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結束後,五路大軍開始行動了。
1974年仍沿續用著“七億人民七億兵,萬裏江山萬裏營”的口號,東北是邊防第一線,肩負著反修防修的戰略重任,國家的宣傳口徑是“蘇聯陳兵百萬,對我虎視耽耽”。為此,東北的民兵組織特別嚴密,公社是民兵營,大隊是民兵連,小隊是民兵排。民兵中有基幹民兵,是發槍的,一個小隊有2名,於家窩堡大隊有16名,他們都是退伍軍人,歸公社武裝部管理,享受大隊津貼,和大隊誤工補工的治保主任、團書記、婦女主任一樣,一年有半年的工資。他們平時每4個人一組,輪流在大隊值班。
那時侯公社沒有公安派出所,隻設一名公安特派員,在大隊設治保主任,由特派員和大隊雙重管理,那些基幹民兵便成了治保主任的治安聯防隊員,平時管理四類分子,發生刑事案件協同公安特派員辦案。為此,大隊對治保主任的人選要求很高,大多數是由副書記兼任,民兵連長是這支隊伍的頭。
第一路大軍的出動把雲鵬和紅梅創建了五天的和諧局麵打破了。十字街正街沒有多少住戶,比如南街,除了東南角和西南角,就是中小學了,中小學南邊是大壕,大壕南麵便是大地了;再如東街,除了大隊部和對著的鐵匠爐、獸醫站、配種站,隻有二隊的五六戶人家和二隊集體戶及小隊部;還如西街,除了供銷點、診所、拖拉機站、集體戶、生產隊、場院,也是五六戶住戶;大部分社員都住在北街,那裏有兩條窄街,是三隊和五隊與二隊和四隊的分界處,街南有二隊和四隊社員的院落,街北則是三隊和五隊社員的院落;為此,北街是清理的重點,那裏有120個柴禾垛要挪動。
農民的小農意識是與生俱來的,得寸進尺,貪得無厭,你放開一尺,他就會占一米,為了自己的一些蠅頭小利便不惜侵占公共利益。他們又欺軟怕硬,跟他做思想工作行不通,他們會覺得法不責眾,不理睬你。隻有動真格的,他們才聽從號令。
馬春昌采取的是先禮後兵策略,先用大喇叭通知,讓社員在三天之內自行清理。時間一到,民兵使從一頭開始,或將那柴禾用大車強行拉走,還要讓他家付用車的工錢,或是放火去燒那柴禾垛,社員告饒了,他們再去救火,弄得雞飛狗跳。為此,這一路大軍成效顯著,僅五天就把那兩條街及各條胡同清理得幹幹淨淨了。
第二路大軍是劉國梁率領的產業大軍,他掌管著大隊的三坊、三攤、一廠一爐一所,手下有20多個工人,全都是靠大隊開資吃飯的,他把這些人分到各小隊,清點馬騾驢,一一登記造冊,共登記了176匹,其中馬82匹、騾子48匹、驢46匹,其中包含著散馬群。
他還派人出去對白家窩堡、韋家窩堡、皮家窩堡進行了明查暗訪,發現這三個大隊的散馬群也不少,加起來有200多匹。
馬、騾、驢屬於役畜,是不允許宰殺的,在許多地方,牛也被列為役畜,隻是在馬騾驢有剩餘的地方,牛才不被定為役畜,這四個窩堡便是這樣。縣裏把役畜交易都收到了農業局下屬的畜牧總站,哪裏缺役畜了,要層層打報告,他們再給役畜有餘份的地方下指標調配,價格也由他們定。
第三路是李玉成單打獨鬥,他平時是主管化肥和農藥推廣,生豬及農副產品收購,跑一下柴油供應等事務,和供銷點關係密切,平時總泡在供銷點裏。公社供銷社來人搭攤床了,他便當了幫工。許多年貨都由供銷社說得算,他很悠閑。
第四路雖然也隻有於會計一個人,但是,他這回接手的業務有權力,縣裏來人住了兩天就回去了,給他扔下了兩本契約證明,一本100張,都是帶存根的,他每開出一張都和契稅連著,雖然權大,責任也大,他在孜孜不倦地研究著工作流程,起草著製度。
縣裏的人是落實了市場地點後離去的,那地點暫時定在了小學院內,大隊給人家寫了保證書,要用收上來的交易費建騾馬交易市場,黃祥簽了字。
但是,他心裏沒有具體打算。他有老豬腰子,看能掙多少錢,再決定修建與否,即使建也和拖拉機站建到一起,那牲畜交易是牙人袖裏吞金完成的事,和市場無關,把牲口趕到大壕裏也能交易。要想天天都開集那是夢想,一個月能開一次集就燒高香了。
第五路是黃祥親率的招人大軍,他看了小學的舞台很高興,對聽評書、猜謎語尤為滿意。
他說:“看來這個戲台是修對了,當時沒想到它還能派上這個用場,隻尋思應付檢查了,要知道有這個用場,那台子就應該修成炕,你們冬天在上邊演出就暖和了。”
雲鵬和紅梅給他出主意,縣裏和其他公社來人也是咱們展示學小靳莊活動的機會,為此,各小隊的板報還得出,圖書室還得用,政治隊長還得發揮作用。
黃祥說:“這些都好辦,就是得真有來賣牲口的,縣裏來的都是看熱鬧的,還得供他們吃住,弄不好要賠錢,咱們得把範圍弄得廣一些,把真正有牲口和缺牲口的主招過來,這個集才有生命力!”
雲鵬見他這麽說,便跟他說了白音塔拉的事,他說:“這是一個道,咱們應該去看看!這拖拉機就能坐兩個人,要不你和丁誌勇去探探路,我和紅梅在家裏發海報,咱們兩把扇子扇。”
這正中雲鵬的下懷,他馬上去找丁誌勇了。丁誌勇說:“他們那的人最喜歡喝咱們這邊的高粱酒,我每次去都給他們拉200斤過去。咱們供銷點一年才給300斤,不知道還有沒有了?”
那時侯酒在城裏是憑票供應的,在農村不憑票,但是,供銷點是按每戶每年一斤給的量,於家窩堡300戶社員,就給300斤,賣完拉倒。不過,瓶裝的不限量,但是比散裝要貴上4毛錢。農戶家除了辦喜事,沒人買酒,那散裝酒大多讓丁誌勇買去孝敬嶽父和大舅哥了。
雲鵬找黃祥求援,黃祥找到李玉成,李玉成好下有活幹了,馬上向供銷社調貨,結果很快從縣酒廠調來了500斤散裝大高粱,丁誌勇和其他4個蒙古姑爺,每人買了100斤,雲鵬他們帶上便出發了。
欲知此行能否有意外之喜,且聽下回分解。
1974年仍沿續用著“七億人民七億兵,萬裏江山萬裏營”的口號,東北是邊防第一線,肩負著反修防修的戰略重任,國家的宣傳口徑是“蘇聯陳兵百萬,對我虎視耽耽”。為此,東北的民兵組織特別嚴密,公社是民兵營,大隊是民兵連,小隊是民兵排。民兵中有基幹民兵,是發槍的,一個小隊有2名,於家窩堡大隊有16名,他們都是退伍軍人,歸公社武裝部管理,享受大隊津貼,和大隊誤工補工的治保主任、團書記、婦女主任一樣,一年有半年的工資。他們平時每4個人一組,輪流在大隊值班。
那時侯公社沒有公安派出所,隻設一名公安特派員,在大隊設治保主任,由特派員和大隊雙重管理,那些基幹民兵便成了治保主任的治安聯防隊員,平時管理四類分子,發生刑事案件協同公安特派員辦案。為此,大隊對治保主任的人選要求很高,大多數是由副書記兼任,民兵連長是這支隊伍的頭。
第一路大軍的出動把雲鵬和紅梅創建了五天的和諧局麵打破了。十字街正街沒有多少住戶,比如南街,除了東南角和西南角,就是中小學了,中小學南邊是大壕,大壕南麵便是大地了;再如東街,除了大隊部和對著的鐵匠爐、獸醫站、配種站,隻有二隊的五六戶人家和二隊集體戶及小隊部;還如西街,除了供銷點、診所、拖拉機站、集體戶、生產隊、場院,也是五六戶住戶;大部分社員都住在北街,那裏有兩條窄街,是三隊和五隊與二隊和四隊的分界處,街南有二隊和四隊社員的院落,街北則是三隊和五隊社員的院落;為此,北街是清理的重點,那裏有120個柴禾垛要挪動。
農民的小農意識是與生俱來的,得寸進尺,貪得無厭,你放開一尺,他就會占一米,為了自己的一些蠅頭小利便不惜侵占公共利益。他們又欺軟怕硬,跟他做思想工作行不通,他們會覺得法不責眾,不理睬你。隻有動真格的,他們才聽從號令。
馬春昌采取的是先禮後兵策略,先用大喇叭通知,讓社員在三天之內自行清理。時間一到,民兵使從一頭開始,或將那柴禾用大車強行拉走,還要讓他家付用車的工錢,或是放火去燒那柴禾垛,社員告饒了,他們再去救火,弄得雞飛狗跳。為此,這一路大軍成效顯著,僅五天就把那兩條街及各條胡同清理得幹幹淨淨了。
第二路大軍是劉國梁率領的產業大軍,他掌管著大隊的三坊、三攤、一廠一爐一所,手下有20多個工人,全都是靠大隊開資吃飯的,他把這些人分到各小隊,清點馬騾驢,一一登記造冊,共登記了176匹,其中馬82匹、騾子48匹、驢46匹,其中包含著散馬群。
他還派人出去對白家窩堡、韋家窩堡、皮家窩堡進行了明查暗訪,發現這三個大隊的散馬群也不少,加起來有200多匹。
馬、騾、驢屬於役畜,是不允許宰殺的,在許多地方,牛也被列為役畜,隻是在馬騾驢有剩餘的地方,牛才不被定為役畜,這四個窩堡便是這樣。縣裏把役畜交易都收到了農業局下屬的畜牧總站,哪裏缺役畜了,要層層打報告,他們再給役畜有餘份的地方下指標調配,價格也由他們定。
第三路是李玉成單打獨鬥,他平時是主管化肥和農藥推廣,生豬及農副產品收購,跑一下柴油供應等事務,和供銷點關係密切,平時總泡在供銷點裏。公社供銷社來人搭攤床了,他便當了幫工。許多年貨都由供銷社說得算,他很悠閑。
第四路雖然也隻有於會計一個人,但是,他這回接手的業務有權力,縣裏來人住了兩天就回去了,給他扔下了兩本契約證明,一本100張,都是帶存根的,他每開出一張都和契稅連著,雖然權大,責任也大,他在孜孜不倦地研究著工作流程,起草著製度。
縣裏的人是落實了市場地點後離去的,那地點暫時定在了小學院內,大隊給人家寫了保證書,要用收上來的交易費建騾馬交易市場,黃祥簽了字。
但是,他心裏沒有具體打算。他有老豬腰子,看能掙多少錢,再決定修建與否,即使建也和拖拉機站建到一起,那牲畜交易是牙人袖裏吞金完成的事,和市場無關,把牲口趕到大壕裏也能交易。要想天天都開集那是夢想,一個月能開一次集就燒高香了。
第五路是黃祥親率的招人大軍,他看了小學的舞台很高興,對聽評書、猜謎語尤為滿意。
他說:“看來這個戲台是修對了,當時沒想到它還能派上這個用場,隻尋思應付檢查了,要知道有這個用場,那台子就應該修成炕,你們冬天在上邊演出就暖和了。”
雲鵬和紅梅給他出主意,縣裏和其他公社來人也是咱們展示學小靳莊活動的機會,為此,各小隊的板報還得出,圖書室還得用,政治隊長還得發揮作用。
黃祥說:“這些都好辦,就是得真有來賣牲口的,縣裏來的都是看熱鬧的,還得供他們吃住,弄不好要賠錢,咱們得把範圍弄得廣一些,把真正有牲口和缺牲口的主招過來,這個集才有生命力!”
雲鵬見他這麽說,便跟他說了白音塔拉的事,他說:“這是一個道,咱們應該去看看!這拖拉機就能坐兩個人,要不你和丁誌勇去探探路,我和紅梅在家裏發海報,咱們兩把扇子扇。”
這正中雲鵬的下懷,他馬上去找丁誌勇了。丁誌勇說:“他們那的人最喜歡喝咱們這邊的高粱酒,我每次去都給他們拉200斤過去。咱們供銷點一年才給300斤,不知道還有沒有了?”
那時侯酒在城裏是憑票供應的,在農村不憑票,但是,供銷點是按每戶每年一斤給的量,於家窩堡300戶社員,就給300斤,賣完拉倒。不過,瓶裝的不限量,但是比散裝要貴上4毛錢。農戶家除了辦喜事,沒人買酒,那散裝酒大多讓丁誌勇買去孝敬嶽父和大舅哥了。
雲鵬找黃祥求援,黃祥找到李玉成,李玉成好下有活幹了,馬上向供銷社調貨,結果很快從縣酒廠調來了500斤散裝大高粱,丁誌勇和其他4個蒙古姑爺,每人買了100斤,雲鵬他們帶上便出發了。
欲知此行能否有意外之喜,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