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像沈寶雲和朱明常一樣,也有過去的老習慣,把江亞飯店簡稱作「飯店」,好像隻要說起大飯店,隻此一家,別無分號。很多江亞的老員工都這樣。
時為走到她身邊,跟她一起站在窗前。
外麵雨已經停了,夜空清黑,不見月光,近處多是住宅,密密亮著燈,最遠能看到江對岸陸家嘴的地標建築,但外灘的那些房子,包括江亞飯店,是被遮住了看不見的。
時為忽然說:「出去轉一圈怎麽樣?」
叢欣問:「去哪兒?」
時為提議:「就附近,騎自行車。」
叢欣笑了,說:「這時候出去騎車?」
時為隻是又問了一遍:「去不去?」
叢欣看看他,說:「走吧。」
兩人於是下樓,出了小區,在街邊掃了兩輛共享單車。時為沒等她,一路騎在前麵,也沒說目的地。但叢欣認得出方向,這是在往曾經的職工樓去。
周末的夜裏,時間不算太晚,路上多得是車和行人,地麵潮濕,映出路兩邊的燈光,璀璨如琉璃。
那一帶很多老房子都已經拆了,有歷史價值的得以保留,經過翻新改造變成展廳、商店、餐館。
而職工樓是沒有價值的那一種,它隻是一座1950年代造起來的赫魯雪夫樓。前麵是保護建築,著名建築師鄔達克設計的一個洋行舊址,後麵也是保護建築,基督教青年會體操館。兩幢房子中間有塊空地,就那麽見縫插針地造起一座五層樓方方正正的簡易水泥房子。十多年前被拆除,又變回兩座保護建築中間的一塊空地,是隻有他們這樣的老土地才知道的遺址。
1976年,特殊年代過去,江亞飯店恢復營業。朱明常和沈寶雲憑著二十多年的工齡,以及特級廚師、勞動模範、三八紅旗手的稱號,在職工樓裏分得一套住房。那是他們住的最久的一個家,門上永遠釘著「五好家庭」和「黨員之家」的紅色小牌子。
1992年,江亞飯店餐飲部的服務員叢甘霖和客房部的清掃員張茂燕結婚之後也搬了進去,兩人生了一個女兒,起名叢欣,這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個家也在那裏。
那是四樓最頂頭的一扇門,開門進去便是兩家合用的廚房,連著兩個房間。
那年七月的一天,叢甘霖打了一輛強生計程車,從紅房子醫院接妻子和女兒回家。當時的時為也才幾個月大,父親時益恆正出國學習,母親朱岩工作忙,休完產假就把他放到娘家,讓已經退休的沈寶雲幫忙帶著。
兩個小嬰兒就這樣成了鄰居,後來長大了一點,又一起上江亞飯店辦的職工子弟幼兒班。
那時的記憶是非線性的,回憶往往隻剩下一些碎片似的畫麵,甚至隻是一個不同顏色、氣味、情緒的印象。
他們都記得共用過一瓶抹臉油,春夏寶寶霜,秋冬蛤蜊油,沈寶雲管這個步驟叫搽香香。
記得並排躺床上睡午覺,沈寶雲嫌電風扇的風太硬,側臥在一邊,一下一下給他們打扇子。
記得晴天各種各樣的陽光,也記得雨季裏撐個傘,穿雙塑料鞋,去樓下踩水。
再到大一點,又多了許多奇怪的套路,都是叢欣的發明。
比如起床,有時候她起得早,跑到隔壁,爬上他的小床。他其實也醒了,存心用被子蒙住頭。她便會找到他腦門兒的位置,把小小手掌貼在上麵,做個酒店房間插卡開門的動作,說:「滴,可愛卡。」他這才掀開被子,請她進來。兩人抱在一起,哈哈笑個不停。一直到大人不耐煩,把他們揪起來穿衣服洗漱為止。
有時是他起得早,也學她樣子跑去隔壁,跪在她小床邊叫她起床:醒醒,欣欣醒醒。她卻閉著眼不睜開,拿個娃娃給他,要他學娃娃的口氣叫醒她:欣欣號宇宙飛船啟動,滴滴,連接中,滴滴,連接中,滴——連接成功。而後用娃娃的手拉著她的手起床。
再比如道別。有時候朱岩過來接他回去住兩天,她會一路跟著送到車站,看著他上車。他也賴在車門口不往裏麵走。兩人先是小小的揮手,然後在車門合上、車子起步的那一瞬踮起腳,使勁揮手,傾情演出十裏相送,依依惜別,生離死別。
其實,他一直覺得她是個馬屁精、矯情鬼,有著跟他截然相反的性格。但叢欣就是有這樣的魔力,讓身邊的人跟著她一起發神經。
當然,小孩就是小孩。兩人要好起來極其要好,吵起來又能吵翻天,獅吼功,王八拳。
但哪怕這樣,沈寶雲照舊能在他倆身上找到優點,總是說:「我家這兩個孩子心地善良,都吵成這樣了,還知道輕重,不會下狠手。」
時為後來想,沈寶雲說的狠手,大概屬於胳膊腿兒骨折、腦袋開瓢那個級別。
想著,走著,自行車已經從人民路拐到中山路上。
現在華爾道夫那棟樓曾經是東風飯店,他記得那時候這裏開著一家肯德基,門口經常有店員扮成白色大公雞奇奇帶著小朋友跳舞,隻要全程跟著跳完,便可獲得甜筒一支。他們從幼兒班放學經過那裏,叢欣必要跳一場,他就站在旁邊看。等跳完舞,領到甜筒,她舔幾口又不吃了,送給他吃。
由此,又記起更多他因為她而吃的苦頭。
不光冰激淩,還有餅幹、水果、蜜餞、棒棒糖,她隨便吃兩口就不要了,轉手給他,而且還總是搞得好像什麽珍貴的饋贈似的。他也真會接過來,吧噠吧噠吃完。<="<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時為走到她身邊,跟她一起站在窗前。
外麵雨已經停了,夜空清黑,不見月光,近處多是住宅,密密亮著燈,最遠能看到江對岸陸家嘴的地標建築,但外灘的那些房子,包括江亞飯店,是被遮住了看不見的。
時為忽然說:「出去轉一圈怎麽樣?」
叢欣問:「去哪兒?」
時為提議:「就附近,騎自行車。」
叢欣笑了,說:「這時候出去騎車?」
時為隻是又問了一遍:「去不去?」
叢欣看看他,說:「走吧。」
兩人於是下樓,出了小區,在街邊掃了兩輛共享單車。時為沒等她,一路騎在前麵,也沒說目的地。但叢欣認得出方向,這是在往曾經的職工樓去。
周末的夜裏,時間不算太晚,路上多得是車和行人,地麵潮濕,映出路兩邊的燈光,璀璨如琉璃。
那一帶很多老房子都已經拆了,有歷史價值的得以保留,經過翻新改造變成展廳、商店、餐館。
而職工樓是沒有價值的那一種,它隻是一座1950年代造起來的赫魯雪夫樓。前麵是保護建築,著名建築師鄔達克設計的一個洋行舊址,後麵也是保護建築,基督教青年會體操館。兩幢房子中間有塊空地,就那麽見縫插針地造起一座五層樓方方正正的簡易水泥房子。十多年前被拆除,又變回兩座保護建築中間的一塊空地,是隻有他們這樣的老土地才知道的遺址。
1976年,特殊年代過去,江亞飯店恢復營業。朱明常和沈寶雲憑著二十多年的工齡,以及特級廚師、勞動模範、三八紅旗手的稱號,在職工樓裏分得一套住房。那是他們住的最久的一個家,門上永遠釘著「五好家庭」和「黨員之家」的紅色小牌子。
1992年,江亞飯店餐飲部的服務員叢甘霖和客房部的清掃員張茂燕結婚之後也搬了進去,兩人生了一個女兒,起名叢欣,這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個家也在那裏。
那是四樓最頂頭的一扇門,開門進去便是兩家合用的廚房,連著兩個房間。
那年七月的一天,叢甘霖打了一輛強生計程車,從紅房子醫院接妻子和女兒回家。當時的時為也才幾個月大,父親時益恆正出國學習,母親朱岩工作忙,休完產假就把他放到娘家,讓已經退休的沈寶雲幫忙帶著。
兩個小嬰兒就這樣成了鄰居,後來長大了一點,又一起上江亞飯店辦的職工子弟幼兒班。
那時的記憶是非線性的,回憶往往隻剩下一些碎片似的畫麵,甚至隻是一個不同顏色、氣味、情緒的印象。
他們都記得共用過一瓶抹臉油,春夏寶寶霜,秋冬蛤蜊油,沈寶雲管這個步驟叫搽香香。
記得並排躺床上睡午覺,沈寶雲嫌電風扇的風太硬,側臥在一邊,一下一下給他們打扇子。
記得晴天各種各樣的陽光,也記得雨季裏撐個傘,穿雙塑料鞋,去樓下踩水。
再到大一點,又多了許多奇怪的套路,都是叢欣的發明。
比如起床,有時候她起得早,跑到隔壁,爬上他的小床。他其實也醒了,存心用被子蒙住頭。她便會找到他腦門兒的位置,把小小手掌貼在上麵,做個酒店房間插卡開門的動作,說:「滴,可愛卡。」他這才掀開被子,請她進來。兩人抱在一起,哈哈笑個不停。一直到大人不耐煩,把他們揪起來穿衣服洗漱為止。
有時是他起得早,也學她樣子跑去隔壁,跪在她小床邊叫她起床:醒醒,欣欣醒醒。她卻閉著眼不睜開,拿個娃娃給他,要他學娃娃的口氣叫醒她:欣欣號宇宙飛船啟動,滴滴,連接中,滴滴,連接中,滴——連接成功。而後用娃娃的手拉著她的手起床。
再比如道別。有時候朱岩過來接他回去住兩天,她會一路跟著送到車站,看著他上車。他也賴在車門口不往裏麵走。兩人先是小小的揮手,然後在車門合上、車子起步的那一瞬踮起腳,使勁揮手,傾情演出十裏相送,依依惜別,生離死別。
其實,他一直覺得她是個馬屁精、矯情鬼,有著跟他截然相反的性格。但叢欣就是有這樣的魔力,讓身邊的人跟著她一起發神經。
當然,小孩就是小孩。兩人要好起來極其要好,吵起來又能吵翻天,獅吼功,王八拳。
但哪怕這樣,沈寶雲照舊能在他倆身上找到優點,總是說:「我家這兩個孩子心地善良,都吵成這樣了,還知道輕重,不會下狠手。」
時為後來想,沈寶雲說的狠手,大概屬於胳膊腿兒骨折、腦袋開瓢那個級別。
想著,走著,自行車已經從人民路拐到中山路上。
現在華爾道夫那棟樓曾經是東風飯店,他記得那時候這裏開著一家肯德基,門口經常有店員扮成白色大公雞奇奇帶著小朋友跳舞,隻要全程跟著跳完,便可獲得甜筒一支。他們從幼兒班放學經過那裏,叢欣必要跳一場,他就站在旁邊看。等跳完舞,領到甜筒,她舔幾口又不吃了,送給他吃。
由此,又記起更多他因為她而吃的苦頭。
不光冰激淩,還有餅幹、水果、蜜餞、棒棒糖,她隨便吃兩口就不要了,轉手給他,而且還總是搞得好像什麽珍貴的饋贈似的。他也真會接過來,吧噠吧噠吃完。<="<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