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姚賢妃不好受,整個京城也都是人心惶惶的,連普通的老百姓都能感受這氣氛的不同。原本以為昭宗帝登基,會有一番大的變動,很多人都已經做好了心理上的準備,可誰想到,這昭宗帝還真是不按常理出牌的性子,明明將一切掌握在手中,硬是壓著沒有發落出來。一晃大半年的時間過去了,以為昭宗帝就此將此事放開的時候,突然又鬧出一個讓整個朝堂轟動的事情來。
說起這樁事情啊,其實開始是由一件很不打眼的事情引起的,是戶部的一位郎中,是左丞相的一個族孫家裏鬧出來的醜事,這位薑郎中有位極其受寵的二房,姓賀,顏色好,能詩文咬字,善吹簫,入門的第一年就有了喜,第二年就給薑郎中添了個大胖小子,這讓原本就寵愛這位賀氏的薑郎中更是把賀氏當成了心尖上的肉,一時之間,風頭蓋過了薑郎中的正房,並因此將薑郎中的正房從此是壓的死死的強占小嬌妻。
要說著薑郎中的正房,也是個苦命的,從小沒了父親,跟寡母相依為命,從小也是顛簸流離,因為她母親曾經是前朝太醫的後人,有一手絕妙的醫術,陰差陽錯之下,救了薑郎中的母親,薑郎中的母親是繼母,而薑郎中又是原配所出的嫡子。這繼母是個麵甜心苦之人,自然是跟薑郎中不對付,為了壓製繼子,給薑郎中的父親吹了枕頭風,最後迫於孝道,薑郎中不得不娶了這位正房。這正房是個性子懦弱的,也一直被薑郎中給冷落著,也幸好她有個疼愛她的母親,這位正房才有了自己的兒子。
正室雖然被賀氏壓的死死的。有薑郎中的繼母撐著腰,日子倒也是相安無事,可就過了不到幾年的時間,這正房的獨生兒子突然墜馬身亡,仍人查了又查,硬是發現不了一絲的痕跡。這正房也在這重大的打擊之下,身體垮了下來,一直養在床上。
這事情過去了就過去了,也就沒有人再繼續放在心上了,日子該怎麽樣過繼續怎麽樣過,可誰也想不到,這平靜的外表之下,裏麵是暗潮翻湧。正房的母親趙氏一直都不相信自己的外孫會無緣無故的墜馬,他不過幾歲的孩子,騎的馬也是溫順。前後又有小廝、馬夫看守著,怎麽可能會突然鬧出事情來,雖然仵作、衙役仔細的檢查了周圍的一切,還是沒有發現半點的對勁來,京兆尹都判了案證明此事乃是正常情況,不存在其他什麽。所以。她一直都在追查,終於不負苦心人,在事發十年之後,讓她發現了蛛絲馬跡,憑著這蛛絲馬跡,她一路追查,最後查出了事情的主使人,正是薑郎中的二房,賀氏。
十年的時間,改變了很多人。趙氏看著躺在床上,枯瘦、了無生趣,完全憑著自己的一手醫術吊著命的女兒,再看看賀氏的無限風光,女婿寵著。兒女健全,掌管了府上的中饋,雖然隻是個二房,但在外人眼中,她就是正房。想起早逝的,聰明、活潑、懂事的外孫,趙氏怎麽也無法平靜下來,她無論如何都不能放過這對狗男女。
但是趙氏知道自己的身份,怕是都不到馬上就要升官的女婿,為了怕女婿的官位上一級,自己到時候更難對付,在女婿的調令下來之前,她就找上了薑郎中的繼母,薑郎中繼母也看不慣繼子的官位穩定,勢力也越來越大,連著自己的丈夫對繼子的話也是言聽計從,對比自己的兩個兒子總是無端的受丈夫責罵,這繼母心裏也是存了恨,寄了怨。在趙氏的一番巧言令色之下,兩個人就密謀合計了起來。
鬧事的時日正是薑郎中壽誕前半年,賀氏的長子無故墮馬身亡,事情發生的經過跟薑郎中的長子,也是趙氏的外孫出事是一模一樣。薑郎中雖然傷心難過,倒也沒有多想,因為他早就將自己的正房連同嫡長子拋之腦後了,但是賀氏不是個簡單的,她雖然壓下心裏的疑惑,私底下卻在追查主謀。
原本薑郎中好不容易放下長子早亡的傷心事,準備借著自己的壽誕來驅驅這大半年以來的陰霾,誰又知道,一直被賀氏從長子被人謀害之後護的跟眼珠子一般的次子還是出了事,事因跟長子是一樣的。
在壽誕之日出了這麽大的事情,次子的死跟長子是一樣的,薑郎中再怎麽無能,總能看出其中的端倪來,何況他本身就是個心思活絡的。
事情很快就查出了真相,這也得得益於賀氏早有防備,主謀人居然是薑郎中的嶽母趙氏,這讓所有賀壽的貴客就驚呆了,隨後趙氏一番血淚,徹底讓整個薑府,不,可以說是薑氏一族都震驚了,薑郎中的嫡長子,也就是趙氏的外孫,當年居然是被賀氏給害死的,人證物證擺在人前,賀氏也無從抵賴。讓事情更加不可收拾的是,薑郎中的正房因為這番動靜強撐著走到正堂上,看著害死了自己兒子的賀氏,這正房當然是當場爆發,不顧多年病弱的身體,執意要找賀氏報仇,可到底還是沒有能報成仇,因為在趙氏的女兒朝賀氏撲過去的一刹那,被賀氏當場滿屋子人的麵,給當場刺死了。
唯一的女兒死在自己的麵前,趙氏一下子整個轟的爆發了,不管不顧的非要殺了賀氏給自己的女兒報仇,連薑郎中也不能放過妃常彪悍:娘親,揍他!最新章節。
場麵一下子亂了起來,眾人也不可能再眼睜睜的看著有人死在自己的麵前,恰好這京兆尹跟薑郎中是同窗,在這樣的形勢之下,他也不得不硬起頭皮來,將一幹人等押入大牢來細細審查。
這不審查不知道,一審查那是嚇了一大跳,這賀氏,也是個身份不簡單的。她的家族居然跟仁靜太後娘家楊氏有關係,以為先帝的刻意打壓,楊氏一族很快的敗落,連帶著賀氏的娘家也衰落下來。據這賀氏所說的謀害趙氏外孫的手段。還是從她的表姐那裏得知,她的表姐是楊氏旁支的嫡女,嫁的是薑郎中的同僚,禮部郎中。京兆尹隨後從楊氏的口供中得知,這法子是楊氏從她的閨中好友口中得知的,這閨中好友是江南的大族崔氏的旁支嫡係。嫁給了安定候的世子閆耀文。
要說這閆耀文是何許人物,整個京城誰不知道?這安定候雖然跟仁靜太後是脫不了幹係,但在先帝掃除楊氏極其親眷中,並沒有受影響,反而還得了更多的厚愛,除了他本人是傳臚出身,頗有能力,祖母是薑左丞相一母同胞的妹妹,母親是南宮太長公主的嫡女榮安郡主,從小他可是薑左丞相一手培養出來的。京中都有傳言說。這安定候世子閆耀文,以後肯定也是入閣拜相的。
京兆尹也以為事情到了這一段落就該徹底了結了,雖然他是正四品的官位,掌管京城各種大小事,可他惹不起宗親,特別是有身份有地位還有能力的安定候世子。但是。凡事都是有出人意料的一麵,因為薑郎中這事兒鬧的太過轟動,讓同昌大長公主、廣平候嫡次子,將來的陽平長公主的駙馬顧祺來了興趣,比起安定候世子來,這位大人物更加的不好惹,且不說他本身,就是他身後隨便站著的一個人也是極其難招惹的。
這顧祺一出麵,不管是京兆尹,還是五城兵馬指揮司以及都指揮使司等等。更讓人頭疼的是,平國公和康王也開始興致勃勃起來。這有權有勢的人一出麵,底下這些人辦事的不管是速度還是力度就大了、強了,不過幾日的光景,讓參與查這些的人都開始左右為難起來。最後在五城兵馬指揮司的頭,顧祺、顧祒這對兄弟的兄長,顧禮的好友,長平侯嫡長子將折子遞到了昭宗帝的書桌上,昭宗帝一看到折子,整個人都震怒了。
這天子一怒,整個京城也跟著搖晃起來,朝堂之上也是百官啞口無言,不敢在這關頭上去碰觸天子的虎須,長平侯世子也沒有寫什麽添油加醋的事情,隻是將這些原原本本的都記錄了下來,原來,這昭惠太子出事,安定候世子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雖然,那個時候安定候世子不過才十歲出頭。
後麵的事情也不用多說,魯王、稱王貶為庶人,鴆酒賜死,魯王府、成王府同樣是沒有落得好處,不過成王妃性子絕決,在聖旨下來之前,一把火燒了成王府,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整個京城也跟著不眠目,大火熄滅後,最後清除幾百具燒得一塌模糊的屍體。
同樣除開陳氏、汪氏、薑氏等滅族之外,連早就變成一堆白骨的仁靜太後也是也被人從皇陵中拉了出來,從宗人府裏除了名,被挫骨揚灰不說,原本被先帝打壓的楊氏一族也從此在世上是沒有了痕跡。
在延續了將近兩個月腥風血雨中,大齊,是真正的完全掌握在了年輕的昭宗帝手中,從此,開啟了被後人稱讚的昭文盛世,也因此早就了大齊隨後將近三百多年的繁華盛世,在曆史的軌跡上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遠離京城千裏之外的閩南小山村裏,午後的知了有氣無聲的叫著,百年古樹遮擋住了炎炎烈日,一陣清風吹來,心頭的煩躁頓時消散了不少。顧展鵬跟羅思青一身粗布衣裳席地而坐,看起來跟天地裏勞作的農民沒有什麽區別,但從他們的氣質神情中還是顯出不同來,捧著竹子製成的茶杯,望著遠處,不時的會心一笑。
同樣粗布衣裳、看起來黑瘦了不少的顧明珠從不遠處跑過來,臉上還帶著泥土,普通農婦打扮的唐嬤嬤在身後追跑,不時的叮囑。不一會兒滿頭是汗的顧明珠跑到顧展鵬和羅思青的麵前,特意舉著她從稻田裏抓的大魚,幹淨明媚的笑容,讓大樹下納涼的農民們一下子驚呆了,連顧展鵬都眯著眼,好一陣才透過層層光芒看清楚眼前人的臉。。。。。。
第一卷完
說起這樁事情啊,其實開始是由一件很不打眼的事情引起的,是戶部的一位郎中,是左丞相的一個族孫家裏鬧出來的醜事,這位薑郎中有位極其受寵的二房,姓賀,顏色好,能詩文咬字,善吹簫,入門的第一年就有了喜,第二年就給薑郎中添了個大胖小子,這讓原本就寵愛這位賀氏的薑郎中更是把賀氏當成了心尖上的肉,一時之間,風頭蓋過了薑郎中的正房,並因此將薑郎中的正房從此是壓的死死的強占小嬌妻。
要說著薑郎中的正房,也是個苦命的,從小沒了父親,跟寡母相依為命,從小也是顛簸流離,因為她母親曾經是前朝太醫的後人,有一手絕妙的醫術,陰差陽錯之下,救了薑郎中的母親,薑郎中的母親是繼母,而薑郎中又是原配所出的嫡子。這繼母是個麵甜心苦之人,自然是跟薑郎中不對付,為了壓製繼子,給薑郎中的父親吹了枕頭風,最後迫於孝道,薑郎中不得不娶了這位正房。這正房是個性子懦弱的,也一直被薑郎中給冷落著,也幸好她有個疼愛她的母親,這位正房才有了自己的兒子。
正室雖然被賀氏壓的死死的。有薑郎中的繼母撐著腰,日子倒也是相安無事,可就過了不到幾年的時間,這正房的獨生兒子突然墜馬身亡,仍人查了又查,硬是發現不了一絲的痕跡。這正房也在這重大的打擊之下,身體垮了下來,一直養在床上。
這事情過去了就過去了,也就沒有人再繼續放在心上了,日子該怎麽樣過繼續怎麽樣過,可誰也想不到,這平靜的外表之下,裏麵是暗潮翻湧。正房的母親趙氏一直都不相信自己的外孫會無緣無故的墜馬,他不過幾歲的孩子,騎的馬也是溫順。前後又有小廝、馬夫看守著,怎麽可能會突然鬧出事情來,雖然仵作、衙役仔細的檢查了周圍的一切,還是沒有發現半點的對勁來,京兆尹都判了案證明此事乃是正常情況,不存在其他什麽。所以。她一直都在追查,終於不負苦心人,在事發十年之後,讓她發現了蛛絲馬跡,憑著這蛛絲馬跡,她一路追查,最後查出了事情的主使人,正是薑郎中的二房,賀氏。
十年的時間,改變了很多人。趙氏看著躺在床上,枯瘦、了無生趣,完全憑著自己的一手醫術吊著命的女兒,再看看賀氏的無限風光,女婿寵著。兒女健全,掌管了府上的中饋,雖然隻是個二房,但在外人眼中,她就是正房。想起早逝的,聰明、活潑、懂事的外孫,趙氏怎麽也無法平靜下來,她無論如何都不能放過這對狗男女。
但是趙氏知道自己的身份,怕是都不到馬上就要升官的女婿,為了怕女婿的官位上一級,自己到時候更難對付,在女婿的調令下來之前,她就找上了薑郎中的繼母,薑郎中繼母也看不慣繼子的官位穩定,勢力也越來越大,連著自己的丈夫對繼子的話也是言聽計從,對比自己的兩個兒子總是無端的受丈夫責罵,這繼母心裏也是存了恨,寄了怨。在趙氏的一番巧言令色之下,兩個人就密謀合計了起來。
鬧事的時日正是薑郎中壽誕前半年,賀氏的長子無故墮馬身亡,事情發生的經過跟薑郎中的長子,也是趙氏的外孫出事是一模一樣。薑郎中雖然傷心難過,倒也沒有多想,因為他早就將自己的正房連同嫡長子拋之腦後了,但是賀氏不是個簡單的,她雖然壓下心裏的疑惑,私底下卻在追查主謀。
原本薑郎中好不容易放下長子早亡的傷心事,準備借著自己的壽誕來驅驅這大半年以來的陰霾,誰又知道,一直被賀氏從長子被人謀害之後護的跟眼珠子一般的次子還是出了事,事因跟長子是一樣的。
在壽誕之日出了這麽大的事情,次子的死跟長子是一樣的,薑郎中再怎麽無能,總能看出其中的端倪來,何況他本身就是個心思活絡的。
事情很快就查出了真相,這也得得益於賀氏早有防備,主謀人居然是薑郎中的嶽母趙氏,這讓所有賀壽的貴客就驚呆了,隨後趙氏一番血淚,徹底讓整個薑府,不,可以說是薑氏一族都震驚了,薑郎中的嫡長子,也就是趙氏的外孫,當年居然是被賀氏給害死的,人證物證擺在人前,賀氏也無從抵賴。讓事情更加不可收拾的是,薑郎中的正房因為這番動靜強撐著走到正堂上,看著害死了自己兒子的賀氏,這正房當然是當場爆發,不顧多年病弱的身體,執意要找賀氏報仇,可到底還是沒有能報成仇,因為在趙氏的女兒朝賀氏撲過去的一刹那,被賀氏當場滿屋子人的麵,給當場刺死了。
唯一的女兒死在自己的麵前,趙氏一下子整個轟的爆發了,不管不顧的非要殺了賀氏給自己的女兒報仇,連薑郎中也不能放過妃常彪悍:娘親,揍他!最新章節。
場麵一下子亂了起來,眾人也不可能再眼睜睜的看著有人死在自己的麵前,恰好這京兆尹跟薑郎中是同窗,在這樣的形勢之下,他也不得不硬起頭皮來,將一幹人等押入大牢來細細審查。
這不審查不知道,一審查那是嚇了一大跳,這賀氏,也是個身份不簡單的。她的家族居然跟仁靜太後娘家楊氏有關係,以為先帝的刻意打壓,楊氏一族很快的敗落,連帶著賀氏的娘家也衰落下來。據這賀氏所說的謀害趙氏外孫的手段。還是從她的表姐那裏得知,她的表姐是楊氏旁支的嫡女,嫁的是薑郎中的同僚,禮部郎中。京兆尹隨後從楊氏的口供中得知,這法子是楊氏從她的閨中好友口中得知的,這閨中好友是江南的大族崔氏的旁支嫡係。嫁給了安定候的世子閆耀文。
要說這閆耀文是何許人物,整個京城誰不知道?這安定候雖然跟仁靜太後是脫不了幹係,但在先帝掃除楊氏極其親眷中,並沒有受影響,反而還得了更多的厚愛,除了他本人是傳臚出身,頗有能力,祖母是薑左丞相一母同胞的妹妹,母親是南宮太長公主的嫡女榮安郡主,從小他可是薑左丞相一手培養出來的。京中都有傳言說。這安定候世子閆耀文,以後肯定也是入閣拜相的。
京兆尹也以為事情到了這一段落就該徹底了結了,雖然他是正四品的官位,掌管京城各種大小事,可他惹不起宗親,特別是有身份有地位還有能力的安定候世子。但是。凡事都是有出人意料的一麵,因為薑郎中這事兒鬧的太過轟動,讓同昌大長公主、廣平候嫡次子,將來的陽平長公主的駙馬顧祺來了興趣,比起安定候世子來,這位大人物更加的不好惹,且不說他本身,就是他身後隨便站著的一個人也是極其難招惹的。
這顧祺一出麵,不管是京兆尹,還是五城兵馬指揮司以及都指揮使司等等。更讓人頭疼的是,平國公和康王也開始興致勃勃起來。這有權有勢的人一出麵,底下這些人辦事的不管是速度還是力度就大了、強了,不過幾日的光景,讓參與查這些的人都開始左右為難起來。最後在五城兵馬指揮司的頭,顧祺、顧祒這對兄弟的兄長,顧禮的好友,長平侯嫡長子將折子遞到了昭宗帝的書桌上,昭宗帝一看到折子,整個人都震怒了。
這天子一怒,整個京城也跟著搖晃起來,朝堂之上也是百官啞口無言,不敢在這關頭上去碰觸天子的虎須,長平侯世子也沒有寫什麽添油加醋的事情,隻是將這些原原本本的都記錄了下來,原來,這昭惠太子出事,安定候世子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雖然,那個時候安定候世子不過才十歲出頭。
後麵的事情也不用多說,魯王、稱王貶為庶人,鴆酒賜死,魯王府、成王府同樣是沒有落得好處,不過成王妃性子絕決,在聖旨下來之前,一把火燒了成王府,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整個京城也跟著不眠目,大火熄滅後,最後清除幾百具燒得一塌模糊的屍體。
同樣除開陳氏、汪氏、薑氏等滅族之外,連早就變成一堆白骨的仁靜太後也是也被人從皇陵中拉了出來,從宗人府裏除了名,被挫骨揚灰不說,原本被先帝打壓的楊氏一族也從此在世上是沒有了痕跡。
在延續了將近兩個月腥風血雨中,大齊,是真正的完全掌握在了年輕的昭宗帝手中,從此,開啟了被後人稱讚的昭文盛世,也因此早就了大齊隨後將近三百多年的繁華盛世,在曆史的軌跡上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遠離京城千裏之外的閩南小山村裏,午後的知了有氣無聲的叫著,百年古樹遮擋住了炎炎烈日,一陣清風吹來,心頭的煩躁頓時消散了不少。顧展鵬跟羅思青一身粗布衣裳席地而坐,看起來跟天地裏勞作的農民沒有什麽區別,但從他們的氣質神情中還是顯出不同來,捧著竹子製成的茶杯,望著遠處,不時的會心一笑。
同樣粗布衣裳、看起來黑瘦了不少的顧明珠從不遠處跑過來,臉上還帶著泥土,普通農婦打扮的唐嬤嬤在身後追跑,不時的叮囑。不一會兒滿頭是汗的顧明珠跑到顧展鵬和羅思青的麵前,特意舉著她從稻田裏抓的大魚,幹淨明媚的笑容,讓大樹下納涼的農民們一下子驚呆了,連顧展鵬都眯著眼,好一陣才透過層層光芒看清楚眼前人的臉。。。。。。
第一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