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頁
秦皇漢武唐童現代留學日常 作者:南林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新投的秦瓊、程知節、裴仁基父子急於立功,格外勇猛,秦瓊身中三創突入陣中,程知節趕上接應,陣斬王世充,大敗隋軍。
自此,李世民再取洛陽,有長孫晟裏應外合,終是換了一個身份回到這個大隋東都。
楊侗年僅十三歲,李世民還挺欣賞他的,甚至覺得他代替楊廣當皇帝,說不定大隋天下還不會亂成這樣。麵對李世民,楊侗不是沒有恐懼,但他很好地控製住了,也沒有問些無用的話,隻是沉默著聽取李世民的安排。
李世民抄了父親在歷史中的行動,不過把立的傀儡皇帝從楊侑換成了楊侗罷了。
洛陽畢竟是東都,他入主洛陽後千頭萬緒,一時抽不開身,而李淵那邊卻耽擱了,還沒有抵達長安。
事情還要說回從太原起兵不久時候的事,在穩定了四周局勢、勸降周邊勢力後,李淵發兵劍指長安,長安的代王楊侑派宋老生率兩萬精兵守於霍邑,李淵一時難以攻下,在裴寂等人勸說下,有意退兵回太原。
李建成不願意。
電報使李氏各方勢力通訊未斷。李世民已經掌握清河郡,奪取齊郡與信都郡,令竇建德部北上取涿郡,李孝恭東出取山東,自己西去與瓦崗軍會合戰於虎牢。
眼看洛陽就是二郎的掌中之物了,他隨父親出兵,卻在一個霍邑止步,這像話嗎?
這樣下去,他還有什麽資格試著與二郎爭那個太子的位置。現在盡管已經希望渺茫了,但李建成總還是想試一試的。
更不要說,三妹李玉華那裏竟然也在鄠縣拉起了一支隊伍,攻下了一塊地盤,叔父李神通已經與李玉華會合,就等著接應他們了。
鬧半天,他跟父親這一路,還沒有拿下妹妹那樣的勝利,就不提太子不太子的事,他這個長兄的臉還要不要了。
他再三請求,因為沒有突厥的後顧之憂,李淵鬆口讓他再次帶兵攻打。
可李建成活到二十七歲,雖然弓馬嫻熟,但是帶兵的經歷是跟父親來太原僅僅大半年時間才有的。
說起來原歷史中的李世民刷經驗的時間還比他長一點,而他顯然又沒有李世民的軍事天賦,這大半年也就是讓他從家傳知識與行獵中帶來的經驗落到了實處,學會了怎麽組織軍隊,怎麽行軍紮營布陣。
至於怎麽打仗,他還處在一個大家怎麽打我就怎麽打的階段。
沒有任何僥倖的,李淵沒打下來的霍邑,他也沒能攻取。
李淵不知出於什麽心理,沒有退兵,又死磕了兩三次,耗去了大半個月的時間,才終於懊惱,再度有了退兵的念頭。
李世民在電報裏強烈反對,怒道:「父親爭天下不取長安,難道就為了占據一個太原嗎?」
又道:「我半月前便建議父親用李靖,父親至今未勝,是還沒有任用李靖的緣故嗎?」
李淵有點生氣,讓人回覆:「李靖意圖出首舉報我等謀反,怎麽能將吾等性命放在他手中。」
李世民:「李藥師有大誌,必不願籍籍無名死去。阿耶以禮相待,他見楊氏大勢已去,自不會拒絕。」
李淵猶豫了。
而李靖那裏,他被方永帶著行軍,獨自住一間營帳,衣食俱是上乘,但他還是沒有表達投效之意。
這天,方永入帳,李靖原本靠在榻上看書,聽到他的腳步聲便躺了下去,將臉轉向內側。
方永見狀也不以為意,隻是笑吟吟地自己坐下,輕咳一聲清了清嗓子,對著空氣說話:「最新消息,我家阿郎已經破虎牢關,與江都來援的王世充接戰而大勝,接下來就該取洛陽了吧。」
榻上的人動了動。
方永想起李世民開玩笑說的話,道是實在不行把李藥師推出去斬了吧,斬首前他一後悔,說不定就成了。臨斬前被救可能是名將出頭的一條路?你看兵仙韓信也經歷過。
不過才說完,李世民就自己輕拍了下嘴巴,囑咐他道:「這是亂命,不要聽。李藥師有大才,你一定要尊而重之,不要輕慢了他。」
但是把李靖尊而重之的帶到這裏,方永已經越來越不耐煩了,這會兒看著裝死的李靖,他不期然又想起李世民開玩笑的話,惡意的在腦子裏yy把李靖推出去斬首的畫麵來安撫自己。
安撫到心情平靜了,他才繼續道:「現在唐國公的大軍在霍邑受阻,我家郎君一再推薦唐國公起用你為主帥。唐國公猶豫再三,看樣子就快有決定了。那麽藥師你呢?還要為楊氏盡忠嗎?」
李靖一下坐了起來,深受震動。
「你家郎君果真推薦我?」
「自是不假。不過唐國公不可能真的如此任用,最多讓你為副手罷了。」
方永有點心虛,眼睛瞟向了一邊,但李靖沒注意。
這個話其實不是李世民教他說的,也不是方永自己想的,而是當初來馬邑前,魏徵得知李世民對李靖的安排後,私下裏找方永說的。
說的是如果李靖堅決為隋效死就不談了,路上沒有用到他的地方也罷了。但是如果唐國公攻勢不順,郎君力薦李靖的話,讓方永提前跟李靖如此這般的說一通。
魏徵:「慧眼識人的是我們郎君,不計前嫌要用李靖的也是我們郎君,不能讓李藥師會錯意,謝錯人。你懂麽?」
方永連連點頭:「我懂了。」
魏徵加重了口氣:「我們郎君排行第二,是嫡次子,你真懂了麽?」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自此,李世民再取洛陽,有長孫晟裏應外合,終是換了一個身份回到這個大隋東都。
楊侗年僅十三歲,李世民還挺欣賞他的,甚至覺得他代替楊廣當皇帝,說不定大隋天下還不會亂成這樣。麵對李世民,楊侗不是沒有恐懼,但他很好地控製住了,也沒有問些無用的話,隻是沉默著聽取李世民的安排。
李世民抄了父親在歷史中的行動,不過把立的傀儡皇帝從楊侑換成了楊侗罷了。
洛陽畢竟是東都,他入主洛陽後千頭萬緒,一時抽不開身,而李淵那邊卻耽擱了,還沒有抵達長安。
事情還要說回從太原起兵不久時候的事,在穩定了四周局勢、勸降周邊勢力後,李淵發兵劍指長安,長安的代王楊侑派宋老生率兩萬精兵守於霍邑,李淵一時難以攻下,在裴寂等人勸說下,有意退兵回太原。
李建成不願意。
電報使李氏各方勢力通訊未斷。李世民已經掌握清河郡,奪取齊郡與信都郡,令竇建德部北上取涿郡,李孝恭東出取山東,自己西去與瓦崗軍會合戰於虎牢。
眼看洛陽就是二郎的掌中之物了,他隨父親出兵,卻在一個霍邑止步,這像話嗎?
這樣下去,他還有什麽資格試著與二郎爭那個太子的位置。現在盡管已經希望渺茫了,但李建成總還是想試一試的。
更不要說,三妹李玉華那裏竟然也在鄠縣拉起了一支隊伍,攻下了一塊地盤,叔父李神通已經與李玉華會合,就等著接應他們了。
鬧半天,他跟父親這一路,還沒有拿下妹妹那樣的勝利,就不提太子不太子的事,他這個長兄的臉還要不要了。
他再三請求,因為沒有突厥的後顧之憂,李淵鬆口讓他再次帶兵攻打。
可李建成活到二十七歲,雖然弓馬嫻熟,但是帶兵的經歷是跟父親來太原僅僅大半年時間才有的。
說起來原歷史中的李世民刷經驗的時間還比他長一點,而他顯然又沒有李世民的軍事天賦,這大半年也就是讓他從家傳知識與行獵中帶來的經驗落到了實處,學會了怎麽組織軍隊,怎麽行軍紮營布陣。
至於怎麽打仗,他還處在一個大家怎麽打我就怎麽打的階段。
沒有任何僥倖的,李淵沒打下來的霍邑,他也沒能攻取。
李淵不知出於什麽心理,沒有退兵,又死磕了兩三次,耗去了大半個月的時間,才終於懊惱,再度有了退兵的念頭。
李世民在電報裏強烈反對,怒道:「父親爭天下不取長安,難道就為了占據一個太原嗎?」
又道:「我半月前便建議父親用李靖,父親至今未勝,是還沒有任用李靖的緣故嗎?」
李淵有點生氣,讓人回覆:「李靖意圖出首舉報我等謀反,怎麽能將吾等性命放在他手中。」
李世民:「李藥師有大誌,必不願籍籍無名死去。阿耶以禮相待,他見楊氏大勢已去,自不會拒絕。」
李淵猶豫了。
而李靖那裏,他被方永帶著行軍,獨自住一間營帳,衣食俱是上乘,但他還是沒有表達投效之意。
這天,方永入帳,李靖原本靠在榻上看書,聽到他的腳步聲便躺了下去,將臉轉向內側。
方永見狀也不以為意,隻是笑吟吟地自己坐下,輕咳一聲清了清嗓子,對著空氣說話:「最新消息,我家阿郎已經破虎牢關,與江都來援的王世充接戰而大勝,接下來就該取洛陽了吧。」
榻上的人動了動。
方永想起李世民開玩笑說的話,道是實在不行把李藥師推出去斬了吧,斬首前他一後悔,說不定就成了。臨斬前被救可能是名將出頭的一條路?你看兵仙韓信也經歷過。
不過才說完,李世民就自己輕拍了下嘴巴,囑咐他道:「這是亂命,不要聽。李藥師有大才,你一定要尊而重之,不要輕慢了他。」
但是把李靖尊而重之的帶到這裏,方永已經越來越不耐煩了,這會兒看著裝死的李靖,他不期然又想起李世民開玩笑的話,惡意的在腦子裏yy把李靖推出去斬首的畫麵來安撫自己。
安撫到心情平靜了,他才繼續道:「現在唐國公的大軍在霍邑受阻,我家郎君一再推薦唐國公起用你為主帥。唐國公猶豫再三,看樣子就快有決定了。那麽藥師你呢?還要為楊氏盡忠嗎?」
李靖一下坐了起來,深受震動。
「你家郎君果真推薦我?」
「自是不假。不過唐國公不可能真的如此任用,最多讓你為副手罷了。」
方永有點心虛,眼睛瞟向了一邊,但李靖沒注意。
這個話其實不是李世民教他說的,也不是方永自己想的,而是當初來馬邑前,魏徵得知李世民對李靖的安排後,私下裏找方永說的。
說的是如果李靖堅決為隋效死就不談了,路上沒有用到他的地方也罷了。但是如果唐國公攻勢不順,郎君力薦李靖的話,讓方永提前跟李靖如此這般的說一通。
魏徵:「慧眼識人的是我們郎君,不計前嫌要用李靖的也是我們郎君,不能讓李藥師會錯意,謝錯人。你懂麽?」
方永連連點頭:「我懂了。」
魏徵加重了口氣:「我們郎君排行第二,是嫡次子,你真懂了麽?」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