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打完仗,將士們都可以休息,戰場上的一切,都交給回收大隊。


    比如說,過去戰場上有死馬,打掃戰場時,都會割一些馬肉,現場烤食。可有了回收大隊,他們不僅回收馬鬃、馬皮等馬身上有用的部分,還能把馬肉快速製成用雪花鹽醃製的肉幹。


    再比如說,戰場上必然有很多破損的兵械,最後都被棄之荒野,沒人理會。可有了回收大隊,這些都會被他們收起來,或送回兵器作坊,或留下作為修補軍械的材料。


    總之,回收大隊的作用非常大。


    至於護衛軍就好理解了。所有一切需要護衛的,都由護衛軍負責。


    管亥就與趙寶開過玩笑,說他過去在自己手下不起眼,跟了主公後,升職卻是最快的,現在已經負責一個軍群,元帥級別了。


    總司令部的親衛隊,也是特戰隊,編製五千人。


    特戰隊隊長申金,參謀長管篤(字效起)


    這個特戰隊,可是名副其實。和後世相比,除了沒有一些現代兵械之外,其他方麵一點不比後世特戰隊差。


    蔡成相信,如果丘力居、張舉、蘇仆延等人知道,青州護民軍現在已經是三十萬規模,估計他們會盡可能遠離青州,甚至都不敢反叛。


    眾人聽完整個護民軍的介紹,無不目瞪口呆。


    要知道,在漢代,出兵一般都以千論。上萬的兵馬就算是多的了。


    就如“兗徐犯青州”的兵馬,如果不是因為清剿黃巾,收降了很多黃巾餘黨,同時還有兗徐兩州世家大族的私兵,根本不可能有那麽多人。


    為什麽“兗徐犯青州”後,士族集團沒有再對青州武力征伐了?


    他們沒兵了。


    一次“犯青州”,他們損失兵力十之七八。


    黃巾之亂前,大漢還有五千萬人口。可黃巾之亂後,人口銳減,連四千萬人口都不到。


    以四千萬人口分布於十三州,每州平均隻有三百萬人口。


    如果再去掉老弱婦孺,每州有一百萬青壯勞力就算不錯了。


    一百萬青壯,最多隻能養活兩萬左右的兵馬。畢竟,還有那些世家大族和老弱婦孺要養。


    可青州是多少兵馬?不算海軍,僅陸戰軍群和後勤軍群,就足足三十萬。


    難怪成公子把軍隊的訓練改成三天兩練,抽出一天來幫助農莊幹農活。


    可以說,青州增加的近千萬畝田地,大多數都是護民軍開墾出來的。


    不是增加了五百萬畝嗎?


    嗬嗬,你指望蔡成能對朝廷實話實說?


    青州養兵壓力大,能少交點賦稅,就少交點賦稅。


    然而,根本沒讓蔡成久等。


    護民軍剛剛開始整備,朝廷的傳旨內侍就到了臨淄。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原泰山郡太守張舉、中山相張純與遼西烏桓大人丘力居相互勾結,突起兵叛漢。


    “朝廷令中郎將孟益、騎都尉公孫瓚前往平叛,戰於石門。公孫瓚大勝後追擊,因過於深入,被賊人困於管子城。


    “聖上親封蔡家麒麟子蔡成為征虜中郎將,率青州護民軍,速速整備,前往幽州解圍、平叛。


    “至幽州後,中郎將孟益、騎都尉公孫瓚及麾下兵馬,皆歸蔡成節製。


    “望中郎將蔡成率青州之兵,齊心戮力,盡收全功。凱旋之日,再行封賞。欽此!”


    蔡成愕然。


    公孫瓚不是在入冬後,才被困管子城嗎?


    現在才六月中旬。


    難道自己把曆史向前推進了半年?


    蔡成當然知道張舉張純叛亂的前因後果。


    張舉本是泰山郡太守。“兗徐犯青州”失敗後,由於張舉參與過深,擔憂朝廷問責,直接掛冠而逃。


    張舉潛逃至老家漁陽後,便動用家財,大肆招募私兵,同時與中山國相張純取得了聯係。


    張純此時正一肚子氣呢。


    張溫奉旨討伐北宮伯玉、邊章、韓遂為首的西羌叛亂,從烏桓征調了三千精騎。


    張純向張溫自薦,由自己來統率這三千精騎,為張溫所拒絕,


    張純惱羞成怒,怨恨不已,便一直在聯絡烏桓丘力居,想著反叛大漢朝廷。


    張舉與他聯係,自然是一拍即合。


    烏桓本是因不斷遭受鮮卑欺壓,而後歸順大漢的草原民族。


    大漢把烏桓安置在幽州四郡:遼東、遼西、右北平和上穀。


    分別設置遼東烏桓大人蘇仆延、遼西烏桓大人丘力居、右北平烏桓大人烏延,以及上穀烏桓大人難樓。


    數十年發展下來,以遼西烏桓大人丘力居最為強盛,故而,其他三郡烏桓皆推丘力居為烏桓大單於。


    其實,烏桓本就被北匈奴和鮮卑打得苟延殘喘了,在與張舉、張純聯合造反時,也不過二三十萬人口。


    烏桓與匈奴一樣,與大漢是世仇。


    烏桓本是東胡後裔,從漢武帝戰匈奴時就已經存在。


    隻不過在數百年裏,他們時而投靠大漢,時而背叛大漢,還不時闖入大漢境內劫掠。


    於是,大漢對他們也沒有什麽好臉色。


    派駐的幽州刺史也好,還是護烏桓校尉也罷,可沒少欺負他們。


    張舉、張純、丘力居湊在一起,曆數近年大漢的種種劣跡,一致認為,大漢氣數已盡。


    於是,張舉居漁陽,張純居中山,丘力居合四郡烏桓,開始準備起兵。


    烏桓兵少,可加上張舉漁陽之兵、張純中山國之兵,起碼能聚集十幾萬兵馬。


    大漢朝廷能有多少兵馬?對內,他們要麵對如白波軍之類的黃巾餘黨和各方盜匪,對外,當前涼州羌胡與張溫的討伐軍打得有來有往,暫時不分勝負。


    此時,正是朝廷虛弱、北方空虛之時。


    從中平二年中,他們就開始準備起兵事宜。


    中平四年底發生的一件事,則成為他們起兵的導火索。


    中平三年被張溫征調的三千烏桓精騎,由於朝廷欠發軍餉,直接從涼州跑回了烏桓居住之地。


    臨戰而逃,本就是叛軍,而且還會牽連整個烏桓。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張舉、張純、丘力居就這麽反了。


    丘力居集三郡烏桓,再加上張舉、張純的兵馬,十幾萬人,屯兵肥如。


    不是四郡嗎?


    上穀難樓沒來與丘力居匯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塑強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深山老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深山老僧並收藏三塑強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