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為說:「好。」
奚溪說:「我掃您。」
結果時為找了半天沒找到二維碼在哪兒,最後還是換成他掃奚溪,這才加上了一個名字叫「嘻嘻嘻」的號。
加完微信,收起手機,他說:「那我走了。」
奚溪說:「好啊,拜拜。」
時為騎上車離開,隻覺今日份的人際交往已達上限。
就這樣幾天下來,最淡定的還要數羅耀江。
莫亞雷調來時為,又給他啟動了pip,反而讓他徹底無事一身輕,每天就坐自己辦公室裏刷手機,不知是在玩歡樂麻將還是看股票。
時為跟奚溪倒是可以互相分擔工作,但也真的是到處救火,在一個又一個就餐高峰之間疲於奔命。
唯一的改進竟是莫亞雷帶來的,他在某天廚房和餐飲部的早會上宣布——
今後每天銷售部和前廳部會在係統裏更新兩次入住和銷售的數據,而且還會加上賓客類型的分析,供廚房和餐飲部預測用餐人數和用餐尖峰時間。
以及房務部那邊改進了流程,承諾提升做房效率,前廳部也承諾不再超量贈送行政權益,所以之後行政酒廊「對月閣」的人流壓力也會降低一些。
兩項變化都對全日製廚房影響最大,好的那種影響。
時為猜這多半是叢欣努力的結果,她對他說過,會在自己職權範圍內給他最大的支持,她說到做到了。
而相應的,管理層也對廚房和餐飲部提了要求,必須結合上麵這些數據,以及每天閉餐之後的剩餘菜品分析,做好第二天備料備餐的預測,提升自助餐和酒廊的滿意度。
時為明白,這也是他的pip。
但在廚房,你可以說這是一個統籌問題,雖然它更像是魔法,也可以說它是一個統計的問題,雖然它更像算命。
他不是沒想過如何改變,隻是還不知道是否應該走那條路。
工作十年,他曾經待過的都是精緻餐飲一類的法餐廚房,管理全都幾近嚴苛。
這傳統一直能追溯到十九世紀,精緻餐飲之父,國王的廚師,廚師的國王,古希臘掌管法餐的神,——奧古斯特·埃科菲,開始在自己的廚房實行軍事化管理,從而一掃混亂,大大提升了效率。
他把廚師團隊比作軍隊裏的「旅」,叫brigade de cuisine,把廚師服變成雙排扣,借鑑的也是軍裝的款式,而oui chef其實就是「是,長官!」,完全跟軍隊裏一樣。
一百多年之後,絕大多數西餐廚房仍舊沿用這種管理模式,以至於時為當年做學徒的時候曾聽同事吐槽,說自己當過兵,現在法國的軍隊根本沒這麽嚴格。
服從性訓練似乎就是讓學徒進入狀態最簡單高效的方法,所有新入行的人都要經歷一些糟糕的事,同時自我洗腦,大家學手藝的時候都這樣,所有人都是這麽過來的,對你有期待所以才這麽嚴格……就這麽才能堅持下來。
而哪怕沒做過廚師,很多人也能在文藝作品裏看到類似的描述,比如那個著名的狗蛋,說自己年輕時因為出汗太多,當時跟的chef把他衣服剪開,讓他就那麽在廚房繼續工作。等到他自己當上主廚,功成名就,同樣滿嘴髒話人身攻擊,甚至還把這一點搞成了綜藝效果。
就像一種遺傳病,代代相傳的暴力。而且也並非西餐廚房獨有,在中餐廚房更多的是一種古老的師徒製,他也不是沒聽朱師傅說過。反正隻要踏進廚房地界,便是主廚們的一言堂,什麽規章製度,什麽員工滿意度,什麽人力資源部門的約束,在他們眼中全都渺小可笑。
他很想跟叢欣談談這個問題。
但在那幾天,除了她過來巡視餐廳,他就沒見過她,兩人碰麵也沒時間說更多的話。
他曾聽別人說,她會上五點半的早班來看他們出早餐,但他到全日製廚房之後,她反而不來了,九點開完管理層早會才到自助餐廳走一圈,中午再去一次行政酒廊。
他當然知道這也正常,她管理著一家270間客房350名員工的酒店,不可能micromanage到這種地步,每天問他今天感覺怎麽樣?
第21章
一早醒來,叢欣發現了奇蹟。
那幾天工作漸漸步入正軌,她也開始縮短自己在酒店的時間,每天七點半到店,鬧鍾便定在六點四十,聽到鈴響,伸手按掉摸過來,這才勉強睜眼。
照例先看幾大ota平台,有沒有新的差評,近期遠期的價格鋪排,而後去微信刷群消息,最後掃一眼朋友圈。
夏季的天亮得格外早,沈寶雲和朱明常也一向習慣早起,這時候應該已經吃完早飯,一起出門散步,再逛個菜場,買好當天要吃的菜一起回家去。這一天也不例外。幾分鍾之前,沈寶雲剛發了一張小區附近公園裏盛開的荷花。緊接著便是朱明常發的另一張,是她站在池塘邊拿著手機給荷花拍照的背影,陽光穿透她頭頂香樟樹的葉冠,斑駁照到她身上。
兩張照片一上一下挨著,文字一模一樣:又一年夏天,荷花開了。
叢欣看得笑出來,然後眼見著下方出現小小的愛心以及張茂燕的微信,她也趕緊跟著給二老點上贊。
繼續往下翻,在一連串轉發的行業新聞、微商gg的後麵,她看到了小灰人發的朋友圈。
小灰人發了朋友圈???
雖然她這段時間多少有些看熟了那個由字母和一串隨機數字組成的,此刻卻仍舊懷疑是不是搞錯了,退到兩人的聊天記錄那裏,點時為的頭像進他個人頁麵,這才相信自己的眼睛。<="<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奚溪說:「我掃您。」
結果時為找了半天沒找到二維碼在哪兒,最後還是換成他掃奚溪,這才加上了一個名字叫「嘻嘻嘻」的號。
加完微信,收起手機,他說:「那我走了。」
奚溪說:「好啊,拜拜。」
時為騎上車離開,隻覺今日份的人際交往已達上限。
就這樣幾天下來,最淡定的還要數羅耀江。
莫亞雷調來時為,又給他啟動了pip,反而讓他徹底無事一身輕,每天就坐自己辦公室裏刷手機,不知是在玩歡樂麻將還是看股票。
時為跟奚溪倒是可以互相分擔工作,但也真的是到處救火,在一個又一個就餐高峰之間疲於奔命。
唯一的改進竟是莫亞雷帶來的,他在某天廚房和餐飲部的早會上宣布——
今後每天銷售部和前廳部會在係統裏更新兩次入住和銷售的數據,而且還會加上賓客類型的分析,供廚房和餐飲部預測用餐人數和用餐尖峰時間。
以及房務部那邊改進了流程,承諾提升做房效率,前廳部也承諾不再超量贈送行政權益,所以之後行政酒廊「對月閣」的人流壓力也會降低一些。
兩項變化都對全日製廚房影響最大,好的那種影響。
時為猜這多半是叢欣努力的結果,她對他說過,會在自己職權範圍內給他最大的支持,她說到做到了。
而相應的,管理層也對廚房和餐飲部提了要求,必須結合上麵這些數據,以及每天閉餐之後的剩餘菜品分析,做好第二天備料備餐的預測,提升自助餐和酒廊的滿意度。
時為明白,這也是他的pip。
但在廚房,你可以說這是一個統籌問題,雖然它更像是魔法,也可以說它是一個統計的問題,雖然它更像算命。
他不是沒想過如何改變,隻是還不知道是否應該走那條路。
工作十年,他曾經待過的都是精緻餐飲一類的法餐廚房,管理全都幾近嚴苛。
這傳統一直能追溯到十九世紀,精緻餐飲之父,國王的廚師,廚師的國王,古希臘掌管法餐的神,——奧古斯特·埃科菲,開始在自己的廚房實行軍事化管理,從而一掃混亂,大大提升了效率。
他把廚師團隊比作軍隊裏的「旅」,叫brigade de cuisine,把廚師服變成雙排扣,借鑑的也是軍裝的款式,而oui chef其實就是「是,長官!」,完全跟軍隊裏一樣。
一百多年之後,絕大多數西餐廚房仍舊沿用這種管理模式,以至於時為當年做學徒的時候曾聽同事吐槽,說自己當過兵,現在法國的軍隊根本沒這麽嚴格。
服從性訓練似乎就是讓學徒進入狀態最簡單高效的方法,所有新入行的人都要經歷一些糟糕的事,同時自我洗腦,大家學手藝的時候都這樣,所有人都是這麽過來的,對你有期待所以才這麽嚴格……就這麽才能堅持下來。
而哪怕沒做過廚師,很多人也能在文藝作品裏看到類似的描述,比如那個著名的狗蛋,說自己年輕時因為出汗太多,當時跟的chef把他衣服剪開,讓他就那麽在廚房繼續工作。等到他自己當上主廚,功成名就,同樣滿嘴髒話人身攻擊,甚至還把這一點搞成了綜藝效果。
就像一種遺傳病,代代相傳的暴力。而且也並非西餐廚房獨有,在中餐廚房更多的是一種古老的師徒製,他也不是沒聽朱師傅說過。反正隻要踏進廚房地界,便是主廚們的一言堂,什麽規章製度,什麽員工滿意度,什麽人力資源部門的約束,在他們眼中全都渺小可笑。
他很想跟叢欣談談這個問題。
但在那幾天,除了她過來巡視餐廳,他就沒見過她,兩人碰麵也沒時間說更多的話。
他曾聽別人說,她會上五點半的早班來看他們出早餐,但他到全日製廚房之後,她反而不來了,九點開完管理層早會才到自助餐廳走一圈,中午再去一次行政酒廊。
他當然知道這也正常,她管理著一家270間客房350名員工的酒店,不可能micromanage到這種地步,每天問他今天感覺怎麽樣?
第21章
一早醒來,叢欣發現了奇蹟。
那幾天工作漸漸步入正軌,她也開始縮短自己在酒店的時間,每天七點半到店,鬧鍾便定在六點四十,聽到鈴響,伸手按掉摸過來,這才勉強睜眼。
照例先看幾大ota平台,有沒有新的差評,近期遠期的價格鋪排,而後去微信刷群消息,最後掃一眼朋友圈。
夏季的天亮得格外早,沈寶雲和朱明常也一向習慣早起,這時候應該已經吃完早飯,一起出門散步,再逛個菜場,買好當天要吃的菜一起回家去。這一天也不例外。幾分鍾之前,沈寶雲剛發了一張小區附近公園裏盛開的荷花。緊接著便是朱明常發的另一張,是她站在池塘邊拿著手機給荷花拍照的背影,陽光穿透她頭頂香樟樹的葉冠,斑駁照到她身上。
兩張照片一上一下挨著,文字一模一樣:又一年夏天,荷花開了。
叢欣看得笑出來,然後眼見著下方出現小小的愛心以及張茂燕的微信,她也趕緊跟著給二老點上贊。
繼續往下翻,在一連串轉發的行業新聞、微商gg的後麵,她看到了小灰人發的朋友圈。
小灰人發了朋友圈???
雖然她這段時間多少有些看熟了那個由字母和一串隨機數字組成的,此刻卻仍舊懷疑是不是搞錯了,退到兩人的聊天記錄那裏,點時為的頭像進他個人頁麵,這才相信自己的眼睛。<="<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