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有一郡吏開始為那人開脫。“我們隻是因為那些莊主、農戶提出很多無理要求,所以才心有煩躁和怒意,並無‘輕農’之意。”
“有是非就論是非。讓你們去做鄉長之時,不是說過,你們如遇到困惑,就去農署請教嗎?不是每人給你們發了一冊《農莊管治之要》嗎?”主簿也有些怒意。
蔡立內心倒是如明鏡一般。
這些人哪裏是因為解決不了農莊農戶的問題而惱怒,他們這是奔著新農體係而來。
年節之後,不斷有佃戶、農戶主動加入農莊,那些士族豪紳心慌了。
他們突然發現,按農莊“稅三主七”的政策,用不了多久,所有的佃戶全部會加入農莊,哪怕他們掌控了更多的田地,可沒人幫他們耕種,那些田地也會荒蕪。
按郡府的通令:凡是荒蕪之地,盡歸郡府。
也就是說,一旦郡府較真,他們手中的田地,一年後,大部分甚至是全部,就歸郡府所有了。
這可是他們多少代積累下來的根本,是他們家族興旺的命根子。
那些士族豪紳們,已經看破了蔡成的釜底抽薪之計。
所以,這些士紳們都行動了起來,想打破新農體係。
這些郡吏鬧郡府,就是他們針對新農體係的招數之一。
他們想從郡府內部否認新農體係,甚至是逼迫郡府否認新農體係。那樣,佃戶隻能乖乖地回去為士族豪紳們耕種土地。
蔡立還知道,這些士紳們,絕對不止這一招。
因為這一招太好破解了。
這些郡吏不會管治農莊,就發給你《農莊管治之要》,讓你管治時有據可依。
尤其是《農莊管治之要》中,還列舉了大量可能遇到的問題,還分別給出了解決的方法。
蔡立堅信,這些來搗亂的郡吏,根本都沒去翻看《農莊管治之要》。
果然,在主簿質問他們手上有《農莊管治之要》時,很多人都沉默了。
“使君,您可知,年節才過一月,至少六成的佃戶,已經加入了農莊?”一個郡吏繞開謝方和田奇,直接向蔡立發問。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靜了下來。
上首五人,已經知道這些郡吏是代表著他們身後的家族,衝著新農體係而來。
眾郡吏也反應了過來,他們如果用“刁民”、“無理要求”等理由,除證明自己無能之外,已經無法證明新農體係是不合時宜的。
蔡立猜得不對,他們不是沒看過《農莊管治之要》,而是仔細研究過。
那上麵,列出了五百多項農莊、農戶可能遇到的問題。
什麽灌溉田地時如何排序、互助組中有的農戶勞力少、互助組中有懶漢,甚至是連有的農戶因為缺少褲子而無法出門勞作,都有相應的解決辦法。
可以說,這些郡吏在做鄉長的這段時間裏,就沒遇到過《農莊管治之要》上尚未標示的問題。
那些士紳們,拿著《農莊管理之要》,直接奉為至寶——他們完全可以用此來管轄自家的農莊。
蔡成有著建國初期互助組和農民公社的無數經驗,麵對漢代這些質樸的農戶,怎麽可能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隻不過,為了解決糧食問題,在當前階段,蔡成不允許農戶經商罷了。
盡管如此,蔡成也用在大工坊裏做工,替代了農戶經商,讓農戶有了錢財的來源。
郡吏迂回攻擊新農體係的理由沒有了,那就隻能正麵進攻了。
蔡立盯著這個提問的郡吏看了良久,才慢慢回答道:“我知道。我還知道,照此下去,所有的佃戶都會加入農莊、漁莊和鹽莊。因為在新農體係下,加入農、漁、鹽莊,他們的收益更多一些。按新農體係的規劃,前三年,農莊之人吃飽飯談不上,至少不會餓死人。三年後,農戶基本家家都能吃飽了。”
看到蔡立如此坦蕩直言,那個提問的郡吏,突然一下子不知道怎麽說下去了。
又一郡吏跳了出來。“使君,可佃戶都跑去農莊了,我們家族中的土地就沒人耕種了。”
“哦?為什麽佃戶寧願加入農莊,也不願意為士紳們耕種了呢?”蔡立好整以暇,明知故問。
這讓郡吏們如何回答?
難道他們要公開承認對佃戶的盤剝太重了嗎?
畢竟“佃二稅三主五”和“稅三主七”相差太大了,他們根本就不好意思說出口。
蔡立見沒人回答他的問題,悠哉地繼續說道:“佃戶為誰耕種,是他們的自由。我們都沒有辦法強迫他們。一些大戶人家若想雇傭佃戶,就要考慮如何能讓佃戶餓不死。
“從我到東萊任黃縣縣令以來,其他縣我不知道,但黃縣每年都要餓死數百人甚至更多,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佃戶。加之前些年的‘傷寒大疫’,我東萊郡原本近六十萬人口,在黃巾入東萊前,隻剩下三十四萬人口。
“現在,因為農莊政策,我東萊人口已經暴漲到近五十萬人口,而且人口數還會不斷增加,這難道不是好事?
“每個大戶家中,都有讀書人,也都是明事理的。所以,我相信,隻要這些大戶願意給佃戶一條活路,就一定會有人願意為大戶耕種。”
蔡立這話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佃戶不願意為你們耕種,是因為你們對佃戶壓榨得太厲害了。你不給佃戶們活路,還想讓佃戶給你們耕種?
郡吏們都保持了沉默。
他們當然聽得懂蔡立的話,可他們也知道,如果像農莊一樣對待佃戶,那他們每年幾乎就顆粒無收。
這些代表身後士紳的郡吏,突然覺得渾身無力。
道理就在那兒擺著。
新農體係就是一個陽謀。
那些士紳們,明知道是怎麽回事,但他們卻無力反抗。
要想破新農體係這個局,士紳們大概隻有一條路:殺死蔡立、蔡成等蔡家人,然後由他們來當權,就可以廢除新農體係了。
誰都知道,不廢除新農體係,就沒有再給世家大族耕種。世家大族的土地,早晚都會歸於郡府。
“有是非就論是非。讓你們去做鄉長之時,不是說過,你們如遇到困惑,就去農署請教嗎?不是每人給你們發了一冊《農莊管治之要》嗎?”主簿也有些怒意。
蔡立內心倒是如明鏡一般。
這些人哪裏是因為解決不了農莊農戶的問題而惱怒,他們這是奔著新農體係而來。
年節之後,不斷有佃戶、農戶主動加入農莊,那些士族豪紳心慌了。
他們突然發現,按農莊“稅三主七”的政策,用不了多久,所有的佃戶全部會加入農莊,哪怕他們掌控了更多的田地,可沒人幫他們耕種,那些田地也會荒蕪。
按郡府的通令:凡是荒蕪之地,盡歸郡府。
也就是說,一旦郡府較真,他們手中的田地,一年後,大部分甚至是全部,就歸郡府所有了。
這可是他們多少代積累下來的根本,是他們家族興旺的命根子。
那些士族豪紳們,已經看破了蔡成的釜底抽薪之計。
所以,這些士紳們都行動了起來,想打破新農體係。
這些郡吏鬧郡府,就是他們針對新農體係的招數之一。
他們想從郡府內部否認新農體係,甚至是逼迫郡府否認新農體係。那樣,佃戶隻能乖乖地回去為士族豪紳們耕種土地。
蔡立還知道,這些士紳們,絕對不止這一招。
因為這一招太好破解了。
這些郡吏不會管治農莊,就發給你《農莊管治之要》,讓你管治時有據可依。
尤其是《農莊管治之要》中,還列舉了大量可能遇到的問題,還分別給出了解決的方法。
蔡立堅信,這些來搗亂的郡吏,根本都沒去翻看《農莊管治之要》。
果然,在主簿質問他們手上有《農莊管治之要》時,很多人都沉默了。
“使君,您可知,年節才過一月,至少六成的佃戶,已經加入了農莊?”一個郡吏繞開謝方和田奇,直接向蔡立發問。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靜了下來。
上首五人,已經知道這些郡吏是代表著他們身後的家族,衝著新農體係而來。
眾郡吏也反應了過來,他們如果用“刁民”、“無理要求”等理由,除證明自己無能之外,已經無法證明新農體係是不合時宜的。
蔡立猜得不對,他們不是沒看過《農莊管治之要》,而是仔細研究過。
那上麵,列出了五百多項農莊、農戶可能遇到的問題。
什麽灌溉田地時如何排序、互助組中有的農戶勞力少、互助組中有懶漢,甚至是連有的農戶因為缺少褲子而無法出門勞作,都有相應的解決辦法。
可以說,這些郡吏在做鄉長的這段時間裏,就沒遇到過《農莊管治之要》上尚未標示的問題。
那些士紳們,拿著《農莊管理之要》,直接奉為至寶——他們完全可以用此來管轄自家的農莊。
蔡成有著建國初期互助組和農民公社的無數經驗,麵對漢代這些質樸的農戶,怎麽可能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隻不過,為了解決糧食問題,在當前階段,蔡成不允許農戶經商罷了。
盡管如此,蔡成也用在大工坊裏做工,替代了農戶經商,讓農戶有了錢財的來源。
郡吏迂回攻擊新農體係的理由沒有了,那就隻能正麵進攻了。
蔡立盯著這個提問的郡吏看了良久,才慢慢回答道:“我知道。我還知道,照此下去,所有的佃戶都會加入農莊、漁莊和鹽莊。因為在新農體係下,加入農、漁、鹽莊,他們的收益更多一些。按新農體係的規劃,前三年,農莊之人吃飽飯談不上,至少不會餓死人。三年後,農戶基本家家都能吃飽了。”
看到蔡立如此坦蕩直言,那個提問的郡吏,突然一下子不知道怎麽說下去了。
又一郡吏跳了出來。“使君,可佃戶都跑去農莊了,我們家族中的土地就沒人耕種了。”
“哦?為什麽佃戶寧願加入農莊,也不願意為士紳們耕種了呢?”蔡立好整以暇,明知故問。
這讓郡吏們如何回答?
難道他們要公開承認對佃戶的盤剝太重了嗎?
畢竟“佃二稅三主五”和“稅三主七”相差太大了,他們根本就不好意思說出口。
蔡立見沒人回答他的問題,悠哉地繼續說道:“佃戶為誰耕種,是他們的自由。我們都沒有辦法強迫他們。一些大戶人家若想雇傭佃戶,就要考慮如何能讓佃戶餓不死。
“從我到東萊任黃縣縣令以來,其他縣我不知道,但黃縣每年都要餓死數百人甚至更多,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佃戶。加之前些年的‘傷寒大疫’,我東萊郡原本近六十萬人口,在黃巾入東萊前,隻剩下三十四萬人口。
“現在,因為農莊政策,我東萊人口已經暴漲到近五十萬人口,而且人口數還會不斷增加,這難道不是好事?
“每個大戶家中,都有讀書人,也都是明事理的。所以,我相信,隻要這些大戶願意給佃戶一條活路,就一定會有人願意為大戶耕種。”
蔡立這話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佃戶不願意為你們耕種,是因為你們對佃戶壓榨得太厲害了。你不給佃戶們活路,還想讓佃戶給你們耕種?
郡吏們都保持了沉默。
他們當然聽得懂蔡立的話,可他們也知道,如果像農莊一樣對待佃戶,那他們每年幾乎就顆粒無收。
這些代表身後士紳的郡吏,突然覺得渾身無力。
道理就在那兒擺著。
新農體係就是一個陽謀。
那些士紳們,明知道是怎麽回事,但他們卻無力反抗。
要想破新農體係這個局,士紳們大概隻有一條路:殺死蔡立、蔡成等蔡家人,然後由他們來當權,就可以廢除新農體係了。
誰都知道,不廢除新農體係,就沒有再給世家大族耕種。世家大族的土地,早晚都會歸於郡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