。
接著用熱水燙過,水溫由60c逐漸加到80c。
之後是退毛、拔淨毛根、洗淨。
接著才是重點,因為需要整雞脫骨。
要想做好,需要從雞頸刀口處,推至頭下割頸骨,這裏的皮不要割斷。
用刀自頸部往下,剔至尾尖和兩條小腿、兩翅上節骨。
剔去骨頭,連頭帶皮翻剝下來。
切去肛門大腸,摘去內髒。
將雞皮翻過,成原雞形,切去翅梢、嘴尖、爪尖。
做好這一步,才需要進行接下來的製作。
這時將瘦豬肉洗淨,水發口蘑,玉蘭片、幹貝、海參和蛋糕切成一分半見方的丁,並用沸水焯過。
炒勺內放入花生油,中火燒至四成熟時,放蔥末、薑末、肉丁、煸炒後。
再放入玉蘭片、口蘑、海參、幹貝、海米、醬油、精鹽、紹酒,煸炒後盛入碗內;
再從雞頸刀口處裝入雞肚內,即成“布袋雞”。
用二寸長的竹針,將雞頸刀口縫住。
將花生油倒入勺內,旺火燒至七成熟時,將“布袋雞”用蜜水刷過放入油內炸。
待皮麵呈淡紅色時,用小鏟翻轉撥動炸二分鍾撈出,盛入大碗內(腹朝下)。
加入配製好的清湯、醬油、紹酒,精鹽、蔥段、薑片入籠蒸熱取出,將雞放入盤內(腹朝上)。
將蒸雞的原湯盛入炒勺內,再放入醬油、清湯、雞蛋花、馬蹄、濕澱粉勾芡。
沸後撇去浮沫,再加入蔥油、味精調勻,澆在雞上即成。
這時雞肉呈淡紅色,軟嫩而細膩,清香撲鼻。
做這道菜,還算順利,而有了這麽一道魯菜中的經典打底,這讓林非凡對於其他魯菜有了足夠的信心。
“再做一道芙蓉雞片。”
相比布袋雞,芙蓉雞片反而更有名。
這道芙蓉雞片也是一道魯菜名菜,而它在成名後,淮揚菜、川菜等菜係都有該菜品。
通常都是以雞脯肉、雞蛋等食材製作而成。
成菜後,肉片色澤潔白,軟嫩滑香,形如芙蓉。
這道菜之所以有名,就是因為相傳芙蓉雞片曾是京城八大樓之首,東興樓的拿手菜之一。
民國散文家梁實秋在《雅舍談吃》中,曾專為東興樓的芙蓉雞片寫過一篇文章。
最主要的是這道菜還是一道地地道道的國宴名菜,傳說中的吃雞不見雞,便是芙蓉雞片的一大特色。
其色潔白如玉似瑞雪,其形嬌羞淡雅如芙蓉,入口滑嫩,口感飽滿,回味悠長。
所以它是國宴級別的代表名菜,與開水白菜、雞豆花等齊名。
做這道菜,就比較麻煩了,因為裏麵涉及到高湯的熬製,也就是吊湯。
芙蓉雞片本身取材簡單,隻有雞胸肉,蛋清和澱粉。
調味料更簡單,隻用白胡椒和精鹽。
如此簡單的食材和調料,之所以能夠達到“口感飽滿、回味悠長”關鍵就在於這最後高湯的煨製。
因為要做芙蓉雞片,所以要突出雞的味道,就用雞來吊湯。
這就以2年以上的老土雞,吊湯為最佳。
俗話說無雞不鮮,雞重點突出個“鮮”字,同時加入適量的瘦肉來突出“香”字。
將雞宰殺之後清洗幹淨,斬成大塊兒,同時留出雞胸肉留作下一步掃湯用;
考慮到灶具的局限性,將雞斬成塊,正常吊湯一般用整雞。
此過程注意,除去雞頭雞爪和雞屁股。
雞肉吃後,滋味鮮美的全鴿又出現的麵前。
最後又在鴿子肚裏露出一隻體態完整,肚中裝滿海參丁、香菇絲和玉蘭片的鵪鶉。
一道菜肴多種味道,不肥不膩,清爽可口,回味綿長。
套四寶屬衙門派,製作精細,色香味形十分講究,製作時費工費時,技術不過硬不行,火候掌握不好也不行。
最複雜的是剔骨,需全神貫注,猶如藝術雕刻。
以頸部開口,將骨頭一一剔出,個個原形不變。
有的地方雖皮薄如紙,但仍得達到充水不漏。
剔骨後將四禽身套身、腿套腿,成為一體。
你別說,李長久還真是會做,特別是一些特別的刀工菜,他做的都很地道。
可以看出,隻要是涉及到刀工,並且刀工十分複雜的名菜,李長久就做的越好。
這肯定是專門練過,而且肯定是有傳承的。
有了李長久這麽一位大廚,林非凡可是省心了很多。
所以,現在他也有時間,慢慢的提升他的技術。
粵菜、淮揚菜的刀工,還有湯菜的製作,都有點麻煩。
再說,李長久會就可以了,反正最近一段時間,隻要李長久不跳槽,林非凡就沒必要重複學習這些名菜。
他之前願意跟著李長久學習,那完全是因為需要練習刀工。
現在他的刀工有了一定的基礎,林非凡已經不太願意跟在李長久身後學習。
不是為了麵子,而是為了賺錢。
清泉市畢竟是北方省的省會,作為古老的齊魯大地的一員,他們的傳統名菜是魯菜。
而魯菜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宮廷菜的代表。
現在的很多官府菜,都是出自宮廷菜,最後才是民間的家常菜。
國內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以宮廷菜為最,接著是官府菜、魯菜,接下來才是除了魯菜之外的各大菜係。
魯菜為八大菜係之首,這個應該沒有什麽爭議。
而身在齊魯大地之上,吃的最多的還是魯菜。
最近跟著李長久學到了很多,所以一些魯菜的名菜,林非凡已經感覺可以製作一些。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傳統飲食文化博大而精深,精彩絕倫。
有網友說過這樣的話:作個華夏人真好,做個地道的華夏吃貨,那種感覺真的是很幸福。
當然,不同的文化背景,有著不同的飲食觀念和飲食習俗,最終形成了不同的飲食文化。
從春秋戰國時期南北菜肴風味差異的出現,到清晚期八大菜係的基本形成,充分體現了地域環境、氣候物產、民族習俗對我國飲食文化的影響。
而被譽為中國八大菜係之首的魯菜一路走來,以其菜品端莊、口味鹹鮮而受到很多人的喜愛;
當然,齊魯各地的特色知名小吃也是種類繁多、數不勝數,讓人垂涎欲滴、欲罷而不能。
比如棗莊辣子雞,這也可以稱之為齊魯辣子雞。
如果不是深入學習魯菜,林非凡還真不知道,辣子雞在齊魯也有。
相傳在清朝晚期,臨城縣(現棗莊薛城區)北一個叫徐子華的廚師,曾是清皇宮中禦廚。
晚年他告老在本地開了一家飯館,根據自己多年禦廚的經驗心得創造出“辣子雞”這道菜。
棗莊人食雞的曆史悠久,而且較齊魯其他地區的人嗜辣味,普遍喜食辣子雞。
齊魯人口味雖以鹹鮮為主,但棗莊為食辣區。
棗莊十菜九辣,辣鹹鮮是棗莊菜的靈魂。
所以就有了這麽一道棗莊辣子雞,相比川菜之中的辣子雞,棗莊辣子雞還有所不同。
棗莊的辣子雞色豔味正,選用家養的公雞配上上大量的鮮辣椒炒製而成。
為啥說要用公雞炒製呢?因為公雞要不母雞更具有陽剛之氣。
但最重要的就是口感好,味道好。
公雞最好選用本地雞,也就是散養公雞,什麽圈養的啊,市場上賣的肉食雞啊,全都不如本地雞好吃。
味道那就更不用說了,差了不是一星半點兒。
本地雞又以小公雞和老公雞為主,先說一下小公雞。
小公雞的肉吃起來比較鮮嫩,幾乎都不需要吐骨頭;
而老公雞吃起來回味無窮,真的是越吃越想吃,總是吃不夠。
製作辣子雞之前要注意一點,就是很多人在燉雞或者炒雞的時候,都會選擇焯水去雜質和腥味。
但是棗莊辣子雞,是不需要焯水的。
這一點一定要記住,但有人會問了,不焯水如何去除腥味和雜質呢?
首先呢,如果您選用的是本地公雞,新鮮宰的是沒有腥味的。
直接用淨水衝洗上幾遍,去除雜質和血水就可以了。
要知道,正宗的辣子雞從來不過水;
如果是肉食雞或者是冷凍雞,這種或多或少的都會有腥味,但也不要選擇焯水。
去腥的辦法有很多,將雞肉放入清水中,浸泡上2-3個小時的時間就可以。
浸泡的時候可以放入些料酒,期間多換上幾次水即可。
做這道菜所需食材,也就是小公雞一隻、紅尖椒適量。
能吃辣的就多放點,反之就少放一點。
最有特色的應該算是本地的薄皮青辣椒,再就是大蒜、八角、花椒、生薑、大蔥等。
將小公雞宰殺處理幹淨,這種小公雞可選1年左右的,差不多3斤左右即可。
起鍋燒油,油燒熱之後放入薑、八角、花椒入鍋煸香。
出香之後放入雞塊煸炒,雞塊要大火炒製,直到炒到炒出水分,雞肉發出劈裏啪啦的聲音。
這個時候就炒得差不多的,直接導入米醋、醬油和白芷,醋要多放,不要舍不得哦,大約3-4兩左右。
醋的作用一是能去除腥味,二是炒製出特別的香。
雞肉炒勻之後加入適量的清水,沒過食材即可。
可能很多人會問:“炒辣子雞不是不加水嗎?”
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印象中炒雞都是不加水的。
但棗莊的辣子雞卻不同,是需要加水的,這也算棗莊辣子雞的一大特點吧。
加水之後燒開調入適量的食鹽,改小火慢燉上大約15分鍾的時間。
時間到了,將準備好的紅尖椒下入鍋中翻炒均勻,煸炒的時間不宜過長2分鍾左右即可;
待鍋中湯汁變少的時候下入薄皮青辣椒、大蔥、大蒜,改中火翻炒收汁。
待鍋中湯汁變得濃稠的時候,即可出鍋,裝入盤中,撒上香菜段即可。
這道菜做起來簡單,隻是需要注意兩點。
一點是正宗的棗莊辣子雞從來不過水,但前提是一定要選用散養的小公雞,冷凍雞如果不過水的話,就別想吃了。
再一點是棗莊辣子雞的精髓在辣椒,這種薄皮辣椒才是精髓。
如果實在是買不多,那也隻能用其他薄皮辣椒代替了。
棗莊辣子雞做好了,味道鮮、辣、香,加上色豔味重,肯定會有人喜歡。
而林非凡的做法,不僅僅要大火爆炒,更要小火慢燉。
這樣做雞肉脫骨,不柴不老,醬汁濃鬱。
配上特色大餅,左手拿餅,右手夾肉,這才是齊魯炒雞的正確吃法。
而隻要知道這些技巧,做這道菜對於林非凡來說十分簡單。
所以,他隻是稍微試驗了幾次,就做的很好。
而且還能有嗲噱頭,讓一品香更加出名。
畢竟世人都知道川菜辣子雞,可有幾個人知道齊魯辣子雞的?
這就是噱頭,有這種噱頭,反正很多清泉本地人,就會被吸引過來,嚐一嚐本地辣子雞的滋味。
當然,魯菜當中做雞的名菜還有不少,而林非凡就是想要特意加強一下這種菜品。
畢竟之前就說了,魯菜當中大菜首選第一道就是雞。
現在相比魚來說,做雞的次數就少了,但是有人要是定一下席麵,可選擇的雞太少了可不行。
而在做雞方麵,魯菜還真有一些名菜,比如布袋雞。
布袋雞距今已有近百年的曆史,它以內軟嫩,餡清香,味美不膩而聞名。
而雞肉呈淡紅色,軟嫩而細膩,清香撲鼻。
原來林非凡肯定是不知道這道名菜的,但是現在他知道了。
就是因為這道菜也像是套四寶、三套鴨一樣,有著整雞出骨的手藝。
這就跟脫骨魚一樣,也是在做菜之前,先要把骨頭全部取出來。
這樣的菜,肯定需要刀工,所以並不是隻有粵菜、淮揚菜需要刀工,魯菜做起來也不簡單。
現在林非凡有了做粵菜、淮揚菜學到的刀工,再做起布袋雞來,他就有了不少信心。
每一道美食都是一段曆史的記憶,每一口食物都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在林非凡眼中,美食不僅是滿足口腹之欲的工具,更是理解一種生活態度,一種文化傳統的方式。
魯菜中的布袋雞,傳承的就是一種文化。
布袋雞,這個名字源自它獨特的外形,猶如一個布滿美食的袋子。
它的原料豐富,有笨雞、海參、瑤柱(幹貝)、鮑魚、玉蘭片、瘦豬肉、火腿、魷魚、口蘑等。
這些海陸空的美食集合在一起,構成了一道富有層次感的大菜。
製作布袋雞的過程就像是一場旅行,你可以在其中感受到我國廚藝的精致和嚴謹。
首先,將所有的原料清洗幹淨,浸泡兩小時。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看到了這些食材從大海、大地、空氣中吸取營養,從生命的源頭開始醞釀美味。
接著,開始準備火候,將所有的原料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煮沸。
看著鍋中的食物在熱氣中跳躍,你會仿佛看到了它們在曆史的長河中穿梭,帶著各自的故事匯集在一起。
然後,將火候轉小,加入桂圓,再次煮沸。
這時的鍋中,已經充滿了香氣,那是各種食材在火候下的化學反應,釋放出的美妙味道。
看著這個過程,仿佛看到了曆史的車輪在轉動,不同的文化在交融,生成了這道美食。
最後,將火候轉為文火,煲60分鍾。
這是最後的等待,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在這個過程中,食材中的各種味道彼此滲透,互相交融,生成了獨一無二的味道。
這就是布袋雞的魅力,它不僅僅是一道菜,它是一種情感的表達,一種曆史的回憶,一種文化的象征。
在林非凡看來,布袋雞的味道就像我國的曆史一樣豐富。
每一種原料都代表著一個時代,每一種調料都代表著一個地方的特色。
當這些元素匯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一道獨特的大菜。
這就是布袋雞的獨特之處,它是一個國家的味道,是一個民族的記憶。
品嚐布袋雞,就像在閱讀一本曆史書。
你可以在雞肉的鮮美中,感受到農民的辛勤勞動。
還可以在海參的口感中,感受到海洋的浩渺。
更是可以在幹貝的香味中,感受到大海的深邃。
每一種味道都帶你走進一個不同的世界,讓你體驗到不同的生活。
布袋雞的烹飪過程也是一種藝術,從選材到烹飪,每一步都需要精心操作,每一步都需要耐心等待。
這種精致的烹飪方式,不僅體現了國人對美食的尊重,也體現了國人對生活的態度。
在我們的文化中,烹飪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藝術,一種生活的方式。
總的來說,布袋雞不僅僅是一道美食,它更是一種生活的象征,一種文化的傳承。
每一口布袋雞,都是對曆史的尊重,對生活的熱愛,對美食的追求。
林非凡在做實驗,因為他想要販賣、傳承一下文化,而不是單純的美食。
而魯菜有著悠久的曆史,他是不是可以利用一下?
這樣也可以傳承文明,讓更多的人了解華夏的美食文化,感受一下華夏的曆史魅力。
當然,這隻是一個試探,一個實驗。
而真正做起來,還是需要從殺雞開始。
製作布袋雞時,需要將一隻一斤半的雛雞宰殺。
接著用熱水燙過,水溫由60c逐漸加到80c。
之後是退毛、拔淨毛根、洗淨。
接著才是重點,因為需要整雞脫骨。
要想做好,需要從雞頸刀口處,推至頭下割頸骨,這裏的皮不要割斷。
用刀自頸部往下,剔至尾尖和兩條小腿、兩翅上節骨。
剔去骨頭,連頭帶皮翻剝下來。
切去肛門大腸,摘去內髒。
將雞皮翻過,成原雞形,切去翅梢、嘴尖、爪尖。
做好這一步,才需要進行接下來的製作。
這時將瘦豬肉洗淨,水發口蘑,玉蘭片、幹貝、海參和蛋糕切成一分半見方的丁,並用沸水焯過。
炒勺內放入花生油,中火燒至四成熟時,放蔥末、薑末、肉丁、煸炒後。
再放入玉蘭片、口蘑、海參、幹貝、海米、醬油、精鹽、紹酒,煸炒後盛入碗內;
再從雞頸刀口處裝入雞肚內,即成“布袋雞”。
用二寸長的竹針,將雞頸刀口縫住。
將花生油倒入勺內,旺火燒至七成熟時,將“布袋雞”用蜜水刷過放入油內炸。
待皮麵呈淡紅色時,用小鏟翻轉撥動炸二分鍾撈出,盛入大碗內(腹朝下)。
加入配製好的清湯、醬油、紹酒,精鹽、蔥段、薑片入籠蒸熱取出,將雞放入盤內(腹朝上)。
將蒸雞的原湯盛入炒勺內,再放入醬油、清湯、雞蛋花、馬蹄、濕澱粉勾芡。
沸後撇去浮沫,再加入蔥油、味精調勻,澆在雞上即成。
這時雞肉呈淡紅色,軟嫩而細膩,清香撲鼻。
做這道菜,還算順利,而有了這麽一道魯菜中的經典打底,這讓林非凡對於其他魯菜有了足夠的信心。
“再做一道芙蓉雞片。”
相比布袋雞,芙蓉雞片反而更有名。
這道芙蓉雞片也是一道魯菜名菜,而它在成名後,淮揚菜、川菜等菜係都有該菜品。
通常都是以雞脯肉、雞蛋等食材製作而成。
成菜後,肉片色澤潔白,軟嫩滑香,形如芙蓉。
這道菜之所以有名,就是因為相傳芙蓉雞片曾是京城八大樓之首,東興樓的拿手菜之一。
民國散文家梁實秋在《雅舍談吃》中,曾專為東興樓的芙蓉雞片寫過一篇文章。
最主要的是這道菜還是一道地地道道的國宴名菜,傳說中的吃雞不見雞,便是芙蓉雞片的一大特色。
其色潔白如玉似瑞雪,其形嬌羞淡雅如芙蓉,入口滑嫩,口感飽滿,回味悠長。
所以它是國宴級別的代表名菜,與開水白菜、雞豆花等齊名。
做這道菜,就比較麻煩了,因為裏麵涉及到高湯的熬製,也就是吊湯。
芙蓉雞片本身取材簡單,隻有雞胸肉,蛋清和澱粉。
調味料更簡單,隻用白胡椒和精鹽。
如此簡單的食材和調料,之所以能夠達到“口感飽滿、回味悠長”關鍵就在於這最後高湯的煨製。
因為要做芙蓉雞片,所以要突出雞的味道,就用雞來吊湯。
這就以2年以上的老土雞,吊湯為最佳。
俗話說無雞不鮮,雞重點突出個“鮮”字,同時加入適量的瘦肉來突出“香”字。
將雞宰殺之後清洗幹淨,斬成大塊兒,同時留出雞胸肉留作下一步掃湯用;
考慮到灶具的局限性,將雞斬成塊,正常吊湯一般用整雞。
此過程注意,除去雞頭雞爪和雞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