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25日見麵,北洋大臣也同意赴約。


    但朝廷又出了幺蛾子,知道了東瀛購艦的事兒後,吵了好幾天。


    北洋大臣也為此忙活了好幾天,一直到10月28日,也就是寒衣節當日,才“悄悄”赴江南廠赴約。


    湯瀟逸也沒浪費時間,花了三天時間把江南廠上下摸了個通透。


    北洋大臣來時,也是在江南廠的辦公樓裏見麵的。


    “怎麽是你這小子,你家大人呢?”北洋大臣笑眯眯的看著湯瀟逸。


    湯瀟逸眉頭挑了挑,就是這個金錢鼠尾,顯得很滑稽:


    “這些事家父和在下嶽父都是全權交給我處理的,李大人,這個時局了,沒必要如此。”


    北洋大臣依舊笑眯眯的,還攔住了一旁想說話的張佩倫,提督北洋艦隊丁禹廷:


    “湯大人是青年俊傑,雖弱冠之年已經戰功赫赫,不可無禮。”


    說完轉頭又看向湯瀟逸:


    “不知湯大人對當下有何高見?也不知湯大人以船政大臣和閩浙總督的名義找我這個老頭子來,所為何事?”


    湯瀟逸摸了摸鼻子,看了二人一眼,見北洋大臣不說話,也知道他不會讓二人走:


    “東瀛購買了一支艦隊,規模足以比擬北洋主力,戰場形勢如此,北洋可有對策?”


    北洋大臣麵色未變,就像在說家常事一樣搖搖頭:


    “老夫比不得東瀛財大氣粗,一次性豪擲千萬兩白銀,這場仗,北洋輸的不冤。”


    這筆天價訂單已經暴露了,總價高達270萬英鎊,按4.5比1的匯率,相當於1215萬兩白銀。


    而且白銀還在貶值中。


    1215萬,北洋開戰到現在,拿到的總撥款還沒有其中的零頭215萬多,怎麽打?


    要不是北洋自己的小金庫還有幾百萬兩,現在已經不需要談判了,因為淮軍已經嘩變了。


    湯瀟逸覺得有些心累,這些人總是試探來試探去的,他直入主題都沒用:


    “李大人,丁大人,有沒有想過,遠洋狙擊東瀛外購戰艦歸國?”


    說到這兒,北洋大臣的表情終於有了變化,一旁的水師提督也期盼的看著北洋大臣。


    但最終,北洋大臣隻是歎了口氣:


    “唉!朝廷隻寄希望於談判,包括東瀛外購戰艦的事情傳回來,朝廷也隻是敦促盡快達成一致。”


    老妖婆也怕打下去,直接讓慶郡王和北洋大臣“允了其條件”。


    湯瀟逸聽出來了,北洋大臣的意思是,朝廷不會允許出擊,忍住翻白眼的衝動,盯著地麵:


    “談判?戰爭還沒打完,勝負未分,能談出什麽東西?”


    北洋大臣見此拿出一本圖冊:


    “這是東瀛所購戰艦明細,你可以看看。局勢如此,老夫也傾向於和談解決爭端,打是打不過的。”


    “但事已至此,談判也變得艱難,我退一步,東瀛便進一步。”


    “先是要求加出兵費二千萬兩,又要求半島脫離藩國,後又在駐軍問題上喋喋不休。”


    “最後更是要求我大清賠償東瀛艦隊損失四千萬兩,交還琉球,承認半島為東瀛藩屬國。”


    湯瀟逸看了看圖冊,畫的不是很好,但這幾艘船他都有印象,也有所準備,所以不是很驚訝。


    除了那艘普拉達艦長號鐵甲艦,其餘船隻依舊無法對他造成太大威脅。


    240毫米35倍徑加納炮,正常交戰距離也打不穿福星152毫米厚的哈維裝甲,更別提福安的200了。


    唯一的問題是,福星福安的炮也打不穿普拉達艦長號的裝甲。


    雷擊?


    東瀛魚雷可沒有陀螺儀,也沒有熱動力。


    “琉球我是不會讓的,不僅如此,我還準備在合適的時候拿下奄美大島,將東瀛的勢力壓縮回九州島。”


    “李大人,你覺得同意了東瀛的條件,東瀛會同意停戰嗎?”


    湯瀟逸盯著他,這讓北洋大臣猶豫了:


    “還有九天,便是萬壽節,這半個月,北洋是絕對動不了的。”


    “北洋不像閔廠般純粹,家大業大,也魚龍混雜,各方都盯著北洋,稍有動作,彈劾老夫的奏折便如山呼海嘯。”


    “若是能到十二月,北洋與閔廠配合一番,倒也不是不行。”


    北洋大臣說著看了看水師提督丁大人。


    丁大人猶豫了一下,見北洋大臣看過來才抱拳下拜:


    “這倒不是難事,隻是北洋與閔海軍並不相熟,從未有過合作。”


    “如要一起對戰東瀛海軍,為免指揮不利,湯大人還是派一員大將,單獨指揮閔海軍的好。”


    北洋大臣滿意的點了點頭,這也是他的意思。


    你閔海軍單獨指揮,我北洋自然也是如此,大家合作歸合作,其餘的不談。


    這也是當前清國各軍合作的常態,包括提督調遣下麵的人,也是如此。


    畢竟,友軍有難,不動如山,不止是運輸大隊長才有,他們做的更絕。


    即便是淮軍內部,也是如此。


    要真聽從調遣,最終隻會被當做替死鬼、斷後人出賣掉。


    “大人莫不是不清楚此戰若敗,北洋會是何等下場?”湯瀟逸揉了揉眉心。


    雖然他也沒想能一次性達成目標,但這個樣子,好像也不是很有必要接收北洋了。


    別拉進來一團汙穢,汙染了他這一係的純潔。


    沒錯,他看上了北洋,想憑借東瀛購艦的壓力,提前取得先機。


    看上的也不是其他,是北洋下屬什麽津門機器局、江南廠和各工礦企業的熟練工人。


    還有北洋艦隊和各學校、炮台的熟練士兵、軍官等。


    不過現在看來,這些人得狠狠的篩查幾次才能用。


    “湯大人有何高見?”


    北洋大臣當然知道,但讓他放棄艦隊領導權?不可能。


    他不信湯瀟逸,或者說不信其他人。


    沉浮數十年,真要那麽容易相信某人,他早就步他老師的後塵了。


    而且閔海軍隻有區區三艘船可堪一戰(福星保密中),北洋好歹有八大遠呢。


    要麽,也閔海軍聽北洋指揮。不過北洋大臣沒說,丁大人是沒想。


    湯瀟逸敲了敲桌子:


    “唯一的勝手就是集結海軍主力,趁著東瀛外購艦隊回來之前主動出戰。”


    “要麽和聯合艦隊決戰,一舉定勝負,要麽吃掉東瀛外購艦隊。”


    “如若不然,大人還是準備陸戰吧。”


    北洋大臣來了精神:


    “老夫並非不願出擊,實在是朝廷有命,不敢妄動。”


    實際上就是他怕了,來之前被拉到朝廷一頓批鬥,他也知道當前應該主動逼迫東瀛聯合艦隊決戰,但他不敢。


    要是沒能一舉定勝負,逼迫東瀛在和談條約上簽字。


    那麽,等待他的將是帝黨、後黨、東瀛的三方麵夾擊。


    他連投靠帝黨的資格都沒有,有帝師翁尚書在,不會同意接納他。


    所以,他選擇了保底。


    “此戰,海軍即便弱勢也無妨,最終勝負定在陸上,海軍隻需要威懾東瀛,使其不敢妄動便可。”


    “但,陸戰也難,淮軍雖兵多將廣,但所需駐守的關隘也多,可用之兵不過一二萬人。”


    “閔地出好兵,湯大人率閔軍,輕易占據了琉球,有與東瀛陸軍作為的經驗。”


    “若是能取得戰功,湯大人爭一個總督巡撫也並非不可,父子二人兩督撫,不失為一段佳話。”


    北洋大臣的目的是來找炮灰的,沒錯,就是炮灰。


    精銳當然還是他的淮軍精銳了,精不精銳他不清楚,但他知道他的權力來源於淮軍。


    能穩坐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多年,靠的就是淮軍,淮軍打完了,那他也完了。


    而且淮軍能動的陸軍隻有幾萬兵力,還是紙麵上的。


    淮軍沒有吃空餉?北洋大臣都不信。


    湯瀟逸立即搖頭:


    “閔軍要鞏固東南防務,無暇他顧。”


    好嘛,我盯上了你的家產,你也盯上了我的。


    “湯大人,老夫也不瞞你,各路兵馬不濟,若是重新開戰,半島將頃刻易主。”


    “東瀛人隨即便能衝進遼東,到時候你不上,朝廷也會讓你上。”


    “不如主動請戰,還有的選,而且萬事好商量。”


    “另外,湯大人看這江南廠如何?可是能造炮的。”


    “若是閔軍出戰,蘇淞太道台兼江南廠總辦,便由你來指定。”


    湯瀟逸眨了眨眼,搖了搖頭:


    “我要北洋艦隊,北洋艦隊南下至閔,兩萬閔軍即刻北上,後續還能追加一萬。”


    “我還能為淮軍免費提供一萬支步槍,每槍並子彈一千發,北洋艦隊後續經費也不用北洋管。”


    湯瀟逸一說完,北洋大臣沒說話,一旁的張佩倫見狀一拍桌子。


    “哼!黃口小兒!竟敢辱我!”


    湯瀟逸端起茶杯,想到這不是他的地盤又立刻放下,起身:


    “我帶著誠心來的,北洋卻把我當傻子玩,誰先侮辱誰?”


    “談不攏就別談了,我回去固守東南,北方就靠諸位了。”


    湯瀟逸轉身便走,北洋大臣想叫住他。


    他便跑。


    一路跑步轉馬車轉福靖號。


    “快船回閔。”


    ……


    “嘔!!!”


    “大人您這,不急於一時!”


    劉一鳴一臉複雜的看著湯瀟逸。


    “沒事,已經好很多了,起碼坐船沒吐,坐馬車再吐的。”


    湯瀟逸搖了搖頭。


    “大人,談的不好?”劉一鳴小心翼翼的問道。


    “北洋,塚中枯骨爾。”


    湯瀟逸搖了搖頭,此戰戰敗,北洋大臣占四成責任,另外六成是朝廷的。


    要是清國也有東瀛那樣的大手筆,把東瀛買的船先買回來,北洋再爛一些也能贏。


    還是完勝。


    “事已至此,我們也該做其他打算了。”


    “悄悄的放出消息,往民間放,特別是碼頭,就說朝廷懼怕北洋,不允許北洋艦隊主動出擊。”


    “就這些,剩下的等百姓自己腦補。”


    “先讓他民心盡失,剩下的,也更好操作。”


    湯瀟逸沒說是讓誰民心盡失,劉一鳴也沒問,點了點頭就去安排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末,從船政開始打造最強海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摸魚劃水睡懶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摸魚劃水睡懶覺並收藏清末,從船政開始打造最強海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