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是小人親眼所見。那些黃巾餘黨年紀都不大,正在逼迫邊界處的濟北國大戶為他們製作幹糧。小人知將軍最恨黃巾亂黨,所以急忙快馬急馳,隻用大半天就趕了回來。”
這可是邀功的最好時機,一定要讓將軍知道自己的辛苦。
“年紀不大?有多大?”
“隻有十五六歲,甚至更小。”
“好了,你先下去。一旦核實,本將軍有賞。”鮑信神色突然從原來的疲憊,變成了淡定。
他在屋中轉了幾圈,目光越來越銳利,猛然爆發出狂笑之聲。
“哈哈哈哈——,蔡立老兒,你這是弄巧成拙呀。你越是如此,越證明你兵力不夠,青州空虛。既然青州空虛,那濟南國多為山田,你肯定不會多放置兵力。你的兵力除防守齊國邊境外,必然重點布置於北海國、樂安國和平原國三處富饒之地。你是想告訴我‘此地無銀三百兩’嗎?哈哈哈哈——”
他笑後,又閉目想了一下,然後大聲叫道:“傳我軍令!軍司馬立即前出,沿途收集逃往盧縣的潰兵。集結的人越多越好,達到一萬人後,直接率軍前往發現黃巾餘黨之處,全力剿滅黃巾餘黨。大營中各軍,馬上整裝,今晚隨我開出盧縣。”
鮑信留了個心眼,他沒說大軍朝哪裏開進。
他已經判斷清楚,所謂的黃巾餘黨,就是青州牧府派出來的。
青州為什麽隻派出一千兵馬,而且還隻是童子軍?當然是青州沒兵了。
青州這是想把自己給嚇住,豈不知這是欲蓋彌彰。
我鮑信這一年多來,時時與黃巾作戰,哪是你這點小伎倆能夠欺騙得了的?
同時,鮑信還想到,青州之所以做此之舉,必然是因為臨淄方麵戰事緊急。
看來,世家所說,青州沒有知兵之人,確實如此。
他要曉伏夜行,先向南渡過濟水,然後再向東,繞開青州的障眼法,直撲曆城,打他個猝不及防。
他早已經計算了路程,哪怕夜行軍的速度會慢一些,但他手下的部眾,可是這一年多清剿黃巾軍積累下來的精兵,而世家答應的一萬私兵,這些天來,他一直在訓練。
反而那些私兵中的孬兵,都被他編成輔兵。
而這次他要輕裝疾進,根本不帶糧車,更不帶輔兵,隻帶這四萬精兵,身背五六天的幹糧,最多四天,他們就可以抵達厲城之下。
厲城,濟南王府所在,距離邊界隻有百裏左右。他可以在抵近王府不到三十餘裏時,隱藏在大山中休息幾個時辰,然後疾速包圍厲城,活捉劉贇王爺。
至於交換人質後,他和於禁去哪裏落草為寇,他都想好了。
在幽州、並州和冀州交界處,有一股勢力很大的匪寇,而且這股匪寇要比黃巾軍還早出現,叫什麽“黑山軍”,頭領叫“飛燕將軍”,綽號“大目”。
黑山軍借著太行山的地勢,神出鬼沒,打的官軍徒喚奈何。
所以,鮑信已經準備帶著於禁一起,去投奔飛燕將軍,加入黑山軍。
鮑信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覺得頭很疼。
他悲哀地想到:他身邊除於禁之外,竟然沒有一個能商量事情的人。
晚上天剛剛黑,鮑信就率軍出發了。
軍營本就在縣城之外,而且鮑信專門下達命令:在遠離盧縣之前,隻能借星月之光前進,不允許打火把。
他要瞞過所有人,尤其是不讓青州方麵的斥候看到他已經離開了盧縣。
雖然說青州的斥候通常不會跑數百裏這麽遠,可小心無大錯。於禁已經因大意被擒了,自己可不能再蹈覆轍。
大軍行進的速度非常快,因為這些都是精銳,而且在一年多剿滅黃巾之時,對這一片的地形已經很熟了。
鮑信估算了一下,按此速度行軍,每個夜晚大概能夠行軍百裏以上,隻需要三天時間,就可以抵近濟南王府。
鮑信還派出了大量斥候,不僅前出五十裏,而且還沿著行進路線兩側散開三十裏探查,關鍵是發現青州方麵的兵馬或者斥候。
他哪裏知道,此時飛燕將軍已經在平原國接到了蔡成的指令,不僅正在沿著濟水快速逼近濟南國,而且在鮑信所有可能行進的路上,都派出了大量斥候。
不過,這些斥候可不是走在道路上,而是都在山脊上行走。每相隔兩三裏,他們就會留下一個人,然後在山頂上豎起一棵假樹。
他們發現鮑信軍後,斥候也不是跑回去報告,而是等鮑信軍經過前或過去後,放倒這棵假樹。
這棵假樹就叫“消息樹”。
這是蔡成在竹簡上給飛燕將軍的計策。
用消息樹傳信,是近兩千後,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中,人民群眾發明創造的傳信方式。
在某處山頂上,假立一棵樹,需要傳信時,就把假樹放倒。而遠處另一山頂上的斥候,看到前麵的假樹放倒後,隨之也放倒自己身邊的假樹,如此可以快速通報敵人來了,還可以根據假樹的位置,知道敵軍是從哪條路來。
為什麽說要等敵人過去後,再放倒消息樹呢?
因為擔心敵人是夜晚行軍。
夜晚放倒消息樹,遠處是看不到的。
夜晚敵軍通過自己監控的路段,放倒消息樹也沒用,還不如天大亮後再放倒。
飛燕將軍看到“消息樹”的傳信方式,不禁打心眼裏佩服成公子的智謀。
過去,他缺乏傳信的方法,隨時都有斥候會被官軍發現,也因此折損了不少人手。
而如今他有了消息樹的方法,如果是在山區,傳信不要太快,哪怕相距百裏,也是瞬間就可以得知敵人進犯。
飛燕將軍本姓禇,名燕。他自稱飛燕將軍,而黑山軍內都因為他的眼睛大,稱他為“大目將軍”。
在正史上,黑山軍還有一個大首領,叫張牛角。張牛角率兵投靠黑山軍後,禇燕就把首領讓給了張牛角。後來張牛角戰死,禇燕將軍為懷念張牛角,其實也是為了籠絡住張牛角手下的兵馬,就改姓張,史上稱為張燕。
這可是邀功的最好時機,一定要讓將軍知道自己的辛苦。
“年紀不大?有多大?”
“隻有十五六歲,甚至更小。”
“好了,你先下去。一旦核實,本將軍有賞。”鮑信神色突然從原來的疲憊,變成了淡定。
他在屋中轉了幾圈,目光越來越銳利,猛然爆發出狂笑之聲。
“哈哈哈哈——,蔡立老兒,你這是弄巧成拙呀。你越是如此,越證明你兵力不夠,青州空虛。既然青州空虛,那濟南國多為山田,你肯定不會多放置兵力。你的兵力除防守齊國邊境外,必然重點布置於北海國、樂安國和平原國三處富饒之地。你是想告訴我‘此地無銀三百兩’嗎?哈哈哈哈——”
他笑後,又閉目想了一下,然後大聲叫道:“傳我軍令!軍司馬立即前出,沿途收集逃往盧縣的潰兵。集結的人越多越好,達到一萬人後,直接率軍前往發現黃巾餘黨之處,全力剿滅黃巾餘黨。大營中各軍,馬上整裝,今晚隨我開出盧縣。”
鮑信留了個心眼,他沒說大軍朝哪裏開進。
他已經判斷清楚,所謂的黃巾餘黨,就是青州牧府派出來的。
青州為什麽隻派出一千兵馬,而且還隻是童子軍?當然是青州沒兵了。
青州這是想把自己給嚇住,豈不知這是欲蓋彌彰。
我鮑信這一年多來,時時與黃巾作戰,哪是你這點小伎倆能夠欺騙得了的?
同時,鮑信還想到,青州之所以做此之舉,必然是因為臨淄方麵戰事緊急。
看來,世家所說,青州沒有知兵之人,確實如此。
他要曉伏夜行,先向南渡過濟水,然後再向東,繞開青州的障眼法,直撲曆城,打他個猝不及防。
他早已經計算了路程,哪怕夜行軍的速度會慢一些,但他手下的部眾,可是這一年多清剿黃巾軍積累下來的精兵,而世家答應的一萬私兵,這些天來,他一直在訓練。
反而那些私兵中的孬兵,都被他編成輔兵。
而這次他要輕裝疾進,根本不帶糧車,更不帶輔兵,隻帶這四萬精兵,身背五六天的幹糧,最多四天,他們就可以抵達厲城之下。
厲城,濟南王府所在,距離邊界隻有百裏左右。他可以在抵近王府不到三十餘裏時,隱藏在大山中休息幾個時辰,然後疾速包圍厲城,活捉劉贇王爺。
至於交換人質後,他和於禁去哪裏落草為寇,他都想好了。
在幽州、並州和冀州交界處,有一股勢力很大的匪寇,而且這股匪寇要比黃巾軍還早出現,叫什麽“黑山軍”,頭領叫“飛燕將軍”,綽號“大目”。
黑山軍借著太行山的地勢,神出鬼沒,打的官軍徒喚奈何。
所以,鮑信已經準備帶著於禁一起,去投奔飛燕將軍,加入黑山軍。
鮑信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覺得頭很疼。
他悲哀地想到:他身邊除於禁之外,竟然沒有一個能商量事情的人。
晚上天剛剛黑,鮑信就率軍出發了。
軍營本就在縣城之外,而且鮑信專門下達命令:在遠離盧縣之前,隻能借星月之光前進,不允許打火把。
他要瞞過所有人,尤其是不讓青州方麵的斥候看到他已經離開了盧縣。
雖然說青州的斥候通常不會跑數百裏這麽遠,可小心無大錯。於禁已經因大意被擒了,自己可不能再蹈覆轍。
大軍行進的速度非常快,因為這些都是精銳,而且在一年多剿滅黃巾之時,對這一片的地形已經很熟了。
鮑信估算了一下,按此速度行軍,每個夜晚大概能夠行軍百裏以上,隻需要三天時間,就可以抵近濟南王府。
鮑信還派出了大量斥候,不僅前出五十裏,而且還沿著行進路線兩側散開三十裏探查,關鍵是發現青州方麵的兵馬或者斥候。
他哪裏知道,此時飛燕將軍已經在平原國接到了蔡成的指令,不僅正在沿著濟水快速逼近濟南國,而且在鮑信所有可能行進的路上,都派出了大量斥候。
不過,這些斥候可不是走在道路上,而是都在山脊上行走。每相隔兩三裏,他們就會留下一個人,然後在山頂上豎起一棵假樹。
他們發現鮑信軍後,斥候也不是跑回去報告,而是等鮑信軍經過前或過去後,放倒這棵假樹。
這棵假樹就叫“消息樹”。
這是蔡成在竹簡上給飛燕將軍的計策。
用消息樹傳信,是近兩千後,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中,人民群眾發明創造的傳信方式。
在某處山頂上,假立一棵樹,需要傳信時,就把假樹放倒。而遠處另一山頂上的斥候,看到前麵的假樹放倒後,隨之也放倒自己身邊的假樹,如此可以快速通報敵人來了,還可以根據假樹的位置,知道敵軍是從哪條路來。
為什麽說要等敵人過去後,再放倒消息樹呢?
因為擔心敵人是夜晚行軍。
夜晚放倒消息樹,遠處是看不到的。
夜晚敵軍通過自己監控的路段,放倒消息樹也沒用,還不如天大亮後再放倒。
飛燕將軍看到“消息樹”的傳信方式,不禁打心眼裏佩服成公子的智謀。
過去,他缺乏傳信的方法,隨時都有斥候會被官軍發現,也因此折損了不少人手。
而如今他有了消息樹的方法,如果是在山區,傳信不要太快,哪怕相距百裏,也是瞬間就可以得知敵人進犯。
飛燕將軍本姓禇,名燕。他自稱飛燕將軍,而黑山軍內都因為他的眼睛大,稱他為“大目將軍”。
在正史上,黑山軍還有一個大首領,叫張牛角。張牛角率兵投靠黑山軍後,禇燕就把首領讓給了張牛角。後來張牛角戰死,禇燕將軍為懷念張牛角,其實也是為了籠絡住張牛角手下的兵馬,就改姓張,史上稱為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