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秦皇漢武唐童現代留學日常 作者:南林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正好,他本來覺得自己年輕還沒學成,入朝不合適。現在這個又重要又低級的職位還真是量身打造,極為適合。
這是嬴政選擇的地方,他仍記得史書中言,秦王子嬰於此「係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也算是有意選了這一處。
「……這便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諸君若有不解,可隨時來軹道亭尋我。接下來數日,便要請諸位用心教導我軹道亭的孩童了。」
一幹二十多到四十多的男子一起齊身,行禮稱是。
這是秦王從全國搜羅來的數算方麵的人才,有的原來還在隨師長學習,有的原來是地方小吏,有的在少府或治粟內史處任職。
隻要原先不是什麽特別緊要不可少的職務,如今都被送到這裏來,跟已經掌握了那套數學之道的張蒼學習。職務還保留著,帶薪學習。
有數算的底子,成年人學起來並不難。張蒼來到鹹陽後,又通過李斯學習了一下那些符號的發音,就來教他們了。而他們在開始的茫然之後,也很快入門,適應這個新體係下的數學解答之法。
張蒼比較忙,這些人先跟他學,然後還要去教軹道亭的孩童。秦王在軹道亭用新政,學室不再隻有官吏之子才能入學,也不是隻學秦律與法家著作。
中人之家,捨得為孩子投資的話,百錢便可入學室學習一年。這些擅於數算的人拿小吏的俸祿卻不用擔小吏的責任,隻要在學室教授文字與數算即可。
當然,他們同時也要跟隨張蒼繼續學習。張蒼現在已經自學到了初中,正在把代數與幾何納入自己原本所學的知識之中。同時還試圖理解物理。
化學教材不在他這裏,嬴政知道化學需要試驗,他打算把那些煉丹的術士弄來研究,找個荒山野嶺讓他們配火藥去,炸死一個算一個,他不可惜。不過他這個時候的方士沒有劉徹那時業務精通,主要吹牛方向是求仙,煉丹的手藝處於摸索階段,比較糙,說不定真會炸死不少。
「哎,如此辛苦,我真是自找的。」張蒼合了書本,自嘲的一笑,帶著亭卒去了田間。
他這個軹道亭啊,實在是很特殊。亭長是武職,本來不該他來做,就是做了,也應該在武事上用心。但大王親自召見了他,告訴他軹道亭是一個「試驗」,暫時不與秦國製度相合,他這個亭長就相當於縣令,隻不過管理的不是一縣之地,而是一亭之地罷了。
文事武事,都是他的事。
現在,他就要去田間查看種下的小麥情況。
他的治所位於東平裏,田典是從少府調來的人。張蒼知道農家與墨家入秦之後,墨家偶爾還能聽到一兩個出名人物,農家是直接消失無蹤了。也是,農家能成諸子之一,並不是因為會種田,而是有其政治主張。現在入秦之後隻被秦國當作農事好手使用,自然漸漸沒聲了。
不過張蒼也知道,農家畢竟還是有弟子散落秦國官吏之中的,這次來軹道亭指導的農官有好幾個都有農家的痕跡。東平裏的少府小吏名為陳利,張蒼看過麥田情況,打開自己拿到的農書,按照種下的時間仔細對比,各項都算合格,這才滿意,向人詢問陳利去向。
原來陳利在帶本地的田典指導人耕地。他趕在春耕前過來,現在春耕就是他來東平裏的第一件大事。
張蒼走過去,陳利也過來行禮,兩人便找了個避風的地方站定,隨口聊了起來。
張蒼問道:「可有人有怨?」
陳利搖頭:「縱是有怨又怎麽敢說。」這裏可是秦國。不過這次也有不一樣的地方。
「大王有令,軹車亭若是絕收,不需納稅繳賦,少府撥給每戶糧草。既這樣說了,就算讓他們種下煮熟的種子,那又有什麽不肯的呢。」
他笑了笑,興致也高了起來:「雖說大王給的糧種許多不曾見過,但前番少府派人來裝了水車,百姓極為感激。如今那曲轅犁也不是假的。張亭長可知那是什麽樣的耕田利器!」
「我知道,我知道。」張蒼笑著應和,他又不是沒在開耕時來看過。
現在地裏,曲轅犁還在發威。他們看見一頭牛拉犁一人扶犁,犁頭深深沒入土中,將土塊翻出,雜草壓在了土下。比起過去需要兩牛合力,調頭不便的笨重舊犁,這當然是件利器。
陳利還知道官田裏用上了一種重犁,在畜力足夠的情況下可以開墾更多土地。不過對於農夫來說,這曲轅犁才是最好用的,就算沒有牛,人拚著花費力氣,自己拖著犁耕地也比過去輕鬆啊。
東平裏的農活好手,五十多歲的鄭醜扶著犁到地頭,搓了搓手喘了口氣,這塊地他已經耕完了。
旁邊那塊地不耕,上麵種了麥,鄭醜提了一冬天的心,看著化雪後麥苗長得好,這口氣才算鬆下來。原來田典和那位陳吏沒騙他們,麥是真的可以那時候種植,讓它越冬啊。
離河近的那片田地其實原來是種水稻的地方,軹道亭能種水稻的地方少,但稻米可以賣高價,在鹹陽長居的楚國貴人們吃不慣別的,也帶動了他們宮室的人以米飯為常食。
這些稻田以前在冬季就閑下來了,去年不知為什麽,本地出身的田典接待一個據說是從鹹陽來的農官,經驗豐富的田典從此便什麽都聽這農官小吏的,除了讓他們種冬麥之外,還令他們翻耕稻田,教他們種什麽油菜。
從來沒種過,要不是秦律森嚴,鄭醜根本不敢種。好在聽田典說隻要用心按要求做,種不好也不問罪,他才算放下一半的心。現在那邊開花了,怪好看的,田典已經教他們了,以後要把菜籽收了,朝廷會買。要是真的話挺不錯的,又沒誤農時,又能賣點錢。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這是嬴政選擇的地方,他仍記得史書中言,秦王子嬰於此「係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也算是有意選了這一處。
「……這便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諸君若有不解,可隨時來軹道亭尋我。接下來數日,便要請諸位用心教導我軹道亭的孩童了。」
一幹二十多到四十多的男子一起齊身,行禮稱是。
這是秦王從全國搜羅來的數算方麵的人才,有的原來還在隨師長學習,有的原來是地方小吏,有的在少府或治粟內史處任職。
隻要原先不是什麽特別緊要不可少的職務,如今都被送到這裏來,跟已經掌握了那套數學之道的張蒼學習。職務還保留著,帶薪學習。
有數算的底子,成年人學起來並不難。張蒼來到鹹陽後,又通過李斯學習了一下那些符號的發音,就來教他們了。而他們在開始的茫然之後,也很快入門,適應這個新體係下的數學解答之法。
張蒼比較忙,這些人先跟他學,然後還要去教軹道亭的孩童。秦王在軹道亭用新政,學室不再隻有官吏之子才能入學,也不是隻學秦律與法家著作。
中人之家,捨得為孩子投資的話,百錢便可入學室學習一年。這些擅於數算的人拿小吏的俸祿卻不用擔小吏的責任,隻要在學室教授文字與數算即可。
當然,他們同時也要跟隨張蒼繼續學習。張蒼現在已經自學到了初中,正在把代數與幾何納入自己原本所學的知識之中。同時還試圖理解物理。
化學教材不在他這裏,嬴政知道化學需要試驗,他打算把那些煉丹的術士弄來研究,找個荒山野嶺讓他們配火藥去,炸死一個算一個,他不可惜。不過他這個時候的方士沒有劉徹那時業務精通,主要吹牛方向是求仙,煉丹的手藝處於摸索階段,比較糙,說不定真會炸死不少。
「哎,如此辛苦,我真是自找的。」張蒼合了書本,自嘲的一笑,帶著亭卒去了田間。
他這個軹道亭啊,實在是很特殊。亭長是武職,本來不該他來做,就是做了,也應該在武事上用心。但大王親自召見了他,告訴他軹道亭是一個「試驗」,暫時不與秦國製度相合,他這個亭長就相當於縣令,隻不過管理的不是一縣之地,而是一亭之地罷了。
文事武事,都是他的事。
現在,他就要去田間查看種下的小麥情況。
他的治所位於東平裏,田典是從少府調來的人。張蒼知道農家與墨家入秦之後,墨家偶爾還能聽到一兩個出名人物,農家是直接消失無蹤了。也是,農家能成諸子之一,並不是因為會種田,而是有其政治主張。現在入秦之後隻被秦國當作農事好手使用,自然漸漸沒聲了。
不過張蒼也知道,農家畢竟還是有弟子散落秦國官吏之中的,這次來軹道亭指導的農官有好幾個都有農家的痕跡。東平裏的少府小吏名為陳利,張蒼看過麥田情況,打開自己拿到的農書,按照種下的時間仔細對比,各項都算合格,這才滿意,向人詢問陳利去向。
原來陳利在帶本地的田典指導人耕地。他趕在春耕前過來,現在春耕就是他來東平裏的第一件大事。
張蒼走過去,陳利也過來行禮,兩人便找了個避風的地方站定,隨口聊了起來。
張蒼問道:「可有人有怨?」
陳利搖頭:「縱是有怨又怎麽敢說。」這裏可是秦國。不過這次也有不一樣的地方。
「大王有令,軹車亭若是絕收,不需納稅繳賦,少府撥給每戶糧草。既這樣說了,就算讓他們種下煮熟的種子,那又有什麽不肯的呢。」
他笑了笑,興致也高了起來:「雖說大王給的糧種許多不曾見過,但前番少府派人來裝了水車,百姓極為感激。如今那曲轅犁也不是假的。張亭長可知那是什麽樣的耕田利器!」
「我知道,我知道。」張蒼笑著應和,他又不是沒在開耕時來看過。
現在地裏,曲轅犁還在發威。他們看見一頭牛拉犁一人扶犁,犁頭深深沒入土中,將土塊翻出,雜草壓在了土下。比起過去需要兩牛合力,調頭不便的笨重舊犁,這當然是件利器。
陳利還知道官田裏用上了一種重犁,在畜力足夠的情況下可以開墾更多土地。不過對於農夫來說,這曲轅犁才是最好用的,就算沒有牛,人拚著花費力氣,自己拖著犁耕地也比過去輕鬆啊。
東平裏的農活好手,五十多歲的鄭醜扶著犁到地頭,搓了搓手喘了口氣,這塊地他已經耕完了。
旁邊那塊地不耕,上麵種了麥,鄭醜提了一冬天的心,看著化雪後麥苗長得好,這口氣才算鬆下來。原來田典和那位陳吏沒騙他們,麥是真的可以那時候種植,讓它越冬啊。
離河近的那片田地其實原來是種水稻的地方,軹道亭能種水稻的地方少,但稻米可以賣高價,在鹹陽長居的楚國貴人們吃不慣別的,也帶動了他們宮室的人以米飯為常食。
這些稻田以前在冬季就閑下來了,去年不知為什麽,本地出身的田典接待一個據說是從鹹陽來的農官,經驗豐富的田典從此便什麽都聽這農官小吏的,除了讓他們種冬麥之外,還令他們翻耕稻田,教他們種什麽油菜。
從來沒種過,要不是秦律森嚴,鄭醜根本不敢種。好在聽田典說隻要用心按要求做,種不好也不問罪,他才算放下一半的心。現在那邊開花了,怪好看的,田典已經教他們了,以後要把菜籽收了,朝廷會買。要是真的話挺不錯的,又沒誤農時,又能賣點錢。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