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
秦皇漢武唐童現代留學日常 作者:南林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高爵升不上去,低爵幾乎無用。征南越的大軍立了軍功,也隻能留在南越分田——從中原富庶之地移民到那裏,分了田的士卒隻怕會怨氣衝天。這跟後世已經成熟的統一帝國不一樣,他不能照抄後世的製度,而秦自己的製度,是針對一個諸侯國量身定做,同樣不適配一個人心未齊的大帝國。
他不知道自己以後是出於什麽心理這樣做,或許也是一種飲鴆止渴,因為沒有前人的經驗,看不到其他的出路,隻能如此。他在後世看到一個詞:路徑依賴。他猜測自己也是這樣吧,用舊日獲得成功的方式繼續統治他的帝國,讓百姓疲弊,沒有心力和能力去反抗。
其實他自己覺得還挺成功的,他把住了其中的平衡。但是誰讓他運氣不好碰上個難搞的奇葩兒子。
隋朝在結束了數百年亂世之後二世而亡,帶來一個強盛的大唐,相似之處常拿來跟秦比較,但是嬴政看了之後真的心態要崩了,隋煬帝這就是個正常昏君好吧,登基十幾年才玩崩,跟他那奇葩兒子是一回事嗎!
當然,他也承認,雖然他分寸掌握得很好,但這種分寸不是誰都能掌住的。那孽子不行,長子扶蘇也未必就可以。讓扶蘇登基之後轉向呢,恐怕也不行,已經難以調頭了。
要說嬴政有多在意小民,那就是個笑話了。他在意的是自家江山。既然歷朝末世都有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他就不能等閑視之,也不會自大的以為大秦的律法一定能壓住——英主能壓住,可哪家都是庸主和昏君更多。生了個奇葩的嬴政這方麵完全不敢托大。
也是,生了這種兒子,任是誰都不敢托大了,古往今來全天下獨一份的運氣。
所以過去的舊製必須改了,不說讓子孫後輩中的庸君也能穩住社稷,至少要解決他這個前所未有的帝國所麵臨的問題,不能留給兒子解決,隻能他自己來。
幸好現在他還能提前考慮換一個方向前行。
又以「統一天下」為假設,嬴政將種種弊端與李斯和韓非二人商談。兩人一個長於理論,一個長於實務,震動之後也放開了思考,與嬴政一直議事到宮中掌燈。
但尚未在秦國得到重用,身段靈活到能順應胡亥改動秦律的李斯且不論,韓非這樣能稱為一代宗師的人,卻不是那麽容易改變自己理念的。
還是嬴政結束了話題,沉吟片刻,對韓非說道:「仙人演法,寡人可讓先生同觀。隻是自此之後,先生身邊就離不得人了。所見所聞,亦不能向他人透一字。」
韓非沒有猶豫。他唯一在意的是韓國,但現今來到秦國,又與秦王談了這一番話,他已經知道自己不可能離開秦國了。加上秦王的承諾,必亡的韓國有了一線生機,那麽於公於私,他都願意得見仙人所演之法,以長見識,再真正去考慮自己理論中是否有不足之處,是否能以此為依據治理一個國家。
見他願意,嬴政便笑道:「寡人想讓韓卿做孤臣,不涉外務,隻為寡人著一書,可否?」
韓非未遲疑:「謹受命。」
於是嬴政道:「李卿先退,寡人有得自仙人之書,天機不可外泄,卿日後要為寡人理政,不可視之。」
李斯便告退,雖然不得見仙人書,不能見仙人演法,卻是安心了。
他又不想成仙。
他隻想享人間權勢富貴,一展胸中所學,生得富貴死得聲名而已。就讓韓非讀書著作,成仙去吧,他非常支持。
李斯一退,韓非頓時緊張起來,還好秦王沒與他問對,隻是遞過一本手抄的書籍來,道:「仙人之書文字不可辨,這是寡人親錄,卿不可帶走,隻能每日來宮中讀書。待文字識得之後,再看仙人演法。
這些看完,此處還有一本《矛盾論》也可一觀。寡人望卿讀後,能以如今國勢為基,為寡人重寫一部治國之書。」
韓非應諾。待他退下之後,嬴政沒有喚人入內,怔忡片刻,從玉璽空間裏取出還沒有看完的一本大部頭,又讀了起來。
他給韓非的,除了《矛盾論》,便隻是那後世高中生所用的政治教材,被他摘錄抄了一本而已。因為後來學會上網,看網上稱多年前的課本比新版更好,還與劉徹特意去重新買了一套。
世人喻天子為龍,《韓非子》教的是龍馭天下之道。而後世這教於國內所有十六七歲懵懂少年所學的課本,卻被戲稱為「屠龍術」。
但那隻是「屠龍術」的簡化版,他現在讀的才是真正的屠龍術,不可流傳於外,而又可從中學到很多。李斯不擅長這個,他需要韓非替他重新整理成文,傳於子孫密讀,對一國之內眾階層心中有數,分而化之,為人主所用。
正所謂,逆練真經,倒轉屠龍術是也。
-------------------------------------
十裏一亭,一裏人口少至十幾戶,多至百戶不一。而軹道亭近於鹹陽,人口繁盛,一裏往往有數十戶人家,因此軹道亭的亭長,對一般人來說也算是個不錯的職位了。
但對於入秦的士子來說,一個亭長之位,簡直是辱人之用,合該當時就色變而走,出函穀關為秦國廣而告之,叫天下人從此莫來秦國才對。
不過張蒼不是六國士子,而是秦人,而且他與李斯長談過一回,最後欣然接受了亭長的職位,來到了軹道亭。
當然,不是因為他才二十歲,得了這個職位就很高興。而是因為這隻是個起點,是秦王親自安排官吏試行新政的地方。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他不知道自己以後是出於什麽心理這樣做,或許也是一種飲鴆止渴,因為沒有前人的經驗,看不到其他的出路,隻能如此。他在後世看到一個詞:路徑依賴。他猜測自己也是這樣吧,用舊日獲得成功的方式繼續統治他的帝國,讓百姓疲弊,沒有心力和能力去反抗。
其實他自己覺得還挺成功的,他把住了其中的平衡。但是誰讓他運氣不好碰上個難搞的奇葩兒子。
隋朝在結束了數百年亂世之後二世而亡,帶來一個強盛的大唐,相似之處常拿來跟秦比較,但是嬴政看了之後真的心態要崩了,隋煬帝這就是個正常昏君好吧,登基十幾年才玩崩,跟他那奇葩兒子是一回事嗎!
當然,他也承認,雖然他分寸掌握得很好,但這種分寸不是誰都能掌住的。那孽子不行,長子扶蘇也未必就可以。讓扶蘇登基之後轉向呢,恐怕也不行,已經難以調頭了。
要說嬴政有多在意小民,那就是個笑話了。他在意的是自家江山。既然歷朝末世都有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他就不能等閑視之,也不會自大的以為大秦的律法一定能壓住——英主能壓住,可哪家都是庸主和昏君更多。生了個奇葩的嬴政這方麵完全不敢托大。
也是,生了這種兒子,任是誰都不敢托大了,古往今來全天下獨一份的運氣。
所以過去的舊製必須改了,不說讓子孫後輩中的庸君也能穩住社稷,至少要解決他這個前所未有的帝國所麵臨的問題,不能留給兒子解決,隻能他自己來。
幸好現在他還能提前考慮換一個方向前行。
又以「統一天下」為假設,嬴政將種種弊端與李斯和韓非二人商談。兩人一個長於理論,一個長於實務,震動之後也放開了思考,與嬴政一直議事到宮中掌燈。
但尚未在秦國得到重用,身段靈活到能順應胡亥改動秦律的李斯且不論,韓非這樣能稱為一代宗師的人,卻不是那麽容易改變自己理念的。
還是嬴政結束了話題,沉吟片刻,對韓非說道:「仙人演法,寡人可讓先生同觀。隻是自此之後,先生身邊就離不得人了。所見所聞,亦不能向他人透一字。」
韓非沒有猶豫。他唯一在意的是韓國,但現今來到秦國,又與秦王談了這一番話,他已經知道自己不可能離開秦國了。加上秦王的承諾,必亡的韓國有了一線生機,那麽於公於私,他都願意得見仙人所演之法,以長見識,再真正去考慮自己理論中是否有不足之處,是否能以此為依據治理一個國家。
見他願意,嬴政便笑道:「寡人想讓韓卿做孤臣,不涉外務,隻為寡人著一書,可否?」
韓非未遲疑:「謹受命。」
於是嬴政道:「李卿先退,寡人有得自仙人之書,天機不可外泄,卿日後要為寡人理政,不可視之。」
李斯便告退,雖然不得見仙人書,不能見仙人演法,卻是安心了。
他又不想成仙。
他隻想享人間權勢富貴,一展胸中所學,生得富貴死得聲名而已。就讓韓非讀書著作,成仙去吧,他非常支持。
李斯一退,韓非頓時緊張起來,還好秦王沒與他問對,隻是遞過一本手抄的書籍來,道:「仙人之書文字不可辨,這是寡人親錄,卿不可帶走,隻能每日來宮中讀書。待文字識得之後,再看仙人演法。
這些看完,此處還有一本《矛盾論》也可一觀。寡人望卿讀後,能以如今國勢為基,為寡人重寫一部治國之書。」
韓非應諾。待他退下之後,嬴政沒有喚人入內,怔忡片刻,從玉璽空間裏取出還沒有看完的一本大部頭,又讀了起來。
他給韓非的,除了《矛盾論》,便隻是那後世高中生所用的政治教材,被他摘錄抄了一本而已。因為後來學會上網,看網上稱多年前的課本比新版更好,還與劉徹特意去重新買了一套。
世人喻天子為龍,《韓非子》教的是龍馭天下之道。而後世這教於國內所有十六七歲懵懂少年所學的課本,卻被戲稱為「屠龍術」。
但那隻是「屠龍術」的簡化版,他現在讀的才是真正的屠龍術,不可流傳於外,而又可從中學到很多。李斯不擅長這個,他需要韓非替他重新整理成文,傳於子孫密讀,對一國之內眾階層心中有數,分而化之,為人主所用。
正所謂,逆練真經,倒轉屠龍術是也。
-------------------------------------
十裏一亭,一裏人口少至十幾戶,多至百戶不一。而軹道亭近於鹹陽,人口繁盛,一裏往往有數十戶人家,因此軹道亭的亭長,對一般人來說也算是個不錯的職位了。
但對於入秦的士子來說,一個亭長之位,簡直是辱人之用,合該當時就色變而走,出函穀關為秦國廣而告之,叫天下人從此莫來秦國才對。
不過張蒼不是六國士子,而是秦人,而且他與李斯長談過一回,最後欣然接受了亭長的職位,來到了軹道亭。
當然,不是因為他才二十歲,得了這個職位就很高興。而是因為這隻是個起點,是秦王親自安排官吏試行新政的地方。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