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話說
食用須知:
本文背景架空,故事純屬虛構,部分製度有參考。
沉浸式閱讀建議關閉作話。
知悉以上沒有問題就請跟我開啟新的故事吧!
第2章
和豐樓是京都數一數二的大酒樓,菜餚豐富,色香味美,每每都叫孟漁大快朵頤,但也許是天氣太熱,又或者是在介懷方才傅至景太過於明顯的躲避,他有點食不知味,連最喜歡的四喜丸子也隻是拿著筷子在碗裏戳來戳去。
跋山涉水多日的傅至景亦胃口不佳,命小廝把屏風後的浴桶打滿水,又讓他們今夜不必在宅裏伺候,三言兩語將人打發走。
孟漁豎著耳朵聽,咬著筷子瞄了傅至景一眼。
等傅宅隻剩下他二人,傅至景繞到屏風後梳洗,不多時就傳來水聲。
孟漁徹底吃不下飯了,躡手躡腳地靠近聲源處,挨著遮蔽的屏風,躊躇著不現身,就在他心猿意馬時,手腕忽地被攥住,他還沒反應過來就被連人帶衣地丟進了寬大的浴桶裏,猛地嗆了一大口水,從水裏冒出濕漉漉的腦袋時,正見隻著一條褻褲的傅至景似笑非笑地站在桶邊看著狼狽的他。
孟漁氣結,想從浴桶裏爬出來,傅至景先一步摁住他的肩,捉弄似的微微將他往下壓,他像一條撲騰的魚,水濺了滿地,筋疲力盡都沒能掙脫,嗬嗬喘著氣,等回過神時傅至景也已然近了桶內,將他雙手反絞在背後,繼而親住了他。
孟漁被吻得窒息,想要推開對方,禁錮住他兩手的掌卻故意地向下施力讓他不得不仰起雙肩,形成一個迎合的姿勢。
半晌,孟漁軟趴趴地靠在同樣濕漉漉的懷裏,絞住他雙臂的掌改而輕輕地拍揉他的背脊,傅至景附在他耳邊說:「見到我回京,你不高興?」
他的眼睛裏進了水,看什麽都朦朦朧朧的,竭力去看傅至景的神情,沒看清,搖搖頭,「沒有。」
這兩個月他每日都在想傅至景,好不容易把人盼回來了,怎麽可能不開懷?
傅至景把黏在他臉頰的發往後撥,明知故問,「那方才為何不用膳?」
孟漁咕噥道:「天熱。」
傅至景不知信了沒有,不再追問,將人剝洗幹淨帶到內室的臥榻上。
屋裏燃著燈,孟漁羞紅著臉閉上眼睛,傅至景抱住他時笑話他沒長進。
他臉紅得更厲害,連帶著耳根跟頸脖都通紅一片,很坦誠地攀住傅至景的肩,小聲說:「我很想你。」
這才慢悠悠地重新睜開水潤過的眼,仰慕與依賴一併地湧了出來。
傅至景臉上在笑,心底也在笑,想孟漁很小的時候就跟他在床上廝混,但似乎總是很害羞,不過勝在聽話,沒有人比得上的乖巧——他雖跟孟漁年歲相當,但在有意無意下孟漁被養成了木訥溫馴的性格,每一樣都按他的喜好雕琢,長成了最合他心意的模樣。
從他記事的那一刻起,一個不可撼動的事實灌輸進他腦子裏:孟漁生是為他,死是為他,細緻到每一根頭髮絲都是他的所屬物。
既然是他的東西,他做些什麽都是理所應當的。
不管是在宜縣的孟漁,還是在京都的九殿下,是卑是尊,此等情形都不會改變。
夜深了,院裏桶裏打滿的井水清涼微冷,而屋內熱火朝天、大汗淋漓。
在仰麵灼熱的吐息裏,孟漁記起方到京都時的寒冷,那是一個蕭瑟的大雪天,他陪同傅至景上京趕考,在郊外時不幸路遇山賊。
傅至景出身商賈之家,雖算不上大富大貴,但也是衣食無憂,隨行的除了他還有兩個鏢師,山賊人多勢眾,幾人隻得棄財逃亡,鏢師更是為了善後與他們走丟,好在赴考的文書傅至景隨身攜帶並未遺失。
恰逢隆冬大雪,兩人身無分文,孟漁不得不典當了自己的玉環——他有個師父,名為張敬,是宜縣的搬運工,當年在小巷子裏撿到尚不足滿歲的他時,他的脖子上掛著一塊晶瑩剔透的圓環玉石。
張敬將他抱回家撫養,因是在多孟姓的小漁村撿到他,故取名孟漁,一再囑咐他不可弄丟此物,日後以作認親之途,這些年來,孟漁貼身佩戴玉環,連梳洗都不曾摘下。
眼下為了活命,他忍痛進了當鋪,再三同老闆交代一定會贖回。
結果當天晚上他剛和傅至景在客棧裏睡下就被護城衛破門而入帶到了將軍府。
他與傅至景分別被安排在不同的廂房裏問話,孟漁見到了傳聞中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建威大將軍劉震川。
年近五十的男人雄偉高大,手執玉環問他此物來源?
孟漁在宜縣時見過最大的官是九品縣令,劉震川兩三句話就把他嚇破膽,但不管劉將軍如何威逼利誘,他的回答自始至終沒有變過。
是他的就是他的,天王老爺來了也是他的,斷沒有是非顛倒的道理。
在劉震川的一遍遍追問下,孟漁磕磕巴巴地將自己十九年來的經歷如實告知,他來自何處,為何上京,姓甚名誰,無父無母,隻有一個名為張敬的師父將他撫養成人。
劉將軍拿來一幅畫像,分明是張敬年輕時的模樣,孟漁不明所以瞪大了眼去摸畫,剛伸出手,手腕從短了一截的袖子裏露出來,皮肉上儼然有一塊陳年舊疤。
據張敬說,這是孟漁兒時貪玩不慎被火燙傷落下的,年歲太小,他沒有記憶,張敬說什麽他自然也就信什麽。
食用須知:
本文背景架空,故事純屬虛構,部分製度有參考。
沉浸式閱讀建議關閉作話。
知悉以上沒有問題就請跟我開啟新的故事吧!
第2章
和豐樓是京都數一數二的大酒樓,菜餚豐富,色香味美,每每都叫孟漁大快朵頤,但也許是天氣太熱,又或者是在介懷方才傅至景太過於明顯的躲避,他有點食不知味,連最喜歡的四喜丸子也隻是拿著筷子在碗裏戳來戳去。
跋山涉水多日的傅至景亦胃口不佳,命小廝把屏風後的浴桶打滿水,又讓他們今夜不必在宅裏伺候,三言兩語將人打發走。
孟漁豎著耳朵聽,咬著筷子瞄了傅至景一眼。
等傅宅隻剩下他二人,傅至景繞到屏風後梳洗,不多時就傳來水聲。
孟漁徹底吃不下飯了,躡手躡腳地靠近聲源處,挨著遮蔽的屏風,躊躇著不現身,就在他心猿意馬時,手腕忽地被攥住,他還沒反應過來就被連人帶衣地丟進了寬大的浴桶裏,猛地嗆了一大口水,從水裏冒出濕漉漉的腦袋時,正見隻著一條褻褲的傅至景似笑非笑地站在桶邊看著狼狽的他。
孟漁氣結,想從浴桶裏爬出來,傅至景先一步摁住他的肩,捉弄似的微微將他往下壓,他像一條撲騰的魚,水濺了滿地,筋疲力盡都沒能掙脫,嗬嗬喘著氣,等回過神時傅至景也已然近了桶內,將他雙手反絞在背後,繼而親住了他。
孟漁被吻得窒息,想要推開對方,禁錮住他兩手的掌卻故意地向下施力讓他不得不仰起雙肩,形成一個迎合的姿勢。
半晌,孟漁軟趴趴地靠在同樣濕漉漉的懷裏,絞住他雙臂的掌改而輕輕地拍揉他的背脊,傅至景附在他耳邊說:「見到我回京,你不高興?」
他的眼睛裏進了水,看什麽都朦朦朧朧的,竭力去看傅至景的神情,沒看清,搖搖頭,「沒有。」
這兩個月他每日都在想傅至景,好不容易把人盼回來了,怎麽可能不開懷?
傅至景把黏在他臉頰的發往後撥,明知故問,「那方才為何不用膳?」
孟漁咕噥道:「天熱。」
傅至景不知信了沒有,不再追問,將人剝洗幹淨帶到內室的臥榻上。
屋裏燃著燈,孟漁羞紅著臉閉上眼睛,傅至景抱住他時笑話他沒長進。
他臉紅得更厲害,連帶著耳根跟頸脖都通紅一片,很坦誠地攀住傅至景的肩,小聲說:「我很想你。」
這才慢悠悠地重新睜開水潤過的眼,仰慕與依賴一併地湧了出來。
傅至景臉上在笑,心底也在笑,想孟漁很小的時候就跟他在床上廝混,但似乎總是很害羞,不過勝在聽話,沒有人比得上的乖巧——他雖跟孟漁年歲相當,但在有意無意下孟漁被養成了木訥溫馴的性格,每一樣都按他的喜好雕琢,長成了最合他心意的模樣。
從他記事的那一刻起,一個不可撼動的事實灌輸進他腦子裏:孟漁生是為他,死是為他,細緻到每一根頭髮絲都是他的所屬物。
既然是他的東西,他做些什麽都是理所應當的。
不管是在宜縣的孟漁,還是在京都的九殿下,是卑是尊,此等情形都不會改變。
夜深了,院裏桶裏打滿的井水清涼微冷,而屋內熱火朝天、大汗淋漓。
在仰麵灼熱的吐息裏,孟漁記起方到京都時的寒冷,那是一個蕭瑟的大雪天,他陪同傅至景上京趕考,在郊外時不幸路遇山賊。
傅至景出身商賈之家,雖算不上大富大貴,但也是衣食無憂,隨行的除了他還有兩個鏢師,山賊人多勢眾,幾人隻得棄財逃亡,鏢師更是為了善後與他們走丟,好在赴考的文書傅至景隨身攜帶並未遺失。
恰逢隆冬大雪,兩人身無分文,孟漁不得不典當了自己的玉環——他有個師父,名為張敬,是宜縣的搬運工,當年在小巷子裏撿到尚不足滿歲的他時,他的脖子上掛著一塊晶瑩剔透的圓環玉石。
張敬將他抱回家撫養,因是在多孟姓的小漁村撿到他,故取名孟漁,一再囑咐他不可弄丟此物,日後以作認親之途,這些年來,孟漁貼身佩戴玉環,連梳洗都不曾摘下。
眼下為了活命,他忍痛進了當鋪,再三同老闆交代一定會贖回。
結果當天晚上他剛和傅至景在客棧裏睡下就被護城衛破門而入帶到了將軍府。
他與傅至景分別被安排在不同的廂房裏問話,孟漁見到了傳聞中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建威大將軍劉震川。
年近五十的男人雄偉高大,手執玉環問他此物來源?
孟漁在宜縣時見過最大的官是九品縣令,劉震川兩三句話就把他嚇破膽,但不管劉將軍如何威逼利誘,他的回答自始至終沒有變過。
是他的就是他的,天王老爺來了也是他的,斷沒有是非顛倒的道理。
在劉震川的一遍遍追問下,孟漁磕磕巴巴地將自己十九年來的經歷如實告知,他來自何處,為何上京,姓甚名誰,無父無母,隻有一個名為張敬的師父將他撫養成人。
劉將軍拿來一幅畫像,分明是張敬年輕時的模樣,孟漁不明所以瞪大了眼去摸畫,剛伸出手,手腕從短了一截的袖子裏露出來,皮肉上儼然有一塊陳年舊疤。
據張敬說,這是孟漁兒時貪玩不慎被火燙傷落下的,年歲太小,他沒有記憶,張敬說什麽他自然也就信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