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永重重地點頭:「我真懂了!」


    這套話術,今天果然用上了,看樣子李靖也果然把恩記到了郎君身上。方永暗暗記下,打算回頭悄悄告訴魏徵,以後還要怎麽使勁,那還要看他們文人的。


    李淵也果然任用了李靖,太原帶出來的四萬人交給他,就好像換了人似的,也沒用什麽奇謀秘計的,先前怎麽攻都過不去的霍邑,一天之內就突破了。


    接下來就跟武裝行軍似的輕易,等到長安附近,李世民已經將洛陽託付給長孫晟,自己率部趕過來會合了,而李玉華與李神通也適時帶著自己招納的人馬趕到。


    三方會合,長安也不過旬日間的事罷了。


    李淵有些微的不滿,私下裏埋怨李世民:「你怎麽在洛陽就立了楊侗,太急了,長安才是都城。」


    「阿耶,我想立都於洛陽。」李世民說,「關中已經不是當年的關中了,關中供不起一座都城,洛陽往長安運糧也很麻煩。既然如此,為什麽不直接以洛陽為都?」


    李淵伸手比劃了一下,其實麵前啥也沒有,但是他相信兒子的軍事才能可以虛空索圖。


    「你看看洛陽,再看看長安。」他譴責地說道,「洛陽哪裏是適合為都的地方。」


    長安有地利。李世民也不會說什麽江山在德不在險的話,他這種早早覺醒了軍事與政治雙重天賦的人對此分得很清楚,德與險根本不矛盾,有德就不要險了?說什麽屁話。


    洛陽有地利,但它倚為屏障的山體都有缺口,麵臨的黃河天險也正好水勢平緩,容易從外攻破。加上盆地麵積窄小,不如長安的戰略縱深。


    但是他目前還是主張以洛陽為都。


    「立國之初不用擔心這個。阿耶,我會用二三十年時間,讓長安沒有乏糧之虞,然後遷都回長安。」


    無論是糧食增產,還是修建鐵路,都能解決長安的糧食危機。李世民考察過後世的鐵路路線,利用暑假順著舊路線走過一遍。


    溝通西安到洛陽的最早線路是隴海鐵路中的一段,可能是技術問題也可能是為了節省成本,沒有建黃河大橋,而是沿黃河岸邊塬下修建。在他看來最大的問題是修隧道。


    他沒有把握在自己有生之年修成這條路,但是在洛陽建都,長安的人口不會增長得那麽快。秦漢都已經生產出硫酸銨了,大唐也可以有,並且三方協力,想辦法把糧食的平均產量再提一提。


    如果科技一時不能提升,水利、農業技術這些需要人去做的笨辦法,他總還是可以去做的。


    二三十年之後,大唐也許不能修通這條路,但是應該已經有技術積累了,可以開始著手修路了——其實未必要修通,能用鐵路把糧食盡量往近處運,就已經省很多力氣了。


    不過話說回來,其實他這麽說,隻是有些事一時說不明白,暫時安撫父親罷了。


    長安是有地利,有戰略縱深,但是又怎麽樣呢,長安六陷天子九遷,他看著史書眼珠子都快掉出來了。不得不感嘆歷史上的大唐是上限足夠高,下限也足夠低啊。真是打破他的腦袋都想不到流著他血的後人能菜到這個地步。


    就不會治國,還不會打仗嗎?打出去啊!很難嗎?


    哎還得說確實是有戰略縱深,不然跑都跑不掉。


    不過這已經不會發生了,以後大唐要亡,也不是這種亡國法。李世民很清楚,從他決定引入後世知識開始,時代就變了。


    一百多年之後,天下會變成什麽樣,連他也不知道。洛陽會不會是最終的都城,他也不確定,他會明明白白地告訴朝臣和子孫,不要把他說的話當作千百年不變的真理,該遷都的時候就遷都,該變法的時候就變法。


    大唐也許會亡得更早,誰知道呢,但他希望不要那麽窩囊又拖遝的亡了,死得幹脆點,讓下一個時代綻放出更耀眼的光彩——讓他李世民,永遠成為這條時間線上影響未來上千年的千古一帝,不是也挺好的嗎。


    生生拖成爛泥塘,崩塌出五代十國,在廢墟上掙紮著重立起一個先天不足的國家,真不是什麽好事。如果一定要亡國,他希望承接唐之天命的是另一個大漢和大唐那樣有過強盛和輝煌的朝代。


    李淵不知道兒子的計劃,但是看到了李世民堅定而不容置疑的眼神,他退縮了。


    這讓他有些憤怒,也有些悲哀,明明他才是一家之主,他籌劃奮鬥了多年,盡管謀天下確實是近幾年才有的打算,但能成為太原留守,進而有了謀取天下的實力,是他這麽多年一步一步努力才得到的啊。


    可或許是走到這一步耗費的時間太長了,在他不注意的時候,他老了,兒子長大了。李淵既有欣慰,又有不甘,心情十分複雜。


    但李世民從一開始就占據了主動,李淵竟然沒有辦法在兒子麵前強勢得起來,一想到現在李世民的嫡係人馬與自己嫡係的對比,他就覺得氣短心虛,隻能無可奈何地道:「那就這樣吧。」


    他不知道,李世民猶豫過,最後還是退了一步,立楊侗為帝,而不是自己直接稱帝,完全打斷兄長與自己爭儲的可能。


    直接稱帝的話,生米煮成熟飯之後,李淵也隻能吃這個悶虧。


    最終沒有這樣做,不是顧及楊廣,李世民知道政治應該緩一步,不能這麽急,一般來說必須得有這麽個過渡。但是歷史上他軾兄逼父都做出來了,根本不是很在乎直接無視楊廣,給天下換一個帝統。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皇漢武唐童現代留學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林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林煙並收藏秦皇漢武唐童現代留學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