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有件事情很是蹊蹺,前段時間,各大富商大力購買京都附近的荒地,這些荒地大多都是樹林。”
樹林就意味著木柴,朱達的意思已經點明了操縱這一切的幕後黑手。
資本,不僅在前世社會是毒瘤,在這個社會亦是毒瘤,如果資本家沒有強硬的靠山,斷然不會長久,也沒有膽量哄抬物價,不,現在這種情況已經不能用哄抬物價來形容,而是在洗劫京都。
蜀王入京了。
想到前兩日朱明理的提醒,再結合現在的情況,答案顯而易見。
京都的富商都隻是小嘍囉,對付他們並不是難事,打狗要看主人,吳憂決定先會會蜀王。
“鄒縣丞,你去安撫安撫百姓,別讓他們鬧出亂子,我先入宮打探消息。”
皇宮,禦書房。
吳憂到來時,守在門外的內侍連忙迎了上來:“吳大人,陛下交待過,若覲見陛下,無需通報,可直接入內。”
沒有猶豫,吳憂抬步進入了禦書房,濃鬱的檀香味兒入鼻,吳憂下意識的放緩了步伐,這才察覺到氣氛似乎不尋常。
此時,禦案上擺放著一副棋盤,夏皇正和一名黑發長須的儒雅男子對弈。
而三位皇子和公主,以及莊文清和朱明理赫然在列。
夏皇和長須男子看了一眼進來的吳憂,夏皇開口道:“他叫吳憂,正七品,是新任的京都令。”
長須男子落下一子,這才仔細打量吳憂,吳憂進來時,身上綠色的官服已經說明他的品級並不高,長須男子隻瞥了一眼,並沒有在意,現在聽夏皇介紹他的身份,長須男子這才正視了起來。
“哦?他就是寫出孫子兵法的吳憂?不錯,少年俊才。”隻淡淡的讚了一句,長須男子便重新把目光落在棋盤之上。
長須男子打量吳憂時,吳憂也在打量著他,長須男子的身份已經赫然欲出,他就是蜀王趙元慶。
吳憂剛要行禮,便被朱明理搖頭製止,周圍再次安靜了下來。
吳憂是一頭霧水,小聲問道:“朱大人,現在是什麽情況?”
似乎怕打擾到夏皇和蜀王下棋,朱明理揮手,吳憂會意,跟隨他來到殿門處,這才聽朱明理說道:“吳大人,你來的怕不是時候。”
“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
朱明理歎了口氣道:“蜀王得知北蠻聯合西燕和三十六部對我大夏用兵,他特意來相助,現在五萬兵馬就駐紮在城西五十裏。”
這種情況確實不對,如果蜀王如果前來助陣,沒必要帶兵來京都,他隻要請示夏皇,夏皇應允後,便可從川蜀徑直前往雲地。
繞了這麽一大圈,還找了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蜀王必有所圖。
見吳憂疑惑的表情,朱明理無奈道:“皇家的家事錯綜複雜,我不便多言,總之來者不善。”
誰對皇家的事情感興趣?我隻想把柴炭漲價的事情上報,由朝廷定奪,然後溜之大吉。
吳憂正要說出自己的需求時,朱明理繼續說道:“陛下不歡迎蜀王,蜀王也明白陛下心裏所想,於是他們打了個賭,誰如果先走出禦書房誰便輸了,這不,二人正下棋打發時間。”
聽朱明理這麽一說,吳憂來了興趣,問道:“那賭注是什麽?”
“若陛下勝,城外的五萬大軍歸朝廷,而且蜀王五年內不得踏入京都一步。”
這絕對是大手筆,五萬大軍先不提,五年內不得入京這是在向夏皇傳遞信號,五年內他蜀王絕對不是有異心,想明白這些,夏皇應下賭局也就不奇怪了。
“若蜀王贏了呢?”
朱明理搖了搖頭:“蜀王什麽都不要,做為條件,陛下這幾日不得幹政,而且凡是五品以上的官員,隻要進入禦書房便不得出去。”
難怪剛剛進來時,陛下和蜀王會是那種眼神,吳憂心裏嘀咕,嘴上卻問道:“朱大人,這麽說你現在也不能出禦書房?”
朱明理點了點頭,他是戶部尚書,官居三品,自然在列。
吳憂又看向三位皇子和鈺公主,沒等吳憂說話,朱明理歎了口氣:“你不用看,他們和我一樣。”
收回目光,吳憂問道:“陛下不得幹政,那朝廷豈不是亂了套?”
“那倒不至於,這賭局可能是幾日,想來不超過半月,陛下已經安排楊太傅總攬國事,並且有你坐鎮京都,應該不會出亂子。”
聽完朱明理的話,吳憂知道柴炭價格上漲的事情他還不清楚,禦書房是夏皇的主場,對於贏下賭注他們想的太樂觀了。
不會出亂子?隻要柴炭的價格居高不下,不需要多久,京都必亂,到時候夏皇能不能坐的住難說。
在禦書房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吳憂隻能去尋找楊慎。
從朱明理口中得到楊慎的所在,他徑直前往樞密院。
如果京都是大夏的心髒,那麽樞密院就是中樞神經,吳憂的腳步停在一棟略顯老舊殿宇前。
看著忙碌的官員進進出出,吳憂抬步走了進去,穿過庭院,吳憂來到了辦公的地方,抬眼朝裏麵打量。
“楊太傅可在?”吳憂攔住一名捧著文書出門的小吏問道。
小吏一指上首位,便匆匆離開。
最上手的桌案前,一堆的奏折幾乎遮住了楊慎的整個身子,隻有隱約看到灰白的發髻。
吳憂走了過去,見楊慎專注的批閱奏折,詢問的話卻沒有問出口。
似乎察覺到有人到來,楊慎抬頭看去,見是吳憂,笑道:“吳大人,莫非知道老夫辛苦,特意前來相助?”
與楊慎對視,吳憂發現他的目光雖然有神,不過麵容卻顯倦色。
吳憂搖頭,笑道:“太傅,宮裏的事情我已經知曉,今日來尋你,是因為柴炭價格上漲一事。”
楊慎放下奏折,拿起一旁的茶盞,輕抿一口道:“我很忙,實在是抽不出身理會這些小事兒,吳大人,你自行拿主意吧。”
愕…………
小事兒?也是,京都向來不缺柴炭,日常生活中也隻是習以為常的東西,甚至熟悉到不屑一顧。
吳憂剛要細說,卻見楊慎又拿起奏折批閱,到嘴邊的話又被他咽了回去。
樹林就意味著木柴,朱達的意思已經點明了操縱這一切的幕後黑手。
資本,不僅在前世社會是毒瘤,在這個社會亦是毒瘤,如果資本家沒有強硬的靠山,斷然不會長久,也沒有膽量哄抬物價,不,現在這種情況已經不能用哄抬物價來形容,而是在洗劫京都。
蜀王入京了。
想到前兩日朱明理的提醒,再結合現在的情況,答案顯而易見。
京都的富商都隻是小嘍囉,對付他們並不是難事,打狗要看主人,吳憂決定先會會蜀王。
“鄒縣丞,你去安撫安撫百姓,別讓他們鬧出亂子,我先入宮打探消息。”
皇宮,禦書房。
吳憂到來時,守在門外的內侍連忙迎了上來:“吳大人,陛下交待過,若覲見陛下,無需通報,可直接入內。”
沒有猶豫,吳憂抬步進入了禦書房,濃鬱的檀香味兒入鼻,吳憂下意識的放緩了步伐,這才察覺到氣氛似乎不尋常。
此時,禦案上擺放著一副棋盤,夏皇正和一名黑發長須的儒雅男子對弈。
而三位皇子和公主,以及莊文清和朱明理赫然在列。
夏皇和長須男子看了一眼進來的吳憂,夏皇開口道:“他叫吳憂,正七品,是新任的京都令。”
長須男子落下一子,這才仔細打量吳憂,吳憂進來時,身上綠色的官服已經說明他的品級並不高,長須男子隻瞥了一眼,並沒有在意,現在聽夏皇介紹他的身份,長須男子這才正視了起來。
“哦?他就是寫出孫子兵法的吳憂?不錯,少年俊才。”隻淡淡的讚了一句,長須男子便重新把目光落在棋盤之上。
長須男子打量吳憂時,吳憂也在打量著他,長須男子的身份已經赫然欲出,他就是蜀王趙元慶。
吳憂剛要行禮,便被朱明理搖頭製止,周圍再次安靜了下來。
吳憂是一頭霧水,小聲問道:“朱大人,現在是什麽情況?”
似乎怕打擾到夏皇和蜀王下棋,朱明理揮手,吳憂會意,跟隨他來到殿門處,這才聽朱明理說道:“吳大人,你來的怕不是時候。”
“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
朱明理歎了口氣道:“蜀王得知北蠻聯合西燕和三十六部對我大夏用兵,他特意來相助,現在五萬兵馬就駐紮在城西五十裏。”
這種情況確實不對,如果蜀王如果前來助陣,沒必要帶兵來京都,他隻要請示夏皇,夏皇應允後,便可從川蜀徑直前往雲地。
繞了這麽一大圈,還找了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蜀王必有所圖。
見吳憂疑惑的表情,朱明理無奈道:“皇家的家事錯綜複雜,我不便多言,總之來者不善。”
誰對皇家的事情感興趣?我隻想把柴炭漲價的事情上報,由朝廷定奪,然後溜之大吉。
吳憂正要說出自己的需求時,朱明理繼續說道:“陛下不歡迎蜀王,蜀王也明白陛下心裏所想,於是他們打了個賭,誰如果先走出禦書房誰便輸了,這不,二人正下棋打發時間。”
聽朱明理這麽一說,吳憂來了興趣,問道:“那賭注是什麽?”
“若陛下勝,城外的五萬大軍歸朝廷,而且蜀王五年內不得踏入京都一步。”
這絕對是大手筆,五萬大軍先不提,五年內不得入京這是在向夏皇傳遞信號,五年內他蜀王絕對不是有異心,想明白這些,夏皇應下賭局也就不奇怪了。
“若蜀王贏了呢?”
朱明理搖了搖頭:“蜀王什麽都不要,做為條件,陛下這幾日不得幹政,而且凡是五品以上的官員,隻要進入禦書房便不得出去。”
難怪剛剛進來時,陛下和蜀王會是那種眼神,吳憂心裏嘀咕,嘴上卻問道:“朱大人,這麽說你現在也不能出禦書房?”
朱明理點了點頭,他是戶部尚書,官居三品,自然在列。
吳憂又看向三位皇子和鈺公主,沒等吳憂說話,朱明理歎了口氣:“你不用看,他們和我一樣。”
收回目光,吳憂問道:“陛下不得幹政,那朝廷豈不是亂了套?”
“那倒不至於,這賭局可能是幾日,想來不超過半月,陛下已經安排楊太傅總攬國事,並且有你坐鎮京都,應該不會出亂子。”
聽完朱明理的話,吳憂知道柴炭價格上漲的事情他還不清楚,禦書房是夏皇的主場,對於贏下賭注他們想的太樂觀了。
不會出亂子?隻要柴炭的價格居高不下,不需要多久,京都必亂,到時候夏皇能不能坐的住難說。
在禦書房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吳憂隻能去尋找楊慎。
從朱明理口中得到楊慎的所在,他徑直前往樞密院。
如果京都是大夏的心髒,那麽樞密院就是中樞神經,吳憂的腳步停在一棟略顯老舊殿宇前。
看著忙碌的官員進進出出,吳憂抬步走了進去,穿過庭院,吳憂來到了辦公的地方,抬眼朝裏麵打量。
“楊太傅可在?”吳憂攔住一名捧著文書出門的小吏問道。
小吏一指上首位,便匆匆離開。
最上手的桌案前,一堆的奏折幾乎遮住了楊慎的整個身子,隻有隱約看到灰白的發髻。
吳憂走了過去,見楊慎專注的批閱奏折,詢問的話卻沒有問出口。
似乎察覺到有人到來,楊慎抬頭看去,見是吳憂,笑道:“吳大人,莫非知道老夫辛苦,特意前來相助?”
與楊慎對視,吳憂發現他的目光雖然有神,不過麵容卻顯倦色。
吳憂搖頭,笑道:“太傅,宮裏的事情我已經知曉,今日來尋你,是因為柴炭價格上漲一事。”
楊慎放下奏折,拿起一旁的茶盞,輕抿一口道:“我很忙,實在是抽不出身理會這些小事兒,吳大人,你自行拿主意吧。”
愕…………
小事兒?也是,京都向來不缺柴炭,日常生活中也隻是習以為常的東西,甚至熟悉到不屑一顧。
吳憂剛要細說,卻見楊慎又拿起奏折批閱,到嘴邊的話又被他咽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