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至景僅用兩年時間就從正七品的翰林院編修升為正五品的吏部郎中,對一個無權無勢的進士而言速度可謂飛快。
孟漁記得,前年傅至景升為六品吏部員外郎時,因他才學出眾,又是天子門生,仕途一片明朗,不少官員有意結交,暗中給他送禮賀他升遷之喜,傅至景照單全收,收禮第三天都察院都禦史上奏彈劾其愧對天恩私下受賄。
彼時正值西南大旱顆粒無收,傅至景轉手將全部禮品換作銀錢用於賑災,在朝堂上言明是各位大人托他行事,這自然隻是說辭,但他未將任何人供出來,一個官員都沒得罪,反倒落得個好名聲。
就算如此也到底是實打實的收了禮,衡帝小懲大誡,罰了他兩個月俸祿,結果次月就將傅至景升為從五品官,轉年升為正五品郎中。
素來清廉嚴苛的吏部尚書評價其「方正卻不迂腐,圓滑而不諂媚」,連被調侃一把年紀學不會開竅的孤臣都如此賞識他,朝野裏其餘臣子自也對他的為人處世褒獎有加。
傅至景作為朝中新貴,名聲大振,孟漁則與之相反。
衡朝的皇子各司其職,孟漁白得了個德惠郡王的頭銜,被衡帝指派到禮部做些閑職,平日無所事事,隻需偶爾到禮部點個人頭,眾人知他與傅至景交好,常明裏暗裏拿他二人做對比,都是同一個地方出來的,怎會如此天差地別?
這些話孟漁自小就聽得耳朵起繭,早見怪不怪了。
如今傅至景又圓滿地辦成一件大事,若不出所料定升官有望。
孟漁真心為其高興,轉眼就等來了傅至景回京這日。
傅至景俸祿有限,工部撥給他的住宅簡陋但清幽,與德惠王府隔了五條街,驅車慢行要走上半個多時辰。
孟漁到傅宅時,傅至景還在宮內向衡帝述職,宅內隻有兩個小廝,剛把屋裏屋外清掃了一遍迎接主子回府,見著孟漁也不驚訝,恭恭敬敬地喚了聲九殿下。
孟漁是傅宅的常客,看他們忙上忙下熱出一頭大汗,有心想幫忙,卻知曉他們定會拿身份說事,想了想坐在門檻上同兩人談話。
九殿下自幼在民間長大,平易近人,兩個小廝與其相處還算自在。
孟漁這一等就等到了月上枝頭,宅裏點了燈,屋裏又悶又熱,比不上德惠王府的涼屋,沒多久他就燥熱不已。
想以前在宜縣時也沒那麽畏熱,到底是由奢入儉難。
兩個小廝被他打發去酒樓打包晚膳,估摸著要半個時辰後才能回來,傅宅隻剩下他一個人,他等得心急,時不時就跑到門口看一眼,一來一回跑了好幾趟,後背更是濕了一大片。
孟漁氣喘籲籲地回屋裏坐下,無比想念前幾日吃的酥山,扯著衣襟散熱,恨不得能扒了幹淨到院中洗個冷水澡。
就在他坐立難安時,大門終於傳來聲響,他以為是小廝回來了,扯一嗓子,「把食盒端進來後你們就去歇息吧。」
沒得到回應,他嘟嚕一聲,走出廂房來到會客的廳堂,順著鋪了青石板的院子往門口看,隻見他翹首以盼之人浸在暮色裏。
傅至景身著墨紫色印團花官袍,高挑頎長,身姿挺立如雪柏,神清骨秀,分明是文人雅相,偏生得一雙寒星似的眼,多出了幾分淩厲冷艷,叫不相識他的人望而生畏。
他舟車勞頓多日,方回京就馬不停蹄進宮述職,連喘口氣的功夫都沒有,難免勞累,此時眉眼微壓,唇縫緊抿,就算是在與他有多年交情的孟漁看來也有些拒人千裏的疏離。
傅至景的官帽拿在手中,梳得一絲不苟的發冠因連日趕路而略顯淩亂地散下兩縷,見了孟漁也不覺得意外,瞧人不動,先微微地勾了勾手。
孟漁心砰砰跳著,三步作兩步跑過去,猛地撲進了傅至景的懷裏。
傅至景被他撞得往後退了一步,閑著的左臂穩穩噹噹地橫在他的腰後,輕笑聲中少了幾縷冷峭,「何時來的?」
孟漁嗅到對方身上風塵僕僕的氣息,抬起頭來見到傅至景略顯倦怠的眉眼,邊應著邊依依不捨地撒開雙手,「才到沒多久。」
等了快三個時辰,到他嘴裏跟一炷香似的。
孟漁接過傅至景手上的包袱,大抵是些未來得及清洗的衣物,沉甸甸的。
在院裏說話不方便,兩人進了屋,孟漁剛把包袱放在桌上,就見得浸透布料的一抹血跡,三兩下解開布帛,見到了染血的袍子,驚愕地問:「怎麽會有血,你哪裏受傷了?」
說著上前繞著傅至景看。
傅至景淡淡道:「不是我的血。」
「那是……」
不必傅至景回答,孟漁心中已有答案,傅至景得了皇令,可先斬後奏。
他訥訥地住了嘴,不想再問,卻被傅至景推到桌子旁,他的後腰抵住堅硬的桌沿,傅至景陰惻惻地望著他,「削了那貪官的腦袋時,濺了我一身血,又腥又臭。」
孟漁瞪圓了眼睛,像是被嚇著了,引得傅至景將額頭磕在他肩頭無聲悶笑,環在他腰上的雙臂越收越緊,清淺的檀香和微酸的汗味從兩具熱騰騰的身軀裏蓬蓬地散發出來攪和在一起,分不清誰是誰。
孟漁與抬頭的傅至景對視,不自覺地幹咽一下,目光黏在了兩瓣薄而潤的唇上,緩緩地湊了上去,還沒碰到,先聽得門口動靜,傅至景當機立斷地與他拉開距離,等兩個小廝拎著食盒抵達屋前,隻孟漁還沉浸在意亂情迷裏。
孟漁記得,前年傅至景升為六品吏部員外郎時,因他才學出眾,又是天子門生,仕途一片明朗,不少官員有意結交,暗中給他送禮賀他升遷之喜,傅至景照單全收,收禮第三天都察院都禦史上奏彈劾其愧對天恩私下受賄。
彼時正值西南大旱顆粒無收,傅至景轉手將全部禮品換作銀錢用於賑災,在朝堂上言明是各位大人托他行事,這自然隻是說辭,但他未將任何人供出來,一個官員都沒得罪,反倒落得個好名聲。
就算如此也到底是實打實的收了禮,衡帝小懲大誡,罰了他兩個月俸祿,結果次月就將傅至景升為從五品官,轉年升為正五品郎中。
素來清廉嚴苛的吏部尚書評價其「方正卻不迂腐,圓滑而不諂媚」,連被調侃一把年紀學不會開竅的孤臣都如此賞識他,朝野裏其餘臣子自也對他的為人處世褒獎有加。
傅至景作為朝中新貴,名聲大振,孟漁則與之相反。
衡朝的皇子各司其職,孟漁白得了個德惠郡王的頭銜,被衡帝指派到禮部做些閑職,平日無所事事,隻需偶爾到禮部點個人頭,眾人知他與傅至景交好,常明裏暗裏拿他二人做對比,都是同一個地方出來的,怎會如此天差地別?
這些話孟漁自小就聽得耳朵起繭,早見怪不怪了。
如今傅至景又圓滿地辦成一件大事,若不出所料定升官有望。
孟漁真心為其高興,轉眼就等來了傅至景回京這日。
傅至景俸祿有限,工部撥給他的住宅簡陋但清幽,與德惠王府隔了五條街,驅車慢行要走上半個多時辰。
孟漁到傅宅時,傅至景還在宮內向衡帝述職,宅內隻有兩個小廝,剛把屋裏屋外清掃了一遍迎接主子回府,見著孟漁也不驚訝,恭恭敬敬地喚了聲九殿下。
孟漁是傅宅的常客,看他們忙上忙下熱出一頭大汗,有心想幫忙,卻知曉他們定會拿身份說事,想了想坐在門檻上同兩人談話。
九殿下自幼在民間長大,平易近人,兩個小廝與其相處還算自在。
孟漁這一等就等到了月上枝頭,宅裏點了燈,屋裏又悶又熱,比不上德惠王府的涼屋,沒多久他就燥熱不已。
想以前在宜縣時也沒那麽畏熱,到底是由奢入儉難。
兩個小廝被他打發去酒樓打包晚膳,估摸著要半個時辰後才能回來,傅宅隻剩下他一個人,他等得心急,時不時就跑到門口看一眼,一來一回跑了好幾趟,後背更是濕了一大片。
孟漁氣喘籲籲地回屋裏坐下,無比想念前幾日吃的酥山,扯著衣襟散熱,恨不得能扒了幹淨到院中洗個冷水澡。
就在他坐立難安時,大門終於傳來聲響,他以為是小廝回來了,扯一嗓子,「把食盒端進來後你們就去歇息吧。」
沒得到回應,他嘟嚕一聲,走出廂房來到會客的廳堂,順著鋪了青石板的院子往門口看,隻見他翹首以盼之人浸在暮色裏。
傅至景身著墨紫色印團花官袍,高挑頎長,身姿挺立如雪柏,神清骨秀,分明是文人雅相,偏生得一雙寒星似的眼,多出了幾分淩厲冷艷,叫不相識他的人望而生畏。
他舟車勞頓多日,方回京就馬不停蹄進宮述職,連喘口氣的功夫都沒有,難免勞累,此時眉眼微壓,唇縫緊抿,就算是在與他有多年交情的孟漁看來也有些拒人千裏的疏離。
傅至景的官帽拿在手中,梳得一絲不苟的發冠因連日趕路而略顯淩亂地散下兩縷,見了孟漁也不覺得意外,瞧人不動,先微微地勾了勾手。
孟漁心砰砰跳著,三步作兩步跑過去,猛地撲進了傅至景的懷裏。
傅至景被他撞得往後退了一步,閑著的左臂穩穩噹噹地橫在他的腰後,輕笑聲中少了幾縷冷峭,「何時來的?」
孟漁嗅到對方身上風塵僕僕的氣息,抬起頭來見到傅至景略顯倦怠的眉眼,邊應著邊依依不捨地撒開雙手,「才到沒多久。」
等了快三個時辰,到他嘴裏跟一炷香似的。
孟漁接過傅至景手上的包袱,大抵是些未來得及清洗的衣物,沉甸甸的。
在院裏說話不方便,兩人進了屋,孟漁剛把包袱放在桌上,就見得浸透布料的一抹血跡,三兩下解開布帛,見到了染血的袍子,驚愕地問:「怎麽會有血,你哪裏受傷了?」
說著上前繞著傅至景看。
傅至景淡淡道:「不是我的血。」
「那是……」
不必傅至景回答,孟漁心中已有答案,傅至景得了皇令,可先斬後奏。
他訥訥地住了嘴,不想再問,卻被傅至景推到桌子旁,他的後腰抵住堅硬的桌沿,傅至景陰惻惻地望著他,「削了那貪官的腦袋時,濺了我一身血,又腥又臭。」
孟漁瞪圓了眼睛,像是被嚇著了,引得傅至景將額頭磕在他肩頭無聲悶笑,環在他腰上的雙臂越收越緊,清淺的檀香和微酸的汗味從兩具熱騰騰的身軀裏蓬蓬地散發出來攪和在一起,分不清誰是誰。
孟漁與抬頭的傅至景對視,不自覺地幹咽一下,目光黏在了兩瓣薄而潤的唇上,緩緩地湊了上去,還沒碰到,先聽得門口動靜,傅至景當機立斷地與他拉開距離,等兩個小廝拎著食盒抵達屋前,隻孟漁還沉浸在意亂情迷裏。