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個月末,被該死的典仗正家的小孩說了一些不知所謂的言語之後。
方正巒便開始對兩樣事物感到過敏:小孩子以及小孩子問的問題。
刁鑽的,古怪的,不令人喜歡的,離經叛道的,影響他心情的。
這當然不是因為他非常高尚的麵皮被寥寥數語扯下來,摔在地上,蹂躪一番之後終於露出了並不算高尚的內心。
不,其實他根本不認為自己內心陰私的想法有任何可恥之處。
本來就沒錯嘛!自己這種人,讀了聖賢書,必然以教化萬民為己任,拯救百姓於苦難的職責,當然是得到高位之後才可以進行的事情,否則可不就浪費了自己寒窗數十載了嗎?
所以這當然是小孩子不懂事,不了解社會的複雜,才會用這種言語羞辱一位高尚的受到許許多多士子寒門追捧的先生。
若是換做旁的老師,恐怕早就受不了這一種羞辱,義憤填膺的就此不來了。
隻可惜自己肩負著教育好世子殿下的重要職責,又胸有師德,外加上為了黎明蒼生記,不可使下一任興王如同現一任一樣荒唐放縱,肆意侵占民田民脂民膏,因此他認為自己這是忍辱負重,不得不來上課。
雖然方正巒勸服自己的時間隻用了一天,但不妨礙他被自己這種高尚的情操所感動。
隻不過,這種感動所化作的上課備課動力,在半個月不到的功夫,就消失不見了。
這不是因為寶衣局的開張。
寶衣局開張,說實話,對他的影響不大。
因為他偷摸還去過,他也喜好風雅,對於在衣衫袍袖上丹青寫詩這等既妙趣橫生,又彰顯文人氣質,區分於平民的新奇之物,他表示非常欣慰,世子殿下沒有辜負他的教導。
他教的可是詩經!這種行為完全可以說來自於他的教導,變向來說,全安陸州人都可以感謝他這位先生。
隻是……後續的發展,他就覺得不那麽美妙了。
這關鍵便在於,這兩日世子殿下並沒有在他這裏就學。
世子殿下從不缺課,就是有了其他事宜,或者欲要貪戀美景趣物時,也會提前告假,其態度畢恭畢敬,很是尊師重道,一直為他方正巒所喜愛。
可這種態度,現在沒有了。
昨日他去了另外一名小小童生那裏,居然去學什麽他早已通讀,自己早已解釋其義的千字文,三字經。
而到了今日,他再度去那人處讀書,枯等至中午時分,才有醃臢閹人,匆忙跑來知會一聲。
到了這個時候,他方正巒才曉得這些個破事!
他初聽聞時,還以為那醃臢貨是在欺騙自己,怎會有一個曉得四書五經,念誦過詩經這等美妙文字的聰慧孩童,掉過頭去從旁的先生。
不!都不算先生,就是個隻能教蒙學的小人!
在這等人手中重新去掌握那等根本不需要再學的千字文?
那童生講學真就這般有魅力,這般吸引學生?
還是說這個人的品德受到許多人追捧,名聲受到許多人讚揚?
可笑,如果真那麽好,為何隻是區區童生?
他方正巒可是有望舉人的秀才,那童生拿什麽和自己比,嗯?
其實最叫人氣憤,最叫人悲痛欲絕的是誰呢?
不必問,能夠傷害一名老師脆弱心靈的,除卻他疼愛的學生之外,還能有什麽人呢?
方正巒,毫無疑問的認為自己就是那個被傷透了心的角色。
他覺得自己此刻非常悲傷。
悲傷於自己的學生自甘墮落,這豈不是在指責他這先生沒有教導的好?
方正巒覺得自己不免悲從中來,有些不能自已。
用一副猙獰中充斥著狂躁,幾乎無法忍受,又生生壓抑的模樣來表達他的悲傷。
王府王妃養的貓見著這副模樣,也不禁怕了,迅速竄去了遠處
好在文人們都擁有非常良好的麵部調節能力,一般來說,觸發這種能力的條件就是,必須有外人在場。
比如陸鬆帶領著巡視王府隊伍過去時,打眼往裏麵瞧上了一眼,他發現這個方先生一片鎮定自若的神色,一手釋卷,一手輕撫茶盞,一派悠然。
這令陸鬆都不禁感到奇怪了,真有這麽坐的住的高人?
殊不知,一派雲淡風輕之間,盡顯刻薄之色。
方正巒品了一會兒,平日了嚐起來極為美味,今日卻充斥苦澀的茶水。
他至少也要待一會兒,才可以離開。
因為王府重地,不是什麽隨意就能夠出入的地方。
眼睛隨意掃視這個什麽人也沒有的小院子。
陡然間他的眼神一凝,見著一個藍皮的簿子擺在世子殿下私人常用的小桌之上。
許是侍女大意吧,這個封皮的薄子一般代表賬簿,是不得隨意給旁人看的,但是卻被非常隨意的擺放在了這外麵的桌子上。
這要是給別家主人見著了,非打死這等粗心大意的侍女下人不可。
可這是王府之內,因此這等粗心大意的事情便能夠被理解——什麽瘋子闖王府偷賬簿?
方正巒狀似隨意,仿佛就是讀著書,閑庭信步般踱步走到了邊上去。
又好似不小心,手搭著袖子,一甩袖袍,似是拍打灰塵,卷開一頁。
更如同一陣風吹,一紙文字,便如同渾不在意般吸引住了方正巒的眼球。
七月中旬二日,費銀兩二百,定製匾額,正南麵,南市集,十裏鋪巷陳氏雕刻。
七月中旬三日,因買回流民子五人,靡費銀兩,七十四兩五錢。
方正巒皺了皺眉頭,他認為七十四兩銀子實在是太過浪費,幾碗米糧就能夠換取的東西,實在是太過於敗家。
七月中旬四日至六日,雕紋木牌樓梯......
七月中旬七日,王府織娘額外的布料,染料錢......
七月中旬末,寶衣局開張......
接下來的數字就叫他幾乎驚呼出聲了。
七月下旬三日,城中李氏秀才,李元朗與城南孫氏舉人孫成相爭李白之將進酒衣......得銀二百一十八兩又三錢。
四日......得銀五百八十兩。
五日......得銀一千零六兩。
......
這看得方正巒自認為冷汗涔涔,他覺得一名稚子掌握太多的錢財,以及過於豐厚的收入來源,不是一件好事。
尤其是這名稚子還是皇族,這就更不應當了。
因為皇帝是天下臣民之表,朝中良臣正通過不懈努力去規勸陛下,不應當與民爭利,應當施行仁政,放寬賦稅,與民休息。
世子殿下的店鋪,既然它這麽能賺取銀兩,不必說,那一定是對民造成了傷害的,若是,若是沒有一個足夠有威望,足夠有名氣的人把持這份產業,說不得就會生出亂子。
更有甚者,傷害民財,掠奪民脂民膏,造成一些百姓家無餘財,一些平民困苦而無餘力鑽研聖賢之書......這可是對國朝,都是有影響的事情呀!‘
方正巒眉頭不自覺就被這種想法給鎖住了,而這種想法,在他看到了這樣一行小字的時候,立刻被擴大了數十倍也不止的地步。
另記:七月下旬,三日,秀才丁奉陽,聚眾士子鬧事,因其餘諸士子齊力協助,得以平息,但後續查詢可知,安陸州丁氏布料商行,河口鎮丁氏,三代以來以布料生意為營生,需多多注意。
這句話豈不正是證明了,世子殿下與民爭利的行為已然造成了影響嗎?
那丁氏,已經是傳承了百餘年的大家族了,祖上連出過四名進士,而至今家中任然有舉人。
而丁老族長他也認得,好幾次在停雲閣裏都與他在一起吟詩作對,共餐一桌,這老族長不愧是良善百姓,很好相與的一人,其文采,其智慧都是他方正巒平生僅見的,家中子弟也都有出息。
可這樣一個人,居然被逼迫著,叫家中子弟聚眾鬧事......可見民已經到了忍耐不得的地步了,也可見世子殿下這等與民爭利的行為,究竟會使多少人遭受不白的損失。
作為他的先生,怎麽可以坐視這種事情發生,任由其隨意發展呢?
然而......正麵的規勸,起不到任何作用。
觀當今內閣首輔楊廷和的反麵例子就能夠知道,一名老師的規勸,隻能勸阻一時,甚至說多勸,可能還會招至反效果也說不定。
興許,隻有用一些不那麽常規,不那麽正道的手段,強製性的讓世子殿下不再持有,才能夠起到良好的規勸作用。
方正巒再也沒有了待下去的欲望,反正世子殿下也不來上課,而且自己長期以來兢兢業業,因世子殿下不來就學而告假,他本來也就是非常合理的事情。
隻是,非常倒黴的是,王府下人在通報過王府管事之後,過了約莫一刻鍾左右,是王爺親自接見了他。
“方先生,欲要何處去?”
以往,若是受到王爺親自接見,方正巒一定會感覺受寵若驚,會感覺自己受到重視,同時也會感覺到身上肩負教育皇族子弟的重要職責。
可今日不同,他隻覺得,王爺的眼神,那種微微眯著的下垂眼,令他感到渾身不爽利,隻欲快速離開,好去辦他的大事去。
“世子,不來就學,後進末學就是有一肚子墨水欲要傳授,也無處傾囊,不如早歸。”
“先生,這是對吾兒失望了?是對吾兒有了放棄之意?”
“不不不!世子殿下聰慧過人,平日裏也勤勉好學,不過貪玩半晌,小生認為,這是不打緊的事,隻要別依著這性子,任由散漫,晚輩還是可以教學的。”
“哦?那先生何不等待一二,等世子歸家,由你這做先生的親自行教育之事,豈不是更好?須知吾兒平日裏可都對先生倍加尊崇,有時我這做父王的言語也不及先生的半句話,可見先生在吾兒心中的份量。”
平日裏的方正巒如果聽了這種話,那麽就算是等到天黑,在王府裏住上一夜,也是要把世子給等到的,這樣也不失為一樁美談。
但他現在著實沒有那心思,他“認為”規勸的必要手段,在於巧取豪奪。
“唉!興王殿下,後進末學,本也想非板正世子殿下之學業,令其走在康莊大道之上,可惜,吾聽聞,世子殿下竟自甘於童子之學,需知世子之蒙學,早四歲隻是已然學畢,不必複學,可見世子殿下時貪於同齡孩童之嬉戲,鄉野蒙學之雜趣,隻叫我想要規勸一二,也找不見世子殿下人在何處啊,承蒙......”
興王用一聲歎氣直接打斷了方正巒接下來的長篇大論“唉!吾知曉先生的意思了,慚愧慚愧,小王我有愧於先生。”說著興王竟然站起身來,深施一禮,充分表達了歉意“這皆怪罪本王對世子疏於管教,竟至先生寒心至此,先生既然都這樣說了,本王也實在不好多加挽留,先生自行離去吧,至於一紙契文,不日我將呈送州府之中。”
方正巒大驚失色,這等上佳差事,可是他花了不少銀子,使了關係才勉強得到,怎麽可以被三言兩語就辭去呢?
剛才他的長篇大論,可都沒有進行至一半,怎的就會有這種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呢?平日裏興王殿下不都時慣會聽完自己講話的嗎?
“興王殿......”
正當方正巒欲要補救之際,旁邊一太監又插言道。
“王爺,奴才鬥膽問詢一句,等世子殿下回來,是否讓殿下來見您。”
“這是當然之事。”興王十分自然的向著內宅而去,太監也十分自然的跟著,但方正巒未經許可,不得亂闖!
他現在連世子殿下的小院,也不得去了!
“那逆子,忤逆師長,致使其先生辭去師長一職,可見他已經頑劣到了什麽地步!這也都怪你們這些近侍!平日裏世子的斑斑劣跡,怎麽就聽不到你們向我來報呢?”
“哎喲!老奴我哪裏敢管束小主人,而且小主人平日裏就既孝順,又聰慧過人,說句王爺您聽了不高興的,奴才這等蠢笨人,哪裏能猜度小主人的心思呢?”
“可惱,可惱,也罷!這等逆子,也就是我來管教了!”
聲音愈發遠了,一旁侍衛連戳了兩次方正巒,這才將他戳的有了動靜。
方正巒轉過背去,輕車熟路的走在最前麵,對於現在的他來說,這條走過數千次,熟悉無比的進去王府的道路,此刻他每走一步,就失去一步。
不過他仍然走在最前麵,因為他此刻的猙獰表情,終於刻畫上了一個新的詞匯——怨毒。
方正巒便開始對兩樣事物感到過敏:小孩子以及小孩子問的問題。
刁鑽的,古怪的,不令人喜歡的,離經叛道的,影響他心情的。
這當然不是因為他非常高尚的麵皮被寥寥數語扯下來,摔在地上,蹂躪一番之後終於露出了並不算高尚的內心。
不,其實他根本不認為自己內心陰私的想法有任何可恥之處。
本來就沒錯嘛!自己這種人,讀了聖賢書,必然以教化萬民為己任,拯救百姓於苦難的職責,當然是得到高位之後才可以進行的事情,否則可不就浪費了自己寒窗數十載了嗎?
所以這當然是小孩子不懂事,不了解社會的複雜,才會用這種言語羞辱一位高尚的受到許許多多士子寒門追捧的先生。
若是換做旁的老師,恐怕早就受不了這一種羞辱,義憤填膺的就此不來了。
隻可惜自己肩負著教育好世子殿下的重要職責,又胸有師德,外加上為了黎明蒼生記,不可使下一任興王如同現一任一樣荒唐放縱,肆意侵占民田民脂民膏,因此他認為自己這是忍辱負重,不得不來上課。
雖然方正巒勸服自己的時間隻用了一天,但不妨礙他被自己這種高尚的情操所感動。
隻不過,這種感動所化作的上課備課動力,在半個月不到的功夫,就消失不見了。
這不是因為寶衣局的開張。
寶衣局開張,說實話,對他的影響不大。
因為他偷摸還去過,他也喜好風雅,對於在衣衫袍袖上丹青寫詩這等既妙趣橫生,又彰顯文人氣質,區分於平民的新奇之物,他表示非常欣慰,世子殿下沒有辜負他的教導。
他教的可是詩經!這種行為完全可以說來自於他的教導,變向來說,全安陸州人都可以感謝他這位先生。
隻是……後續的發展,他就覺得不那麽美妙了。
這關鍵便在於,這兩日世子殿下並沒有在他這裏就學。
世子殿下從不缺課,就是有了其他事宜,或者欲要貪戀美景趣物時,也會提前告假,其態度畢恭畢敬,很是尊師重道,一直為他方正巒所喜愛。
可這種態度,現在沒有了。
昨日他去了另外一名小小童生那裏,居然去學什麽他早已通讀,自己早已解釋其義的千字文,三字經。
而到了今日,他再度去那人處讀書,枯等至中午時分,才有醃臢閹人,匆忙跑來知會一聲。
到了這個時候,他方正巒才曉得這些個破事!
他初聽聞時,還以為那醃臢貨是在欺騙自己,怎會有一個曉得四書五經,念誦過詩經這等美妙文字的聰慧孩童,掉過頭去從旁的先生。
不!都不算先生,就是個隻能教蒙學的小人!
在這等人手中重新去掌握那等根本不需要再學的千字文?
那童生講學真就這般有魅力,這般吸引學生?
還是說這個人的品德受到許多人追捧,名聲受到許多人讚揚?
可笑,如果真那麽好,為何隻是區區童生?
他方正巒可是有望舉人的秀才,那童生拿什麽和自己比,嗯?
其實最叫人氣憤,最叫人悲痛欲絕的是誰呢?
不必問,能夠傷害一名老師脆弱心靈的,除卻他疼愛的學生之外,還能有什麽人呢?
方正巒,毫無疑問的認為自己就是那個被傷透了心的角色。
他覺得自己此刻非常悲傷。
悲傷於自己的學生自甘墮落,這豈不是在指責他這先生沒有教導的好?
方正巒覺得自己不免悲從中來,有些不能自已。
用一副猙獰中充斥著狂躁,幾乎無法忍受,又生生壓抑的模樣來表達他的悲傷。
王府王妃養的貓見著這副模樣,也不禁怕了,迅速竄去了遠處
好在文人們都擁有非常良好的麵部調節能力,一般來說,觸發這種能力的條件就是,必須有外人在場。
比如陸鬆帶領著巡視王府隊伍過去時,打眼往裏麵瞧上了一眼,他發現這個方先生一片鎮定自若的神色,一手釋卷,一手輕撫茶盞,一派悠然。
這令陸鬆都不禁感到奇怪了,真有這麽坐的住的高人?
殊不知,一派雲淡風輕之間,盡顯刻薄之色。
方正巒品了一會兒,平日了嚐起來極為美味,今日卻充斥苦澀的茶水。
他至少也要待一會兒,才可以離開。
因為王府重地,不是什麽隨意就能夠出入的地方。
眼睛隨意掃視這個什麽人也沒有的小院子。
陡然間他的眼神一凝,見著一個藍皮的簿子擺在世子殿下私人常用的小桌之上。
許是侍女大意吧,這個封皮的薄子一般代表賬簿,是不得隨意給旁人看的,但是卻被非常隨意的擺放在了這外麵的桌子上。
這要是給別家主人見著了,非打死這等粗心大意的侍女下人不可。
可這是王府之內,因此這等粗心大意的事情便能夠被理解——什麽瘋子闖王府偷賬簿?
方正巒狀似隨意,仿佛就是讀著書,閑庭信步般踱步走到了邊上去。
又好似不小心,手搭著袖子,一甩袖袍,似是拍打灰塵,卷開一頁。
更如同一陣風吹,一紙文字,便如同渾不在意般吸引住了方正巒的眼球。
七月中旬二日,費銀兩二百,定製匾額,正南麵,南市集,十裏鋪巷陳氏雕刻。
七月中旬三日,因買回流民子五人,靡費銀兩,七十四兩五錢。
方正巒皺了皺眉頭,他認為七十四兩銀子實在是太過浪費,幾碗米糧就能夠換取的東西,實在是太過於敗家。
七月中旬四日至六日,雕紋木牌樓梯......
七月中旬七日,王府織娘額外的布料,染料錢......
七月中旬末,寶衣局開張......
接下來的數字就叫他幾乎驚呼出聲了。
七月下旬三日,城中李氏秀才,李元朗與城南孫氏舉人孫成相爭李白之將進酒衣......得銀二百一十八兩又三錢。
四日......得銀五百八十兩。
五日......得銀一千零六兩。
......
這看得方正巒自認為冷汗涔涔,他覺得一名稚子掌握太多的錢財,以及過於豐厚的收入來源,不是一件好事。
尤其是這名稚子還是皇族,這就更不應當了。
因為皇帝是天下臣民之表,朝中良臣正通過不懈努力去規勸陛下,不應當與民爭利,應當施行仁政,放寬賦稅,與民休息。
世子殿下的店鋪,既然它這麽能賺取銀兩,不必說,那一定是對民造成了傷害的,若是,若是沒有一個足夠有威望,足夠有名氣的人把持這份產業,說不得就會生出亂子。
更有甚者,傷害民財,掠奪民脂民膏,造成一些百姓家無餘財,一些平民困苦而無餘力鑽研聖賢之書......這可是對國朝,都是有影響的事情呀!‘
方正巒眉頭不自覺就被這種想法給鎖住了,而這種想法,在他看到了這樣一行小字的時候,立刻被擴大了數十倍也不止的地步。
另記:七月下旬,三日,秀才丁奉陽,聚眾士子鬧事,因其餘諸士子齊力協助,得以平息,但後續查詢可知,安陸州丁氏布料商行,河口鎮丁氏,三代以來以布料生意為營生,需多多注意。
這句話豈不正是證明了,世子殿下與民爭利的行為已然造成了影響嗎?
那丁氏,已經是傳承了百餘年的大家族了,祖上連出過四名進士,而至今家中任然有舉人。
而丁老族長他也認得,好幾次在停雲閣裏都與他在一起吟詩作對,共餐一桌,這老族長不愧是良善百姓,很好相與的一人,其文采,其智慧都是他方正巒平生僅見的,家中子弟也都有出息。
可這樣一個人,居然被逼迫著,叫家中子弟聚眾鬧事......可見民已經到了忍耐不得的地步了,也可見世子殿下這等與民爭利的行為,究竟會使多少人遭受不白的損失。
作為他的先生,怎麽可以坐視這種事情發生,任由其隨意發展呢?
然而......正麵的規勸,起不到任何作用。
觀當今內閣首輔楊廷和的反麵例子就能夠知道,一名老師的規勸,隻能勸阻一時,甚至說多勸,可能還會招至反效果也說不定。
興許,隻有用一些不那麽常規,不那麽正道的手段,強製性的讓世子殿下不再持有,才能夠起到良好的規勸作用。
方正巒再也沒有了待下去的欲望,反正世子殿下也不來上課,而且自己長期以來兢兢業業,因世子殿下不來就學而告假,他本來也就是非常合理的事情。
隻是,非常倒黴的是,王府下人在通報過王府管事之後,過了約莫一刻鍾左右,是王爺親自接見了他。
“方先生,欲要何處去?”
以往,若是受到王爺親自接見,方正巒一定會感覺受寵若驚,會感覺自己受到重視,同時也會感覺到身上肩負教育皇族子弟的重要職責。
可今日不同,他隻覺得,王爺的眼神,那種微微眯著的下垂眼,令他感到渾身不爽利,隻欲快速離開,好去辦他的大事去。
“世子,不來就學,後進末學就是有一肚子墨水欲要傳授,也無處傾囊,不如早歸。”
“先生,這是對吾兒失望了?是對吾兒有了放棄之意?”
“不不不!世子殿下聰慧過人,平日裏也勤勉好學,不過貪玩半晌,小生認為,這是不打緊的事,隻要別依著這性子,任由散漫,晚輩還是可以教學的。”
“哦?那先生何不等待一二,等世子歸家,由你這做先生的親自行教育之事,豈不是更好?須知吾兒平日裏可都對先生倍加尊崇,有時我這做父王的言語也不及先生的半句話,可見先生在吾兒心中的份量。”
平日裏的方正巒如果聽了這種話,那麽就算是等到天黑,在王府裏住上一夜,也是要把世子給等到的,這樣也不失為一樁美談。
但他現在著實沒有那心思,他“認為”規勸的必要手段,在於巧取豪奪。
“唉!興王殿下,後進末學,本也想非板正世子殿下之學業,令其走在康莊大道之上,可惜,吾聽聞,世子殿下竟自甘於童子之學,需知世子之蒙學,早四歲隻是已然學畢,不必複學,可見世子殿下時貪於同齡孩童之嬉戲,鄉野蒙學之雜趣,隻叫我想要規勸一二,也找不見世子殿下人在何處啊,承蒙......”
興王用一聲歎氣直接打斷了方正巒接下來的長篇大論“唉!吾知曉先生的意思了,慚愧慚愧,小王我有愧於先生。”說著興王竟然站起身來,深施一禮,充分表達了歉意“這皆怪罪本王對世子疏於管教,竟至先生寒心至此,先生既然都這樣說了,本王也實在不好多加挽留,先生自行離去吧,至於一紙契文,不日我將呈送州府之中。”
方正巒大驚失色,這等上佳差事,可是他花了不少銀子,使了關係才勉強得到,怎麽可以被三言兩語就辭去呢?
剛才他的長篇大論,可都沒有進行至一半,怎的就會有這種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呢?平日裏興王殿下不都時慣會聽完自己講話的嗎?
“興王殿......”
正當方正巒欲要補救之際,旁邊一太監又插言道。
“王爺,奴才鬥膽問詢一句,等世子殿下回來,是否讓殿下來見您。”
“這是當然之事。”興王十分自然的向著內宅而去,太監也十分自然的跟著,但方正巒未經許可,不得亂闖!
他現在連世子殿下的小院,也不得去了!
“那逆子,忤逆師長,致使其先生辭去師長一職,可見他已經頑劣到了什麽地步!這也都怪你們這些近侍!平日裏世子的斑斑劣跡,怎麽就聽不到你們向我來報呢?”
“哎喲!老奴我哪裏敢管束小主人,而且小主人平日裏就既孝順,又聰慧過人,說句王爺您聽了不高興的,奴才這等蠢笨人,哪裏能猜度小主人的心思呢?”
“可惱,可惱,也罷!這等逆子,也就是我來管教了!”
聲音愈發遠了,一旁侍衛連戳了兩次方正巒,這才將他戳的有了動靜。
方正巒轉過背去,輕車熟路的走在最前麵,對於現在的他來說,這條走過數千次,熟悉無比的進去王府的道路,此刻他每走一步,就失去一步。
不過他仍然走在最前麵,因為他此刻的猙獰表情,終於刻畫上了一個新的詞匯——怨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